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八十章 天下大事何去从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八十章 天下大事何去从 山雨欲来风满楼

    男人们还在苦想怎么办,冯娇已飘飘然,把自己当皇后了。冯娇精力充沛地跑去见皇贵妃李沁得瑟。看着李英的守备军士兵并不认识冯娇,不让她进去,气得冯娇怒道:“我是胶东王妃,未来的皇后!”士兵赶忙赔礼,请她进去。

    进了秀宁宫,见到泪流满面正伏桌痛哭的李沁,冯娇心情大好。冯娇说:“皇贵妃娘娘,哎呦,我是不是还得叫您一声母亲啊,哈哈哈哈。”当初冯娇为了当胶东王妃,还认了李沁为母。李沁抬起头、漠然地看着冯娇。冯娇又道:“别人都说皇宫之中,皇贵妃是至善之人。在我看来,李沁你才是大奸之人。慕容雪为皇帝陛下战死沙场,萧淑沂为陛下全取塞北。你李沁何德何能,与她们俩人比肩齐声?”

    人到落魄之时方知人心,此前李沁就曾经感受过一次。萧淑沂当了皇后,宫中各部门管事的宫女太监都跑去见皇后,围着皇后转,只有少数几个还算忠诚的仍听从自己吩咐。等到皇帝下旨,还是皇贵妃统领后宫,那些人又呼啦啦跑回来了。现在,让李沁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一直帮着的冯娇竟然也是如此。李沁拭去脸上的泪珠,坚定地回答冯娇:“凭我对皇帝陛下的忠诚。”

    冯娇继续哈哈大笑,说道:“忠诚?说起这两个字,我对陛下也是忠诚的,那我也能当皇贵妃了哦!告诉你,自从我们被流放到刘公岛,哦,对了,刘公岛这个名字也是陛下给取的,我被大夫诊断再不能生育,承勋就整日郁郁寡欢。”

    冯娇刚才还在大笑,说到此处又痛哭流涕。哭了一会擦干眼泪,她还是很有劲地接着说道:“不过不要紧,我日日给皇帝陛下写信,为他练字,我总有一天能当皇妃。”

    “哈哈哈哈,”这会冯娇又开始笑了,她脸上泪水夹着狂笑,显得特别狰狞诡异,“这下我要当皇后了!我不恨皇帝陛下,我对他永远忠诚!只恨刘承勋软弱无能,恨你见死不救。不过李沁,你不用担心你儿子的皇位,我会让刘继枫当我儿子的,大汉江山将来还是他的。毕竟他还小,相信会忘记该忘记的一切。我有的是时间来教育我的好儿子,将来让他把我的牌位放在皇帝陛下的身边,让我陪着陛下的在天之灵。”说到这儿,冯娇又开始流泪了,好像自己把自己感动坏了。

    李沁看着在那说疯话的冯娇,想明白了很多。当初,刘承勋给讯哥写的信,还有一些显得很亲近,原来全是她写的。李沁心想,那时淑沂妹妹一再说冯娇不太正常,还是我在那里劝说淑沂不要多心、让讯哥放心,现在看来是我错了。冯娇又哭又笑之后,乐呵呵地走了,临走还扔下一句话,“我会再来要回我的儿子的。”

    此时,士兵满大街跑,闹这么大的动静都整了一个多时辰了,苏禹、王章、王波和王守成四名内阁大臣闻讯赶到皇宫门口。众人都奇怪,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到了宫门口一看,宫门紧闭,兵士们就是不让大臣们进宫面见太后和皇贵妃。王守成是当过羽林大将军的,知道禁军殿前军、守备军和侍卫司士兵军服的细微差异,仔细一打量,就知道,现在守卫皇宫的竟然换成了李洪信的守备军,而不是阮虎的侍卫司了。

    心知不妙的王守成拉着三人往回走,刚想告诉他们自己观察所得。守卫宫门的士兵竟然持械冲过来,告诉大臣们,现在宵禁,强令他们不得议事、聚集,赶快回家。王守成大怒,训斥道,“我看你们是反了!我乃枢密使,也当过羽林大将军!现在所有羽林大将军都要听我的,还没见过有禁军士兵敢这么和我说话的!”

