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三十二章 北国疆土初平定 幽州静待看南国

第三十二章 北国疆土初平定 幽州静待看南国

    看着耶律璟,萧淑妃跟承讯低语了几句,“陛下,最好别等萧干回到上京,立即处死耶律璟。”承讯听从了萧淑妃的建议,宣布将耶律璟处死,午时执行。又对耶律璟说,“朕虽然和你素不相识,但曾听萧卿说你对他有救命之恩。你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可以提出来。”耶律璟想了想,说:“我的王妃萧毅虽然嫁给了我,但是我从来也没喜欢过她,对她也不好,请你不要为难她,让她重新嫁人吧。”承讯说,“这个请求朕答应你。”耶律璟被压下去后,萧淑妃和众人齐声恭喜皇帝,恢复大唐北国疆土,征服塞外。

    等到午时,按照承讯的安排,耶律璟被当众押上一个特制的绞刑架。很多人都来看太宗的嫡长子,辽国宗室最后一个王被处死。萧淑妃心想,毕竟耶律璟为救哥哥萧干一命出过大力,要不是他曾经相救哥哥,我别说投靠汉国当淑妃,命运怕是比萧毅之流好不到哪里去。这样一想,萧淑妃便请求皇帝,允许她代替哥哥敬耶律璟一碗酒,承讯同意了。

    刑场之上,萧淑妃端着一碗酒,走向刑台,对耶律璟说,“今日我萧淑沂,作为大汉皇后,替哥哥谢谢你当初的救命之恩。你喝完这碗酒就上路吧!”

    耶律璟本是一个刚强自负的青年,此时心中一阵酸楚:纵是千万不满,临死前还有自己心爱的人送他一程,功名利禄都化作一场梦吧。于是大声说道,“我喝!”

    萧淑妃把酒交给侍卫,放在耶律璟的嘴边,耶律璟一饮而尽。然后大声说,“感谢你给我留个全尸,我耶律璟死后听你的,降汉!”这句话一出,萧淑妃立即道,“好”,然后跟侍卫说,“等陛下的命令再行刑。”

    萧淑妃走到监斩台上,向承讯汇报了耶律璟说的话。承讯于是下令,“耶律璟死后用汉名刘璟,封北安寿王,以王礼葬于上京。”这是在昭告天下,辽国太宗皇长子降汉了,真正的攻心之策。

    二日后,萧干返回上京复命后,立即去祭拜耶律璟,接着着手安排统一之后的政事。北国一统,首先要解决五百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行政区域和管理问题。根据萧干和萧思温等人的建议,仿先汉名设立北域都护府,治所在上京,并改名尚州,负责管理原上京道区域;任命萧思温为北域都护府总督负责行政事务和管理少量地方武装;任命萧明为北域大将军,负责区域安全并管理军队。设立东域都护府,治所在东京,并改名沈州,负责管理原东京道区域;任命王波为东域都护府总督;本想让韩华兴任大将军,但韩华兴想回中原,于是设东域左将军和右将军,任命萧任和和韩衮为将。暂设北中书令府,治所在承德;由萧干任北中书令,萧括为副手,负责长城以北除了云内州节度使区域以外的所有政务和军队调度。

    北中书令管理政务,手中没有兵,但是可以按照皇帝的命令调动北域和东域的部队;两域总督只负责政务没有军权;两域将军管理军队但是没有北中令府的命令不能随意调动。不再称北府左右军,任命郑希言为北府大将军;北府军和新骑军分驻松山州和吉州,不归北中书令府管,由皇帝直管。

    正式赴任前,承讯召见了萧干、萧括、萧思温、萧明、萧任和与韩衮,跟他们说,“希望你们不忘初心。萧氏和韩氏都是大汉的忠臣,为朕守卫北国,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随后承讯又私下召见王波,跟他说,“萧思温性格儒弱,朕还算放心;萧括有谋略是个能人,但是他是走投无路降汉,朕对他还不是非常信任。朕担心,一旦朕离开上京回到中原之后,萧括会联合萧任和与韩衮起兵反叛。此次,朕先任命你当东域都护府的总督,一旦有合适的人选,朕就把你调回汴京。你要记得,万一东域守将反叛,保命第一,守城第二,大不了朕带军再回来征讨。”王波非常感动,表示皇帝这么为他着想,一定不会辜负皇帝的厚爱。

