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七十八章 东郭狼遇东郭狼 不满之人谋朝堂

第七十八章 东郭狼遇东郭狼 不满之人谋朝堂

    数日后,李彝景一行人被送到甘州。东楼兰大可汗见到李彝景非常不满,怒骂:“李彝景,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每次你和你堂兄弟们作战失败后,都是我们楼兰人又帮你重新招兵买马。结果你竟然如狗一般,帮着汉朝引路!现在还敢来见我?!来人啊,拖出去砍了。”

    李彝景赶快说道:“大可汗且慢,微臣是来报告好消息和献宝的。”李彝景痛心疾首哭号,说浑邪王和他一同被汉贼俘虏,迫于无奈才投降汉贼。浑邪王之死是意外,也是他坚贞不屈才惹怒了汉贼。自己投降以来没干过残害楼兰人的事。现在巧杀敌酋,特来进献汉朝皇帝的金盔和金甲。还请大可汗放心,贼首已死,汉军士气全无,不久必退。

    李彝景命人呈上金盔和金甲后,大可汗一下愣了,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他。汉军那么强大,皇帝就这么轻易被杀了?!休可王极力帮助李彝景说好话。见儿子一再争取,大可汗就封李彝景为夏国公,暂回皇家馆驿休息。

    李彝景一走,大可汗与休可王以及多名心腹,再议此事。没想到,此时休可王才说了真心话,建议设计一个万全之策,将李彝景和所带随从全部斩杀,献于汉朝,并借机掌握党项剩余人马。

    休可王分析,本来我们并不想攻夏州,就是浑邪王和李彝景执意如此。楼兰和汉朝的仇恨就是李彝景惹出来。惹出祸来好嘛,这个人就跟没事人一样。如果这是汉朝的诡计,让李彝景来诈降,那干脆杀了,送给汉朝以示忠诚。这完全是个不出本钱的生意,有何不可?

    退一步讲,即便汉朝皇帝是被李彝景杀了,李彝景又来投靠父汗,仇恨越积越深,汉朝就会把所有的仇恨记在您这里,记在楼兰人身上,难保汉朝继任者不会继续攻打楼兰。楼兰为了帮他,死了几万人,他却带领汉军深入楼兰数百里。李彝景就是一个反复无常的狼崽子,此人绝不能相信。

    另一心腹冲休部大首领也劝,奸细该杀,反复无常之人也绝不能留。大可汗想想汉朝皇帝和浑邪王吧。

    大可汗内心反复衡量,到底是和李彝景联手对抗汉朝,还是以李彝景的项上人头换取汉朝的信任。突然,他想起来了,汉朝皇帝没有必要把一个杀浑邪王不大不小的事情往李彝景身上推啊!而且被放回来的几个大将都说,浑邪王是李彝景亲手杀的。李彝景投靠浑邪王又杀浑邪王,投靠汉朝又杀汉朝皇帝,这样的人怎能再用他呢?此人必是无路可走或是另有图谋。

    此时的李彝景也在忐忑,大可汗到底相信不相信我呢?还好,休可王被我说动了,又在那里构建他的大夏国宏伟蓝图。现在,只要在楼兰人这边暂时避避风头,等到汉军撤退了,找个机会再去凉州。这样,就可以一举控制贺兰山以西的大片土地,再集中力量夺取已经被汉朝打得羸弱不堪的楼兰人的凉州。哼哼,勇冠王就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我李彝景可不怕他。继而……

    正在想着呢,楼兰的大首领来见李彝景,通知说,今晚大可汗给他接风洗尘;听说大可汗有意将公主许配给夏国公,夏国公以后飞黄腾达了可别忘了兄弟啊!李彝景得意大笑,也和大首领称兄道弟闲聊了一会,心想,大事成了一半了。

    晚上,大首领亲自陪同李彝景前去楼兰王宫。李彝景一再跟下面的人讲,他走了之后,大家要小心戒备。等到李彝景走了之后不久,一帮楼兰人在另一大首领的带领下,带着酒肉来和李彝景带来的随从们同享。开始,嵬名行胜等人还想婉拒,无奈经不住劝啊!大首领都说了,你们的大首领(李彝景)都被大可汗册封了,说不定还能封王,大家一起庆祝庆祝,他不会生气的。来,我等先干为敬!于是,大家一起喝酒吃肉。

