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十七章 浩气长存巾帼后 收复幽云十六州

第十七章 浩气长存巾帼后 收复幽云十六州

    乾祐三年正月初一,按理新皇帝应该举行登基大典了。有些朝代即位和登基是两个概念,老皇帝死了新皇帝一般当日或隔日就即位了,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登基则一般在新年及正月初一举行大典。本朝太祖在正月仙逝,所以这登基大典被迫拖延一年。这会儿大过年的皇帝还在外征战,自然登基大典没法举行了,年号还是继续用乾祐吧。但是不管怎么说,仪式还是要有的。皇帝刘承讯在邢州设“功勋台”,封苏禹、王章、杨邠、姜成信、郭威、张浦、高行周、慕容彦超、李洪信、董羽、柴荣、董平、王守成为列侯,封阮龙等一干有功的战将和降将为大将军。私下里,承讯向刘雪许诺,借着北伐的胜利,抛开世俗的成见,回到汴京登基后就册封她为皇后。

    短暂的封赐仪式后,大军继续向北推进。此时辽国皇帝耶律阮指挥辽军准备经过赵州至霸州,然后返回南京道;而高行周则在尾随辽军,但是他也不敢追的太紧,毕竟人少也怕被辽军打个伏击。

    刚到赵州南郊,军校慌忙来报耶律阮,先锋近卫太师速律横中了汉军埋伏,正在苦战。后方也出现了汉军,现在到底什么情况?耶律阮赶忙找来耶律吼等人商议。还在商议呢,后军又来报,汉军追兵与后军断后交战。进攻霸州判断失误、进攻滑州判断失误、汉军求和判断失误、黄河北岸决战又判断失误,这时候耶律阮又再次判断失误了,他下令攻下赵州城。耶律阮就是这样一个“中人之才”,关键时刻频频判断失误。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中国历史上的天骄们都喜欢忠厚老实、能力平平的“中人之才”。就像秦皇之爱扶苏,扶苏本来有蒙恬三十万秦军的支持,接到一份假的他父亲让他自杀的诏书就自杀了;唐太宗选择太高宗李治。李治嘛,创造了中华历史的奇迹——唯一的女皇李治造。不仅如此,秦始皇千古一帝、汉武大帝刘彻泰山封禅,后来汉光武帝刘秀也去泰山封禅。就这样,史家都不乐意了,觉得他不配。人家刘秀,往小了说是中兴之主,挽救汉家天下于危亡;往大了说是一统天下开国之君。李治呢,也去封禅了,还自封个天齐王……要是他爹去,估计天下人都说“行”,他去了之后,“封禅”就臭了……往好了说乃政绩平平之君,往坏了说半个亡国之君(他死了七年后,唐朝等于灭亡了,他老婆可不是唐朝女皇,是周朝女皇,只不过武则天的改朝换代没有那么剧烈,老了之后又被群臣逼着把王朝又还给了李氏)。他也去封禅,那可不就成了是皇帝都能去嘛。辽太宗耶律德光总之也是很厉害的,在长子和弟弟中,偏偏选了“中人之才”的耶律阮。

    这个时候再去攻赵州,意义何在呢?岂非正中汉军下怀。或许耶律阮认为赵州只是小股部队吧。他当然错了。占领赵州的是哪个部队呢?在黄河北岸辽军被击退后,汉国皇帝刘承讯稳步推进收复河山,同时他也听取了张浦的建议,命令快马小校飞奔晋阳,令皇叔刘崇倾巢而出,务必在赵州一线,拦截后退的辽军。接到皇侄的圣旨后,刘崇率领一万五千汉军翻越太行山脉,偷袭后防空虚的赵州。辽军这边总算把刘崇的伏兵打退之后,放马绕过赵州直奔幽州,能撤回多少是多少,方有一线生机。但是,耶律阮错误判断了形势,他认为能够很快攻下赵州,然后从赵州城返回霸州,再由霸州撤回幽州。

