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十九章 刘萧联姻定幽云 继续向北扩疆域

第十九章 刘萧联姻定幽云 继续向北扩疆域

    一日晚上,萧干正在家中看儿子萧恒练字,妹妹萧淑沂来见哥哥。

    “恭喜哥哥荣升大汉宰相。”萧淑沂说道。

    “哥哥也是迫于无奈,这样才可保全全家。”萧干自我解嘲地说道。

    萧干以为妹妹在挖苦自己,因为在国策的讨论中,他和妹妹的政见是完全不同的。他主张中原和辽国和睦,而妹妹一直是主张辽国南下入主中原的。现在他不仅没达到中原和辽国和睦,反而投靠了中原汉国,所以认为妹妹定是对此不满,感到有些尴尬。谁料萧淑沂一反往常,说道:“哥哥怎么这样说呢,既为宰相,当为汉家天下鞠躬尽瘁。有朝一日,得封酂国公,方不负此生啊。”

    刘邦建立汉朝后,后面无论汉人、匈奴人、契丹人、沙陀人、据说还有大食人(即阿拉伯人——真实性有待考证),只要国号汉的,(还有国号不是汉的,比如辽国)都自称刘邦后代。汉朝头号功臣萧何被封为酂侯。

    妹妹这是要自己效仿萧何啊,萧淑沂此语一出,萧干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她,“妹妹真不怪哥哥?”

    萧淑沂笑着对萧干说:“曾经听闻哥哥说起汉国皇帝,年轻有为,英雄盖世。汉辽一战果真是气吞山河。妹妹希望哥哥将我引荐给汉国皇帝。”

    萧干笑道:“妹妹不是常常说契丹当入主中原,现在何以要将自己引荐给汉国皇帝。”

    萧淑沂说道:“昔日我为辽人,从辽国的角度考虑问题。现在我为汉臣,当然为大汉效力啊。哥哥想想,我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都自称刘邦后裔,辅佐刘氏不正是我萧氏的使命吗?何况两国之间杀来杀去,苦的不过是百姓。昔日我希望辽国皇帝入主中原,再无干戈;现在看来辽国皇帝是暂时没这个能力了,汉国皇帝却不仅有此胸襟,还有这样的手段实现。”

    见妹妹如此说法,萧干答应妹妹机会合适一定帮助她。

    乾宁元年六月,商议完安抚幽云十六州契丹人和汉人的策略后,郭威、王波、张浦等人退去,唯独萧干站在那里,承讯问萧干:“萧卿,众人都走了,你有什么事情吗?”

    萧干告诉承讯:“回禀陛下,臣有一妹妹,叫萧淑沂。自臣昔日得陛下相救得以回上京,向她讲起陛下飒爽英姿和英雄豪气,她一直仰慕陛下,希望陛下能接见她。”

    萧干的妹妹想见自己,承讯有些诧异,萧干这是举才呢还是做媒呢,于是问萧干:“卿妹之才能,比起卿如何啊。”

    萧干说:“臣妹谋略和才能都在我之上,若不是女儿身,成就定在萧干之上。”

    听萧干这些一说,承讯心想,还有这么个人才,于是对萧干说:“那明天早上早朝之后,我就在行宫的御书房见见令妹吧。”行宫就是原来南苑大王的官邸,现在汉国皇帝暂住,改称行宫。萧干领命而去。

    听说汉国皇帝愿意见自己,萧淑沂很高兴,问了萧干一些与当前朝政相关的事情。次日,早朝之后,承讯召见萧淑沂,行礼平身之后,承讯仔细观察着这个契丹女子:只见她凤髻露鬓,淡扫娥眉;皮肤细润如温玉、柔光若腻,丹唇翳皓齿,娇艳若滴,腮边两缕发丝随风轻柔拂面,平添几分诱人的风情。灵活的眼眸慧黠地转动,又有几分调皮,几分淘气。身着淡绿长裙,细腰不盈一握,确有倾国之色。