    禁军士兵也不敢胡乱得罪大臣,赶忙赔礼说,“大人息怒,大人息怒!这是上面的命令,还望大人们不要为难小的们。”

    王守成此时感受到了,真的遇到事情还是羽林大将军或者节度使管用,现在官是大了,手中无兵只能干瞪眼,对着这些啥也不懂的士兵,除了训斥几句、发发牢骚,也没有什么办法。

    皇宫内,冯娇哄着刘承勋去见皇太后,结果刘承勋到了母亲这里一句话也不说。太后不知所以,还安慰儿子,“陛下驾崩,天也没塌下来。等你侄儿继位,皇贵妃监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就别担心了,回去安安稳稳过日子吧。”刘承勋如释重负,二话不说,起身离开,把冯娇气个半死。

    就这样耗了三天。三天内,阮虎带着皇太子刘继榶不惜马力、一路疾驰。跑出五百里后,兵驿换马,继续狂奔。终于到了长安,就准备往长安府衙探听消息。姜成信、张浦等人听到报告说,后羽林大将军阮虎来了,又惊又喜。见了面,看到阮虎把皇太子都带来了,就知道汴京那边定是出了变故。阮虎一见重臣都在这里,知道自己没跑错方向,太子安全了,也是舒了一口气。阮虎告诉大家,柴荣叛变欲立胶东王为帝,幸好张末兄弟得到消息并及时告诉我,我带了皇太子奔袭千里来到关中。

    张浦直夸,“吴国公做的太好了!要是皇太子被柴荣控制,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同时问及,“李洪信掌握重兵,怎么不出来阻止柴荣?”

    阮虎说,“据兵士偷听所知,李洪信可能被他的两个儿子软禁了。”

    慕容彦超、高行周和董羽都表示,能在守备军和殿前军眼皮底下把皇太子毫发无损带到长安,这样一来我等就有了依仗,柴荣不足为虑。

    那么,具体该怎么办呢?张浦首先问计于太傅。姜成信说,“先除内奸。”一句话提醒了众人,不是出了内奸,远在汴京的柴荣就算道听途说、也不可能确定皇帝驾崩的。一定有人告密。

    张浦建议,以商量返回汴京之事为名,让所有都统以上军官来议事。一边通知,众人一边分析到底谁会是告密的人。阮龙、阮豹首先被排除,这两人不可能瞒着阮虎,告密给柴荣……思来想去,李重进和石守信都有较大嫌疑,李重进嫌疑更大。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柴荣是郭威养子、郭威老婆的侄子。

    大将们都来到议事厅后,李重进首先被带去见姜成信、张浦和慕容彦超。张浦问李重进:“李将军,得到可靠消息,柴荣冒天下之大不韪,背叛皇帝陛下,不遵陛下的遗诏,欲改立胶东王为帝,你知道吗?”

    李重进听后大怒:“什么?柴荣怎么知道关中情况的?如若这样,我与这个狗贼从此势不两立!”姜成信也不说话,只看着李重进。李重进突然想到了什么,单膝跪地说道:“我李重进对天起誓,如若背叛陛下,天诛地灭!”

    见李重进说的如此坚决,众人没有继续追问。又命兵士将石守信唤来,张浦用同样的话问他。石守信也是个铮铮铁骨的汉子,没做任何抵赖,痛心疾首地跪在地上,向大人们认罪。

    “三位大人,是我密告柴荣的。守信有私心,想让柴荣得到拥立皇太子的首功,没有料到柴荣竟然背叛陛下!守信忠于陛下,现铸成大错,愿意领罪。请三位大人给我一个机会,让我随军征讨柴荣,战死沙场,以弥补犯下的罪过!”

