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旧杯装新酒 » 11.无聊又空乏的琐碎

11.无聊又空乏的琐碎

    九月初,李哲的发小入职市财政局,正逢周末,两人约好来清醒bar喝酒。和李哲一起来的依旧是王晓珂。刘欣的联系方式他还留着,但在他的意识里,这个人已经出局了。

    制造竞争不一定能得到最好的结果,但肯定不会太差。

    比如说王晓珂。

    “你最近好像开心了不少。”王晓珂挠了挠李哲,两人最近去看了几部电影,一起在市郊夜晚驱车兜风,把自己的歌单互相分享……当然,也买了不少成人玩具。

    “有吗?”

    他没感觉自己有什么变化。

    “有啊,不明显,但是我能感受到。”王晓珂说着抬手,叫来了韩超。

    “超哥,有灵感吗?”

    来的次数多了,她也熟练了起来。

    “有。”他目光看向李哲,似是在笑。他年长李哲两三岁,已经到了奔三的年纪,内心渴望着稳定的亲密关系。看到李哲和王晓珂的样子,他也能感到一丝欣慰和欢愉。

    毕竟,他知道李哲是什么样的人。

    他不爱装糊涂,也从不给自己一丝幻想。他对自己残忍,用血淋淋的身体直面生活中无聊又空乏的琐碎。

    但是你看,他也收获了爱人。

    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

    “那就麻烦你啦。”看到韩超有些出神,王晓珂小声地提醒了他一句。

    “李哲遇见你之后,变了个人。”

    他抿抿嘴,扫过王晓珂的目光里带着几分钦佩。

    “嘘!”

    王晓珂浮夸地比划着,“小点声,他还不知道呢。”

    韩超一怔,看了一眼李哲,旋即放声大笑,他拍着肚皮,两颊的赘肉舞姿翩跹。

    “喂。”

    李哲的手掌盖在了王晓珂的头上。

    “嗯?”

    王晓珂缓慢地转过脑袋,仿佛脖子里长满了螺纹。

    “浓还是淡?”韩超在前台问道。

    “淡点。”

    两人异口同声。

    两人对视着,王晓珂伸手摸了摸了自己的头顶,压在了李哲的手背上,“你的手好小。”她小心翼翼地看着李哲,指尖如清风掠过。

    “还很细,像女孩子的手。”

    李哲看着她,感觉此刻的酒吧格外安静。

    从毕业之后他就不喜欢别人碰自己的手。在他的理解中,这是一种亲密关系最初的仪式,也是互相信任的敷衍表达。

    他没有遇见足够亲密的关系,也没有碰上能敷衍过去的信任。

    所以他不喜欢别人碰自己的手。

    “晓珂。”

    他低声唤着王晓珂的名字。

    “什么?”

    王晓珂瞪圆了眼睛,不知道是惊讶还是紧张,只是她的样子,看起来有点像一只猫头鹰。

    “你不用紧张。我又不吃人。”李哲皱眉。

    “唔……”

    李哲握住了她的手,女孩子的手有点凉,但软软的,仿佛没有骨头。

    他都快忘记这样的触感了。

    “来得这么早啊。”

    门口亮起的嗓门扰乱了两人的宁静,满脸兴奋的杨伟快步而来,不过他不是自己来的,这让李哲感到有些意外。

    朋友?同事?如果是同事,那他是两个致命的错误。

    一是和同事交朋友,二是把同事带上私人酒桌。

    李哲眯起了眼,抓紧了桌子的边缘。

    “别着急。”

    王晓珂轻轻拍了拍他,然后起身,十分乖巧地站在李哲的身边。

    她像个女主人。

    她是从哪儿学到这些的。

    “来了啊。”李哲也起身,迎着他这位已经有些陌生的发小。

    他们从小在村里认识,而后却距离得越来越远。小学毕业后,杨伟去了城东,读了县城排名第二的高中,高考结束,他去了南方,在一个与老挝、柬埔寨接壤的省份。而李哲则完全不同,他一直待在城西,念得是县城第一的高中,大学留在了北方。

    几乎是同一时间回到县城,是两个人重新熟络起来的契机。

    “介绍一下,崔蓓,质监局的。”回忆收束,杨伟两人走到桌前,他的声音还是十五六岁的样子,听起来爽朗清澈。

    李哲微微颔首,拍了拍王晓珂的脑袋,“晓珂,我女朋友。”

    互相问候之后,四人落座,杨伟的目光扫过桌面,忍不住挑了挑眉,“还没点?”

