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五十九章 汉唐吴越大混战 帝王遥望江水岸

第五十九章 汉唐吴越大混战 帝王遥望江水岸

    寿州之战进入第二阶段激战正酣的时候,楚州节度使张章作了一个最愚蠢的决定:面对四下无援的战局,发现汉军要以淮水灌楚州城,又听说汉国武宁军就是用海水灌海州城,从而破城的,心中非常慌乱。怎么办呢?张章想到的不是赶忙修建泄洪设施,在城内广泛打井,而是乘着汉军还没有围城之际(以水灌城肯定要把自己的部队先调到高地上),放弃临淮水的楚州城,向南撤退。

    实际上呢,连续的干旱,要想蓄水谈何容易。武宁军节度使董平根本没有在淮水上游修拦水坝来蓄水,在楚州城东、装模做样修的用来拦住泄水更好地淹楚州的坝,是用来吓唬建武军的。

    建武军节度使张章果然中计,弃城南撤。出了城,就好像羊出了坚固的羊圈,有一只猛虎已经在等着他了。建武军一刻也不敢停留,急速南撤。董平乘机占领楚州后,尾追建武军。建武军起初还算顺利,顺着大运河,张章的水军一路南撤。达到江都地界,遇到了汉军阻击,方知江都已经被汉军占领了。张章认为,不从江都入长江,先回建武军驻地滁州也好,这下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强攻江都府从大运河进长江还有活路,上岸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此时的张章还不知道,除了汉国的武宁军在东线,还有一支部队一直在追击他的建武军,水军变成两条腿的步军,是跑不过六条腿的阮虎骑兵部队的。

    建武军撤到了离滁州二百里左右的地方,被阮虎的骑兵伏击。激战三个时辰后,建武军已经没法再战了,张章率众投降。此时的阮虎也顾不得许多,皇帝一共就给了他一万骑兵,一路战斗减员,根本就没有闲人来看管,于是尽斩降将。阮虎知道董平派兵占领唐地,他率领骑兵一路向西寻找战机。

    至此,汉唐之战,唐国清淮军、建武军构成的淮河水军全军覆没。神武军、奉化军都在向长江北岸的和州撤退,武昌军从巢湖南撤。更加让唐军害怕的是,又有一支汉军骑兵已经渡过淮水,杀向金陵对面的和州。唐国长江水师的主力面临被汉军全歼的风险,到时候就剩下一个武昌军,千里江防无人可守,天险就没有意义了。

    吴越王钱弘俶接到皇帝刘承讯攻打唐国的命令后,召集大臣们商量。权臣胡思进说道,“大汉伐唐对于我们来说是好事,也不是好事啊!好在唐国疲于应付,我们就安全了,可是大汉把唐国打的太狠了,对我们来说就不是好事了。汉灭唐我们还帮皇帝(吴越对汉国称臣,所称的皇帝就是指汉国皇帝)一把,弄不好就是送自己一程啊。”胡思进的意思是再看看,如果汉军败退,我们就象征性地在边界上骚扰一下唐军,如果汉军胜了,我们赶忙去抢地盘。

    就这样,吴越在接到攻打唐国的命令之后,一直拖到了四月中。连续的战报都显示唐军溃败,见抢夺胜利果实的机会到了,吴越也出兵了。吴越六万大军轻松攻破唐国宁国军管辖的常州,并杀向润州,进逼金陵。汉国离灭亡唐国就差两战了,两战胜一场唐国就完了。

    五月的暖风吹进了长江两岸,汉唐皇帝已然是两种心情。唐国御书房内李璟召集重臣们召开会议,只有常梦锡还在坚持应该守金陵,其余人都在劝皇帝李璟先退往洪城以避汉、吴。李景遂呢?已经没有时间来和一帮文人扯淡了,在四处征用船只,征调船夫,要把长江水师从北岸接回来。

    此时的承讯意气风发,率领北骑军直击金陵。四月,还在御书房读《唐书》,承讯跟萧淑沂感慨,原来我看李治泰山封禅特别不爽,还鄙视他是半个亡国皇帝,史上被老婆篡权第一人,现在不这样看了。萧淑沂笑问承讯为何有此感触,承讯说道,“当年朕还在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路上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耶律德光占领中原之后,有了塞北之地、又占领中原就觉得契丹国土如此辽阔,把国号‘契丹’改成了‘辽’。朕现在的成就也就和耶律德光一个水平。大汉的国土还是塞北加中原(近六百万平方公里),还不到李治时代的大唐国土一半啊(近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所以现在朕认为,唐高宗李治有资格登泰山,哪怕其中有前两代唐帝的功劳。”

