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三十六章 幸运贞妃生皇子 无知国丈闯大祸

第三十六章 幸运贞妃生皇子 无知国丈闯大祸

    此后一切平静,承讯加快改革的步伐,一边和五位暂未公布的内阁大臣商议政体改革,一边和淑妃商议如何将军务中节度使、外封的什么太师、同平章事这些乱七八糟的头衔融汇到政体改革中。

    萧干对于塞北之地的管理卓有成效,报告皇帝承德新城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东域和北域两个都护府还算安定。淑妃这招把皇帝塑造成了天神转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北域那边有人想煽动复国根本没人听,很快就被萧思温缉拿诛杀;东域的霍林河畔按照皇帝陛下的指示,发现了大片露天煤矿,陛下是天神转世的传说就越发深得人心了。他已经派人去开采,请皇帝责成工部和户部派人去监管。

    姜成信也是汇报了承德新城的规模宏大,成了繁华的北国城市,承德这边茶叶缺的比较厉害,建议皇帝加大茶叶往北方的运送,换取品质优良的军马。同时向皇帝报告,总体上来看塞北的南部比较稳定,尤其是云内州和承德附近人口众多,对于皇帝都是感恩戴德的,既然北方情况还不错,皇帝陛下可以考虑伐唐取江淮产粮之地,或者收回西秦四州。

    阮豹向承讯请命,希望给他的部队下命令,让他为皇帝陛下收回西秦四州。承讯明白阮龙、阮虎都封侯了,阮豹只封了个守义伯有点不甘心。阮豹由于被调往汴京守卫,战功比两个哥哥要小,其实皇帝也觉得该给他封侯,不过阮家三兄弟一起封侯有点过了,就暂时放放吧。阮豹请战,正和心意,承讯告诉他,“再等等,朕还在考虑先攻哪里。等想好了,第一个把你派出去。”阮豹欣然领命。

    承讯现在有三个目标,第一个是南唐国、第二个是蜀国、第三个是定难军。南唐和蜀国都是称帝的国家。考虑到汉国产粮不足,打南唐更符合经济利益;然而又怕攻南唐之后,南方诸国感到唇亡齿寒。攻蜀国,取何建降蜀带走的西秦四州,无关痛痒,可能更加合适。定难军则是北方最后一块没有完全划入大汉版图的半割据势力,是打通河西走廊的第一道门户。

    皇帝心中已经制定了军事策略,需要有个人来添把火,帮皇帝下决心。而此时,能帮皇帝下决心的一个远在塞北,一个在待产。郭威和张浦这两人,承讯也信任他们,觉得这两人在较大战役上的决策上还是颇有能力的,但在战略上还是差了一点。刚即位不到一年时,就是给这两人怂恿地差点脑袋一热,贸然向南唐开战,幸好太傅姜成信及时劝告才避免了同时与辽国和南唐开战。如果是那样的话,别说灭辽,能不能像石氏父子那样苟活于塞北还不一定呢。

    七月,淑妃为皇帝生下了第二个女儿,承讯依然很高兴;太后有点遗憾的同时,她和贞妃又都松了一口气;淑妃很失望。淑妃生产后第二日,承讯抱着二女儿,给她取名刘继榕。淑妃本来生了公主很是失望,又听说取名叫刘继榕,沉着脸不想理皇帝,火不打一处来。心想,哎,皇帝你还有完没完啊,是不是贞妃再给你生个女儿叫刘继沐,三个女儿加起来给你合个沐榕雪(慕容雪)啊。承讯见淑妃不太高兴,单纯地以为生了女儿,淑妃心情不太好,就安慰了几句,加之国事家事都忙(还有一个孕妇在家呢),也就没多问。承讯走了之后,淑妃唉声叹气,就是因为又生一个女儿,弄得皇帝都懒得理她。

    承讯又去看贞妃,此时他心里五味杂陈,希望贞妃不生儿子又希望生儿子。不生儿子吧,都是女儿实在有些难堪。生儿子吧,皇后之争就可能不是他想要的结果了。

    几日后,上完朝,承讯又先去看淑妃,只见淑妃正对着小闺女抹眼泪呢。承讯安慰再三,说淑妃:“傻瓜,朕怎么会不理你呢?你想多了。我这吧一个人在晋宫呆的时间太长了,也不太会安慰人,你且安心不要胡思乱想。对了,爱妃还记得那个让你吃醋的萧思温三女儿吗?”

    淑妃被皇帝这一句神来之笔逗的破涕为笑,说:“怎么啦?”