    不见皇帝说话,萧淑沂低下的头微微抬起,正与承讯的目光撞个正着,慌忙又低下。承讯问道:“听萧宰相说,他的妹妹不仅貌美,而且很有才华。”

    萧淑沂轻声说道:“回禀陛下,哥哥过誉了。”

    承讯笑道:“萧宰相至少有一半没有过誉,朕来考考你吧。”

    萧淑沂轻声说道:“臣女谨听陛下教诲。”

    承讯心想,这汉文说的还挺好,挺斯文的,于是问了一个很坑人的问题,道:“如果你有百万大军,如何攻汉啊。”

    萧淑沂心想,我事先做了那么多功课,你一个不问,问这么个战略性问题。稍微想了一想,萧淑沂说道:“陛下,兵贵神速。百万大军一出动,浩浩荡荡天下皆知,就算能拿下汉国,一路层层阻力,劳民伤财死伤无数,意义何在呢?原辽国不过千万人口,何来百万大军?契丹和汉人矛盾不断,拉民夫壮丁这些临时组建的军队没有什么战斗力。况且战场之上,局势瞬息万变,遇到陛下神武之君,臣女不知道该怎么应战。”

    萧淑沂的意思是我不会弄百万大军,至于怎么打、局势瞬息万变,当然是随机应变了,哪有站在御书房定战术的,顺便还奉承了皇帝是神武之君。

    承讯很满意萧淑沂的回答。萧淑沂眼眸慧黠地转动,轻声问道:“臣女可否问陛下两个问题。”

    承讯说道:“你问吧。”

    “陛下是否在为如何安抚幽云契丹人而忧虑。”萧淑沂问道。

    承讯说道:“萧宰相和王枢密使已经帮朕想的差不多了。”

    “陛下准备近日班师回朝?”萧淑沂又问道。

    承讯笑道:“看来你还是挺有军事头脑的,说说看你怎么知道的。”

    萧淑沂说道:“昨天听闻陛下要接见,问了哥哥一些近日陛下的布置。陛下在幽州和云州设立了节度使,节度使这个官职在辽国是没有的,又在两州设立了驻屯军,说明陛下已经安排好了幽云的防务,又准备安抚契丹。一旦此事处理妥当,我想陛下就会班师回朝。”

    承讯笑道:“看来萧姑娘分析军政还是很透彻的,你想让我封你什么官呢。”

    萧淑沂想了想,说道:“臣女可以说真话吗?”

    承讯笑道:“当然可以。”

    萧淑沂微笑着说道:“臣妾希望陛下封我做皇后。”

    承讯慢慢地收敛了笑容,淡淡地对萧淑沂说道:“朕刚刚失去挚爱的人,不想就此事玩笑。如果你愿意做个宰相主簿(也就是给她哥当个书记员),或者当个同平章事,朕倒是可以满足你的要求。”

    其实,这也可以看出承讯还是很欣赏萧淑沂的,张浦跟他混到汴京也就混了个同平章事。萧淑沂双膝跪下,说道:“陛下,臣妾不想当同平章事,更不想当宰相主簿,臣妾想与陛下一同纵横草原、为陛下征服契丹。”

    这句话是很有震撼力的,“征服契丹”这四个字承讯也就在赵州城下与耶律阮进行最后决战那会儿想了一下。拿下幽云十六州后,跑到檀州看了看,看到无边无际的大草原,萧干告诉承讯,外面的土地是现在汉国土地的四到五倍大,于是承讯心想,算了吧。现在有个少女在这里跟他讲,要跟他一起去征服契丹。

    承讯说道:“朕的皇后,我们曾经相约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可是她现在长眠在这里。”

    萧淑沂说道:“陛下对人真诚,感情真挚,这正是陛下的可爱之处。臣妾不比那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强多少,倚仗的是才学和谋略。”

    承讯脸上有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淡淡笑容,说道:“那你如何帮助朕征服契丹呢?”