    承讯又说,“朕觉得现在的唐书实在太粗糙了,本想让母昭裔帮我修唐书。这个老家伙学徐庶,不为我大汉出一计一策也就算了,一心在家养老玩他的木刻,连修书都不肯干。”

    萧淑沂笑道,“要不把他放回去算了。”承讯当然不同意。

    还在论大唐呢,张浦的求援奏折就到了。善解人意的萧淑沂就劝皇帝御驾亲征,并且表示她留下来陪着李沁。萧淑沂认为,北骑军基本上都是契丹人,只有讯哥能指挥这支部队,派其他大将军连契丹语都不会说怎么指挥呢?!承讯接受了皇后萧淑沂的建议,穿上了一身契丹戎装,带上了丁力等将,率领北骑军横渡淮水。一路看着一望无垠的江淮平原,心情大好,阮虎的那句平淡无奇的话“您的羽林将军已经看到了滚滚长江”让承讯激动不已。

    本来是往寿州救援的,跨过淮水之后张浦的战报又到了。禁军主力连破两路唐军,正在追击第三路唐军,被击退的两路唐军正在退往和州。承讯拿来地图一看,和州就在金陵的对面,当即命令全军杀向和州。

    唐国皇宫上下都已经开始准备撤出金陵了,上到皇帝、下到太监、宫女都在收拾东西。公主李芳仪一见各人都在准备,很是不满,一个敌兵还没到金陵城下,怎么父皇就开始准备南撤了呢?!李芳仪跑去见她母亲钟皇后,皇后听女儿一说才想到,哎呀,大儿子还在润州呢,赶紧去找皇帝说起这件事。李璟听老婆这么一说,又慌忙下旨给润州,把吴王李弘冀调回金陵。

    五月下旬,吴越军兵临润州,唐国让李弘冀速返金陵的圣旨也到了润州。唐国润州沙场之上,军官和将士云集,皇长子吴王李弘冀命人将神武军都统(神武军此时在润州最大的军官)和润州刺史都押了上来。李弘冀对将士们说道,“这两个人已经准备跑了,他们跑了将士们和百姓们怎么办?”

    下面一片沉默,李弘冀下令将二人斩首。又拿出圣旨,让润州判官念,润州判官战战兢兢地读道:“奉天承运,吾皇诏曰。”将士们纷纷下跪,唯有李弘冀依然站在那里。润州判官继续读道:“命吴王、大司马李弘冀速返金陵……”李弘冀一把夺过圣旨,对着将士们说道,“我李弘冀决不当贪生怕死之人!”语毕,竟然点火烧了圣旨,以此铭志与将士们和润州共存亡。

    李弘冀大声问都虞候柴克宏,让他指挥神武军,敢不敢。柴克宏大声回应:“敢!”李弘冀说:“我现在就任命你为先锋,打退吴越军你就是神武军都统。”然后李弘冀下令,不守城,与吴越军决战。唐军士气大振,操起刀枪,跟吴越军拼命去了。

    吴越军来的目的是打秋风的,而且立足未稳,遇到这群拼命的,被打得慌忙后退,前军和后军相互踩踏,伤亡甚重,又有万余吴越军投降。李弘冀下令尽斩吴越降军,杀向常州。吴越刚占领常州的守将见润州方向四、五万人这么快被打的狼狈不堪逃奔回来,也不知道唐军有多少,吓得弃常州城,跟润州败军一同逃回吴越国。

    吴越权臣胡思进听说此事后,大骂吴越将士无用,一群竖子,都是一帮酒囊饭袋!唐军被汉军打的一败涂地,我吴越竟被唐军斩首万余人,可耻,可耻,可恨,可恨!然后这位九十八岁的大神级人物被气得吐血而亡。

