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十章 整顿禁军掌军权 有情人心成眷属

第十章 整顿禁军掌军权 有情人心成眷属

    承讯返回东宫,只见慕容雪坐在那里,说道:“雪儿,你来啦。”慕容雪告诉他,“猎场那边传来好消息,配制出来的火药能燃爆了,重物压在上面或者点燃即可爆炸,只是威力不行只能炸碎不大的石头。”

    承讯道:“太好了,明日我们去看看。”

    慕容雪道:“刚才殿下去陛下那里怎么这么许久,我还没吃饭呢。”

    承讯道:“哦,和父皇谈了些国事。”忙叫来侍女命其准备些膳食。

    慕容雪道:“就谈国事?”

    承讯现在对慕容雪已经很了解了,忙道:“没有谈选太子妃之事。”

    慕容雪爽朗一笑,“好吧,不问了。”要问的都已经知道结果了,当然没什么可问的。

    次日,王章求见太子打探宰相之事,承讯告知王章,苏禹应该会接替右宰相一职,空出来的左宰相,皇帝可能更倾向于史弘肇。王章向承讯献上重礼,希望太子支持自己当宰相。承讯承诺将尽力帮他,建议他获得皇帝的支持才是最有用的。当然,这时候史弘肇、杨邠,乃至郭威也都没闲着。

    乾祐元年十一月,皇帝刘知远再次上朝,升苏禹为右宰相,并让诸臣举荐左宰相。按照约定好的,同平章事张浦举荐王章,众臣也各有推举。

    皇帝刘知远说道:“史弘肇领兵攻克洛阳、东都,功劳最大,就由史弘肇升任左宰相。慕容彦召,朕之兄弟,不远千里领兵来投我,可升为禁军都指挥使。由同平章事白文珂为禁军副都指挥使。”

    这样一来,史弘肇满意了,郭威纵是没当成宰相,好友白文珂当了禁军副都指挥使也勉强能接受,王章和杨邠两人甚是不满。皇帝用以老臣换老臣的方法帮助皇太子完成了整顿禁军的第一步。

    现在对禁军最有掌控力的史弘肇被架空成了左宰相;慕容彦召是禁军最高指挥官,虽有资历但是他是外来的,对于禁军没有太大的掌控力;白文珂一个七十余岁古稀之年的老头子,虽是北都出身,但是能有多大的号召力;禁军新分支侍卫亲军司本是太子招募兵马改编。

    然后承讯继续带着慕容雪练武、打猎,往行宫跑。其实,这都是在麻痹他要对付的人。

    十二月,姜成信和张浦已经接到承讯的秘密指令,尽快出台禁军整顿方案。

    见诸事均已布置妥当,皇太子在朝堂之上颁布了禁军重整方案,年四十岁以上士兵全部可返乡务农,留下九万人。禁军殿前军负责作战,分为左、中、右三军,设左、中、右羽林大将军,各两万五千人,共计七万五千人;禁军守备军负责皇城守卫,一万人,设前羽林大将军;禁军侍卫亲军司负责皇城安全,五千人,设后羽林大将军。各军皆独立,由皇帝直接指挥。设禁军元帅一职,空置,危急时刻由皇帝钦命,指挥殿前军和守备军。

    这个方案一是裁汰冗余的军士,提升军队战斗力。二是分权以制衡,提高皇帝对禁军的直接掌控。这个方案,第一个反对的是史弘肇,但是现在史弘肇实在无能为力。第一他不是禁军统帅;第二现在王章有太子撑腰,他提什么王章都坚决反对;第三王章没事就检举他乱杀无辜的罪行,使他疲于应付。史弘肇疲于应付,慕容彦超不反对、白文珂没意见。慕容彦超调任魏州军节度使、检校太师,镇守邺城;白文珂升任昌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师,镇守陕州,用意是防备李守贞。

    通过禁军整顿,皇太子刘承讯完成了对禁军的掌控,提拔了亲信董羽为右羽林大将军、慕容雪为后羽林大将军,提拔柴荣为左羽林大将军,任命王守成为中羽林大将军、李洪信为前羽林大将军。柴荣是郭威的外甥,王守成原来是史弘肇部将,现在一见情况早已投靠太子了,李洪信则是皇后的堂弟。

    再就是承讯让张浦接管了武备司的管理权,武备司是管理和制造兵器的部门,加快禁军兵器的改造,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史弘肇这里成天被王章检举告发,本来就气不打一处来。现在整个禁军,这个他原本一手带出来的部队裁的裁、换主人的换主人,气的够呛,到皇帝那里抱怨,皇帝呢也就无非我们都老啦,回家颐养天年之类的话。最后活活把这个治军超严、脾气火爆的宰相给气死了。皇帝伤感这个为自己打天下的肱骨之臣,以王礼葬之,追封郑王。

    所以啊世事无常,史弘肇死了,一切成空,皇帝想到他的各种好处,厚葬封王,得以保全家小。剩下的就是谁再来当左丞相的问题了。

    到了除夕夜晚,礼部按照皇帝的旨意制作了高二十五丈,燃灯二万盏的“火树”,让老百姓们逛灯会。皇后又跟皇帝提到承讯的婚事,言及承佑已到婚娶年龄,必须今年完婚。

    皇帝问,“皇后可有合适的人选呢?”