    “我们点了。你们看看你们喝什么。”

    李哲从邻桌抄来一份酒单。

    “来喽,你们这对小情侣的特调。”韩超端来两杯酒,他脚步轻快,好似跳着华尔兹。

    那是两杯看起来很明艳的酒,杯内是澄亮的橘色,一抹浓烈的红在杯中浮动着,如同摇曳的火苗。

    “这个叫什么?”杨伟指了指两人面前的杯子。

    “不知道。”

    韩超摇了摇头,这是他凭感觉调出来的,这样的配色、口味和烈度,是他对李哲和王晓珂的感觉。

    两人抿了一口,酸甜杂糅而来,它穿过味蕾,将无名的欣悦送达大脑。

    “不错。”

    两人抬头,声音不分前后。

    “那给我们也来两杯这个吧。”杨伟扫过两人的表情,对韩超说道。

    “这个……”

    韩超看向了李哲和王晓珂,他靠灵感调酒的时候,基本上只有李哲一个顾客,这样的情况,也只有他能替自己解释一下。

    李哲对他点了点头,然后拉了一把杨伟,“你听我说……”

    两分钟后,桌上多了几瓶啤酒。

    “好久没来,隔壁都变成辅导班了。”杨伟不断地将冰块丢进自己的酒杯。

    “是啊,那个老板你不是认识吗。”

    “点头之交罢了。”杨伟摇摇头的,“你又不是没见过真正的熟客。”

    李哲笑了起来,那家老板没给他留下什么好印象,每次结账的时候,他都是在某个男人的腿上找到那位女老板的。

    那些男人,应该算得上是真正的熟客。他们是新时代的“管鲍之交”。

    “那样子做生意,不行的。”

    “是不行。”

    两人嘀咕着,那位女老板不说是天人之姿,至少盘靓条顺,是个美人胚子。

    可惜了,但也和自己无关。

    大概就是这样的心态。

    两人闲聊着,王晓珂和崔蓓则显得谨慎许多,她们互相打量,一言不发。

    “还顺利吗?”李哲问道。

    “凑合吧。”杨伟深深地吸了口气,胸腹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以后就要留在这里了,这个破地方。”

    他搓了搓自己的眉毛,心有不甘。

    “这年头,处处都是破地方。”李哲抿了口酒,浓烈的那一部分烧过喉咙,“要不然,我们也不会回来。”

    他之前在青岛工作,杨伟在济南。

    “按照你的说法,伦敦不也是脏乱差嘛。”

    杨伟在英国待过一段时间,李哲常提起的留学经历,都是从这位发小的嘴里听到的。

    “这么说也是。”杨伟叹了口气,“好像就没有待得开心的地方。”他抬起眼望着天花板,在脑海中检索一个答案。

    “回来……回来至少没有房车的压力。”

    他找到了。

    那个说服自己的理由。

    二十出头的年纪,下决心彻底远离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并不容易,既有自己的不甘,也有在未来被同龄人嘲笑的风险。

    “对了,听说你买新车了。”

    杨伟挺了挺身子,“啊对,刚提的,在济南没攒下一分钱来,还好留学生能0首付。”

    “黑色帕萨特?”

    李哲挑了挑眉,把王晓珂和崔蓓都逗笑了。

    杨伟咳了两声,咕哝一句,“谁要那玩意。”随后便将自己的车钥匙甩到了桌面上。

    是个奔驰。

    “没多贵,A级车。”杨伟说着,“主要是喜欢奔驰的怀挡。”

    “挺好,买东西还是要买自己喜欢的。”李哲看了一眼,轻轻推了推桌上的钥匙。

    这是酒吧,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没必要将车钥匙甩在桌上。

    “主要是稳定下来了。”杨伟抿抿嘴,收了钥匙,“不用担心欠薪,不用考虑裁员,工资也没什么波动。”

    “之前不是不甘心么?”

    “像你说的,本来也没什么开心的地方。”

    “世界很平衡。”李哲挠了挠头发,“有人到哪里都开心,有人到哪里都不开心。”

    杨伟看了他一眼,没再说话,两人陷入短暂的沉默。一旁的崔蓓这时候开了口,“你……是做什么的?”

    “我?”