    辽军攻城不到半日,董羽和柴荣的骑兵已经追到了赵州城下,辽军慌忙退出攻城,与汉军先锋激战。董羽和柴荣的骑兵是禁军最精锐的轻骑兵,作战能力也是不亚于辽军骑兵的。辽军花费了数个时辰才将汉军击退。这时候耶律阮才决定绕过赵州。但是,董羽和柴荣很聪明,他们撤退不是往南撤,而是绕了一下往北撤,这样就挡住了辽军。很快,部队到了平原地带无法打伏击,已经不需要再小心翼翼前行了。皇帝刘承讯率领汉军中军前部急追而来。也不待稍事休息,承讯下令禁军列阵居于中央,新收编部队分居两侧向赵州城下辽军骑兵攻去。

    终于追到了辽军,此时承讯感觉意气风发,数月之前还委屈求和的卑微一扫而去。天之骄子们的千秋功业都是不走历史的老路的。谁说要先南后北,也可以先北后南;要恢复的不是中原河山,而是恢复大唐。大唐北方的土地在谁手里呢?在辽国人手里。长城内外,有将近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汉辽交兵,汉军三面围攻辽国骑兵,尤其是刘承讯这边,汉军大阵装备精良的弓弩手万箭齐发,没了铁骑兵,这种箭雨绝对是致命的。

    这时候好久没打仗的刘雪激动地从阵中冲过去了。黄河北岸一战时,她在守皇宫,这下感到终于可以一展身手了。看着雪儿冲出,承讯只得跟着冲出去。丁力的皇帝亲军卫队跟着皇帝也冲了出去。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固然好;策马奔腾,并肩作战,驰骋天下岂不更是快哉?

    冲杀片刻,降将洪瑸大呼一声,“辽国皇帝!”刘雪远望,只见数名辽军亲兵保护一个人疾驰撤退,刘雪拔马问洪瑸,“是不是那个带着雪白大帽子的?”洪瑸吼说,“就是他!耶律阮!”刘雪直接杀奔过去,承讯带着丁力及亲兵紧随其后。

    耶律阮、耶律吼带着几个人慌忙北逃。刘雪带头追杀,承讯率领亲军侍卫汉军一路追赶。追着追着,已经从晚上追到了天蒙蒙亮。眼见就要追到耶律阮,突然冲出千余辽军。什么情况呢,只顾着追击辽国皇帝,结果追过界了,已经追到了幽云十六州的地域。幽云十六州的镇守耶律屋质和萧干听说皇帝战败,带兵前来接应。这下局面完全反转。承讯、刘雪和丁力慌忙向西撤退,耶律屋质和萧干率领辽军一路追来。当然耶律阮可没功夫来追,他也顾着逃命了。

    一路奔逃,承讯、刘雪和丁力等几十人被辽军追至太行山附近,不知道往哪里跑了,只好一边策马一边急议该往哪边跑。雪儿对丁力说:“丁将军身边定有皇帝的披风吧。”丁力不明就里,取出披风,承讯刚要接,被雪儿一把抢过去,披在身上。雪儿说道:“我们兵分两路,丁将军保护好陛下,其余人跟我向西撤退。”雪儿带着亲军侍卫向西山冲去。耶律屋质和萧干带兵正过来,远远看着雪儿身穿皇帝的披风,萧干先是一愣,然后大呼,“汉国皇帝!”一听说汉国皇帝,辽军蜂拥追去,承讯和丁力数人则绕道向南逃跑,直至午时方遇到阮龙的部队。原来张浦找不到皇帝,慌忙派众将分别寻找,至此方才遇到。

    承讯赶忙问阮龙带了多少人,阮龙说道:“回禀陛下,本部三千骑兵。”

    承讯说道:“众军跟我去救公主。”

    丁力说道:“陛下刚刚脱困,我等先回,让阮将军前去救援公主。”

    承讯说道:“雪儿生死未卜,朕怎能安心,众军跟我来。”

    承讯又率领三千骑兵向西北急追。一路向西行至傍晚,大约追至山西怀仁县境,突遇辽军。将士们斩敌百余骑,敌兵慌忙逃窜。此间,遇到萧干,萧干侧脸向西看去,然后骑马向东北逃走。承讯心领神会,没有理会逃跑的辽军,继续向西不出一里地,遇到一股辽军。不及清理战场的这股辽军,被汉军从背后一阵冲杀,四处逃散。

