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七十九章 冀州虎对中原虎 胜负只因猪队友

第七十九章 冀州虎对中原虎 胜负只因猪队友

    十二日之后,柴荣得到消息,汉军全部回撤关中,因大雪封山、暂驻关中。柴荣是个有智谋的人,思来想去觉得这非常不合理。如果皇帝率军回撤,一定会通知沿途各地州县乃至汴京,这无声无息的、正好验证了石守信的密信。重臣们在封锁皇帝驾崩的消息。人生能有几回搏,柴荣决定,放手一搏。

    这些天来,柴荣这个冀州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拥立皇太子即位虽然是稳妥的选择,可是后面可能将难以掌控。柴荣认为,要想一步登天肯定就不能拥立皇太子。一旦皇太子登基,李氏将掌控大权,李英和李豪两人还可能凌驾于自己之上。更加要命的是,皇贵妃和皇后关系向来不错,等到萧淑沂率领十几万大军返回汴京之后,万一后妃两人再联合,李英和李豪有人撑腰,我不更是靠边站吗?!

    不拥立皇太子,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皇帝太狠了,临出征前不仅立了皇太子,还昭告天下,如有意外、皇太子即位,后妃监国。这已然天下皆知。怎么打破这个困局呢?周王肯定是不行了。是否能让皇太后出面,改立胶东王呢?这样对自己才是最有利的。柴荣想了几天都拿不定主意。他又不敢把这件事找将领们商量。留守的齐藏珍、杜恒这些人、拉着他们拥立皇太子,赚取功名他们应该会干,但是违抗皇帝的命令,万一哪个跑去告诉李洪信和阮虎,可不是前功尽弃嘛?!

    又寝食难安想了数日,柴荣知道再等怕是机会都没有了。狠了狠心,就拥立胶东王。柴荣又怕李英和李豪两人不同意,如果这两人不帮忙是对付不了李洪信和阮虎两个人的,只好再去找两人谈。反正这两人嫩,而且又蠢又贪,肯定能搞定。

    李英和李豪一听就不同意。对他们俩人来说,这不是多此一举,还冒风险吗?柴荣开始绕这两个家伙,把他们往沟里带了。“你们两人能保证皇贵妃不和皇后合作吗?他俩一合作,我们都得靠边站。”

    英豪二人开始智商是勉强及格的,就跟柴荣吵了起来。吵了半天,相持不下,头脑一发热,就玩不过柴荣了。柴荣故意往最坏处说。“萧淑沂一旦参政,肯定重用张浦等人,而且你俩准备先囚禁李洪信,她能饶得了你们吗?”

    兄弟俩本来就没什么头脑,给柴荣一说,说晕了,要是拥立皇太子,还需要囚禁李洪信吗?不需要啊!但是这两家伙被柴荣把节奏一带,心想,是啊,皇后监国,肯定饶不了我们,更别提大权在握了。拥立胶东王,我们三个最有功劳,太后又是咱李家人,我们几个人不就位高权重啦!至于堂姐和大外甥,肯定也不给他们过坏日子啊!

    最后,两人终于同意了,于是商量好后三人分头行动。柴荣出城调动殿前军进汴京,李英负责接应柴荣从东门进城,李豪负责扣押李洪信。

    回府后,两兄弟又为谁负责扣押父亲相持不下、争执半天。最后,李豪只得听哥哥的,他留下对付他爹。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了,再去找胶东王,请皇太后下旨传位于胶东王。

    这一弄吧,举棋不定,又是争吵半天。两人的谈话就被一名下属听到只言片语了。下属大惊。这意思是皇帝陛下殁了?!左思右想,不知如何是好,想来想去,报告给了自己的老乡,禁军守备军都虞候陈末。陈末和阮氏兄弟都是中原人氏,原来跟阮氏兄弟一起,在刘承讯去晋阳的路上就早早追随皇帝的,是最忠心的一批最早跟着皇帝打天下的士兵之一。听到此消息,陈末立即报告给了后羽林大将军阮虎。阮虎听到后,结合自己看到的战报,感到这么大一件事,也不会空穴来风啊!这个大蛮汉子当即痛哭流涕。陈末赶紧劝他,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为陛下的继承人着想,该早做谋划。

    阮虎思来想去,觉得皇城难以久守,六千侍卫军很难抵挡殿前军和守备军的三万多人马,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陈末急中生智,说了句,“重耳在外而生,我们跑吧!”