    这边呢,李彝景来到王宫,大可汗为李彝景接风洗尘。酒过三巡,楼兰公主亲自献舞。能歌善舞民族的公主跳起优美的舞蹈,想到即将拥有这么个美丽的公主,还有那个梦想中的大夏国,李彝景无限陶醉,都没有注意到侍女上了新菜品,为他又倒上了一杯酒。曲终,侍女送来一壶酒,公主亲自倒满,来敬李彝景。李彝景一饮而尽,公主朝着李彝景展露一个微笑,然后款款离开。

    高兴之余,李彝景继续开怀畅饮。没有片刻,李彝景的笑容凝固了,肝肠剧痛,倒地捂住胸腹,呻吟不已。休可王大吼一声“好”,一群楼兰士兵冲了进来,将李彝景带来的几个侍卫全部拿下,而李彝景此时已经疼的话都说不出来了,在不住地颤抖。刚才接他来的大首领狂笑着对李彝景说,“兄弟,感谢你帮我们楼兰人杀了汉朝皇帝,现在再借你和你的部族之人的项上人头一用。一是退汉朝大军,二是化解汉朝与楼兰人的仇恨。哈哈!”看着楼兰人在继续喝酒,开心的大笑,李彝景此时明白了,这场宴会的主角是楼兰人,而杀他也是这场盛宴的一部分。

    如果李彝景真能一心一意帮汉朝消灭楼兰,以刘承讯的性格应该是不会杀他的。可是即便有一个强大的主人,李彝景也不愿意做忠诚的狗,宁愿做旷野的狼。世上最贪婪的是人心,何况李彝景还有一个做狼王的梦想。是非成败转头空,功名利禄就化作一场春梦吧,或许奋身跃入黄河的刘承讯应该把这句话再转赠给李彝景。

    李彝景被诛杀的同时,一队楼兰士兵又冲进皇家馆驿中,将嵬名行胜等人全部拿下。楼兰人将李彝景所带之人全部斩首,唯独留下了嵬名行胜。因为嵬名行胜向楼兰人交代了,李彝景身上带有半块和田玉,是用来调动党项人残留在凉州的兵马的。他愿意帮助大可汗掌控党项人。

    大可汗封嵬名行胜为党项大首领,让他随楼兰休可王迅速起身,带上这半块和田玉去了凉州。到达之后,休可王找弟弟勇冠王商量,勇冠王亲自带上士兵和半块和田玉进了党项兵营,邀请各部族首领进凉州庆祝李大人被封夏国公。同时,庆祝楼兰人和党项人和解,又让嵬名行胜在凉州城下亲自相迎。党项首领们不疑有他,都欣然前往。

    党项首领们进入凉州城后被一网打尽,全部斩首。楼兰人也不是完全不讲仁义,嵬名行胜得到了他曾经不敢想的东西,真的当上了大首领,李彝景辛苦张罗的七八千人都归他了;还在凉州边得到一块封地。嵬名行胜感恩戴德,表示永世不忘大可汗、休可王和勇冠王的知遇之恩。

    苦等二十多日,汉朝的重臣和大将们终于等来了楼兰的使者,他们真心希望楼兰人是来勒索钱财的,这样至少说明皇帝和皇后还活着。可是悲伤的是,楼兰人送还了大汉皇帝的金盔和金甲,以及整整五百颗人头,当然第一个就是李彝景的。使者向汉朝的大臣们表示,楼兰大可汗已经受封大汉西凉王,楼兰就是大汉的属国。李彝景杀害大汉皇帝还敢向大可汗请功,大可汗诛杀所有参与此事的党项人军官,哪怕是个小小的首领。现将这些人的人头献于大汉,希望与大汉永罢刀兵。

    使者走后,众人跪拜金盔和金甲,哭声震天。姜成信等人还不死心,又逗留到了十二月中。此时寒风四起,物资粮草已经不多,汉军撤到赵普建新城的地方。赵普方知皇帝驾崩非常郁闷,怀才不遇的他刚获皇帝赏识,就结束了。他想起皇帝曾在一次议事的时候,说起新建之城犹如中原之卫,众人决定给此城起名中卫城。结果中卫城还未完全建好,皇帝竟然驾崩了!慕容彦超又给赵普留下五千人,让赵普率领一万朔方军继续建设和守卫中卫。然后,汉朝大军放弃了中卫以西的河西走廊之地,从中卫向关中撤退。