    皇后建议说,“正月十五是我的生辰。明日大臣们来朝贺时,我想以皇后名义邀请大臣们年龄相当,尚未婚嫁的女儿来宫中共度元宵佳节,借此为承讯、承佑选择合适的妃子。”

    皇帝略一思索,点头同意了。

    乾祐二年正月初一,皇帝和大臣们也在春节期间放假七天。宫内张灯结彩,一片祥和的气氛,皇帝、皇后、承讯、承佑和承勋一家人其乐融融。下午皇帝乘着大臣们朝贺之际,颁布了皇后的邀请,其实皇帝和皇后的用意大家都明白。初二,国舅李业刚从榆州升迁到汴京,带着家人来见皇后,还特别向皇后引见了他的大女儿,李沁。

    李业对皇后说:“娘娘,这是婉儿,大名李沁。”

    “侄女拜见皇后娘娘。”李沁说道。

    皇后端详着这侄女,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质朴的衣着掩饰不住她的美貌。这婉儿真是个有心之人,知道皇后提倡节俭,喜欢朴素,大过年的穿的普普通通。

    看着侄女都已长大成人了,皇后满心欢喜,“过来让我看看,叫姑妈,娘娘怪别扭的。”婉儿赶忙上前,亲热的叫了一声姑妈。“和我家承佑一个年纪吧?”皇后又问。“回禀姑妈,比承佑哥哥小一个月。”皇后笑道:“你俩青梅竹马,倒是般配。”

    李业接道:“姐,这次来我有二事,还请姐姐成全。”

    “你说吧,什么事情?”皇后道。

    李业赶忙说:“哎。第一件事,是我家李雄,现在闲赋在家无所事事,想请姐姐姐夫给安排个一官半职。”

    皇后说道:“这个我可管不了。现在皇帝龙体欠佳,一切军国大事皆由承讯定夺,你去和他说吧。第二件事情呢?”

    李业说道:“听闻承讯已到立太子妃的年纪,我家婉儿正合适,还请姐姐费心。”

    皇后说道:“你吧,顽性难改,就是太贪心。我觉得承佑忠厚老实就挺好。至于承讯,姐姐记着这事了。”

    李业道:“可否把婉儿留在姐姐身边,让她陪着你。”

    皇后说道:“你倒是个有心人,好吧,这件事我答应了。”

    皇后又命宫女去东宫请皇太子,想让承讯和李业见个面,顺便引见一下婉儿。承讯年幼那会,李业也年轻,平日在老家游手好闲。等到年纪稍长,想起来做事的时候,跑到北都投靠姐夫,那时承讯又留在了东都,所以两人不认识。

    皇后与李业闲聊了一会,婉儿说道:“姑妈,婉儿时常听父亲说起承讯哥哥,英雄盖世,一战就消灭了大汉宿敌。”

    皇后笑道:“就是英雄盖世过了头,跟你姑父一样,和我聚少离多。”

    话刚说完,宫女回报,东宫那边说皇太子去了武备司。皇后对着李业和婉儿说道:“你看,我说吧,大过年的跑武备司去了。”

    正月初三早上,皇后带着婉儿去见皇帝。问及皇太子,皇帝告诉皇后,承讯昨晚和今早都来过,刚走一会。皇后又向皇帝引见婉儿,陪了皇帝一会,起身回去,又命人去东宫请太子,东宫回复皇太子和慕容将军出去了。

    皇后听完回复,煞是不悦,还是婉儿机灵哄着皇后去赏梅。

    此时,承讯正带着慕容雪骑马来到黄河岸边,边走边望。

    慕容雪问道:“殿下在找什么?”

    承讯说道:“我在找一块地方。”

    “到这里找什么地方啊?”慕容雪不解。

    待找到一块岸边向黄河凸出的地方,承讯想了想,命丁力和侍卫们都远远退下。拉着慕容雪一起双膝跪下,承讯右手举起掌心向前,说道:“苍天为凭,黄河为证。我刘承讯愿娶慕容雪为妻,生死相依,至死不渝。”慕容雪看着承讯,双眼闪着快乐的泪水,学着承讯的手势,说道:“苍天为凭,黄河为证。我慕容雪愿嫁夫君刘承讯,生死相依,至死不渝。”

    承讯拿出一把短剑,交给慕容雪。慕容雪拔剑出鞘,品质一般、做工也一般,转至背面,但见刻着“定情剑——讯”。

    承讯笑道:“本人水平有限,又只有初二一天的时间,打出此剑,品质一般,但表心意。”