    可是,承讯已是来晚了。雪儿已经倒下了。雪儿和数名亲军被追上后,边打边逃,逃至一墓。她和三个亲军侍卫身中数箭,知道命不久矣,在墓前,拔剑自刎了,怀里还揣着承讯送她的定情剑。

    承讯翻身下马冲上前去,抱起雪儿,此时的雪儿已经没有了气息。大汉公主用生命保护了她挚爱的人,捍卫了帝国的尊严,她兑现了当日“婚礼”的誓言,“为你而生、为你而死”。承讯抱着冰冷的雪儿,悲痛万分。良久、良久,北国凛冽的寒风吹在承讯的身上,吹在他的脸上,此时此刻,他内心的寒冷远远超过了北国的万里冰封。天色都已黑透,丁力和阮龙恳请皇帝陛下节哀,将士们做好了担架,要把这些战死的勇士们带回故国。

    承讯在丁力和阮龙的护送下,往东南方向进入汉国境内,又遇到了柴荣的部队。柴荣向皇帝禀告,汉军一路向前已经占领霸州,郭威、张浦率领步兵正在霸州落脚,派出所有骑兵四处寻找陛下。来到霸州城内,张浦忙命人向天空发射数支信号箭,按约定告知在外搜索的骑兵,陛下回来了。承讯来到霸州节度使府,坐在雪儿的旁边,跟郭威和张浦说:“你们下去吧,我想一个人陪着雪儿静一静。”然后一言不发,泪水从眼中滚滚涌出。他们为骄傲和鲁莽付出了代价。实在太累了,承讯终于睡着了,然后半夜突又醒来,握着雪儿冰冷的手,继续流泪。

    次日,刘崇、郭威、张浦、王波、董羽、柴荣、阮龙等人前来,请求陛下节哀。在大家的言谈中,承讯才知,原来雪儿死于一墓前,此墓正是李陵墓。承讯无奈的想,难道我的出现改变了历史,代替杨业死在李陵墓前的成了雪儿?这无耻之人定要害死一个忠臣吗?过了片刻,承讯的思路回到当前局势中来,问道:“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郭威说道:“陛下,赵州一战辽军骑兵全部被消灭。我军阵亡二万余人,生擒耶律阮的母亲、两个皇后、两个儿子以及家眷二十余人。”

    王波说道:“耶律阮此次南征倾巢而出,幽云的汉将皆已归顺大汉,郑希恒和洪瑸恳请为先锋,为陛下收复幽云十六州。”

    董羽、柴荣、阮龙齐声说道:“活捉耶律阮,为公主报仇。”

    承讯问张浦:“张卿,你的意见呢?”

    张浦说道:“陛下,收复幽云十六州势在必行。”

    承讯站起来说道:“众将听令,以刘崇为西路军元帅、郭威为副帅,率本部和幽云汉军共计五万,出雁门关先攻取雁北云、朔、寰、应四州,继而向东攻取另外五州。”

    刘崇、郭威说道:“臣遵旨。”

    承讯又道:“任命阮虎为霸州刺史,领军二万镇守霸州。”阮虎上前说道:“臣遵旨。”承讯又道:“任命郑希恒和洪瑸为先锋,率军三万,其余众将随朕出征,兵发幽州。”

    王波私下感慨,汉国皇帝实在是比耶律阮强许多。眼见如此悲伤,但是头脑非常清醒,对于燕云十六州的轮廓非常清晰,否则也不可能让刘崇和郭威向西出雁门关取西京道诸州,使得耶律阮首尾不能相顾。

    乾祐三年二月,汉军东路军越过汉辽边界,轻取涿州,兵临幽州城下,将幽州团团围住;同时,西路军出雁门关,先取朔、寰、应三州。此时,逃回幽州的辽国皇帝耶律阮还没反应过来。他本以为汉军很快会退兵,因为耶律屋质回来跟他讲汉国皇帝死了,耶律屋质也是被萧干忽悠了。