    李哲有点惊讶,他以为自己身上失业的特征足够明显。

    “是啊,你。”

    崔蓓的目光很干练,没有任何犹豫的成分。

    “我无业游民,俗称街溜子。”他微微扬起头,虚张声势的骄傲让他看起来像是穿新衣的帝王。

    “听他胡扯。”杨伟打断了他,“这是咱这儿的作协会员,出过书的。上学的时候做过刊物主编,后来做传媒去了。”

    王晓珂偷偷瞟了一眼李哲,悄悄地将手压在了李哲的手上。

    作协,出书,传媒。

    三个李哲最不喜欢听见的词。

    “不过现在是街溜子。”李哲说着看了一眼杨伟。

    “原来是个作家。”杨伟还想说点什么,崔蓓却插进话来,“我还没认识几个作家呢。”她说着举杯,看起来比杨伟熟练地多。

    我不喜欢太熟练的人。

    不,不是不喜欢,是本能地想要保持距离。

    李哲压低了杯沿,轻轻磕了一下崔蓓手里的酒杯,伴随着清脆的声响,两人低头,浅浅抿了一口。

    初次相见,礼数恰到好处即可。

    “作家出过书?能搜到吗?”崔蓓看起来很有兴趣。

    “不提也罢。”李哲摆摆手,他对那本书的感情很复杂。那是一个很艰难的写作过程,然后是大开大合的删改。

    他们的眼光狠毒辣。

    知道最精华的部分绝对过不了审。

    李哲总是在心里这样称赞那些文学编辑。

    两三年前的李哲还年轻,以为写作就只是写作,尚不明白勾连嵌合的方块字之间承担着许多莫须有的使命和责任。

    那是老太太化妆——勉强涂饰。

    他为此造了一个歇后语。

    “我想想啊。”杨伟翻出手机,流畅地切进自己的相册,李哲之前曾经送了他一本签名书,他还发在了社交平台上。

    当然了,只对李哲可见。

    “啊对,就是这个,白……”

    “书名不用说了。”

    李哲打断了他,每次在听到有人提及自己的那本书,他就回想起被阉割掉的那十五万字。

    那本书是个太监。

    它不完整,并且丢掉了极为关键的一部分。

    像我一样。

    杨伟把自己的手机给崔蓓看了看。屏幕上的签名很潦草,是用一块钱或者一块五毛的中性笔签的。

    或许是一块五的笔写的,至少墨迹没有中断。

    “写什么的?”

    “国企改制。”

    “改制?”

    “下岗潮前后的事。”李哲感觉自己的脸在不由自主地抽动,他没有参与或者讨论宏大叙事的念头,之所以写那段历史中的故事,是因为他的祖父是下岗大潮中的一员。他们从东北离开,迁居到这个山东的小县城。

    就他舅舅所言,那是他爸唯一做对的一件事。

    “费了不少心血吧。”崔蓓看着李哲,仿佛他的脸上写着一行行文字,并且还有自动翻页的功能。

    李哲点点头,“查了点资料。”

    过去的事情,说起来总是格外轻松。

    那段时间查资料,走访改制的亲历者,核对收入、物价,复原社会状貌和风土人情,这些事情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

    只是在做删减的时候,看起来格外轻松。

    “对了。”

    李哲看向了杨伟,他不想继续聊自己的写作生涯,他没有天分,也说不上有多么刻苦。只是大部人对自己的母语格外陌生,所以他才堪堪算得上优秀。

    “听说去了不错的岗位,具体做什么?”

    “审批。”

    杨伟有些得意地笑了笑,李哲熟悉这种笑容,这是初尝权力香甜后的得意。

    “看见没。”李哲拍了拍身边的王晓珂,“这就是财神爷。”

    “可别抬举我,就一个小兵。”

    杨伟龇牙咧嘴地笑着,慌忙地摆了摆手。

    “送礼的多吧。”李哲压低了声音,他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事,也知道这种事比好事更多,更普遍。

    不搀扶老人总比搀扶老人更容易些。

    收钱也比不收钱更容易些。

    “多。”杨伟点点头,眼神闪躲,“不过咱也不敢收啊。”他搭在桌上的手缓慢地握紧了杯子。

    “办公室里肯定不行,走廊里又全是摄像头,怎么收。”

    他苦着一张脸,眉间似乎有了两三道浅浅的皱纹。李哲看了一眼旁边的崔蓓,她正要伸手抓杨伟。

    他还有话。

    只是在掂量要不要说出来。

    “来来来,喝一个。”李哲举杯,“为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他笑,用一种大家都懂的姿态。

    杨伟举起杯子,咕嘟吞下一口,然后沉着脸压低了身子。

    “后备箱里就放了几条烟,一箱酒,给我们科长的。”他说着看了眼时间,“不能白天去,只能晚上去。今天不行了,今天喝酒了。”

    他嘀咕着,表情有些复杂。

    “这种事儿没人爱干,没办法,谁让咱是新来的呢。”他叹了口气,很多事并没有他想得那么简单,但也没有多么复杂,。

    对,很多事不简单,也不复杂,只是有点不干净。

    崔蓓拽了拽杨伟,扒拉起自己的手指头。“今年……”她目光撇向斜上方,“副处就干掉了三十多个了吧。”