    “你哥哥告诉我,他听说萧思温的夫人有身孕了,不知道是不是三女儿。”淑妃抿嘴一笑。承讯又说到:“好好调养身体,我还要和你一起策马河西,饮马长江呢。不可再像去年那样不顾身体,非要立即再怀二胎。”

    哄好了淑妃,承讯去御书房批阅奏折,宫女忙劝淑妃,贞妃生男生女还不一定呢,皇帝最喜欢淑妃这大家都能看出来的,您把心放宽。回到御书房,两位枢密使郭威和张浦来向皇帝报告,伐蜀的物资配置一切准备就绪了。承讯对两人的工作很满意。又表示说,我们再等等,伐蜀之将我再磨磨他;另外现在已经八月了,等到明年开春起兵。你两人也再考虑考虑,看看准备的还有什么遗漏。

    淑妃卸货了,贞妃带球跑,李业是最春风得意的了。现在,他实在看不上自家婆娘,心想,姐姐也是的!你跟姐夫长相厮守,不就是姐夫一辈子就娶你一个,你就也来管着我。我这婆娘还真不是东西,我一想找个小的,她就跑到太后和闺女那里哭。也罢,小妾找不上,李业这个活宝最近没事就往烟花之地跑。

    当初李业在河东也跑烟花之地,只是那时候虽然是太师的妻弟,但也就是个小官,现在不同了,成了争相巴结的对象,小花小草惹过后,都已经成了花魁们的争宠目标——李业都混到丽春院的头牌那里去了。这丽春院的头牌明珠,那真是吸引了不少权贵公子。起初李业还有点自卑,没敢往上凑,谁想这明珠对李业还有点意思。等到李业凑上去后,权贵公子们听说李业看上明珠了,而且这两人还郎有情妾有意的,还真没人敢跟李业争。李业才想起来,我现在国丈、国舅、堂堂正一品,谁不怕我,苏禹也没我牛啊,从此信心大增,一发不可收拾。

    九月初四,贞妃临产,承讯一直站在秀宁宫的贞妃房门口,太后也来了。房里两个时辰过去了,只听见大人痛的不停嘶吼,嗓子都哑了,给承讯急得束手无策,直叹气。等候在外的太医和帮忙的稳婆宫女忙劝,第一胎都这样。胎像很好,不必担心。陛下还是在屋里歇歇,这离生下来,且有时候呢!眼见天色已晚,承讯把太后劝了回去,自己还是坐立不安,陪在那里直至次日。九月初五晨时,一声洪亮的婴儿啼声从屋内传来,产婆奔出来恭喜皇帝,贞妃和皇长子母子平安。承讯大喜,赶忙让宫女去通知太后,然后不顾产婆们的阻止,进屋陪在贞妃和儿子身边。太后听到孙子出生了,也不睡了,开开心心地跑来秀宁宫。抱过孙子,对承讯说,皇儿给皇长子取个名吧。来到晋国,遥望大唐,建立一个比肩大唐的大汉是承讯的梦想,于是承讯给儿子取名刘继榶。

    皇帝非常兴奋,一早上朝宣布,大汉天下有后了,群臣纷纷恭喜皇帝。高兴归高兴,承讯还是很理智的,问苏禹、王章、杨邠、郭威和张浦,你们五个人有事要商量或禀告的吗?五个人也很识趣,挑最重要的事情说完后,承讯宣布,有事可以先请示五位重臣,满面笑容地说了句退朝,然后“撒腿就跑”,留下多个想发言的元老。承讯一连三日没上朝,但是请求为皇长子正名的奏折已经堆在皇帝的御书房了。

    皇长子不代表是嫡长子,皇后生的大儿子才是嫡长子,就算皇后的儿子比妃子的儿子小,皇后的儿子也是嫡长子,才是皇位的正统继承人。就如唐太宗的长孙皇后,生下了唐太宗的长、四、九子,长子和四子斗得你死我活,最后两人全靠边站,九子李治当了皇帝。二、三、五子等就算活着,也比李治大,但因为是妃子的儿子也没有继承权。

    皇长子出生在九月五日晨日,简直是“天命所归”,九五至尊、辰时乃是龙,大臣们请皇帝为皇长子正名,其实就是要求请求立贞妃为后。承讯也只能施展“拖”字决了。张浦跑来问皇帝该怎么办,因为之前张浦准备在淑妃生下皇子后,率先请求皇帝立后的。现在,贞妃生下皇子,淑妃生下公主。张浦只好问问皇帝该怎么应对,承讯只好说,“张卿啊,可惜朕不是天神转世,朕第一次无计可施了,就只好拖了。你也别管这个事了,别跟他们一起起哄就行了。”

    随着皇子的降生,后位之争一切尘埃落定。淑妃已经彻底绝望了,纵使她是九十万(平方公里)大汉攻灭五百万(平方公里)辽国的头号功臣,纵使皇帝一心想让她当皇后,但是从后宫到朝堂能说得上话的、说不上话的,扳指一看就两人不反对她为后。一个是皇帝说什么都支持的左宰相王章,一个是想向她靠拢的三司使杨邠。其他人都不支持,尤其是一群(后)唐(后)晋的遗老们在朝堂上,听说皇帝要立淑妃为后,个个要死要活,坚决反对。

    淑妃心里清楚孤身一人将到汴京,虽有皇帝这棵大树做依靠,还需皇子小树来扶手,才能稳稳坐上皇后的位置。她也够努力的,生下长公主之后两三个月,就把长公主交给奶娘,自己调整身体,努力再怀。奈何你就算战胜了一切,你如何战胜得了命运。第二个还是女儿。在她尽占先机的情况下,人家贞妃一生就是儿子,皇长子。