    虽然经过了一个半月的政务和军事安排,也没能把长城以北各地的诸事安排的完全妥当。再忙,战争终于结束了,年还是要过的。自汉建国以来,承讯第一个春节还是皇太子在汴京过的,第二个在行军路上,第三个春节在幽州,第四个就在上京过了。

    公元951年,乾宁三年,这一次完全按照契丹的风俗过春节,只不过在扔团子上使了个小手段,还是双数。正月初一,皇帝大宴群臣。这一次,萧淑妃给皇帝安排了一个大节目。六个萨满大法师在祭祀活动结束后,跑来参拜皇帝,称皇帝为天神之子,请天神之子赐予福音。承讯也非常配合的搞了个天神附体,让人取来地图在霍林河畔画了一个圈,告诉大家,“朕已经以天神的名义传旨给火神,只要你们以诚心去寻找,必然能够得到神赐予的财富。”然后就是大宴群臣和看戏、摔角这种传统文体活动。

    汴京的春节显得更加热闹,繁华的大汉都城,一片喜气洋洋。原来一半大臣为了汇报工作,总是往幽州跑,现在都老老实实去汴京了。没办法啊,皇帝现在在哪里都不知道也没法跑。这次,太后大宴群臣,并当众宣布好消息,皇帝已经在辽国国都上京了。年前一战,耶律德光的嫡长子不仅被诛杀,还宣布死后降汉,永除北国边患。

    宴会后,大臣们回家了,各家夫人们又围着太后。别以为太后三个儿子都已经婚娶,这些夫人们就没有要盘算的啦,有,有的是。先是有人问要不要给齐王纳妾啊,太后我家女儿不错,定是顺您老人家意;又有人唠嗑说,皇帝要给慕容家五女儿的未出世的闺女封公主,那您老人家可不能不管,选夫君也得您老人家看上眼才行啊;还有人打听说,周王的世子也快成年了,选妃的事情有没有请示您老人家啊…不一而足,总之都是热热闹闹的“烦”心事,让太后老人家乐的合不拢嘴。

    这边厢,萧淑妃大年初二拉着皇帝去打猎。说到打猎,真是好久没有举行这样的活动了,既然都已经安排好了,就大家一起热热闹闹的去吧。于是,在大臣和侍卫们的陪伴下,一行人等来到了上京的皇家猎场。承讯头戴金盔,一身戎装,丁力和萧平喜护驾。与众将说好,行猎比赛、众将一决胜负。得兔子、鹿、羊等猎物按斤两计算,得狼、豺、豹、野猪等猎物按二倍重量计算,得熊、虎按三倍计算。因天气寒冷只赛一日,胜者由皇帝亲自颁给奖品。

    众人得令,放马四散冲出。承讯心想,这还是第一次带萧淑妃到猎场,应该领着她高兴高兴啊。没想到萧淑妃空有一身精湛的马术,箭法竟然丝毫不会,承讯于是带着她在林中猎场纵马驰骋,顺便四处搜寻猎物。

    没想到一阵子下来,承讯还真打了几只鹿和羊。尤其是有一只野猪,承讯侧面一箭,正中其心脏。野猪发怒,拼尽最后的力气撞了过来,承讯策马引之,几十米后,野猪精疲力竭,不支倒下。萧淑妃赞道,“陛下箭法如神,身手敏捷。”承讯笑道,“如果不是上天的特意安排,说不定我也会和阮虎一样作为领军之将征战沙场。”

