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六十一章 唐军获知汉主临 北国要战南想和

第六十一章 唐军获知汉主临 北国要战南想和

    大理寺正堂之上的三位大人知道了大致的情况,萧俨顺口问了句,“你们其他人看看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其中一人说了句,“攻和州的汉军好像不是汉人。”这句话有点矛盾,可李松立即就明白了,说道:“大人,攻和州的敌军全是胡人打扮,几乎没有中原之人。领军敌将也是胡人打扮,和我们说的是汉语,他对敌军说的话我们听不懂。所以相持了半个时辰,才知道他是让人找船给我们。”

    萧俨说道:“各位受委屈了,既然如此,我把各位还给林大人了。”其实萧俨根本不想管这个事,奈何老朋友林仁肇非要这样,把他拉上要把事情说清楚。

    林仁姝说:“还有一事也向大人禀告,上了船后我向敌将道谢,自报姓名。敌将言说他是刘承讯。”战场之上这种礼节性说辞,被看作是一种风度的体现,当然她忘了自己说的是武昌军林仁姝。

    萧俨和林仁肇心想,哦,放你们的敌将叫刘承讯。张晟就说了,“好啦好啦,就这样吧!其他人都下去吧!请林将军留下,我三人先不走,李将军你带着大家都赶快去休息吧。”

    其他人都退下去后,张晟才又问林仁姝:“是否确认敌将也是契丹人打扮?”林仁姝表示确认,只是不能确认是汉人还是胡人。张晟问她,“敌将是否二十四、五岁年纪,头戴白色绒帽,穿一身红色战袍?”

    林仁姝非常惊讶,“张大人你怎么知道的?”萧俨和林仁肇也很好奇。

    张晟对四个人说,“那就更奇怪了啊?你们知不知道刘承讯是汉国皇帝的名号啊?”

    萧俨问,“怎么跟我主的不一样吗?”萧俨的意思是李璟、孟昶和刘晟三个皇帝的名中(后一个字)都有日字。

    张晟答说,“是不一样。汉国人什么名号都可能假冒,刘承讯应该没人敢假冒吧?而且汉国皇帝也是二十四、五岁年纪。契丹人并不崇尚黄色,白帽颜色越白越纯越高贵,白帽红服是契丹皇帝的衣着。”张晟思来想去,也没想起来刘承讯有什么明显的体貌特征,只好作罢。

    萧俨还在那里细问,汉国皇帝一身契丹皇帝打扮这又是何道理呢?

    张晟说道,“林、李二位将军不仅保住了性命还立大功了!林大人,赶快报告给陛下,这是重要军情啊!”张晟又千叮咛万嘱咐林仁姝,这件事一定不要跟其他人提起,也不要再说放你们的是刘承讯,就算李松等人提起,你也要说是听错了,比如,就说是刘正询。林仁姝嘴上说谨记大人教诲,心里就更加困惑了。放我们走的那个胡人打扮的青年将军刘承讯,是汉国皇帝?

    林仁肇说道,“各位,此事重要,军务紧急,我先走了。妹妹你先回武昌军驻地休息吧。”赶忙去求见齐王李景遂。李璟已有明示,一切军国大事皆由齐王定夺,齐王定夺不了的再请示皇帝。林仁肇向齐王李景遂报告,从江北退回来的武昌军将士带来了两项军情,一是金陵对面和州汉军全是契丹的骑兵,二是汉国皇帝刘承讯很可能就在和州。

    李景遂问林仁肇,“汉国皇帝就在对面,你能确定吗?不能说很可能,你有什么凭据吗?”

    林仁肇告诉李景遂,武昌军将士远远看到敌将是白帽红服,二十四、五岁年纪,将士的描述,张晟大人推断那是契丹皇帝的衣着,我是个武人对这些也不太懂,只好说给王爷听,看看是不是有用的军情。林仁肇不想对齐王说他的武昌军剩下几十个人是刘承讯给放回来的,就把张晟的推断说出来。林仁肇自己都觉得漏洞百出,凑合说给齐王听吧,说完有点心虚地看着齐王。

    没想到林仁肇这一说,李景遂脸色凝重,自言自语地说汉主已临江水,显然是相信了。因为那日南楚刘言使者来的时候,也说汉国封后大典,刘承讯是头戴金冠、一身红服,穿戴是契丹皇帝的装束,现在率领契丹骑兵,穿契丹服饰那就更正常不过了。

