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三十一章 耶律璟全军覆没 安寿王爱恨情仇

第三十一章 耶律璟全军覆没 安寿王爱恨情仇

    随后几日,阮龙接应萧明返回上京,承讯和萧淑妃从萧明处了解了耶律璟的基本情况后,决定改变以逸待劳的策略,主动攻击。由萧干、董羽、柴荣率军直接攻击东京,阮龙、阮虎和韩华兴率军迂回。这一次,给将军们下的是死命令,大汉军所到之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如果耶律璟采用坚壁清野,我们也坚壁清野,牧民全部往中京迁。同时,慕容彦超已经接到接管长城以南所有区域的命令;郑希恒得到命令,率北府军北出长城向东京进攻。三路大军从北、西北和南三个方向合围东京。

    十月十一日,萧干接到耶律璟的请降书。萧干等人商议之后,回信一封,接受耶律璟投降,由柴荣和董羽带军急速进军,并让耶律璟立即带人出城受降。

    耶律璟本想诈降,先解决汉国南路军,见此计不成,决定更难下了:是守城还是撤退?汉军现在的政策是,你守城,他就迁走牧民;你撤退,我就坚壁清野,把你房子宫殿全毁了,看你怎么过冬。而一旦放弃东京,即便再回来,肯定就意味着东京定成废墟。

    多人劝耶律璟,如果若选择战,东京不可守,守城就意味着放弃地理和骑兵优势。耶律璟反问,我们现在还有多少骑兵优势?向南如果不能快速消灭北进的汉军,就会被堵在长城以北,被逼入绝境。若不守城,带着一堆老人孩子怎么打?耶律璟跟承讯差不多年纪,一样年轻气盛,一样内心孤独,思来想去,他不肯作茧自缚,于是决定采取一个最冒险的战略。

    十月二十日,郑希恒的北府军攻占了东京,东京的文官带领民众投降了。郑大将军真是福将,自投汉以来攻城拔寨,一路未遇抵抗,几乎零伤亡。现在,东京城又没有抵抗就投降了。他的任务就是攻占东京,之后做好防御。

    郑希恒多了个心眼,耶律璟率军抛下老幼撤走了,那他去哪里了呢?于是派出探马,四处搜索。不料不见耶律璟的部队,反倒遇到了董羽和柴荣的部队。这两人一听东京投降但是耶律璟率军不知所踪,赶忙率军回师上京。阮龙、阮虎和韩华兴部同样遇到了探马。他们将部队一分为二,阮龙率军八千去东京,剩余三万全部由阮虎和韩华兴率领搜索回撤。

    董羽问柴荣,“如果耶律璟不去上京,那我们不是白忙活了?”

    柴荣告诉董羽说,“契丹南京和西京已先回归大汉版图,上京已被攻下,中京被我俩废了。现在耶律璟冒险舍东京,他不去反攻上京,他那二万骑兵难道杀马过冬啊?当然他要是敢往长城以内跑,就他那不到二万骑兵,高行周和慕容彦超两位将军很快就会把他拖垮,到时候大军会师正好全歼。”

    其实在攻打耶律璟前召开的军事会议上,皇帝根据事前对耶律璟的身世性格分析,已对最后一战做了战略部署。三路大军合击东京,若耶律璟欲降,一定要小心他诈降。必须火速进军不给他从容部署的时间。耶律璟死守东京最好,你们就团团围住东京城,再赶快告知上京,禁军驰援,彻底把耶律璟消灭在东京。不过,按此人性格估计,他大概率不会死守、坐以待毙。如果他不守而突围,日子也很难过,反正现在耶律璟已经没有了地理和兵种优势。

    部署至此,承讯突然若有所思地问,“不知耶律璟有几个妃子,几个孩子?”

    萧干想想说,“可能就是一个皇后、没有立妃,似乎还没有孩子。”

    萧淑沂颇为困惑地问道,“耶律璟一好色之徒就一个皇后啊?!”

    萧干苦笑说,“那是你不了解他。”

    承讯问,“那两位爱卿觉得,他会不会舍东京,跳出包围圈突袭上京呢?”