    张浦现在做事也很井井有条,撤退之时还没有忘记通告兰州的吐谷浑人,大汉国内发生大事、不得已撤退了。吐谷浑人当然不准备放弃兰州,那本来就是他们的,楼兰人乘着吐谷浑内乱夺走了,现在失而复得。撤退的过程中,姜成信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能对外泄露皇帝驾崩的消息,可是原柴荣部将石守信左思右想,还是派人密告柴荣此事。

    启元三年正月,大雪封山,撤退的汉军被迫停留在关中。正月二十,尚在汴京的柴荣接到了石守信的密报,皇帝驾崩!本来石守信只是希望柴荣能够得到拥立皇太子的首功,借此得到进一步提拔,这样一来自己也能跟着提升,然而事情的发展即将让石守信后悔不已。

    柴荣出身于冀州尧山,追随姑父郭威为汉国效力、建功立业,看到了这份四个字“皇帝驾崩”的情报,思绪万千,压抑心中已久的壮志豪情终于爆发了。在刘承讯的治下,柴荣固然得到了重用,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周国公、羽林大将军,只不过是一个征战之将,连进入御书房决策的机会都没有。英雄所见略同,正如当年刘承讯想的那样,不是耶律德光俘虏了石重贵,他也就是一个守卫一方的河东节度使。现在大汉皇帝驾崩了,普天之下,谁还能阻挡柴荣施展抱负呢?

    心潮澎湃的柴荣此时还是很理智的,他不敢立即就采取行动。石守信这份情报到底可靠不可靠呢?柴荣一面派人出去打探,一面亲自联络前羽林大将军李洪信的儿子,李英和李豪两兄弟。

    李英和李豪两人都是禁军守备军,李英是皇贵妃李沁的堂兄,李豪是堂弟,两个现居禁军守备军正、副都统。李英和李豪两兄弟与柴荣比较有共同语言,对现状颇有不满,时常抱怨父亲李洪信胆小如鼠,就抱着一个羽林大将军中规中矩,不求上进。让兄弟俩实在受不了的事情是,别人求之不得的好事情,父亲李洪信却不要。为争个王妃,苏禹、杨邠、王章、冯道这些位在三公之人忙得不亦乐乎。都不用兄弟俩的父亲李洪信开口,太后开口了,把妹妹李秀许给刘承勋。只要李洪信点头同意,三公全靠边站,可他倒好,谢绝了太后的提议。不为冯道孙女保媒也就算了,等到郭威去世后,张浦右迁,左枢密使空缺。不仅王守成想升迁,平章事、七部尚书都在想着这个空缺,皇帝第一人选就是李洪信,可是他却向皇帝推荐王守成。

    李英和李豪常与父亲争吵,你不上去,我们兄弟俩什么时候能上去呢?李洪信常劝二人,你俩就是个普通人的才能。等到皇帝陛下一统天下,李英你将来继承国公之位享享清福,李豪你呢就一心为皇帝,也是你姐夫,好好做事。将来,我推荐你接替我的位置继续掌管守备军。皇帝会给我这个薄面的。

    李洪信平淡无奇的肺腑之言没被儿子们接受,兄弟两人非常不服气。阮家一公两侯凭什么啊?总想着李洪信进内阁,李英早早接任前羽林大将军,再把李豪往殿前军调,随皇帝征战也升羽林大将军、封国公。兄弟俩也不想想,阮氏本是农户,与豪门贵族无牵无连,三人又是多次为皇帝出生入死。李氏是外戚,太后、皇贵妃、皇长子、皇次子都跟李家有密切联系,李洪信又管皇城外城安全,你们还想着要进内阁,再去掌控殿前军。如果这样下去,最后皇帝肯定要和李家做个了断。

    李英和李豪两人一听柴荣告诉他们皇帝驾崩的消息,立即表示,必须赶在西征大军返回之前拥立皇太子即位。李豪还提出来,皇太子即位后,姐姐李沁是皇太子生母,理所当然是皇太后,让皇后萧淑沂靠边站。石守信的密信只有四个字,所以他们以为萧淑沂会与大军一同回来。三人达成共识,不能让皇后掌控大权。柴荣怕萧淑沂有军方的支持,这兄弟俩则是想让姐姐掌控皇宫之内。

    柴荣让两人积极准备、千万保密。已经派人去打探了,等到皇帝驾崩的消息得到确认了,再一起行动。就怕万一皇帝还活着,我们在汴京拥立皇太子,那可是里外不是人,都得人头落地。李英和李豪连忙点头。大家心知肚明,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不能光凭四个字就开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