    北线,燕王李景达向武昌军节度使林仁肇下达了死命令,让他派武昌军阻击杀向和州方向的汉军,等到神武军全部渡江之后才能渡江南撤。本来林仁肇已经摆脱了张浦的禁军主力追击,进入长江水系,基本上安全了。李景达你神武军要逃命,凭什么要武昌军给你殿后呢?没办法,燕王李景达是唐国天下兵马副元帅,他有权命令林仁肇。李景达为什么不向离他很近的奉化军节度使冯延术下命令呢?冯延术这个人,李景达是清楚的。还是算了吧,带他一起跑吧,也不敢让他殿后;万一不让他跑,他投降都有可能。接到命令后,无奈的林仁肇派出一支六千人的部队紧急前往和州,为神武军殿后,其余部队全部往金陵撤退。

    此时,承讯所率领的北骑军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一路攻到了和州,在和州遇到了最后的阻击。承讯清楚地知道,临近江水了这支部队还不走,那么就说明还有大量唐军没有南撤。突破和州关隘,就可以消灭在北岸没有撤走的唐军。承讯命令北骑军分为六组,轮番攻击。奈何这支部队非常顽强,死伤无数就是不退。打到第七日,这支部队突然撤退了,承讯破和州,急追这支撤退的唐军。追到岸边,空无一人,看来这支部队所要掩护的唐军已经尽退到长江南岸了。

    哈哈,承讯意外地发现这支部队竟然没有船接应,正好把他们灭了再说!汉军紧追唐军殿后部队残部,承讯突然眼前一亮,唐军一名女将头戴巾帼,白银竖甲衬蓝纱,狮蛮带柳腰端跨,凤头鞋宝镫斜踏。除了蓝沙,竟然和初遇时的慕容雪穿戴如此相似!背影也如此相似!除了慕容雪当日与承讯第一次相遇,披的是红纱。北骑军花了一个多时辰围剿这股唐军残余,直到把最后的三十来个人堵在了江水边上。

    承讯一时兴起,追过去看看,到了岸边,这些人已经走投无路了,准备做最后的垂死挣扎以身殉国。承讯过去才看清,那个女将与慕容雪只是装束相似,相貌完全不一样。看着她,承讯多希望这一幕能够在八年前出现啊,就可以救下雪儿。恻隐之心,油然而生,让身边将士暂缓攻击,并对着唐军讲,“放下武器,我放你们渡江走,不算投降。”

    承讯又用契丹语让骑兵去找船,相持了一会,找来了两条木船和浆,把船交给了唐军。女将倒也识趣,命令一半将士放下武器上船,自己和另一半人戒备。这一点和慕容雪还挺像的,很讲义气,而不是想着自己先撤。承讯笑着说道,“我只要下令放箭,你们早被箭射死了,还用得着送船给你们吗,放心吧。”女将和剩下的十来个人弃马和兵器上船,划船离去。

    承讯走到岸边,女将在船上抱拳作揖说道:“武昌军林仁姝谢过将军。青山不改,后会有期。”

    承讯连忙抱拳,也没多想就说道:“刘承讯还礼,后会有期。”

    承讯看着浩瀚的江水,果真如诗中所写的那样一望无际。岁月在变、时光在变,不变的是滚滚江水。其实黄河也是如此,只是日日见黄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这条宽广而博大的江水,阻断了魏武大帝、前秦苻坚大帝一统天下的梦想。

    滚滚而去的长江对面就是六朝,哦不,算上江南的唐国和唐之前的吴国(杨氏吴国)已经是八朝都城了,三国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在那里建都。已经可以遥望那江水以南唯一的千古帝王州了,新的梦想在这里起航。

    此时,唐国齐王李景遂站在江水的南岸遥望北国,汉军战马的嘶鸣已经能够隐约听到。一帮只会诗词歌赋的无用文人“帮助”刘承讯营造了汉主无能的假象,使得大唐放松了警惕。当他露出狰狞面目的时候,大唐的淮河水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军覆没,大唐引以为傲的神武军、武昌军也难以抵挡汉军的骑兵。如果再不加紧练兵,父皇穷其一生的心血将毁于一旦。

    唯一欣慰的是大唐后继有人了。弘冀在润州率领一万军把六万吴越军打得狼狈逃窜,看来三弟景达还真不如他的侄子。弘冀这个混小子总是觉得我这个叔叔想抢他的皇位,其实我哪想跟他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