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十六章 朝堂之上喜极泣 邺城门外大混乱

第十六章 朝堂之上喜极泣 邺城门外大混乱

    已是夜间戌时(晚上八点),汴京朝堂依然灯火通明。这几天,大臣们日夜都是一直吃睡在朝堂之上,都在焦急地等候消息。刘雪也在宫门口,每日望眼欲穿等候军情急报。此时,远远看见丁力后面跟着数骑,一身整齐,快马而来,心中的巨大压力有了缓解。刘雪继而亲自接在丁力的马前,丁力翻身下马。知道她心急如焚,也不待刘雪问话,丁力说道陛下神威,今日一战全歼辽军主力,我大军正在稳步推进收复失地。刘雪大喜,赶忙带着丁力去朝堂之上。进到殿内,刘雪高喊,“诸位,丁将军来报喜了。”

    丁力走到前头,大喊:“我大汉天子,在黄河北岸一战消灭辽军主力,缴获战马数万,辽军数万士兵倒戈投靠大汉。”这一看纯粹武人,情况说的倒是一清二楚,但是文化水平还不如小校。大家还得记得不,当初报信的小校说,“陛下天威所致、殿下长刀所向、敌人灰飞烟灭”。众臣又赶紧跑来细问,丁力说的更加具体。陛下如何用火攻将辽军铁鹞军一烧而尽,然后派骑兵掩杀混乱中向两翼逃散的辽军。辽军死伤至少四十万余万,还有数万辽国的汉人军队阵前倒戈,帮助大汉掩杀辽人。

    听完丁力的描述,不少大臣坐地嚎啕大哭。自后唐以来,中原被辽国人实在是打怕了。后唐是辽国出兵帮助石敬瑭灭的,后晋好容易打了两次算是胜仗吧,后来又被辽国灭了,所以大臣们喜极而泣。

    此时,恰好太后命宫女过来看看情况。因为宫女是不能进朝堂的,只能在外面远远听着,然后回去禀告。太后问什么情况,宫女不敢说。太后不安地追问宫女,“到底什么情况,快说!”宫女只好说,“只听朝堂之上哭声一片。”这一回禀可把太后吓坏了,站都站不稳。但是这时候作为一个母亲,又是国之太后,她知道要坚强,不能倒下。于是,赶忙让婉儿扶着她,她要去朝堂,皇帝是死是活,下一步怎么办,总得有个说法。婉儿心情也不好,按照宫女的回报,皇帝怕是凶多吉少,只好硬着头皮扶着太后往朝堂而去。

    太后由婉儿扶着,后面跟着七八个宫女,和满面笑容的刘雪以及带着的两个随从太监,迎了个照面。看见太后,刘雪赶快拜见太后。太后急忙问,“皇帝怎么样了?”

    刘雪乐呵呵地说道:“回禀太后,陛下今日在黄河北岸一举击溃辽军主力,汴京高枕无忧。”

    太后问道:“为何朝堂之上哭声一片?”

    刘雪说道:“那是诸臣喜极而泣。陛下一战以少胜多,把辽国数十万大军都给灭了。众臣边哭边遥拜北方,高呼万岁呢。”

    听完刘雪的喜讯,太后忙对婉儿说道:“快扶哀家找个地方坐下。”也不容易,看把太后给吓得。太后气得指着刚才回来报信的宫女:“你,你,你……”吓得宫女跪地求饶。

    太后又转喜道:“算啦,现在哀家心情好了,就不追究了。”婉儿赶忙扶着太后回去休息。

    战场之上,汉军显然是休息够了,晚上十点还精神十足,一路追击辽军。直到天色实在太晚,方才停止前进,收拾战场。此时的汉军已经向前推进了五十余里,然后安营扎寨。

    承讯召集众将,说道:“现在据新投靠过来的辽国汉将提供的情况,辽军还有围困邺城的十余万军队。听说辽国发生了叛乱,耶律喜隐在上京称帝,现在中原的十万辽军并没有多少粮草,中原战局的主动权已经完全由我大汉掌控。”众臣高呼吾皇英明,万岁,万万岁。

    承讯开始布置明日战略部署:

    前羽林大将军李洪信率领所部禁军守备军返回汴京,与后羽林大将军刘雪恢复原汴京守备,即禁军守备军负责皇城外城,禁军亲军近卫司负责皇宫内城;

    禁军殿前军、降汉辽军、晋阳援军继续向前推进,解邺城之围;

