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五十五章 汉唐两军战江淮 兄妹二人闹国宴

第五十五章 汉唐两军战江淮 兄妹二人闹国宴

    十月,汉国武宁军攻打唐国东部的海州,武宁军沿着淮水切断海州与唐国江淮的联系。董平一边沿着淮水布防,防止唐军救援海州,一面以主力攻海州城。海州作为唐国的食盐主要产地,有驻军万余人,现已全部退入海州城中。守城人数不少,又有高大的海州城做屏障,董平一时无法攻破。

    淮水被汉军切断,海州告急的消息很快传到唐国建武军治所。节度使张章一边率军去救援,一边向金陵和清淮军节度使求救。汉国武宁军和唐国建武军对峙于淮水。淮水是海州与楚州的界河,也在这里流入大海。这里是淮水水量最充足的地方之一。原本唐国以此为屏障,现在汉军以淮水为屏拒建武军渡河。

    同时,禁军先头部队到达徐州,张浦已经在徐州等候多日。张浦多了个心眼,让阮龙和石守信暂作休整,看看能不能遇到“聪明人”。没想到真有“聪明人”。清淮军节度使边宁是唐国灭南楚的大功臣边稿的弟弟,此人接到建武军求救后,心想汉国使臣刚从寿州渡河,汉军就攻打海州。这支攻打海州的部队十有八九就是对面的武宁军。我跑数百里去救海州,还要强渡淮水,不如直接从寿州渡河攻打徐州。于是召集部将商议,部将们都说,将军的围魏救赵之计妙极了。

    商议既定,边宁派少量部队防守淮水南岸,率领清淮军主力二万人渡过淮水,攻打汉国。此时,武宁军已尽出,汉军留守仅千余人,闻唐军来攻,慌忙退往徐州,边宁轻松攻取宿州。边宁又率军杀向徐州,在徐州的张浦、阮龙和石守信听说唐军主力渡淮水作战,攻占宿州向徐州杀过来,不由得窃喜。

    阮龙和石守信率领禁军骑兵先锋迎敌而去,张浦以三千余人留守徐州,等候禁军主力。十月十七日,汉国禁军与唐国清淮军主力相遇于唐河北岸,打响了第一场遭遇战。方一接触胜负就见分明。唐军武器陈旧,品质也差,根本不是在塞北久经沙场的汉国禁军对手。在两万骑兵和密集箭阵的冲击下,唐军大败,汉军斩获首场胜利,斩敌一万四千人。边宁率军南逃,阮龙和石守信紧追不舍。在淮水北岸,边宁中箭身亡,仅百余人渡淮水成功退回唐境。

    阮龙和石守信乘机率军强渡淮水。主将阵亡、兵力不足的清淮军无力阻挡汉军渡河。汉军先锋顺利渡过淮水,攻克濠州,沿着淮水向西,进攻清淮军治所寿州。汉唐之战的第一场大战即将在寿州拉开序幕。

    十一月,两份战报同样摆在汉唐两国的御书房。汉国皇帝刘承讯、皇后萧淑沂、太傅姜成信、内阁大臣、羽林大将军董羽商议应对之策。阮龙和石守信初战告捷,斩敌万余人,俘获敌攻我军留守宿州的二千余人,并已经顺利渡过淮水,沿淮水进抵清淮军治所寿州。禁军主力在张浦的率领下已经达到淮水北岸,正在渡河。颍州的归德军南临淮水,对岸就是寿州,与禁军先锋对寿州形成夹攻之势。

    君臣商议做了两项布置,一是向徐州调军粮,以供前方征战;二是命令驻扎在黄河南北两岸的北骑军全部到南岸集结,随时待命。

    同时,唐国御书房内,皇帝李璟、齐王李景遂、燕王李景达、左右宰相韩熙载、冯延巳、翰林大学士常梦锡、枢密使魏岑、枢密副使陈处尧和李徵古也在商议应对之策。

    常梦锡说,“陛下,汉使才过淮水不到十日,汉军就大举发兵,这是蓄谋已久啊!使臣来向大唐勒索,如若不给,立即攻伐。”

    魏岑则说道,“常大学士说的真准。妙实在是妙,怎么不早上二十日呢?”

    冯延巳劝两人,“我等相互不满乃是个人之事,现在国事为重。别吵了,也别说废话了,商议对策吧。”

    枢密使魏岑说,“陛下,现在中部有两路汉军对寿州形成夹击之势。一路已经渡过淮水逼近寿州,另一路临淮水与寿州隔水相望。边将军贸然出击,清淮军主力尽失。现仅有不到一万人在坚守寿州,继续救援。东面汉军围困,海州已成孤城。建武军听说清淮军渡河作战伤亡惨重,正在犹豫不前。”

    燕王李景达问道,“边宁遇到了汉军主力?”