    皇宫沉寂在一片喜悦之中,唯有淑妃非常失落,还好她的依靠皇帝陛下努力安慰她。这个看似文弱,但是雄心壮志不输男儿的萧淑沂,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低落情绪,时常抱着皇帝痛哭。皇帝心想,不行就封淑妃为皇贵妃,算是一种安慰吧。然而体贴的承讯并没有现在就说,说了淑妃只会更伤心。

    杨邠被他的老婆嘲笑了,杨邠你不是说自己厉害吗,早早把投名状递出去,这下你傻了吧,朝堂之上就你一个人押错宝了。杨邠垂头丧气,人算不如天算,实在应该学学王章的,见风使舵的快一点。

    十月,李业此时高兴上了天,一切仿佛如此美妙,他现在可谓是集权贵于一身了,国舅、正牌国丈、尚书右仆射、皇长子的外公。于是李业又跑到丽春院去和他的心肝宝贝珠儿亲热去了,喝了个烂醉,还和他的这个宝贝许了一个荒唐的承诺,说能把皇帝请到丽春院来。

    皇帝要是真来了,这就算在普通百姓家也是个天大的笑话,舅舅加岳父带着外甥加女婿去烟花之地。当然,皇帝他是请不来的,要是皇帝和他女儿知道他成天往这种地方跑,不把他头给拧下来,也会把他腿给打断了的。荒唐的李业人品不行,脑子还挺好使的,心想这珠儿也没见过皇帝,我去找一个人来冒充不就行了吗。但是他忘了冒充皇帝是要满门抄斩的,就算他的下人也不敢做这件事。

    李业伤脑筋了,想了一晚上,终于想出了个绝妙的注意,找谁呢,齐王刘承佑啊。刘承佑也往烟花之地跑,叔侄还曾“偶遇”一次,然后两人会心尴尬一笑,假装不认识。李业就跑到齐王府找刘承佑,齐王起初一百个不愿意,李业再怎么说,齐王就是不去。李业眼珠一转,跟齐王说,“齐王,你跟我去看看,我说这个明珠是某个人的姊妹,你可能都相信。”

    齐王顺口接一句,“谁啊,像谁啊?”

    李业神秘兮兮地低声附耳说,“淑妃。”这一说不打紧,真把齐王给忽悠去了。李业还私底下给珠儿讲,是皇帝你心里有数就行,但千万不能说破哈,说破了咱们都吃不了兜着走。珠儿嘴上应承着,心想你这皇帝别是冒牌的吧,但细想谁敢冒充皇帝啊。

    等到见了齐王,两人都是心中一震,珠儿感受到了齐王的皇家威仪,齐王是看到了这个绝色女子还真颇有几分神似皇嫂淑妃。珠儿又找了两个姐妹来陪着齐王和李业花天酒地,亲亲我我。齐王这下更上头了,被哄的找不着北。让侍卫找来了丽春院的老板,不带任何商量的口气跟老板说,“明珠我要了,先安置在你这里,不许她再见别人。要钱你只管开口!”

    老板赶忙看李业,李业心想我这是赢了打赌,丢了美人啊,赶忙打圆场说,“不急,此事以后再说。”

    齐王根本不和李业扯,说,“你答应不答应明珠都归我了,让老板再给你找十个。”

    李业只好说,“得得得,你要了我还敢争吗?”哄走了侍卫和老板,继续喝酒。

    李业又喝了不到十杯,感觉头重脚轻,迷迷糊糊地就说:“外甥啊,我今天怎么就喝这点就不行了啊?”能让李业这么个大人物服服帖帖,再加上此话一说,珠儿就基本确定这是皇帝了,突然凶相毕露,从塌下掏出一把短刀,对准齐王连刺数刀!这下,她的几个姐妹魂都吓没了,手脚并用,连滚带爬大呼,杀人啦!

    在外厅喝酒的齐王侍卫们慌忙从楼下冲进来,可是为时已晚,齐王当场身亡,而李业喝了迷魂药还在呼呼大睡,摇之不醒。接着在外面巡逻的禁军也赶到现场,把一屋子人全都控制起来。此事,惊动了汴京刺史王行。王行慌忙赶来,中途还遇到前羽林大将军李洪信。两人都已听到下人密报,丽春院发生命案,听说皇帝被刺。他两人肯定不相信,尤其李洪信跟着皇帝这么久了,不可能啊,但是都这么说了赶快去看看吧。到了现场,见侍卫们押着一个面带冷酷微笑的美丽女子,再看中刀身亡之人,李洪信两腿发软,心想这下完了;王行见到这个与皇帝面貌有些相似的青年,虽然知道不是皇帝,但是看李洪信的样子,猜都能猜出来到底是谁。

    李洪信故作镇定,跟衙役侍卫们讲,“这命案案情没有查清之前谁都不许走,先都暂时关进汴京府牢房之中。”

    王行赶忙接道,“都先关进汴京大牢,如有担保的,查清没事的去报个到就可以出去了。”将所有在场之人押进大牢,李业也让人抬着送进了大牢,只是真正押进的是天牢,而不是汴京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