    中午,承讯带着亲兵卫队支起了火堆,烤了一只野羊,吃饱喝足,继续兴致勃勃的行猎至太阳西斜。眼见快到集合时间了,大家沿原路返回。在一小树林附近,没留神队伍侧面突然跳出一只猛虎,一声虎啸把萧淑妃吓得仰面朝天从马上就要摔下。此时,承讯正策马在萧妃身旁,一见萧妃正要落马,立即一手探出,搂在萧妃腰侧,将她抱到自己马上,一手紧紧抓住她的马缰绳,同时双腿微微加力控马。侍卫们则立即将队伍往帝妃处收缩,同时拔剑的拔剑、拔刀的拔刀,还发出阵阵吼叫。这虎倒是有趣,竟然望了一阵,掉头跑掉了。众将从未见过此等场景,一边心里嘀咕,还是陛下神威,猛虎都望风而逃,一边带着晕过去的萧淑妃往回赶。

    由于萧淑妃惊吓过度,身体不适,承讯也顾不得评判谁胜谁负了,留下阮虎评判,给萧淑妃布置了一辆较为舒适的马车,带领丁力等人速速回宫。到了宫中,早有快马先回,召来御医。承讯不明所以,异常焦急。半个时辰后,太医一脸喜色,从萧淑妃的房中出来,禀告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娘娘有喜了!这次只是受了些惊吓,静养即可,并不碍事。”承讯听了激动万分,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孩子。虽然他此时还未直接感受到他和这婴儿的一丝牵绊,但这冥冥中对他开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又经过三个月的各种安排,乾宁三年四月,皇帝率军返回幽州。本想留萧淑妃在上京多休养一月再走,但是她坚决要和皇帝立即出发。看到她身体还好,承讯就答应了。临走前,皇帝在一个大露台召集百姓们,跟他们说,“朕希望,朕离开上京以后,北国永远安宁,这样朕就再也不用带兵回来了。等朕走后,会命工匠们拆除皇宫的砖墙彩瓦,送给各位拿回家,将屋子扩大建暖。希望在汉国治下,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百姓们欢呼雀跃,从未见过这么做的皇帝,真是千古第一人!官员各部则按照皇帝部署,各就各位;禁军随着皇帝返回幽州。

    回到幽州之后,承讯休息了一日,就开始审阅了解从汴京送过来的各国情况。现在,混乱的中原有四个皇帝:汉、(南)唐、(南)汉、(后)蜀;两个割据王:南平王、吴越王;三个割据势力:夹在(南)唐和(南)汉之间的一股势力、党项人的定难军节度使、暂时臣服于汉的武平军节度使和武安军节度使;另外,还有占据大唐西域的楼兰各部。

    武平军节度使、武安军节度使就是原来的楚国,被(南)唐灭亡后在汉国的帮助下趁着(南)唐立足未稳又复割据,为了抵御(南)唐向汉称臣。武安军节度使王逵本是武平军节度使刘言的部将,王逵算是刘言的手下,所以这两个节度使的地盘算一个大的割据势力。

    蜀国皇帝孟昶给自己加尊号文英武仁圣明孝皇帝,承讯心想,这人看来给柴荣打的还不够痛。还给他自己加什么封号,真是个二货,皇帝谥号他也加到自己头上。皇叔周王不是说早想打蜀国,收复被何建降蜀带走的四个州的嘛,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动静?于是又派文臣到皇叔周王那里了解情况。

    至于承讯自己,当然第一个看(南)汉不顺眼,很想打(南)汉,奈何隔得太远,打不到。高氏南平倒是很老实,开放了商贾往来后中规中矩,每年派使臣给汉国皇帝送礼品,来到汴京都由齐王和苏禹接待。(南)唐却是很风骚,李璟先是把在福州称帝的闽国给灭了,虽然有两州又复割据,但是还是对(南)唐称臣;这会又把楚国给灭了。幸好承讯在占领幽州后,让阮豹率领一万禁军返回汴京,又让阮豹配合徐州军节度使王守成及时进攻(南)唐,使得(南)唐把吃进嘴的南楚又给吐了出来。