    青州援军调往王守成部,协防唐国。众将领命而去。

    在汉军休整的夜晚,辽国皇帝耶律阮、南北苑大王、以及将领亲兵不到千人慌忙向北逃跑,董羽和柴荣的追兵紧随其后一路追赶。耶律阮现在也和他的叔叔耶律德光一样,如丧家之犬,仓惶南顾,人饥马乏,眼见追兵将至。这北苑大王耶律洪不愧为一员猛将,命令诸将停马,约有五百余人听从命令停下,其余仍然随耶律阮骑马狂奔。北苑大王耶律洪等人掉马迎战。不到一刻钟,董羽和柴荣的追兵与耶律洪的断后兵马相遇。双方激战,耶律洪身中数刀仍然奋力抵抗。辽国亲兵在耶律洪的带领下苦战约一个时辰,全部阵亡。耶律洪拼死殿后为耶律阮赢得了时间,董羽和柴荣只好把穿着上将战服的一干辽军尸体带上,向南返回。

    半夜,董羽和柴荣率军返回汉军大营,承讯得知两人回营赶忙起身,见两位将军凯旋而归战果颇丰。叫来降将辨认,死亡的乃是辽国北苑大王耶律洪以及侍卫太师、侍卫太保、侍卫大司马等皇帝亲军大将。承讯大喜,直夸董羽和柴荣是“朕之卫青、霍去病”。

    更让承讯又惊喜又诧异的是,第二天早晨,天蒙蒙亮,汉军号角刚刚吹起,刘雪和丁力也赶来了。见到雪儿自然是高兴万分的,但是这时候她不应该在皇宫守卫吗?这要是别的将领也没人敢玩这一出,但是雪儿既然来了就来了吧,反正也很高兴雪儿能在身边。承讯慌忙叫来董平,董平曾经当过刘雪的副手,对亲军近卫司比较熟悉。升董平为亲军近卫司统领、后羽林大将军,也就是刘雪不听指挥,把她给撤了。这样也好,当面交代清楚后,承讯命令董平速回汴京,接管亲军近卫司,等到李洪信今日返回汴京后将皇城外城的防卫还给他;又嘱咐李洪信辽军还有十余万军队仍然不可松懈、提高警惕,加强汴京城防。

    一切安排布置妥当,以董羽、柴荣所率领的一万五千骑兵为先锋,汉国大军十七万浩浩荡荡向邺城开拔。此时的汉军一改过去对辽军的畏惧,士气旺盛,信心十足。即便如此,承讯依然小心谨慎,他此时的心态就像刚刚以命豪赌赢得盆满钵满的赌徒,压抑心中狂喜的骄傲,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守住到手的胜利。而此时的耶律阮就像裸奔一样,被承讯追击的一穷二白。腹背受敌、粮草不够半月、北苑大王及数十亲军大将战死沙场,还在大汉的土地上与汉军作战,宛如处于绝境中的困兽。

    就算是濒临绝境,十余万大军依然是不可小视的。收复失地,消灭敢来进犯中原的最后一支辽军成了承讯的首要目标。不仅如此,姜成信、郭威和张浦都进言,现在所知的情报是幽云十六州守军不足八千,而且应该全部都在与耶律喜隐的叛军作战。尽可能消灭中原地区的辽军,防止这些军队撤回幽云等州,就可以考虑收复幽云十六州了;或者至少先取其中的一部分。降将南面上将军郑希恒向皇帝刘承讯建议,应该想办法,尽快让和辽军一起围困邺城的汉将士知道,大部分南下的汉将不是战死,而是已经顺应天意,归顺中原。众臣皆说这是好计,成则可进一步削弱辽军实力,不成也可引起辽军之间的互相猜忌。

    郑希恒的南面上将军是什么意思呢?辽国官职名称跟汉国差不多,但采用的是两面制,就是实行胡汉分治。北面官基本都是契丹人,如北面枢密使等;南面官以汉人为主,也有契丹人,如南面枢密使等。

    大军行至清州附近,连日行军的劳顿,太傅姜成信老人家病倒了。承讯赶忙让军校护送太傅回汴京休养。在汉军向邺城进发之时,邺城守将慕容彦超和高行周接到飞鸽传报:南下辽军尽灭,帝三日至邺,让围城敌晓辽汉将多降。意思是辽军南下的大军已经被尽数消灭啦,皇帝将率军三日内抵达邺城,你们要做好准备,想办法让围城的辽军知道辽军汉将很多都投降了。毕竟吗,飞鸽传书就跟发电报一样要言简意赅,洋洋洒洒写一大篇,鸽子可带不了。

    接到军报,慕容彦超和高行周两人激动万分。南下的几十万辽军竟然被尽灭了,还有很多辽军叛降了,现在皇帝正率军前往邺城解围。如何按照皇帝的命令,让围城的辽军汉将知道很多南下的汉将已经投降了呢?还在想着怎么办,有军校来报,敌军有情况。两人赶忙登上城楼,只见辽军开始集结,高行周不愧为一代名将,赶忙跟慕容彦超讲,我带所有骑兵和少量步兵出城,骚扰辽军尽量拖住他们,你在城里。就算我被围了,你万万不可出城,要守住邺城。两人商量好了之后,各自准备。

    其实高行周的想法一点不错。耶律阮逃回来之后,慌忙召集邺城的辽军将领。各路将领得到急报,皇帝召集众将。此时,邺城西门和北门为契丹骑兵围困,东门和南门为汉将围困。众将皆去,唯独率部围困邺城南门的南面枢密使王波未动。原来,王波接到皇帝召集众臣的命令后,一想,不对。如果是宰相萧秦川召集比较正常,现在皇帝回来了,那皇帝率领的几十万大军返回总是浩浩荡荡的,为何没有任何动静?