    “据说是。”

    杨伟接话,放松下来的身体重新靠在椅背上,这些事还是点到为止比较好,他显然是还在学习。

    “对了,你也没找个工作?”杨伟看向李哲。他们回到县城已经有段日子了,李哲一直没重新找工作。

    “不玩了。”李哲摇摇头。“我如果知道职场环境是这样,我连大学都不想读,还不如早点当街溜子。”

    他说着敲出一根烟,点燃之后深深地吸了一口,“这耽误我多少时间。”他瞪圆了双眼,“上个破学,恋爱也没认真谈,爱好也没认真做,结果拿个文凭出来让我上班,那上班的有正常人吗?”

    他侧着脑袋,语气不平不淡,微斜的下巴像一把标枪尖锐的枪尖,随时准备刺入谁的胸腹。

    “上个班,空余时间写写你的小说,不也可以。”杨伟掏出一盒中华,丢到了李哲的面前。“生活就这样,也不能要求太高了。”

    李哲看着他,感觉他就像一条知道自己不久于世的老狗。

    这不是骂他。

    这只是一个发自肺腑的描述。

    “写个屁。”李哲抓了抓头发,他感觉自己的头上又跳蚤,“不如学个数控机床,去厂里开床子。”

    那才是踏踏实实的工作,勤劳致富。

    写作?

    坑蒙拐骗罢了。

    “你别说,这个李作家还真是很有大作家的气质。”杨伟还想说点什么,崔蓓先插进话来。

    “哦?何以见得?”

    李哲看过去,给她丢了个难题。

    “嗯……”崔蓓梳理一下头发,“这方面我不是专业的,我只能说说我自己的感受。我看小说呢,也有个好坏的标准。故事嘛,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是虚构的。但是好故事里的每一个人让人感觉到真实,好像……好像生活中真的有这么一个人。”

    “从这一个个人的角度看过去,故事是写实也好,幻想也好,就都可以理解、感受了。”

    崔蓓说着,目光探向李哲。他没什么表情,这让她有些心虚。

    “崔主任,你好像有点跑题了啊。”杨伟抿了口酒,提醒着崔蓓。

    “别急别急,我本来就不懂嘛。”崔蓓接着说,“那在我看来,一个人写作,首先他懂人,其次他能把生活中的鸡零狗碎收集起来,然后……拼装起来,像玩乐高那样。”她转了转手里的杯子,整个人忽地轻松下来。

    “只不过我们的乐高装在盒子里,写作者的乐高装在脑子里。”

    她看见李哲微笑着点了点头。

    “我是说……”

    杨伟还是没明白崔蓓的话。

    “哎!”一直安静的王晓珂突然出声,“一块积木不只是拼装上去就可以了,还要看拼装后的作用。”

    “他啊,知道积木该如何拼装,只是在纠结每一块积木拼装后的意义。”

    李哲看着她闪光的眼睛,笑着揉了揉她的头。

    这无非就是解构与建构的过程。

    可这个过程,会困扰这一代青年。

    或者说,这会困扰每一代青年。

    杨伟抽着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许久没弹的烟灰簌簌落在他的衣服下摆。

    “不过,你还是得有个工作啊。”他说。

    “县城没工作。”

    “考试呗,县城里公职吃香啊。也没啥大企业,在外面找,五险都未必齐。”杨伟又点上一支烟。

    “说吧,别憋着。”李哲看着他,知道后面肯定还有话,因为那一套话他都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了。

    杨伟摆摆手,他知道李哲是什么人,他让你说,就是早就想好了一万种讥讽你的方法。

    “好找对象,买房优惠,贷款利息低,人脉广大,办事方便。”

    李哲掰着手指头一一数着。

    “你看,你心里都清楚。”

    “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在耳边念叨了。”李哲笑笑,山东这儿的老三样,公务员、国企,事业编。

    现代社会的三种皇粮,喂饱了一代又一代齐鲁大地青年的野心和骄傲。随着疫情叠加经济下行,往体制内奔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

    从这个角度看,齐鲁大地是在引领时代的风向。

    “这东西说得虚,进来就知道好了。”杨伟直了直身子,终于等来了自己的熟悉的话题。

    这要怪李哲,他看书太杂,天南海北、文史政经多少都能扯上几句,经常让别人插不进话来。

    “你说呢?”杨伟看向崔蓓。

    “我?”崔蓓有点意外,“我就普通上个班,没啥感觉。”她撇撇嘴,显然她没有杨伟这么多理解。

    “你别听她的,她和咱们不一样。”杨伟欲言又止,但李哲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了。

