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九章 太子监国整吏治 宰相被砍第一刀

第九章 太子监国整吏治 宰相被砍第一刀

    承讯问策于张浦,张浦建议承讯请恩师姜成信出山。承讯被一语惊醒,怎么把这个能人给忘了。张浦恩师姜成信乃是姜维后代,姜氏子孙自蜀汉灭亡一直隐居,又于唐代迁至洛阳小村。承讯亲自赴洛阳,恳请姜成信出山,人生在世,当不负平生所学。姜成信思索再三,同意跟随承讯回汴京,承讯封其为太子太傅。

    一日,承讯问姜成信和张浦,“太傅、张卿,此时我等当再伐李守贞或秦州何健以立威吗?”

    张浦道:“现在中原初定,陛下身体大不如前,殿下当先稳朝政。陛下亲信多功高桀骜之臣,今日只有陛下方能震慑,殿下当早做图谋啊。”

    承讯道:“那我先说服父皇,封张浦为宰相,以牵制苏逢吉、苏禹。”

    姜成信道:“万万不可,张浦万万不能再迅速进官。他是你的亲信,又是晚辈,如若再升,必然引起陛下旧臣们的警惕。”

    承讯道:“苏逢吉野心勃勃,我先拿他开刀,再就是手握禁军兵权的史弘肇。王章暴敛贪财之辈,先放一放。苏禹乃是平庸之辈,郭威有能力,倒是可以为己所用。”

    姜成信和张浦都深以为然。于是邺城一役,论功行赏,意在提拔下级军官以牵制一帮老臣。加封高行周为检校太师、慕容彦超调升禁军副都指挥使,在禁军设立侍卫亲军司由慕容雪任统领,升董羽和董平为禁军马军都统,封丁力为东宫侍卫长。承讯又封阮龙为延州刺史,告诉他兄弟三人勘探开采之法,给他三人下了死命令,去延州(今延安)什么也不用干,遍访延州全境寻找一种黑色易燃的液体,找来越多越好。

    任命下达后,慕容雪来找承讯,说是统领侍卫亲军司要保障皇宫内城的安全,自己年纪轻轻,率军能力有限,怕是难当重任。承讯安慰慕容雪道,“负责皇城安全的侍卫亲军司人数并不多,也不需要太强的协调能力。董羽本是一介草民,又无显赫战功,担任侍卫亲军司统领必然招致极力反对。雪儿你在晋国就是将军也算有资历了,而且你父慕容彦超也是朝中重臣,还是皇家亲戚,这个职务非你莫属。现在我所需要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就是绝对的忠诚。”

    听承讯这么一说,慕容雪笑道,“我其他的可能不行,对殿下的忠诚肯定不用说的。”欣然担任侍卫亲军司统领。

    此时,皇太子刘承讯已到婚娶之年,皇后亦想让刘承讯早日完婚,延绵子嗣。皇亲国戚、朝中重臣已有此算计颇有人者。奈何这下倒好,慕容雪任侍卫亲军司统领,负责皇宫安全,天天缠着刘承讯。平日里除了探望皇帝、批阅奏折,刘承讯倒也乐得天天跟这个姐姐在一起练武习剑。又在汴京附近划一猎场,还在猎场建一行宫,隔三差五带着人往行宫跑。

    一日,两人从猎场回皇宫,承讯和慕容雪欢欢喜喜策马奔驰,突然,慕容雪停马远望蓝天,面带忧郁。刘承讯道:“雪儿,怎么忽然不开心了啊?”

    慕容雪悠悠说道:“哎,我愿意一辈子都陪着你,可是你始终是要娶妻生子的。大汉天下一定要有继承人。”

    其实承讯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之前没谈过恋爱,只是觉得和慕容雪在一起很快乐。尤其是在受伤那会儿,慕容雪伤心欲绝,他真的感受到了那份情深意切。真是苍天弄人啊,一个姓刘一个姓慕容,怎么就成了堂兄妹了。看着忧郁的慕容雪,承讯说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那日要是稍微不慎,说不定今日我们就天人两隔了。别想那么多了,现在快乐不就好了啊。”

    突然想起一句歌词,于是又说:“来,让我们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慕容雪嫣然一笑,骑马奔去,说道:“嗯,共享人世繁华。”

    回到宫中,慕容雪说突然想母亲了,想要回家看看,于是带着护卫返回慕容府第。恰好有唐朝(南唐)使节张晟欲觐见皇帝,今日刚在驿馆住下,跑来和慕容彦超叙叙旧。张晟官居南唐尚书右仆射,本和刘知远、慕容彦超等人同为中原后唐效力,关系都不错。后来中原混战,混不下去跑到了江南吴国,投靠徐知诰。