    张浦怒目圆睁。我们在这里为了找寻陛下下落绞尽脑汁,你竟然为了一己私利,整出这些事来!张浦气急,欲下令斩石守信,慕容彦超却佩服石守信敢于直认过错,为他求情。董羽、阮龙等带兵之将都说石守信是义气中人,为他求情。张浦转念一想,战前斩杀大将不吉,于是改为杖责二十棍,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

    汴京这边的贰臣们也在紧急商议。王朴认为,阮虎可能已到关中或江都了,这样下去就是坐以待毙。不如干脆昭告天下,皇帝驾崩,尊为太宗皇帝。用王妃之策,以太后名义,以主少国疑为由,拥立胶东王为帝,立二皇子刘继枫为皇太子。太后下旨后,胶东王立即即位,看看各地节度使和刺史的反应,再做下一步打算。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

    下面遇到一个问题,怎么才能够让太后同意并下旨呢?柴荣不说话了。冯娇、王朴、李英、李豪四个人东一句、西一句,扯了一堆有的没的,最后王朴拍板,就这么跟太后说。谎称阮虎夺走皇太子,到达关中,欲拥立皇太子即位、罢黜皇贵妃、尊萧淑沂为皇太后。请太后下旨,传位于胶东王,以免胡后掌控国家。同时,立二皇子为皇太子。将来,江山社稷还是太宗皇帝子孙的,也能保障皇贵妃的地位。如此一来,太后说不定能同意。

    主意还不错,现在就看胶东王刘承勋的了。他自己不去说,别人去说太后怎么会相信呢?刘承勋仍然没有说话,良久突然来了句,“我觉得我哥还活着,我当什么皇帝啊。”这一说,直接把冯娇、王朴、李英、李豪四人吓呆了。

    半晌,王朴问柴荣,“你确定皇帝驾崩了吗?”

    柴荣反问王朴,“都这个时候了,再来谈这个问题还有意义吗?千真万确!”

    冯娇大喘了一口气,笑骂刘承勋,“王爷,您这话乱说的,是要把我们都吓死啊!四位卿家勿慌,我和王爷一起去说服太后。”还是冯娇镇定,已然是皇后的口气,连“卿家”两字都说出来了。

    李英护送胶东王刘承勋和王妃冯娇一起去见太后。到了太后处,胶东王还是一句话也不说,冯娇只得自己把王朴说的话讲了一遍。本来只顾着伤心的太后,这才知道皇太子已经被阮虎带走了。太后看看儿子儿媳妇,也不能光听儿媳妇的啊,说,“哀家去见见皇贵妃。”冯娇看看李英,见李英也说不出话来,只好说,“皇贵妃想和萧氏联手,不想让胶东王即位。”

    李英想,王妃啊,你这么说太后能同意吗?确实,这么一说,太后心里有些数了。她对冯娇说,“你们让我想一想。”虽然在流放期间,冯娇一直陪着太后,可是太后最喜欢和信任的还是皇贵妃李沁。这几人不让太后和皇贵妃见面,显然是有什么阴谋。

    冯娇步步紧逼。萧氏已经在关中起兵了,十几万大军往汴京而来。母后,迟就来不及了,再不以您的名义号召天下勤王,大汉江山就要落入胡后之手了。

    冯娇能扯的不能扯的全说了。太后也是久经故事的人,儿子刘承勋的状态她是知道的,如果说萧淑沂想借皇太子掌控朝政,同样有人想借三儿子掌控朝政,她最信任的李氏之人李沁、李洪信一个没见到,怎么能全按冯娇和李英的意思来呢?