    体制内家庭,有亲戚在高位,从小养尊处优,自然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我去趟洗手间。”崔蓓看了一眼杨伟,起身离席。

    杨伟看着她背影消失在视野里,这才挪了挪身子,低声道:“再有钱,你也是个普通老百姓。”

    “但是进来了,你就是自己人。”

    杨伟手掌撑开,五指用力地压在桌面上。

    “自己人,还是很不一样的。”

    他声音很低,仿佛在说什么惊人的秘密。

    “知道了知道了。”

    李哲推开他的脑袋,他都快亲上王晓珂的脸了。

    从小一起长大,也未必是一类人。

    李哲心里嘀咕着,抬手叫来韩超,给自己和王晓珂再要了一杯清醒,他们很久没喝这家店的招牌了。

    “其实,我觉得杨主任说得也有道理。”王晓珂抿了抿嘴,“专升本最大的好处,不就是能考公职嘛。”

    她粉嫩的舌尖掠过嘴唇,这是一种危险的试探。

    “是有道理。”李哲点了点头,“只是每个人看的东西不一样罢了。”

    “身份、财产和自己能做的事,所谓的追求和理想,也不外乎是这些。”

    “只不过我觉得人生是很狭窄的一件事,很多时候不能兼得,所以让我选的话…我还是要选做事。”

    “多做点自己喜欢,自己感觉有意义的事。这对我来说很重要。”

    功名利禄,决定了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但是做了什么样的事,决定了自己如何看待自己。

    他接过韩超端来的酒,戳了戳浮起的那颗橄榄。

    我和其它事物没有矛盾,我自己就有裂痕。

    我只想弥合这道裂痕。

    他抿了口酒,发散的目光重新聚合,眼前的杨伟从幢幢虚影合为一个实体。

    “再说了,我考试能力很差。”他看着杯中澄澈的液体,那是一种诱惑,诱惑他逃离眼下枯燥的对话。“总是要记公式和模板,这样才能快速、正确地答完试卷。”

    “我没有这样的能力。”他顿了顿,确认似地重复道,“一直都没有。”

    话音未落,崔蓓回来了,韩超也把酒端了过来。

    “说的累了,我们还是先庆祝杨伟顺利入职吧。”

    李哲举杯,宣告这些无聊的话题已经结束。

    廉价玻璃凑在一起磕碰,耳边叮叮当当地响,烈酒稀释了意识,密闭的空气缓慢打开,更多的嘈杂涌来,更多的颜色涌来,李哲感觉自己的身边挤满了彩色的泡沫,他甚至能听到每一个泡沫破裂时发出轻声的“噗”。

    酒精把对话拖入深渊,深渊里是漫无边际的虚无。

    他们聊起童年,那关于泥泞,和满身泥泞的狗。他们聊起少年,那关于狼狈,和满是狼狈的恋爱。他们聊起青年,那关于现实,和满眼现实的人。

    他们是一条流水线上饱经风霜的熟练女工,把凌乱破碎的语言熟练地编织成绸缎和布匹,那些绸缎和布匹上的图样是他们失眠时的叹息,是他们远眺时的祈愿,也是他们曾经温热的眼泪。

    午夜时分,杨伟和崔蓓离开,酒吧里只剩下了李哲和王晓珂两个客人。

    “超哥,能换个音乐吗?”

    李哲彬彬有礼地对王晓珂伸出了手,王晓珂抿了口酒,格外淑女地将手搭在他的掌心。

    韩超迷瞪着看了两人一眼,敲了敲吧台上的那台电脑,片刻后,音响里传来施特劳斯的维也纳森林圆舞曲。

    “这首曲子不适合为舞蹈伴奏。”

    “没关系,反正我们也不是真的在跳舞。”

    “这就是你现在想做的事吗?”

    “没错。”

    两人摇晃的身子伴随着轻俏的乐曲穿过桌椅,在弥漫的酒气中跌跌撞撞。他们亲吻,他们拥抱,他们旋转,他们报复似地踩着对方的脚。

    他们此刻深沉,用力地吸嗅彼此的身体。

    他们啊,喝醉了。

    舞曲的末尾,李哲将王晓珂拦腰抱起,踉跄着在酒吧里旋转着。

    韩超看着两人的动作,鼻尖沁出了冷汗,他的耳边回荡着王晓珂刺耳的尖叫声。

    这属于夜晚的尖叫声。

    这平日里被深深压抑的尖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