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六十五章 伐唐之战论成败 帝王人生也无奈

第六十五章 伐唐之战论成败 帝王人生也无奈

    听姜成信、王波和萧淑沂先后讲完,承讯问大家,有没有必要建立一个专门隶属于枢密使的情报机构,主要负责收买敌国的重臣和大将。这样就能知道敌人的战略部署,一旦开战了,就能对敌军的动向了如指掌。

    张浦第一个强烈支持皇帝的想法。张浦也在自省,汉唐开战,清淮军竟然敢渡过淮水来个围魏救赵!一是唐国边宁熟悉淮水对面的武宁军,二是边宁自信水军打步兵不会落于下风。幸好边宁万万没想到遇到的是汉军的王牌骑兵。边宁的情报只是停留在八、九年前,严重过时。

    张浦接着说道,“我军禁军主力渡过淮水后就遇到了唐军神武军主力。那时,我错误地判断这是靠的比较近的一支地方节度使部分,没有多管,只是派了骑兵以牵制。应该当即召回围困寿州的先锋,以全部禁军七万余人猛攻芦州,然后向陛下求援,围追堵截神武军主力。根本没有必要再围寿州了。”

    “后面唐军三路合围,以解寿州之困时,我犯下第二个错误。还是以为芦州的神武军最弱,集中部队强攻芦州,如此下来一旦唐军三路达到既定位置,我军是很危险的,所幸敌军神武军指挥官下令神武军先撤退了。”

    张浦说道:“没有情报,光凭自己的判断,导致臣在寿州之战指挥上两次犯错。第二次已经是严重的误判了。微臣以为,没有充足的情报是汉唐之战中期步履维艰的根本原因,所以完全赞成陛下成立情报部门的想法。”

    萧淑沂说道:“在枢密院建立军政情报司,由张卿家或王卿家直管怎么样?”张浦和王守成说娘娘圣明。姜成信和王波却没有说话,两人都看向皇帝。

    承讯说道:“淑沂,这样不妥啊。朕以为,应在农部设立垦田司,设立江淮署,陇西署,塞北署一部和二部。”

    皇帝这么一说,张浦就明白了,萧淑沂和王守成还没搞懂,心想这怎么突然来了个垦田司。承讯笑笑说,“王大人你给皇后解释一下吧。”王波就给萧淑沂解释,我们成立情报部门就是要获取敌国的情报,如果成立枢密院的军政情报司,那不就弄的四邻皆知了吗?这个部门倒是成了别人的第一大情报了。陛下成立垦田司,意思是鼓励开垦边疆农田,江淮署主要应该是针对江南(唐)和吴越国的,陇西署是针对蜀国和定难军以及河西诸国的。

    萧淑沂听完大笑,心想,难怪太傅和监察使没有赞成而等皇帝裁决,这三人真是深谋远虑啊。姜成信又补充了一下,开垦边疆农田也是个很好的事情,各署都秘密分为一部和二部,一部是正常负责鼓励开垦农田,仍然归农部管理由农部尚书负责;二部则负责情报工作,直接听命于枢密使。萧淑沂忍住笑,心想刚才说深谋远虑,最老奸巨猾的还要算是太傅了。

    承讯说道,“那就这么定了。明日朕找苏禹和王章商议建立农部垦田司事宜。正如太傅所言,这也是个好事情,张卿家和王卿家你们两人物色人选,准备往垦田司二部安插人手。”

    承讯兴致盎然,安排重臣们吃了午饭,稍事休息片刻之后,接着谈。后面主要是从渡过江水与唐开战的情况来看,我军战船数量、水军数量不足,唐军往往采取以江河为屏障以拒我军骑兵的策略。

    王守成说道,“以前是我们凭借黄河和高大城池以拒辽军,陛下安排武备司积极改进城防器械,在汉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后来打到塞北,大量发展骑兵,使得我军在平原和丘陵地带与蜀军、唐军作战优势非常明显。现在大汉国力强盛,南方诸国是没有胆量攻打大汉的,就成了我军要攻城。”

    “攻蜀之战,攻取西秦四州,阮将军是围城打援,攻汉中禁军和怀德军两路夹击才艰难攻下;攻唐之战,寿州久攻不克,还是围城打援。这两战只要涉及攻城,都显示了我军攻城能力不强。唯有董平学了一招以水灌城得海州,又佯装灌城吓出建武军。怕是敌将也在研究我们,围城打援已经被我军使用多次,后面很难在奏效,所谓兵家虚实结合方能有效,建议武备司加大攻城器械的研究和改进。”

    王守成这么一说,承讯突然想起来了,张浦还兼任兵部侍郎呢。承讯觉得兵部尚书柳永嘉一介书生能力不够,派张浦去当兵部侍郎给柳永嘉当师傅。承讯问张浦,“你那徒弟教的怎么样啦?下次我再考考他,要是不合格你和柳永嘉一起受罚啊。”张浦苦笑,他也把这事给忘了,赶忙说,“这不一直在江淮打仗吗,立即继续教柳永嘉。”然后也不待皇帝要求就自行请旨,主抓武备司攻城器械的研究和改进。承讯笑了,既然你愿者上钩,就成全你吧。