    萧淑沂说道:“首先,萧干的那份大赦天下的契丹文诏书,如果多加几个字,效果会有很大差异。”

    萧淑沂又道:“陛下在幽云设镇,在檀武驻军,其实是下策。王波不为陛下出中策和上策,是因为他是个汉人,眼光只能看到幽云十六州;萧干,则一半是能力所限,一半是藏私。”

    萧淑沂说完,承讯沉默了。熟读史书,明了历史固然好,但是也容易被前人的思想固化。自己在赵州城下曾经想过,先北后南又如何,要恢复大唐盛况也可先向北拓展。在那一刹那的宏伟想象后,收复了幽云十六州,但也失去了挚爱的人。来到这里,想到的仍然是回师汴京,向南或向西开疆扩土。对着这一望无际的北国,没有人告诉自己该如何下手。

    想了一会,见萧淑沂还在等着,于是说道:“来人啊,赐座。”

    待到萧淑沂坐下之后,承讯一会打量着她,一会又陷入沉思。过了良久,承讯叫来侍卫,让侍卫传萧干。萧干来了之后,承讯和萧淑沂坐着,萧干站着。又大概过了小半个时辰,才听承讯说道:“萧卿,朕在幽云设镇,在檀武驻军,然后班师回朝,你是准备跟我回汴京呢,还是留守幽州?”

    萧干这么被皇帝一问,本来他肯定会说跟陛下回汴京,但是现在妹妹坐在这里,他心知有问题,就不敢说了。见萧干不语,承讯又说道:“令妹说大赦天下的契丹文诏书,如果能多加几个字,效果会有很大差异。萧卿家,知道是哪几个字吗?”

    听皇帝这么一说,萧干震惊了,慌忙跪下说道:“臣无能,请陛下明示。”心里却想,妹妹啊,妹妹,你这是在出卖契丹啊,而且卖的可比你哥狠多了。我也就送个情报,开个城,你是要把整个契丹都卖了啊。

    见萧干如此慌张,承讯明白了他的心思。此时,萧干降汉的心态就是杀了耶律阮报仇,他只是降汉,并不想出卖契丹。其实就是回到了萧干最初与萧淑沂争论的问题,萧干主张汉辽和睦,萧淑沂主张入主中原。萧干还是不忘初心的。汉辽和睦,至于幽云十六州,本来就是人家中原的还给中原而已。萧干这是在学三国里的徐庶,虽然不至于“身在汉营心在辽”,但是也不准备为汉国皇帝提出对辽国不利的计策。

    萧淑沂倒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初是辽国人,认为辽国应该入主中原。现在被他哥哥拉着降汉了,她倒是立即转变过来了,认为大汉应该征服草原。怎么感觉,典型的一个是主和派,不管到哪边都主和;另一个是主战派,不管到哪边都主战。

    承讯起身说道:“萧氏淑沂,你既然熟悉汉家文化,当知道天子守孝三年。你想要的册封,我还是不能给你,不过可以让你暂住幽州行宫。”

    萧淑沂乐呵呵地说道:“陛下,草原儿女都有话直说的,您许我住幽州行宫,是许我后宫之位吗?”

    承讯将脸一沉,说道:“你倒是想的好,计策如何,还未实现,就要朕的承诺吗?”

    萧淑沂赶忙跪下,说道:“臣妾领旨,谢陛下。”

    承讯此时注意力全被征服契丹给吸引了,邀请萧淑沂一起用膳,然后带她到行宫花园,边走边说道:“淑沂,朕很想知道萧干写的诏书上到底缺哪几个字。”

    萧淑沂呵呵一笑:“陛下,契丹文诏书的最后除了署上大汉皇帝,还可加上皇后萧氏,宰相萧干。”萧淑沂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契丹人哪里认大汉皇帝啊,诏书说了一大堆,最后才是关键,契丹大族萧氏都投靠汉国皇帝了,当皇后的当皇后,当宰相的当宰相,那自己肯定不用担心像耶律氏一样被杀啊,放心大胆跟着干吧。怪不得萧淑沂想要后位,她这是一石二鸟啊。

    承讯想到一句名言“师夷长技以制夷”,果真说的非常有道理。于是暂不理“皇后”那两个字,说道:“那你的中策和上策又是什么呢?”