    阮虎心想也对啊!既然陈末说,军士偷听到了大军在回撤关中,他又是负责汴京北门守卫的。只要跑到关中不就行了吗?到时候有十几万大军,在关中拥立皇太子即位,再打回汴京来。

    没有时间再仔细斟酌,又知道自己本就不擅长谋划,阮虎接受了陈末的建议,立即叫人备马,亲自冲到秀宁宫。阮虎喝退了侍女后向皇贵妃禀告,皇帝陛下驾崩,柴荣背叛了陛下,要拥立胶东王为帝。李沁如五雷轰顶,天都塌了,忙问阮虎,“消息从何而来?是不是搞错了?”

    阮虎报告,柴荣已经回去调兵了,李英和李豪都在谋逆之列。情况紧急,为了皇太子着想,请求皇贵妃把皇太子交给他,太子必须跟军队在一起才安全。李沁此时为母则强,脑子万分清醒,立即将儿子交给阮虎,紧急嘱咐几句,让他们事不宜迟,赶紧走。阮虎向李沁连磕三个响头,说,“除非臣死了,否则必保太子安全。”然后头也不回的带上皇太子刘继榶冲了出去,迅速召集侍卫司所有官兵,向陈末守卫的汴京北门奔去。陈末此时已准备好一路上的行路之物,带上部将跟着阮虎一起,由北门疾驰而去。

    那边,李豪假装跟父亲李洪信饮酒,在酒中下了蒙汗药,借机将李洪信关在家中私牢扣押起来。李洪信悠悠醒来之后,百思不得其解,把儿子痛骂一通。李豪方才战战兢兢的说了自己的打算。这时,李洪信才知道皇帝驾崩,儿子们要和柴荣一起立胶东王为帝。

    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李洪信一方面觉得这么英武年轻的帝王怎么就崩了,一方面又想,自己的儿子真是蠢到了极点啊!这是要把家族都往死里送啊!不由得涕泪横流,边哭边劝李豪,“儿子啊,你们这两个蠢货啊!你们不能上柴荣的当啊!他柴荣不想立皇太子,想立胶东王换取功名;但我们李家人干这事不是有病啊?我们跟他柴荣不一样啊!安安稳稳坐在家里就有的权势,犯得着把脑袋挂在裤腰上抢功名吗?”不管怎么骂,李豪就是油盐不进、充耳不闻。

    父子俩在私牢中闹腾了半天,李英从外面匆匆跑进来大叫,“弟弟啊!大事不好了!听说阮虎从北门跑了,这下大事难成了。”

    李洪信一听,赶紧跟儿子们讲,“速杀柴荣,戴罪立功!”可此时的兄弟俩已经根本听不进父亲的劝告了。两人也不管李洪信了,留下两个亲信士兵看管。兄弟两人连忙兵分两路,一个带人去请胶东王入宫,一个带着亲信直接进皇宫控制内城。

    李英带领军队一头冲进了皇宫。此时,皇宫里已是乱哄哄的。阮虎带兵冲进皇城又带走了太子,到底出了什么情况呢?皇太后听闻,正出来查看,刚好撞到李英,就把他叫住。

    太后质问李英,“到底出了什么事,你带这些士兵做什么!”

    李英一慌张,张嘴就说,“太后,陛下驾崩了,我等前来皇城护驾。”

    太后也是惊了,捶胸顿足、嚎啕大哭,李英只好在那里陪着。过了小半个时辰,太后才缓过来,又问,“皇帝陛下驾崩,你跑来护什么驾?”