    徐知诰后来接受吴国禅让,吴国皇帝退位禅让册书就是张晟写的。徐知诰本是吴国权臣徐温的养子,称帝后认主归宗改回李姓,自认唐高祖后裔,国号唐,即为南唐。

    慕容彦超正和张晟闲聊着,听说女儿回来,忙把慕容雪叫来,向张晟引见,以看似谦虚的口气骄傲地说道:“我这些儿子都不成器,于国于家都没什么功劳,唯有小女,现官居侍卫亲军司统领,统管内宫安全。别说我这个禁军副都指挥使,连当朝宰相都要让她三分啊。”

    张晟忙道:“慕容兄,将门虎女,佩服,佩服。”

    张晟又道:“慕容兄,小弟此次出使贵国,还有一事想请兄台帮忙。”

    慕容彦超说道:“张兄请讲。”

    张晟说道:“我主有妹玉山公主,美貌大方,年方二八(16岁),想和贵国结亲,永结秦晋之好。不知…”

    话未说完,慕容雪起身说道:“陛下龙体欠佳,皇太子监国,怕是无福消受美貌风姿的贵国公主。侄女公务在身,不敢久留,告辞!”愤然离去。

    张晟先是一愣,心想我们大唐又不是来献美女,汉国皇帝与我国公主年龄相差甚远,当然想来问问情况,能不能请慕容彦超做个媒,把公主许给皇太子。这结亲之事哪里惹恼了这个侄女,也不好明问,心想此事看来只能作罢。

    当然,慕容雪也知道他的意思,也不好明说。慕容彦超更是有苦说不出,女儿也到了婚嫁年龄,天天缠着皇太子,也不是个事,但是说她也不听。

    次日张晟觐见,还没上朝正在殿外候着,但见皇宫侍卫都统慕容雪朝他走来,突然“噌”地拔出明晃晃的宝剑,又将宝剑插回剑鞘。老头子心想,这是唱的哪出啊?唬得上朝即是表示恭喜大汉建国,大唐皇帝希望与大汉永无兵戈,然后进献了礼品,一个字没敢提联姻的事情。

    入朝之后返回江南之前,张晟又去见了宰相苏禹。问及此事,苏禹也不便多说,只说现在慕容彦超的这个女儿正得势,专横跋扈无人愿惹。张晟还想,看来慕容彦超所言不虚,宰相也不想惹他女儿。只得无功返唐。

    随着汉朝击败杜重威部,虽然朝中重要职务都被一些桀骜之人把持,但是总体上局势日益稳定。

    现在辽国那边呢,皇侄耶律阮即位。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耶律倍、二儿子耶律德光和三儿子耶律李胡。耶律倍自幼聪颖好学,深得耶律阿保机的喜爱和器重,916年被立为皇太子。926年,封为东丹国王。

    耶律倍,这个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尊孔尚儒,主张契丹全盘汉化,以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术;而他的母亲喜欢奉行草原本位主义,主张维护契丹奴隶制度,对于汉臣和汉人的农业经济、文化,她会借用,但并不愿看到其势力过大而影响到契丹民族自身。所以干政的皇太后唆使群臣让耶律德光当了皇帝,耶律倍逃到中原后,被后唐皇帝杀了。但其实皇太后最喜欢的是她的小儿子,耶律李胡。

    此时,耶律德光刚死,将帝位传给了随他出征的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弟弟耶律李胡,以及辽太宗的长子耶律璟两人当然都不服气啦。辽国国内正斗得不可开交,自然无暇南顾。

    南唐自第二个皇帝李暻登基以来,非常畏惧中原,虽然曾对南面的闽、西面的楚用兵,但是即使晋国被灭,唐国也没敢向北打秋风,只是固守江淮十四州。现在汉国这架势,唐还敢怎么样啊。至于西边的蜀国、南平国,那对中原从来就没有什么威胁。

    眼见这种情况,关中的李守贞心里慌了,心想高行周投降了,还帮着汉朝把有儿女亲家关系的杜重威给灭了。杜重威呢,一家都给关进天牢生死未卜,现在汉朝已经完全控制了河东、中原,这连浑水摸鱼的机会都没有了,汴京朝廷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了。他还越想越有道理。其实他还真想错了,皇太子刘承讯现在的第一个要扫除的目标是宰相苏逢吉。