    枢密副使陈处尧回道,“暂时还不清楚。根据退回来的将士所说,汉军全是骑兵没有步兵,清淮军遇到敌军几乎是一触即溃,被打得没什么还手之力。”

    李景达不解地自言自语,汉军有这么多骑兵啊?

    常梦锡说道,“现在关键是从哪里调兵去救援寿州。建武军肯定不行,一退汉国武宁军就会强渡淮水;武昌军要抵御南楚;奉化军又太远了!”

    李景达大吼,“我率神武军渡江支援寿州,再令奉化军快速救援。”

    冯延巳说道,“燕王若是率领神武军过江,吴越国从东面来攻,金陵恐怕有失啊!”

    皇帝李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忙问齐王李景遂,该怎么办呢。李景遂说道,“皇兄莫慌,我赞成三弟率领神武军主力渡江救援寿州,可留一万神武军留守金陵。大唐若有失,下一个就是吴越国,吴越之人未必会配合汉军全力攻我大唐。还有就是要尽快派出两路使臣,一路从海上,一路化妆成商人经南平入中原出雁门,一定要联络上辽国,恳请辽国出兵相救啊!”

    主意已定,燕王李景达率军渡江,临行前李景遂叮嘱三弟,一定要小心谨慎。此后数日,汉军禁军主力全部渡过淮水。

    十二月,汉军主力本欲沿前锋的行军路径围困寿州,正好与李景达的神武军主力相遇于芦州城北,发生小规模交战,随后李景达退守芦州。刚刚渡过淮水,张浦就出现了严重的指挥失误,留下骑兵与李景达对峙,派王景崇率领步兵增援阮虎和石守信攻寿州。开战前,张浦跟董平讲,运气好点能一战灭唐;上天给了他这个机会,张浦白白浪费了。

    既定的策略是围点打援,围困寿州消灭前来增援寿州的唐国部队。因此,汉军禁军先锋和归德军不慌不忙地围城,还分配好了禁军负责淮水以南的唐国援军,归德军负责还有敢渡淮水救援寿州的,否则,归德军早就渡淮水了。现在,张浦唯一有点遗憾的是,主力渡过淮水还是慢了,没有伏击到第一支增援的部队。这支增援部队很快回撤芦州并没有与汉军决战的意思,张浦错误地以为这是一支前来增援的节度使地方军,只好将部一分为二,骑兵抵御该军,步兵全调往寿州了。

    张浦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禁军主力遇到的同样是唐国的御林军神武军主力。寿州已经不重要了,他只要立即集结禁军主力,再命令归德军渡淮水牵制寿州,把禁军先锋二万骑兵调过来,直接冲击芦州。兵力数量近乎相同的情况下,禁军骑兵数量远远多于神武军。在平原作战,神武军凶多吉少。不论禁军付出多大的代价,如果能在江淮之间消灭神武军主力,江水天险无人守,唐国基本就完蛋了。

    征辽之路最大的成功其实来源于一路上很多辽国汉人和契丹人投靠,到了战争中后期,辽军在汉军面前几乎没有秘密了,因为萧淑沂、萧干这些人对塞北太熟悉了。张浦没有对唐军非常熟悉的军师,只能靠着自己的判断,他选择了稳进。

    李景达部将陈敏航劝说他迅速放弃芦州,从侧翼迂回,先解寿州之围,再与奉化军会师后与汉军决战。李景达怕后路被断,认为神武军是大唐的家底子,寿州能救就救,救不了也不能把神武军给葬送了,没有采纳陈敏航的建议。由于天气转冷,汉军攻城也不积极,两军进入对峙状态。

    汉国乾宁七年正月初一,汉唐两国仍在交战中,汉国皇帝安排了兵部、枢密院等重要部门值守,宴请群臣。后宫第一次以皇后萧淑沂和皇贵妃李沁的名义宴请贵夫人们。贵夫人们没有因为太后的离宫显得有什么拘谨,仍然满心欢喜的参加宴请。当然,皇帝和皇后也没有忘记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派出三位慰问使,慰问禁军、武宁军和归德军。

    胶东公那边呢?这个臭小子可能还在指望哥哥新年之际能把他叫回去吧!承讯还在生弟弟的气,决定继续把弟弟晾在一边,让他多喝些海风,等到什么时候想起来求哥哥了,再考虑让他回汴京。孝道还是要尽的,但是又不能让那个臭小子觉得有什么依仗,请皇贵妃以她的名义给母亲送去一些贡品,又请李沁嘱咐送东西去的人问问母亲还需要些什么,如有尽管告诉皇贵妃。

    太后的离开,使得贵夫人们只好围着皇后萧淑沂和皇贵妃李沁,萧淑沂还是第一次和这帮夫人们聊天,皇后在适应,夫人们也在适应。一些翰林学士、御史们的夫人开始觉得,皇后和皇贵妃根本不像谣言所说的那样势同水火,皇后不是挺好说话的吗?哪有像男人们说的那样诡计多端、深沉阴险?开始有人有事没事的问皇后,汴京这边改制职缺都满了,你哥哥塞北那边有没有空缺啊,七品、八品不嫌小啊,能不能先给我外甥先安置一下啊?