    李景遂立即进宫向皇帝李璟报告,汉军随时可能有要渡江水。李璟心想我刚安稳了不到二日啊,今天累了、实在不想伤脑筋,明日再说。

    次日,皇帝李璟召集重臣们商议。李景遂告诉大家,武昌军得到重要情报,汉国皇帝刘承讯就在对面的和州,率领的全是契丹骑兵。汉军的最高指挥就在和州,那么渡江命令不需要再向汴京请示,我们要加快防御的准备,防止汉军随时渡江。

    常梦锡说,“这样看来使者刘言说的情况基本上是真的了。还是陛下圣明,送与刘言厚礼,以解南楚为危。另外,在寿州与燕王激战的还不一定是汉军主力啊。”

    李景达赶快说,“肯定是汉军主力,汉军应该有两支实力很强的部队。”其实李景达也不确定,但是如果寿州与他激战的不是汉军主力,他不是更没面子了!

    李璟就问,“诸位卿家你们看呢,汉军是要准备渡过江水吗?我们该怎么办啊!”

    冯延鲁建议,不如议和,看看能不能答应上次汉使来提的要求,或者换些条件,以罢两国刀兵。燕王李景达暴跳如雷,大骂冯延鲁贪生怕死。要是在以前,齐王李景遂肯定是向着三弟李景达的。然而通过此战,李景遂已经觉得三弟外强中干,是嘴上说的好,做的并不怎么样。打闽国、打楚国,都是以强打弱,三弟让人觉得还行,现在轮到强汉了,景达给他的感觉就是打不了硬仗,而侄儿弘冀才是能打关键之战的人。

    已经有人告诉李景遂,寿州之战唐军三路夹攻汉军,解寿州之围已见眉目,其他两军还得听李景达这个天下兵马副元帅的呢,结果实力最强的神武军竟然先撤退了。等撤退到和州,李景达竟然以天下兵马副元帅身份命令远在百里之外的武昌军给神武军断后。

    这不,冯延术打了败仗第一个就怪李景达,所以李景达一开骂,冯延巳就说,“燕王,要不你率军渡江再到江淮与汉军决战啊!我冯延巳一百个支持你。”其实就是在说,你不怕死,你在江北别跑啊。一向视财如命的冯延鲁还说,“燕王渡江北征,我把家资都捐出来以作军用。”

    这次还没等到李璟开口,李景遂先说了,“好了,别吵了,军务紧急,众人当以和为贵。千里江防,汉军要从哪里渡江,我们如何应付?我现在最不担心的就是汉军从润州渡江!”李景达诧异地看着二哥,以前二哥都是以沉默来表示对我的支持,现在竟然先大哥来打圆场,而且最后那句话潜意识里表达了只有弘冀领军才让人放心的意思。

    魏岑说道,“臣也赞成求和。现在神武、武昌、奉化、宁国四军汇集金陵,目前国都肯定安全。问题是,江淮之战把我们的部署全打乱了,武昌和江州等重镇都是防御薄弱。万一刘言反悔,或者汉军另一路主力从江州过江,奉化军、武昌军都在金陵呢,那我们就不好应付了啊。乘着吴王神勇,把吴越打得落花流水,我们有了和谈的资本,恳请陛下派遣使者,不如我们也学吴越、南平,纳贡算了!争取喘息之机、加紧布置江防。”魏岑也是老奸巨猾的,“吴王神勇把吴越打得落花流水”,这句话也是专门说出来刺激李景达的。

    李景遂还在犹豫,皇帝李璟叹道,“算了、别打了,还是求和吧!景遂你去叫人把张晟叫来。”

    等了一会,尚书右仆射张晟来了。李璟告诉张晟,他准备向汉国称臣纳贡,以保江南安宁,派你出使汉国,不知意下如何。张晟回皇帝,“军国大事不归张晟议论。臣谨听陛下指令,出使汉国请陛下明示,我能答应汉国什么条件,需要向汉国要求什么条件。”

    皇帝李璟的想法是,去帝号向汉称臣纳贡,希望汉国将江北的江淮之地东北角的泰州分一半还给唐国。想要泰州的一半,就是得找个有盐的地方啊。商议之后又觉得,像吴越、南平等国那样称王又不甘心,冯延巳等人还是文化水平高,说可以称大唐国主,感觉比皇帝低比王还要硬气。

    燕王李景达还是不同意,称臣纳贡可以,帝号不能去,这次连常梦锡都没有明确反对。张晟又问,万一汉国提起公主和二百万石粮食的事情呢?齐王李景遂说,“先不谈这两件事,如果汉国要求了,你再请示吧。”张晟这下犯难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就去个帝号,纳贡给什么、数量多少皇帝都不给我定,还想要江北泰州的一半,我怎么去和汉国谈呢?唐国虽然感觉很没面子,但是汉国没有什么实惠。