    于是,王波得出一个结论,辽军败了,而且是惨败。那么,汉军追兵肯定不远了。王波立即召集所率的诸将领,大将军、都监、将军等人。王波告诉这些幽云汉将,据他推测皇帝所率南下的五十万大军可能全军覆没,不然不可能返回没有一点动静。按理说,皇帝败退,回来之后应该首先命令他们解除对邺城的围困,各部有序退守南京道。(南京道是辽国人对幽云十六州的称谓。)而皇帝回来之后,第一件事情是让他们去中军议事,显然是已经不信任他们这些汉人了,去了很可能被杀。王波问诸将,那现在我们怎么办。

    南面大将军洪瑸建议,先让王波推病不去议事,诸将也暂时不去,做好防御契丹人的准备;同时,赶快派使者去邺城一探虚实。如果真像王波所言,西门和北门的契丹骑兵必然不敢向他们发动进攻,很可能是弃他们不顾而北还。众人皆认为可行。王波赶忙派人去邺城方向打探。

    此时,辽军中军大帐内,皇帝耶律阮等了两个时辰,见围困南门的王波以及诸将迟迟不来,知道不能再等了。于是,突然下令将所有汉臣以及东门汉人军队的诸将全部斩首;然后命令南苑大王耶律吼带兵三千去接管东门之军,所有军队集结向霸州撤退。又派萧秦川亲自率领三千人去将王波等人带来见驾。此时王波派去的探子已到了邺城,慕容彦超直接告诉使者,我大汉天子在黄河北岸全歼辽军主力,诸多辽军汉将投靠中原。你回去告诉王波,让他看着办吧。探子一看情况和王大人猜想的一模一样,赶忙拜别慕容彦超,说定然劝说王大人降汉。

    西门辽军刚刚拔寨,高行周引军杀来,辽军一阵慌乱、被斩首数十人,慌忙列队应战,高行周一看辽军应战、率军拔马便撤退,整顿兵马往东门杀去。又在东门引起敌人一阵骚乱之后,再引军向西门杀回。此时,丞相萧秦川亲自率领三千骑兵至军寨门口,岂料洪瑸率军包围上来,契丹骑兵始料不及,萧秦川率军奔逃,被洪瑸一箭射落马下。契丹骑兵死伤过半,突围逃窜。

    原来,洪瑸从王波帐中出来以后,越想越觉得王波说的有道理。就算攻城只要把王波叫回大帐,哪有皇帝要见大将军、都监、将军这么一干人等的,肯定是要杀他们这些汉臣,所以不待王波下令,先反了,将萧秦川活捉交予王波。

    王波正不知该如何处理,赴邺城使臣回来,说王大人神机妙算,果然黄河北岸一战,辽军全军覆没,数万辽国汉人将士降汉,汉军主力顷刻将至。思索片刻,王波写了两份降书,一份送往邺城,一份命洪瑸带领一百骑兵快速南下向大汉皇帝请降。

    再来看高行周骚扰敌军,倏忽间又杀到邺城东门。此时,耶律吼所率军队正在接收东门的部队。局面有点混乱,耶律吼慌忙率领三千骑兵应战,而这些汉人士兵在一片混乱中四处逃散。高行周一看敌军应战人数与自己的军士人数大致相当,当即全力而战。边战边呼,契丹将亡、汉人归汉。一见耶律吼打不过前来的汉军,一些压抑很久的辽国幽云汉人将士也跟着高行周一边喊“汉人归汉”,一边临阵倒戈。耶律吼一见情况不妙,夺路而逃。高行周乘机收编归降的军士。

    耶律吼慌忙逃回中军大帐,此时北门、西门的契丹骑兵已经悉数撤到大帐附近。耶律阮一看,东门已乱,去往南门回来的人报告王波反叛,也顾不得许多了,下令辽国骑兵快速北撤。

    辽军撤走一日后,董羽和柴荣的骑兵赶到邺城,然后继续向北追击。很快汉军主力到达邺城。慕容彦超见汉军主力已到,方才带兵出邺城。父女重逢让老将军非常高兴。皇帝刘承讯到达邺城后,接受了王波的请降,封其为枢密副使、归义侯;然后留慕容彦超继续守卫邺城,保障中原安全。自己率领汉军二十余万浩浩荡荡杀向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