    李英支支吾吾地撒了个谎,“阮虎跑了,父亲让我率军前来保护皇宫安全。”

    太后不察,就对李英说,“那你赶紧去吧。”李英方才领命而去。

    再说李豪带领军队来到胶东王府,请刘承勋进宫。刘承勋不知道是什么情况,禁军这么多人来了,王府护卫挡都挡不住。加上之前受了惊吓,坚决不进宫,除非皇太后亲自来。王妃冯娇也坚决不同意胶东王进宫。怕这么闹下去,弄得汴京皆知也不是个事啊,李豪只好请求和王爷、王妃密谈。

    刚进内室,李豪立即密告,“皇帝驾崩,我等欲拥立胶东王为帝。请王爷速速和我进宫,请太后下旨。”

    本来默不作声的刘承勋站了起来,问道:“刘承讯死了?哈哈哈,苍天有眼啊。”长笑了有一刻钟,刘承勋又跪于地,哭声不止,一个劲地喊,“哥哥,哥哥!”折腾了半天,刘承勋说,“既然哥哥已殁,你们拥立皇太子即位吧。”

    李豪这下愣了,刘承勋自己不愿意当皇帝,怎么办呢?赶忙说,“王爷放心,殿前军柴荣大人让我来的。我们有绝对的兵力优势保证您登上帝位,阮虎都已经吓跑了。”

    这么一说,冯娇倒是来劲了,撺掇刘承勋赶快进宫。见夫君还是不为所动,冯娇又让王府护卫架起胶东王往皇宫急急而去。

    柴荣回到殿前军驻地,假托皇太后之命,自己先带八千殿前军进汴京城,留都指挥使齐藏珍带领剩下的一万二千人留守。因为齐藏珍之前曾是董羽的部将,牵扯太多。整顿好兵马,柴荣带兵直奔汴京城东门。结果东门守将说是没有接到命令,不放军队进城。好在守门的都虞候还算通情达理,说是去请示。折腾了大半个时辰,李英开门的命令终于到了,柴荣才率军进入汴京外城,并嘱咐紧闭城门,任何人不得出入。

    此时,胶东王已经被请到了御书房,柴荣的挚友谏议大夫王朴到了,李英李豪兄弟也在。进了皇宫之后,柴荣总感觉有点不对劲。将官告诉柴荣,“李大人在御书房等您呢!”待到柴荣步入御书房,见到四人都在,柴荣大惊,问李英:“你们怎么在这里?”柴荣率军是打仗来的,坚信这两人不可能这么快就搞定阮虎。这两人却没事人一样,已经把胶东王请到了御书房。

    李豪哈哈大笑,说,“柴兄,大事已成!阮虎这个怂包已经跑了,皇宫已经被我们掌控了。”

    听到这话,柴荣恨不能拔剑把李豪给宰了。柴荣心想,悔之晚矣!欲成大事,竟然找了这两个猪一样的人!你们以为胶东王屁股坐在御书房的龙椅上就是皇帝啦?以前只是喝酒聊天,谈心谈人生诸多不满,觉得和这两人很是投机。现在做起事情来,才明白,难怪李洪信坚决不同意这两个儿子再提升的原因。这样的蠢货离皇帝越近,死的越快。

    柴荣怒问:“阮虎就这么跑了?从哪里跑了?太子呢?”还没来得及听答案,赶紧揪来一个太监,就往秀宁宫冲。

    李豪这个二货还在问:“柴兄,何事如此紧急啊?”

    柴荣带人强行进入秀宁宫,只见皇贵妃李沁目光呆滞,不住地痛哭。四处搜寻,只找到两个公主和二皇子,忙问,皇太子呢?李沁看到这些不太认识的将军们带兵器这样在自己的宫中搜寻,视自己若无物,要不是皇帝驾崩,他们怎么敢这样呢?!