    此言一出,二人竞相赞同。萧淑妃说,“陛下圣明。我怎么没想到呢?出其不意直扑上京。”

    承讯为什么料想耶律璟会舍东京而取上京呢,当然是同样内心孤独的人,才能猜透对方的心理。耶律璟的母亲在他四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做为皇长子,他内心孤寂;加之幼时缺乏安全感,因此性情暴躁,做事偏执,宗族和后族大臣们都不太喜欢他。内心孤独,无所寄托,所以他的想法和正常人的想法不一样。

    承讯虽然比他的境遇好点,但是耳闻目睹了石重贵被姑父背叛的悲惨结局,在危难之时留下慕容雪就是防着自己的母亲和弟弟…承讯在征战中似乎不断增强了对朝臣和军队的把控,但其实脑海里一直不断回响着父亲临终前给他留下的一句遗训,“乱世之中,任何人都不可信”。

    承讯在征战前留慕容雪守卫汴京,给她的密诏是“上至王公,下至臣子将军,如有异心,格杀勿论。”这句话放在别的王朝或许没有深究的必要,但是放在如今的汉国,整个汴京一共就两个王或准王,就是皇帝年幼的弟弟刘承佑和刘承勋,说明皇帝连小弟弟们都在提防着的。现在慕容雪死了,他更孤独。好在承讯实际上成长于和平的环境下,文明的积累给了他温和的性格底蕴,因此臣子们愿意跟从他…即便如此,穿越千年,他的内心一样是孤独的。因此,承讯在想,耶律璟这种无牵无挂的人,最后会不会选择鱼死网破,不要东京,直取上京。事实上,耶律璟连老婆都可以不要,他向往的人本就在上京。

    萧淑妃笑笑,“如果耶律璟能来上京最好了,我们十万禁军给他来个瓮中捉鳖加十面埋伏,管叫他有去无回。”

    计策被猜到后,最好的冒险计划就成了最烂的选择。耶律璟真的像承讯猜想的一样,丢弃了东京城,率领二万骑兵,从北路和西北两路军的缝隙之间跳出包围圈,率军直接杀向上京。

    到了上京城下,他才发现汉军早已严阵以待,城墙上架起了投石车、机弩发射器。萧淑妃的四面楚歌没有张良的煽情,而是简单粗暴。上京城中的一些追随耶律璟的将领的家人,当初耶律喜隐还没想好怎么处置他们就被汉国灭了,现在汉军把这些人压上城墙,逼着他们喊口号,“下马来降汉,回家去团圆。追随耶律璟,地下过清明。”更可怕的是汉军人数远远多于耶律璟的部队,因此也没准备一味守城。埋伏于上京城四周的各路步兵排好了阵型,将耶律璟反包围,正在准备缩小包围圈。

    汉军的箭阵,耶律璟是见过的,若用轻骑兵冲击,伤亡太大;用铁鹞军吧,自从两家独立之后,数量和质量都大不如前。即便如此,耶律璟决定宁死不降,指挥部队朝北方突围。汉军的箭阵很密,冲过之后骑兵十去其五。冲破箭阵后,紧接着是长枪兵和盾牌刀兵之阵,两军陷入苦战。

    毕竟二万骑兵往一个方向冲,经过四个时辰的厮杀,部分骑兵突围出去,突不出去的想想父母、妻子还在上京或东京,再战下去也是死路一条,于是尽数下马丢弃兵器投降。突出去的耶律璟部骑兵一路向北撤退,临近大福河畔,又遇到早已厉兵秣马等待于此的汉军骑兵。耶律璟已无他路,再次率领骑兵硬生生地向汉军冲过去。此役,耶律璟二弟当场战死,耶律璟受伤带军冲破第二道阻击,夜里也不敢休息,沿着大福河向西北逃窜。

    次日早晨,人困马疲,跑到兔儿山和永安山山口处,早已埋伏于此的汉军将一堆大石头从山上砸将下来,耶律璟也被砸下马去。汉军一拥而上,将耶律璟抓获。

    承讯听说耶律璟被禁军都虞候李荣率部活捉的消息后,大喜,令禁军侍卫速速将耶律璟压来见驾。皇帝、萧淑妃、郭威、张浦、王波在场,耶律璟死拒不跪。禁军侍卫怒火中烧,心想你一个亡国之君,竟然不跪我大汉天子!便提起一脚,将其踢跪于地。耶律璟跪在地上怒目圆睁,看了一眼萧淑妃,便扭过脸去,弄的萧妃如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萧妃心想,难道是在场的这些人中耶律璟就认识她,所以最恨的也是她?

    其实,有些事情萧干也并未没告诉她。数年前的某次偶然会面后,耶律璟对萧淑沂一见钟情。本想以两家的交情加上自己皇长子的地位,萧干肯定会同意。没想到却被萧干婉言谢绝了,萧干为何不愿意呢?因为他看中的是耶律璟的弟弟耶律天德,而萧淑沂则想嫁给他们的父亲耶律德光…提亲没成,耶律璟就跟随耶律德光伐晋,没想到回来的路上父亲死了,昔日父亲的亲信们却一致推举堂兄耶律阮当皇帝。

    回到上京后,成了北安寿王的耶律璟非常窝火,皇帝没当成,一见钟情的女人也没得到。一次偶然的机会,耶律璟看到妻妾宫女成群的石重贵,心想,你一个亡国之君,跑到上京来还挺自在的哈。其实此时的石重贵也是生活刚稍有好转。耶律德光根本不把他当人,耶律阮倒是对他还算礼遇,给了他基本的生活保障。后来,又听说耶律阮的妻弟抢了石重贵的女儿,耶律璟索性带兵冲到石重贵家,抓了他两个最漂亮的妃子拉走。