    思来想去,拖延了几天。太后眼见不是个事,决定昭告天下,皇帝驾崩,皇后萧淑沂不尊皇命,私藏皇太子,号召天下勤王。太后意思很明确,不能让江山落到萧氏手中,可也不肯成为冯娇等人的工具,轻易改变皇帝的遗诏。

    柴荣和王朴看了这份太后诏书,缺少智囊的四个人觉得没什么问题。至少让天下知道皇后萧氏和关中一干人等是非法的,先发出去看看情况再说吧。如果能够出现后唐、后晋末年那样天下大乱,也不失为一个好机会:协天子以令诸侯,可徐而图之。随后柴荣又调动五千禁军进汴京城,准备皇城的防御事宜。经历了陈末之事,他更不敢带齐藏珍进城了。

    四个人都没进过内阁,更没掌过朝政,就给御礼监(后宫负责发诏书的宦官部门)指示,让发诏书。御礼监的掌印太监心想,你们软禁太后和皇贵妃,结果还不知道怎么样呢?有意无意的把诏书往所有节度使处发。

    数日后,徐州的董平首先收到了太后号召天下勤王的诏书。这就是个笑话。董羽跟着皇帝出征。汴京到现在还没确定皇太子“被挟持”去了长安还是哪里,就把这消息发给了董平!?董平一看诏书,对他有知遇之恩的皇帝长逝,当然先是跪地痛哭。然后静下来想想,我哥和皇帝、皇后一起出征,不管皇后要夺权是真是假,哥哥董羽的态度是什么呢?实情又是什么呢?董平一边备战,一边静观时局。

    水师大将军高怀德也是和董平类似的想法。父亲是和皇帝、皇后一起出征的,首先得看看父亲的态度,再争取了解实情。高怀德同样一边备战,一边静观时局。王景崇更是静观时局,再看看其他节度使们的态度。

    天下皆知,皇帝如有意外、传位于皇太子,皇后和皇贵妃监国。当年立后的时候,皇后胜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诸多大将支持。在外的大将们都知道,皇后历来参与军政,皇贵妃只管理后宫。即便皇贵妃是皇太子生母,在朝政方面也弄不过皇后。皇后想要夺权,返回汴京即可,有什么必要“挟持皇太子”?还是在有皇帝诏书支持的情况下,冒天下之大不韪?这有违常理啊!重臣将士们纷纷质疑太后诏书的真实性。

    虽然晚了些时日,这个消息也同样传到了关中。此时,重臣和大将们才发现,众人中有出谋划策的,有征战的,唯独缺少那个拍板下决定的人。阮虎已到关中,汴京那边早知皇帝驾崩,还有什么必要再保密呢?太后的诏书提醒了他们,赶快通知董平、王景崇和高怀德等人,一起起兵,“夺汴京、清君侧”。同时,他们发现汴京并不知道皇后也随皇帝而去,于是找来石守信一问,才知道石守信发给柴荣的密信就四个字,压根没有提到皇后。哎,其实关中这边也有点乱套了。

    现在起兵吗?没有后顾之忧的慕容彦超、高行周认为,应该立即起兵,从关中取洛阳,再取汴京。同样,通知董平、王景崇和高怀德一同起兵。这三路军里除了王景崇一路尚且存疑,另两路都是肯定会出兵的。塞北呢,暂时还是不告诉萧干为好,万一塞北契丹人蠢蠢欲动、再思复国,那就麻烦了。

    张浦、董羽等人则很犹豫。家人都在汴京,此时起兵就是逼着柴荣鱼死网破,想看看能不能商量一个万全之策。

    还是阮虎更加刚烈。“当日带着皇太子出来就没有想着老婆、孩子,为了陛下的知遇之恩,我们只管杀到汴京取柴荣项上首级!”阮豹支持二哥,阮虎的哥哥阮龙却支持张浦、董羽,劝两个弟弟再商议商议。

    一群人中没有一个能带头的决策者的问题再次暴露了。而此时,驻扎在松山的北骑军已经起兵了。北骑军倾巢而出、从松山一路南下。云内州节度使洪瑸也在整顿兵马,准备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