    最后,谈到新建的桐城水军,历史不会重来,但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与魏武帝曹操颇有些相似,用蔡瑁和张允两个荆州降将来训练水军。承讯也是在用两名寿州投降的唐军将领朱见和吕国胜,来帮助高怀德建立和训练水军。

    张浦的建议是在淮水大量打造水师战船,这样可以避免江南国提早察觉。同时,在江水北岸打造少量船只以迷惑江南国,让敌人产生一种大汉攻伐重点还没放在江南的错觉。承讯问张浦,“如果这样的话,将来战船从淮水开到江水会很麻烦啊!”张浦赶忙向皇帝汇报,这个不碍事,淮水和江水相连的大运河称为邗(音同韩)沟。原来的唐国对于大运河的维护和疏通一直做的比较好,水路畅通。几个人商量来商量去,认为当时把水军定在桐城有些匆忙,按照王守成的建议,将水军的驻军总部改到芦州更加合理。芦州紧贴面积广大的巢湖,在巢湖训练水军具有天然的优势。

    一天的重要会议结束,送走了重臣,只剩下承讯和萧淑沂。萧淑沂说道,“原来陛下当初没有准备打幽云十六州啊?”

    承讯回答,“朕和耶律阮两个刚即位的皇帝,宛如街边流浪汉,操刀来搏命,何苦来哉?!流浪汉是身无分文,朕和他可都是家财万贯啊!当初他要是认了朕这个‘儿皇帝’,他回他的幽州、上京,朕呆在汴京。”

    口气略显无奈的承讯续道,“可是耶律阮非不肯啊!黄河岸边,朕只是希望能够把耶律阮打退,就算谢天谢地了!实在没有想到幽云汉人全军临阵倒戈,战斗直至凌晨整顿下来发现没有什么大的损失。朕的家底子都全上了,战斗胜利之后第一件事情不是乘胜追击,而是让李洪信带兵回汴京加强防备。”

    萧淑沂提出来,归德军、怀德军这些部队为什么不调回来协防汴京?承讯笑笑,“大汉初立,这么些地方军都是刚刚归降的,要是让他们知道辽国大军来伐,不指望这些军队能为朕拼命,就想着别学张彦泽这个王八蛋把汴京给端了就是好事了。”承讯到现在都对张彦泽恨之入骨,不是因为他临阵倒戈端了后晋的东都(汴京),而是石延琪说他杀了侍女香兰。

    “追赶辽军的路上到邺城,朕和太傅、张浦也不敢确定辽军还剩下多少,会不会打埋伏,所以也是小心翼翼地追。其实一直在赵州之战前,我们都只是想收复失地。赵州之战,耶律阮被打得就剩下百十骑,一半是因为我们觉得辽军所剩不多了,一半是朕强烈的复仇决心(慕容雪战死沙场)。耶律阮不找朕,朕也要找他拼命了,才率领大军收复了幽云十六州。后面你是知道的,朕只知道幽云十六州,原来并非如此。”

    承讯幽默的说,“朕要是天神,直接降下八十万道闪电,把敌人全劈死,哪用这么费力啊!”两人边走边感慨,果真是时势造就英雄,英雄只不过是在浩瀚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足迹。

    大汉皇帝感慨之前的无奈,大唐的吴王正在感受无奈。吴王李弘冀在皇叔李景遂的帮助下终于获得了进入御书房议政的权利。可是,他很快发现只不过是人进了御书房,听父皇、皇叔和重臣议事,自己就是一个候补只能在那里听,别的什么事情也决定不了。

    江淮之战从海州、楚州和泰州相继失守之后,汉国切断了唐国的盐路,盐价一路上涨。待到停战之后更是价格猛涨,百姓吃盐都成了困难事。原来,唐国是把盐高价卖给南楚,来压榨南楚,现在自身吃盐都困难了,财税收入大减,还要准备正月给汉国纳贡。怎么办呢?皇帝在御书房商议解决问题的办法。齐王李景遂、大学生常梦锡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冯延巳就提出来加税,增加税收先把纳贡凑齐再说。常梦锡这次居然没有来讽刺冯延巳,别无他法啊!