    等到后来耶律天德因为谋反被杀,耶律璟帮助萧瀚给萧干求情,一方面是因为关系确实很好;另一方面他也知道萧干想把妹妹嫁给三弟,现在三弟死了,他保全了萧干就可以继续争取萧淑沂了。谁料事后,耶律阮为了防止这帮太宗系的人串联,让耶律璟去守东京,把萧干调到南京。

    看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契丹的宗室有个很好的传统,即重视手足亲情。若有封王造反,不会像有些皇帝那样把叔伯、兄弟满门亲族杀的干干净净。契丹宗室都是能不杀就不杀,实在没办法了谁造反杀谁。就像耶律李胡造反被耶律阮杀了时,耶律李胡的儿子耶律喜隐没有亲自操刀跟着父亲一起上,结果还是照样封王。耶律璟的三弟耶律天德谋反之后被杀,耶律璟还做他的北安寿王。

    后来耶律璟收到南京被汉军攻破,皇帝耶律阮及一干重臣及家眷全部被杀的消息,又高兴又遗憾。高兴的是耶律阮死了,遗憾的则是他以为萧淑沂也死了。没想到两个月后,耶律璟与耶律喜隐达成了暂时的和解,他在上京得知了萧干兄妹投汉,萧淑沂还被封为了汉国皇后。耶律璟彻底愤怒了。

    求之不得让耶律璟的心理发生了扭曲,他一边觉得女人不可靠,一边依然忘不了她。后来耶律璟娶了一个长相极似萧淑沂的后族女子萧毅,可他越来越暴虐,厨子、喂马的、看管猎场的,下人们不管是谁,看谁不顺眼说杀就杀。一次,因为喂马的下人一点小过错,就拔刀当场把人给砍死了。他妻子萧毅劝他多次,他后来竟然极度不耐烦地直接回答说,你算什么玩意,你要是萧淑沂我就听。

    再来看萧毅,她并不像她的名字一样性格刚毅,反而是个温柔贤淑的女子。这个耶律璟的王妃,现在明白了他的丈夫为什么会是这样了。起初,父亲让她嫁给耶律璟,她有点迟疑,因为听说耶律璟竟然跑到被俘虏的中原皇帝那里抢女人,这不就是个色欲熏心的男人吗?嫁给他有什么意思。但是父命难违。

    成婚之后,她偶然从下人那里知道,大王抢了石重贵的妃子全都充当侍女了,根本从未看上她们。萧毅又觉得丈夫此举可能是为了泄愤。性格要强刚烈的先皇嫡长子没当成皇帝,心中的不满,不正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吗?此时萧毅还有点窃喜,所嫁的这个男人并不是一个好色之徒。

    然而好景不长,性格温顺的萧毅发现耶律璟不仅不是个好色之徒,还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反而非常讨厌女人,两人自成婚以来基本不睡一起。

    听到丈夫口中吐露的“萧淑沂”三字,萧毅终于明白,她丈夫喜欢而且非常痴迷于已经叛国的萧淑沂。在耶律阮皇帝的封后大典上,萧毅曾见过被夸赞为“上知四千年炎黄历史(此时是公元九百多年),下知五百万大辽地理”的才女萧淑沂。两人没有什么交流,只是有人说她两人长的有点像。对自己相貌颇有自信的萧毅心想,可能美貌的女子都有些相似之处吧。

    美貌的女子都是非常自信的,要说才华不如萧淑沂,萧毅可能都不会认,她也是出生大家贵族,中原的那一套诗词歌赋也是样样精通的,至于容颜萧毅从没觉得自己不如萧淑沂。可悲的是,到了丈夫这里,她只是萧淑沂的替代品,也许连替代品都不配称。她的丈夫都很少正眼看她,她只是一个孤独的王妃。

    人一旦遇到大的不幸,长期遭遇挫折,心态就会发生扭曲,何况是这个有才有貌本就十分自信的女子。现在萧毅最恨的既不是父亲,也不是丈夫,她最恨的是躺枪的萧淑沂。萧淑沂这个可恨的女人,把她害成这样,据说现在很是春风得意,许多人正在或者想跟她攀亲叛逃。直到最后,她的丈夫耶律璟为了偷袭上京,完全不顾她的死活彻底将她丢弃在东京,萧毅对萧淑沂的仇恨达到了顶点。其实耶律璟偷袭上京与萧淑沂在不在上京关系不大,不过呢,人要是偏执了,就算她恨的人住在火星上,地球上的不幸也都是她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