    随着一个个好消息传到和州,董平、阮虎、柴荣、王景崇这些战将们不费一兵一卒攻占江淮其他诸州,承讯此时当然根本不想和谈。禁军主力七、八万,归德军三万,北骑军三万多,武宁军四万(当然有二万多是民夫凑数的)、寿州降兵一万,共计十八、九万军都已经兵临江水,或者在往北岸的路上。就像三国里说的,魏武大帝曹操先有本部兵马十五六万,又有荆州降军七、八万,而承讯现有的兵力比曹操少一些,可是骑兵多啊!对面还是败军之将,肯定没当年的东吴旺盛。问题和曹操还是一样的,水军只有寿州降军一万,归德军、武宁军算是半个水军。

    此时,承讯已经下旨召太傅姜成信和左枢密使王守成来和州,商议渡江之事。同时下令广调淮水两岸、江水北岸的船只,招募木工、收集木料。承讯的雄心壮志再次熊熊燃烧,逆天改名还是顺应天命,总之在邺城上天帮了一次,抓住时机乘机灭辽慕容雪救命、萧淑沂献计帮了一次,现在承讯决定靠自己的力量再一次谱写新的历史,打过长江去。

    承讯正在积极准备渡江的时候,张晟从金陵渡江而来。听说唐国使臣过江,承讯很高兴,也没有回避,在和州接见了张晟。让张晟感到意外的是汉国皇帝,见到他开始就叙旧了,“一别九年,张卿家别来无恙啊。听说是你来了,朕也就没兜圈子让你再到汴京跑一趟。”张晟也感慨,“是啊!当日相见,陛下您还是皇太子。一晃这么年了,感谢您还记得我。”承讯笑道,“张卿是我接见过的第一个使臣,当然记得了,此次前来所为何事啊?”

    张晟心想,我要直接说,汉国皇帝很难答应条件,还是继续叙叙旧吧,也顺便解释一下。张晟就向承讯表明,九年前出使大汉,一是恭贺大汉立国,二是传达我主的请求,想把皇妹玉山公主嫁与殿下,汉唐结盟,永无刀兵。后来我到了贵国,很多人难为我,这桩事情也没谈成。您现在想纳永嘉公主,一呢是我主只此一女本想招赘,二是大臣们就认为给您送去姑姑不要,又要来和侄女谈婚事,这样也很尴尬。不过这也是可以再谈的吗,无需刀兵相见啊!

    承讯心想就是皇后想了个出使唐国的理由,怎么我一下和两个唐国公主都扯上了呢,笑问,“怎么朕没听说此事?”

    张晟苦笑,“大殿之外刀都快架到脖子上了,上了朝还有人家父亲盯着,我没敢说。”

    承讯有点心酸却又有点想笑,雪儿虽逝,原来还有这事瞒着我啊。于是说,“此事都已经过去了就算了!朕这里也缺个像你这样有礼有节的尚书右仆射。张卿家与其为江南李氏效力不如为大汉效力,大汉现在万里山河,而且你老家也是河东的,回来和母昭裔一起帮朕修《唐书》怎么样?”

    张晟心想,我是来求和的,不想先被他劝降了,赶忙陪笑道,“我这一家老小都在金陵,有所顾忌啊!其实呢,这次是奉我主之命来向陛下求和的。”

    承讯此时想劝降张晟,主要是因为他来自金陵,想从他口中得知金陵都有哪些部队在布防,也可以推断出长江沿线哪里布防薄弱。承讯此次亲见张晟,就是让唐国皇帝知道汉国皇帝就在对面的和州,诱使李璟把部队都往金陵调。既然张晟表明了是来求和的,承讯就说,“那你说说看吧,条件是什么?”张晟就把在金陵商量好的说给承讯听。

    承讯故作愤怒的说道:“李璟要求和,去个帝号还弄个什么‘国主’出来,就这朕还得倒贴半个州给他。纳贡就一万两白银,绢两万匹,朕看他也没什么诚意啊!”

    承讯又道:“张晟啊,你还是回去再商量商量吧。既然李璟愿意向朕称臣,要不他亲自来和州拜见一下,让朕感受一下皇帝比国主高一等的感觉,朕就把半个州当封地封给他。”

    其实张晟也是左右为难,现在汉军正在乘胜追击,那边大臣们觉得金陵有重兵也不想太过低声下气求和,一万两白银、绢两万匹的纳贡还是他自己说的。张晟只好叹气也不能承诺什么。临走时,承讯还挽留张晟,要不要再考虑考虑到汉国来。张晟欲言又止,承讯看出了他的犹豫,毕竟一大家子人都在金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