    李弘冀终于忍不住了,就问,“国库这点钱都拿不出来吗?”答案是确实拿不出。伐闽伐楚之战,加上数次与吴越开战,再加上这次唐汉之战,已经把大唐的国库耗空了。李弘冀又问,“金陵国仓不是还有一百多万石粮食的吗?”常梦锡苦笑。江淮先是大旱又是大涝,阵亡这么多将士总要抚恤,拿什么来抚恤呢,没有钱就只好发粮食了。剩下了粮食虽然是够的,但是现在汉国和吴越那边都在压低粮价抬升盐价,这样换出去不划算啊,这不就等于卖刀给别人来杀自己吗。

    李弘冀当即就火了,这不是没被汉国灭了,也会被逼死吗?于是他提出来,率军渡江把泰州打回来。当然没有人同意,这样太鲁莽了。李弘冀见无人支持,就说,“汉国不打,给我一支三万人的部队,从常州往东打,把吴越的北角(苏州、上海)打下来,这样就可以不用再被两国胁迫了。”这一说,李景遂有点动心了,汉国不敢惹,吴越咱们不怕啊,而且弘冀刚大败吴越军,心理上有优势。

    魏岑立即说道,“此事不可!吴越与汉国结盟,万一吴越向汉国求救怎么办?此前汉军攻大唐,吴越迟迟不肯发兵,现在如果大唐先打吴越,吴越只好拼力抵抗,汉国就有出兵借口,又迫使吴越全力而战,大唐会非常被动。”

    冯延巳此时还不想得罪吴王,赶忙来打圆场,意思是出征打仗劳民伤财,现在不也正为钱犯愁吗,一切从长计议,从长计议。话说的好听,其实还是赞成魏岑,不宜出兵。

    打吴越也不行,李弘冀还是有办法。他提出,“快到父皇四十大寿了,邀请清远军节度使留从效来金陵,直接扣了,大唐直接收复泉州,拿下泉州和漳州就可以解决盐的问题。如果留从效不来,父皇给我三万军队,再把建州的永安军和赣州百胜军统归我指挥,我去把泉州和漳州给攻下来。”

    这样一说,冯延鲁跳出来说,“吴王好办法!攻打泉州和漳州,在东南取出海口。而且留从效就两州之地,就算他向吴越求救,有吴王神威,吴越未必敢出兵相救。”一见弟弟跳出来叫好,冯延巳就跟风,说好办法;枢密使魏岑、李徵古都同意。

    这些人为什么同意呢?他们手里没有一个兵,白送的人情谁都会。大家都同意了,现在的关键是,吴王要的三万军队从哪里来。这时候,燕王李景达不同意了,他是正真控制军权的人。李景达给出的理由是,百里江防都要由神武军负责;江州的奉化军在江淮之战打残了正在募兵训练,神武军还要帮奉化军协防。武昌军已经回到鄂州,而且从那边传回来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武平军节度使刘言被杀了,新的武平军节度使为了向汉国表示忠诚,已经不允许南楚和大唐生意往来了。这种情况下南楚也要防,武昌、安化军也不能调。总之,别说三万军队,五千也没有多的。

    李璟非常惊讶,问道,“刘言被杀了?”李景达回复,正准备禀告此事。武昌军传报,武平军节度使刘言被武安军节度使王进逵等人诛杀,武平军已经被王进逵掌控。王进逵急于向汉国表示忠诚,立即切断了南楚与大唐的一切往来。听完三弟汇报南楚军情,李璟就觉得,现在四邻敌人众多,东面吴越、西面南楚都帮着北面汉国围困大唐。南面的两个国家,一个南汉关系也一般,唯有东南一隅之地的留从效对大唐称臣,就别去打他了,去封圣旨让他帮助解决缺盐的问题吧。

    李弘冀闷闷不乐回到王府,李芳仪已在府中等候多时了。妹妹是来问大哥第一次进御书房的感觉的。

    李弘冀说道,“感觉没想象的那么好,想做点事情阻力重重。”

    李芳仪问:“二叔为难你了?”

    李弘冀告诉妹妹,“自从那日一拜之后,已经不再怨恨二叔了。现在我更加明白了,二叔也很无奈。”李芳仪鼓励大哥万事开头难,现在总算议政了,后面会越来越好的。

    李弘冀问妹妹,“怎么你最近这么关心朝政啊?六弟前些日子还跟我提到《霓裳羽衣曲》,我正在努力帮他找,找来了你要不要也看看?”

    李芳仪对大哥说,“妹妹以前想学冯宰相整理《花间集》,帮着父皇整理诗词歌赋也做个什么集,现在不想弄了。大哥你也别帮着六哥找什么《霓裳羽衣曲》了,大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沉迷歌舞还亲自谱曲,那么强大的大唐比我们的大唐强不知道多少倍,都从此一蹶不振。这种亡国之音失传也罢。我现在就想学学武,可惜吃不了那个苦,仁姝姐姐带我拉了半个时辰的弓,我就快累死了。”

    李弘冀劝说妹妹,“你现在这样挺好。帮大哥做个宫中耳目,国家要是轮到公主都要上战场了,那不亡也差不多了。”

    李芳仪不满地说,“大哥你不能说的好听点吗?宫中有事及时通知你,什么宫中耳目啊,怪难听的。”

    李弘冀赶忙赔礼,说:“那妹妹就做大哥的头号心腹谋士。”

    李芳仪笑了,“我听张晟讲汉国皇帝的头号心腹,掌管皇宫近卫的就是一名公主(此信息也过时),大哥说的心腹谋士我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