    李沁最后的一丝希望也没有了,哭的死去活来,近乎昏厥。别看是文人,王朴才是狠人。这家伙拔出李英的刀“哐啷”架在李沁的脖子上,对李沁喝道,“快说!皇太子去哪里了?”李沁绝口不谈,只哭喊“陛下,陛下”。没办法的王朴抓来几个近侍宫女,才审问出来,是阮虎将军带走了太子。拔刀无比坚决的王朴仿佛被蛇咬了一口,立即把刀扔在了地上。

    柴荣此时的心也凉透了,定是李英和李豪这两个蠢货走漏了风声,让阮虎知道了情况,从容地把皇太子带走了。他们不是去关中投奔皇后大军,就是去江都了。关中还有十万禁军以及多支节度使军。但是柴荣转而又想,阮虎就算知道皇帝驾崩,那他怎么知道大军最后撤退到了关中?如果消息没有走漏的那么彻底,阮虎很可能是带着太子去江都找董平了。

    柴荣赶忙让李英派人往江都方向追。一直到了晚上,才算搞清楚,北门的陈末跟着阮虎一起跑了。人家人马也不少,就算追对了方向,追兵能不能打过阮虎还不一定。而且手下的兵马并非跟自己一条心,如果阮虎有机会说明情况,还有可能追兵也跟着跑了。

    柴荣原本的计划是让胶东王向太后请旨,以“主少国疑”为由、传位于胶东王。为了防止大臣们不满,胶东王无嗣,仍然立刘继榶为皇太子。然后新帝必然重用于他,柴荣再以新帝为靠山,徐图朝政。

    可是现在,皇太子被阮虎带走了,无论到了江都、还是关中,那里是皇帝的拥趸——董家兄弟和阮氏兄弟的天下,塞北是萧干在掌控,归德军王景崇,水师高怀德是高行周的儿子,也都是皇帝刘承讯的亲信。论兵力数倍于汴京,论理他们才是名正言顺。

    有点心灰意冷的柴荣对王朴、李英和李豪说:“三位,你们看,我再三去请好友符彦卿,他就是不来。现在,阮虎带着皇太子出走,我们如果拥立胶东王就成了众矢之的。大家还是散了,各奔前程吧。”

    李英赶忙说:“别啊,关中大将们的家眷都在汴京呢,我们还可以放手一搏。”智商不高,宫斗这方面还挺在行的。李豪也说,哥哥说的很有道理。

    柴荣说:“那我们赶快派人把这些人控制起来,先礼遇吧。不过呢,用处可能不大。第一,皇后萧淑沂只有两个女儿在皇宫(在那个年代只有用老子、儿子威胁对手的,没有人用老婆、女儿威胁对手的),姜成信没有,慕容彦超、高行周这些掌兵重臣都无家眷在汴京;第二,大凡成大事之人,谁还管家眷。”

    几个人沉默了片刻,李英说,那怎么办呢?带兵去投江南唐国、还是去投南楚?商议半天,都觉得不是什么好办法。刘承勋就这样被晾在一边。冯娇也来掺和,请太后下旨立胶东王为帝,还立刘继榶为皇太子,号令天下起兵勤王怎么样?自说自话,几个男人也没人把她的话听进去。

    商议来商议去,都没有一个稳妥的结论。柴荣想了想,要不请江南唐国出兵吧?这样兵力众多,还可能跟皇帝旧臣兵将一拼。而且若江南唐国兵力一到,也不怕自己手下的这些兵士得知真相后不服管束,偷偷反水了。众人商议,以胶东王刘承勋的名义写国书给江南国主李璟,请江南出兵拥立。如能成功,则江南恢复唐的国号,大汉新帝刘承勋与李璟兄弟相称(让李璟恢复帝号),将江淮之地全部还给唐国。国书都写好了,这些人又觉得不合适,又放到一边,再看看时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