    其实在雪儿救驾成功这件事情上,萧干是有功劳的。耶律屋质和萧干去接应耶律阮,使得承讯、雪儿和丁力被追击。耶律屋质和萧干并不知道汉国皇帝就在这里。皇帝不可能在战场上穿的光彩绚丽,就怕敌人认不出来一样。等到晚上,雪儿穿上皇帝的黄色披风,无非是想吸引敌军注意力。可萧干是认识刘承讯的,自然感觉这个穿皇帝披风的人不像是汉国皇帝。于是,他本能的帮汉军,大吼汉国皇帝。一看北枢密使大喊汉国皇帝,辽兵全都呼啦啦追过去了,使得承讯和丁力能够顺利逃脱。

    等到雪儿和最后三个亲军侍卫战死,辽军还没来得及清理,汉军已经杀到,辽军只得撤退。天黑兵乱,辽军并未搞清楚战死者谁。路上,耶律屋质还在追问萧干,死的是不是汉国皇帝?萧干跟他讲,肯定是。他原来镇守晋国都城时曾和汉军交战,见过汉国皇帝刘承讯。这样一来,耶律阮君臣都以为汉国皇帝已经死了。

    汉军围城,还没开始攻城,幽州城东门就被打开了。原来,萧干知道汉军很快就会追来,没事就巡视城门守卫。东门正好是他的部队。发现汉军已到就下令开城门,然后命令部下放下武器投降。汉军直接从东门一路杀进幽州城。

    萧干为什么会下定决心降汉呢?回溯到萧干认识刘承讯之初,刘承讯在汴京救他一命,他仅是心存感激,把承讯当作朋友。但是,两人那时毕竟各为其主。后来,辽太宗耶律德光死了,耶律阮即位。在这场即位争夺中,萧干支持耶律德光的第三个儿子耶律天德。等到耶律天德叛乱被杀,萧干险些被杀,幸好众人求情,才改为杖责二百。后来,耶律阮虽然还让萧干当北枢密使,但是也不怎么重用他。堂兄萧翰被杀,他也无能为力。此次出征汉国,耶律阮并不带他,让他留守南京道。等到耶律阮兵败,汉军连续收复失地,并打到汉辽边界,耶律阮的地盘就剩下南京道和西京道,兵力不足万。萧干知道耶律阮迟早完蛋,他一直在考虑是降耶律喜隐,还是降汉。家眷都带到南京道了,耶律喜隐兵也不多,退回上京了,思来想去,把心一横,如果汉军打过来索性降汉算了。

    东门一破,十五万汉军从四面杀进幽州城,反抗的辽兵被斩杀殆尽。耶律屋质算是条好汉,自尽了;皇帝耶律阮、南苑大王耶律吼等人被汉军活捉。幽州既破,承讯又命郑希恒、洪瑸和阮龙,兵分三路攻取其余五州,收复幽云十六州中的华北七州。郑希恒占领顺州后折路向西进攻雁北东部五州,与郭威会师于新州。至此,幽云十六州全部归汉。

    没想到梦想实现的这么快,但是刘承讯并没有感到多大的快乐。爱人远去,只留下孤独的皇帝,承受失去爱人的痛苦。幸好收复了幽云十六州,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处理的,忙碌减缓了悲痛的冲击。现在的十六州之地是契丹人和汉人混居,怎么管理这些人,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都要慎重考虑。首当其冲的,张浦向皇帝建议,连日征战大军应该休整,另外更重要的是皇帝应该举行登基大典,改用新年号。这时候,承讯才想起来,即位一年多了,登基大典还没举行。心爱之人离去,承讯无心隆重,只跟萧干和张浦说,汉辽连年征战,一切从简吧。

    乾祐三年三月,皇帝刘承讯在幽州举行登基大典,力排众议,改年号为乾宁,向大唐致敬,喻意天下安宁。追封慕容雪为凤仪皇后,将她安葬于幽州城南,将耶律阮、耶律吼等耶律一族全部斩首,家眷一百五十余口沉入永定河,以告慰皇后和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在天之灵。封萧干为宰相,封王波、郑希恒、洪瑸和阮龙为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