    萧淑沂满面笑容地说道:“陛下还真是心急。中策是让萧干向导,率军十万先取中京,再直击上京,两把火烧了中京和上京城,使得耶律喜隐居无定所,对大汉心存畏惧,从此不敢再南下。”

    承讯问道:“可行吗?”

    萧淑沂说道:“陛下取中京,然后直击上京无非是路途遥远怕迷路,萧干契丹人,对去上京之路了如指掌,十万大军肯定拿下上京。”

    萧淑沂又道:“萧干没有跟您讲,耶律喜隐称帝后曾经派兵攻打南京道,耶律阮南下在幽州留兵不足万人,耶律喜隐都攻不下来,肯定没有多少兵力,何况他还要防着东京道的耶律璟。陛下只要执行一条军令,遇到任何骚扰,驱离即可,绝不去追击,以免被契丹人的运动战拖垮。十万大军一举拿下中京烧了之后,直击上京再火烧上京,然后回师。”

    承讯心想,对啊,我现在弄将近二十万大军躲在幽云十六州,外面就一、两万辽军怕什么啊。从骄傲自满变成了过度保守,痛失爱人使得自己成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而且不知道路,是因为没向导,这不是有向导吗?萧干肯定是藏私了。

    萧淑沂又道:“此策虽然简洁明了,但是十万大军出去,路上必有辽军一路骚扰,消耗资源甚多,而且陛下可能难以消灭辽军有生力量,主要是要把他们的城池烧光、牛羊抢光,然后再重兵守卫幽云,看着他们在关外为仅剩下的资源相互攻杀,长期下去辽国必亡。”

    妙计啊,中策果然比自己的下策更有效,以攻带守,攻守结合。还有比这更好的上策。承讯看着萧淑沂,看得她有点不好意思了,“陛下,臣妾是汉臣,为汉家天下鞠躬尽瘁。”

    这下倒是把承讯说笑了,说道:“我还没答应呢,你还是别自称臣妾了。那么上策呢?”

    萧淑沂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要对我们有信心啊。”又道,“陛下可知幽云十六州并不是辽国的南京道?”

    承讯说道:“幽云十六州不是南苑?”

    萧淑沂说道:“陛下,北苑和南苑是辽国实行胡汉分治的一种制度,分别管理契丹人和汉人。我哥哥萧干在辽国是北面官被封为北枢密使,主要管理契丹人的事务,而王波是南面官。南京道是指幽州这边的七州,南京道尚有东部营、平等四州直达大海,在辽国也算人口多的州,还有一定数量的汉人,近在眼前怎能不取呢?况且将来陛下也学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总要建到海边吧。”

    这些话把承讯说的一愣一愣的,固定思维害死人,就像有人跟你说,他屋子里有七个金元宝,里面值钱的你都拿走,然后你就去那里找到七个金元宝走了;哪里知道别人屋子里还有十几个金元宝,剩下的都没拿。

    南京道就拿下了七州,还有四州没取,辽国既然把它们划在一起,肯定是地域相连的。不是萧淑沂提醒,承讯自己都不敢想还会干这种傻事。为什么会干这种傻事呢,就是眼睛里只有幽云十六州,其他的地理方面对辽国一无所知,而萧干明知道皇帝在干傻事,他就是不说。

    此时,宫女送来水果,承讯看着萧淑沂,如同看到一份宝藏,“来,吃点水果,我们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