    慕容雪想了想,对承讯说:“把你的手给我。”

    承讯把右手伸过去,慕容雪接过承讯的手,在承讯胳膊的正面轻划一刀,然后又在自己左手胳膊相同的位置轻划一刀,将两处流血之处紧紧靠在一起,说道:“从此慕容雪,为你而生,为你而死。”然后两人紧紧相依,良久才离去。

    承讯用这样一种含糊的方式,明确了他与慕容雪的关系,意思是我不能昭告天下明着娶你,但是我把心交给你,慕容雪接受了。

    在沙陀或鲜卑人看来女子征战沙场是很常见的;而对于同母异父的堂兄妹结婚行不行的问题,没有传统汉文化那样严格,何况这两人连民族都不一样。但是现在大家都进入了中原,以汉人正统自居所以就不行了。

    其实严格意义来说,刘承讯不完全是汉人,只能说是汉化的沙陀人。因为他的父亲刘知远是汉化沙陀人,母亲是汉人。所谓沙陀即沙陀突厥。东突厥被大唐灭了之后,突厥的一支就在大唐版图的新疆东北部巴里坤湖东的一带沙漠附近散混。为什么说是散混呢,因为实在没什么名气,日日吃风沙,所以叫沙拖(沙陀)。游牧民族本身又没有记录保存史料的传统,大唐根本看不上这个弱小的部落,这个民族前期几乎连个历史记载都没有。

    正是这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沙陀人坚毅的性格。到了唐朝末年,战乱不断,尤其是黄巢起义。大唐疲于应付,到处到边疆拉人借兵,于是沙陀人开始进入中原,并且不断强大。随着进入中原,沙陀开始持续汉化。

    慕容雪呢,鲜卑吐谷浑人,鲜卑吐谷浑长期居于大唐版图外的青海湖附近,属于汉化较为缓慢的鲜卑一支。鲜卑吐谷浑人和沙陀人一样都是唐末对抗黄巢起义,唐朝请进来的。

    承讯返回东宫,侍卫告知,早上皇后派人来请他。承讯一想,估计又是催婚的事情不想去,但是转而一想,两日没去拜见母亲,于情于理说不通,于是从东宫起身去皇后的永宁宫。

    到了永宁宫,皇后问道,“这大过年,皇儿都在忙些什么,也不过来看看我?”承讯推说,“禁军整顿刻不容缓,关系家国安全不敢怠慢,所以节假日也不敢松懈。”皇后猜知皇太子是怕她催婚,因此也不提这茬,只说,“军国大事要紧,可皇儿也要注意身体。”顺便跟他提了提舅舅李业前日里来,想给你表兄找个差事干干。承讯一听不是催婚,立即说,“这事我去跟三司使王章商议后就办。”

    随后,皇后又把婉儿叫来见过皇太子。婉儿一进屋,但见表兄身穿淡黄色四爪龙袍,月白色束腰,墨发被素色羊脂玉簪束起,高高的鼻子,薄薄的嘴唇,剑一般的眉毛斜斜飞入鬓角落下,既有武生的豪气,又有文士的儒雅。婉儿芳心一震,心想,承讯哥哥果然是气质极佳的人物,比起承佑哥哥真是英气逼人,可是也不像承佑哥哥那样给人以亲近的感觉,显得有些陌生与遥远。

    承讯与皇后、表妹寒暄了几句后起身返回东宫。皇后问及婉儿,“你对承讯表哥的印象如何?”婉儿只说,“皇太子真是气质极佳的人物,令人仰慕的英雄。”皇后心想,看来侄女也更加中意承讯,也罢,十五那天就当帮承佑选妃吧。

    正月十五这天,皇后举行了盛大的宾宴,邀请汴京大臣们数十名已到婚龄的闺秀来永宁宫。本来要让承讯也参加,承讯一大早就去国寺为母亲祈福,再来为母亲拜寿,然后就以国事繁忙推脱离去,并不参加宴宾。皇后也没为难承讯,只带着承佑参加了本次宾宴。

    数十名大家闺秀,风姿万种,一会王大人家的长女为皇后献画,一会张大人家的次女献刺绣,一会李大人家的女儿献宝物,五花八门品种繁多,皇后把中意之人,让宫人一一记下。承佑突见这么多美女,左看右顾,也是不亦乐乎。婉儿也是个心细之人,看着承佑哥哥忙得四处看美女,心想,还是承讯哥哥好,就更加倾心承讯了。她哪里知道,其实钟情有时候比多情更可怕。

    多情的人,在他还不属于你的时候,你还能想办法把他弄过来,然后处处防着他多情就可以了。这里就想到某位特别善长写小说的阿姨,自己当了小三,于是她的书里的小三都是楚楚可人、让人怜悯。言归正传,钟情的人,你可能连机会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