    之后,南楚刘言上书请旨,将武平军节度的治所从潭州迁至朗州。潭州原是楚国都城,刘言的意思是潭州毁于战乱,城池残破不堪,恐怕难以抵御(南)唐进攻,请求皇帝同意将治所迁往朗州。承讯心想,朗州不是武安军节度使的治所吗,于是问郭威和张浦怎么处理比较好。郭威和张浦告诉皇帝,反正王逵是刘言的部将,如果王逵同意,顺水人情,如果王逵不同意,正好让这两人反目为仇。等到他俩闹的你死我活,大汉顺势一举吞并南楚。于是承讯同时下旨给刘言和王逵,同意刘言的请求,将武平军节度使的治所迁至朗州,王逵尽快选择武安军节度使的治所并上报朝廷。

    再看吴越国。吴越国是对汉国称臣的,大汉开国,太祖皇帝封钱倧为东南兵马都元帅,镇海、镇东节度使兼任中书令、吴越王。乾祐二年,承讯刚刚占领幽州,钱倧中风而亡,传位给其弟钱俶,钱俶请大汉皇帝册封的国书被送到了幽州。作为最早向辽国纳贡的南方之国,钱俶向皇帝刘承讯表示,听说大汉与辽国交恶,吴越既已臣服大汉,从此以后断绝与辽国的交往,不再向辽国派遣使臣。承讯看完钱俶的国书非常满意,心想,恭喜钱俶,你选对了。承讯继续封钱俶为东南兵马都元帅,镇海、镇东节度使兼任中书令、吴越王。

    再来看看本国。奏折最多的是一大批文臣上书,恳请皇帝将中原公敌耶律德光的皇陵给平了;这还算好的,还有要求把他从墓里挖出来鞭尸。现在皇帝身边就剩下郭威、张浦和慕容彦超三人了,三个人的意思是,皇帝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承讯想了想,于是拿着一堆这类奏折去给萧淑妃看,萧淑妃看了之后苦笑连连。前些日子陛下看到心中的英雄落魄不堪,现在轮到她了。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陛下能把她心中的英雄逼到如此的境地。萧淑妃说,“陛下,人都已经死了,就算了吧。辽太宗灭(后)唐灭(后)晋,给中原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多少将士战死沙场,多少家庭因此生离死别,所以唐、晋遗老遗臣们才会特别痛恨他。”

    承讯点点头,“是啊。朕仔细翻阅过这些奏折后发现,没有一个曾经在北都就追随太祖的大臣写这样的奏折。因为当初,太祖的部队和耶律德光的部队没怎么交手,不打也就说不上有什么血海深仇。”

    其实承讯没说出口的是,如果没有耶律德光昙花一现般的入主中原,也许就不一定会有现在的大汉江山…承讯的人生和辽太宗本无交集,没有耶律德光的三伐中原,现在江山还是石家的。运气再好也不过能被选为晋国的驸马,然后接过父亲河东节度使的职务,代石重贵守北都一隅之地。饮马北疆,没有天时地利人和,是没那么容易做到的!对于耶律德光,人死如灯灭,所以也没有多少恨意了。再想想在云内州,那位老人四个儿子都战死了,还能放下仇恨,永远做大汉的子民;作为王者,要是这点事情都斤斤计较、如何成得了大事呢?!

    承讯笑笑,跟萧淑妃又说道,“别担心,爱妃。我只是给你看看,我的想法和你是一样的。还是那句话,往事随风,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再说到承讯最重视的云内州。杨邠和王章两个理财大师果真没有辜负皇帝的厚望,把户部和工部协调的很好。云内州的铁锭进行初炼,在云州打造加工,精炼的拿去制造兵器,初炼的制成农具和器具。一部分铁锭卖到江南换取铜。本以为铜铁等价,没想到这两人整的铁比铜还略贵一些,使得国库逐步充实。虽然封锁了与南唐的联络,但是南方的稻米从南平卖过来;加上两年没有战争,农业得到了恢复,汴京和多个大州粮食储备达到了半年以上。储粮重镇滑州储备充实,军粮够十万大军使用两年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