    李守贞思来想去,躲是躲不掉的,心一横,往汴京跑一趟吧,生死由命。这个能把辽国皇帝打的落荒而逃,转身又投降辽国的人,人品不怎么样,但是胆量还是有的。幸好他赌注的对象是刘知远父子,因为当他到了汴京觐见皇帝的时候,苏逢吉就直接建议把他扣留,再派兵把关中给收了。

    刘承讯听完苏逢吉的建议后去见皇帝。考虑到中原初定,杀降会导致离心离德,所以父子二人就决定把李守贞放回去了,让他安心守关中,告诉他朝廷对他是信任的。现在连李守贞都暂且稳定了,对付苏逢吉还有什么可等的呢。当然,只是等一个合适的时机而已。

    张浦给了一个策略,请皇太子请示皇帝,杜重威一门该如何处理,天牢关他家五十来口男丁,浪费粮食啊。皇帝的意思是将杜重威及其直系子孙全部斩首,其他人等清理出天牢,也就是该放的就放了。承讯按照皇帝的想法列了个手书,请皇帝看过之后,将这份命令交给了苏逢吉。这份手书到了苏逢吉那里,清理出天牢的意思就被刚愎自用的苏逢吉理解成了全部斩首,于是命人将杜重威一门五十多人全部斩首。

    此时,王章害怕那日看出苏逢吉用意,帮着他拖时间想让太子不治身亡的事情将来被太子知道,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于是跑到太子这里告了苏逢吉一状,反咬一口,说本来先告知皇后是上策,那日看出苏逢吉的险恶用心,担心太子安危,当即同意先禀明皇帝,还好郭威等人后来也转变过来。看吧,这些玩弄权术之人,死的能给说活了,反的能给说正。这一状正中皇太子承讯下怀,拉着王章就去见皇帝。要置太子于死地、把自己惊病了、现在又乱杀无辜,这下刘知远真的彻底愤怒了,第二日亲自上朝,宣布罢免苏逢吉,打入天牢由大理寺审讯定罪。

    退朝之后,在太子东宫中,承讯对姜成信、张浦说:“如此解决了苏逢吉,却又把父皇气着了,似乎不忠不孝啊。”

    姜成信说道:“殿下仁心。记得当日殿下跟我说,您看尽百姓疾苦,体会到战国吴起名言‘仁者无敌’。但这仅是其一,您尚未领悟欲成王者还需“霸”字,仁与霸结合,运用自如,方能统驭群臣、驾驭天下。”

    姜成信又道:“殿下来解决这些老臣,必然招致非议,甚至还会有人打出清君侧这类的旗号反叛。陛下则不同,威望足以震慑老臣。他们是陛下一手提拔起来的,由陛下出面解决刚愎自用的苏逢吉,重臣多会认为是他辜负了陛下的信任。即便有所不满,但畏惧陛下之威亦不敢多言。”

    张浦接道:“况苏逢吉刻薄之人,连偷盗之类小罪都要斩首,今日落得如此下场,高兴的人定比同情之人多。”

    姜成信说道:“殿下万勿忧虑自责。陛下一生纵横天下,遇事无数、阅人无数,怕是对殿下之谋已有所洞悉。今日陛下本可一封诏书,但却带病上朝亲自拿下苏逢吉,他是在帮你啊。”

    听完姜成信和张浦之言,承讯稍微心安。又在想,看来用兵打仗,自己和张浦两人尚能把《兵书二十四篇》的策略运用自如,但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说到权谋,比起父皇和太傅还差得远啊。

    承讯与两人聊完,见到了晚饭时间,起身去乾清宫见皇帝和皇后。承讯刚走,慕容雪兴冲冲跑来,见太子不在,问及侍卫,侍卫说可能去见陛下了,慕容雪便在太子宫中等待。

    晚膳之后,皇帝对皇后说:“三娘,你且回避,我和太子有国事相商。”

    皇后告退,皇帝刘知远问:“讯儿,苏逢吉已经问罪,你看朝中空缺职位如何布置?”

    承讯思索片刻,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可迁苏禹为右丞相。只是空出的左丞相之职,尚未想好。”

    皇帝说道:“史弘肇、王章和杨邠,三人可选其一。史弘肇当为先。”

    承讯一愣,但见父亲慈祥地看着自己,忙道:“孩儿明白了。”

    刘知远非常喜欢这个儿子,年纪轻轻有悟性有能力,能代自己去实现未尽的宏愿。皇帝继而说道:“如今强敌环立,朝廷之症,不宜下猛药,徐而图之。你当先掌控禁军以及高行周、慕容彦超等在外之将。”

    承讯道:“铭记父皇教诲。”

    刘知远说:“去吧,朕累了。”

    “儿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