    一天下来,把萧淑沂的脑袋都快听炸了,她开始佩服李沁的应付自如。晚上,李沁安慰她,当年我刚到皇宫也快被吵的脑袋都大了,会好起来的。

    今日也是唐国保大十三年正月初一,唐国这边压力比汉国大,毕竟仗都是在自家土地上打。好在皇宫之中,祥和的气氛使人忘记还在战争中。或许是处在这个乱世,大家早已经习惯了在战争中过年。皇帝李璟同样大宴群臣,并向臣子们透露,决定在今年给六皇子李从嘉选妃子了,当然主还是要由皇后娘娘负责。李璟与臣子们边喝酒边吟诗作赋,对对子,又有歌女献曲献舞从上午一直欢庆到中午。

    钟皇后这边宴请了贵夫人们,不用皇帝说,贵夫人们都知道了六皇子到了选妃的年龄,都想推荐自己家的亲戚。正说着,岂料皇帝和皇后的掌上明珠永嘉公主李芳仪被弄的在那里大哭起来。李芳仪芳龄二八,夫人们、宫中之人都说公主貌若天仙、沉鱼落雁,与玉山公主(皇妹),简直就是两位仙女下凡啊,而且很有文采。皇后这边给六皇子张罗选妃,很快也要给公主选驸马了。

    那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把公主惹哭了呢?燕王世子李从禹。今年十四岁的李从禹在那写春联,字写的跟狗爬似的,太监还在旁边一个劲夸,世子这字写的真有水平,离王羲之还有一些差距,离王献之不远了。李芳仪正好从旁经过,心想什么字写的这么好,都离王献之不远了啊?过来一看差点没笑背过气去,就问太监,就这字,还像大文豪的字,我看是鬼画符吧。

    这一说,李从禹就火了,说,“李芳仪,我看你就是红颜祸水,就是那祸国殃民的狐狸精苏旦己!”

    李芳仪回说,“李从禹你胡说八道!”

    李从禹振振有词,说道:“汉国皇帝老色鬼,贪恋你的美色,想娶你当小老婆,还派来了一个色鬼求亲使。结果父皇陛下不许,汉国就来打我们了。许多将士战死了,可怜的边家三小姐本来年初要嫁给从义(李景遂的次子)的,婚也结不成了。现在寿州被围,海州被围,我父亲回不了金陵过年了,全是因为你,你还有脸嘲笑我。”李从禹还来了招指天盟誓,“李芳仪害死了我大唐数万将士,所言若虚,天诛地灭。”

    李从禹说的有鼻子有眼的,把公主愣是急哭了。听到这边哭声,刚从皇后那里回来的王妃过来看什么情况,哎呦,儿子在那里面红耳赤,公主在那边哭。王妃就训儿子,“你这臭小子搞什么啊,把姐姐都弄哭了!”谁想李从禹不依不挠,“不是你说的吗,为了一个公主都死了数万将士了!”王妃一听,捞起袖子就要打李从禹,李从禹还在那吼,“我没胡说!没胡说!”李芳仪哭着就跑走了。

    皇后赶忙拉着李芳仪到无人的地方,一通安慰。李芳仪问,“母后,这是真的吗?我害死了上万的大唐将士还有边将军吗?”

    皇后怒道,“这谁在那里胡说八道啊!两军交战互有伤亡,跟我可爱的公主有什么关系呢?”哄着哄着,总算把公主给安慰地平复了下来。

    这边刚安顿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太监急匆匆过来禀告说,“皇后娘娘,快去看看吧!大皇子殿下把皇帝陛下惹恼了。”皇后心想,这年过的,怎么这么让人揪心啊,赶忙又跑去皇帝那边救火。

    原来,大皇子李弘冀见皇帝带着一帮臣子从上午喝到中午。这帮人除了向父皇献诗献曲,还找来歌女弹唱,连皇帝都亲自弹上了。中午好像还不准备走,又开始吃喝,似乎酒足饭饱之后还要继续的样子。脾气本来就不太好的李弘冀就冲过去,把臣子们的桌子全掀了,大骂臣子们,“将士们浴血沙场!寿州军民、海州军民都是在饿肚子过年,还有战死淮水北岸的将士们尸骨未寒,你们就不能帮皇帝陛下出出主意吗?在那里除了弹就是唱。”李璟大怒,气得要杀儿子,唯有齐王李景遂、常梦锡等人为李弘冀求情。李景遂还是很赞赏侄儿的,心想,侄儿把我想干的事情做了。此时皇后也来了,赶忙求情。李璟心中有愧,给了个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的惩罚,杖责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