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八十二章 相见恨晚遇知音 各怀心思结金兰

第八十二章 相见恨晚遇知音 各怀心思结金兰

    “在想家了啊?”钟芳芳边说边走过来,承讯竟然没有察觉。听到这话,承讯方才回过神来。钟芳芳问承讯,“昨日匆忙,还未问过公子,公子家中是做什么的?为何掉入这滚滚河水之中?”

    承讯早知道有此一问,照着跟船工说的,祖籍灵州,家住晋阳,往返于塞北和中原做生意。这一次本想到河西来看看。不料,遇到官不官、匪不匪模样的一伙人打劫。带着夫人逃命时慌不择路,从山上滚落、掉了下来,落入了河中。幸好姑娘一行人相救,才保住性命。

    钟芳芳算是明白了为什么萧夫人到现在还在昏睡。从山上掉到河水中,他俩都没死、也真够命大的。钟芳芳注视着承讯,淡然一笑,说,“我看公子不像是商人。”

    承讯反问钟芳芳,“为什么不像?”

    “有道是商人重利轻别离。公子却为夫人连命都不要,这可不像是商人啊?!”

    承讯想了想,一本正经地说道:“讨个老婆不容易,花了财礼五万贯。我是想着,老婆走了还得续弦,又得花上不少钱。命可以不要,这再讨老婆的钱可不能再花了。”

    钟芳芳笑的前仰后翻。这倒是真是有个商人的样子了。承讯没有问钟芳芳家世,倒是她主动说起。钟芳芳说,自己本是江南人氏,家里出了一些变故,来投靠姑姑。

    承讯没话找话说,“那老板娘是你父亲的妹妹啊?”

    钟芳芳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心,回答是我母亲的妹妹。这下问题就来了,这不应该是姨娘吗?钟芳芳又补充,说老板娘当初招的是上门女婿,家中都称她叫姑姑,不称姨娘。

    承讯心想,怎么还跟我家还有些相似啊?不过,钟芳芳肯定有些秘密不愿意说。老板娘当男孩养,这不应该叫舅舅??算了也没必要较真,她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正在聊着,说曹操、曹操到,老板娘来叫钟芳芳和承讯一起吃饭。刚坐下来,老板娘端上一份腌萝卜和一份腌大白菜,还有一份炖鱼肉。钟芳芳说,“我要和萧公子吃的一样。”老板娘诧异地看着她,心想,看来姑娘真的是喜欢上这个男的了。来了这么久都吃不惯黄米,今天竟然要和这个姓萧的吃一样。不过老板娘转而又想,这也很正常,这个公子颇有气质,也是相貌堂堂,除了身份不明,其他倒是和我们姑娘是一种人。怪不得姑娘和他有话聊。

    老板娘是个聪明人,上了两个半碗米饭、两个半碗黄米饭。承讯一看就明白了。这个钟芳芳果然家世不错,老板娘专门为她备了稻米。水稻只有在长江南面才种植;中原不产稻米。即便在汴京,都是富贵人家才能吃得起米饭,何况是这遥远的河西。

    承讯端过黄米饭,老板娘说,“公子,你就别客气啦,你俩先吃米饭吧!不够再吃黄米饭。”

    吃着饭,钟芳芳借机说,“萧公子应该多吃一点。”将大部分黄米饭拨到承讯碗中,自己只留一点,弄的承讯很不好意思。还是老板娘打圆场,“快吃快吃!等到身体恢复了找些事给你做。我这里可养不起白吃饭的。”其实老板娘明白,钟芳芳是吃不下黄米饭。饭后,又盛了一碗鱼汤,让承讯带给萧淑沂。

    这一日又在行船中渡过,让承讯忧心的是,萧淑沂仍未醒来;让承讯略微放心的是,钟芳芳派船娘拿来的汤药,萧淑沂都能缓缓吞咽。想到萧淑沂未醒,承讯更不敢冒险多问什么。此时身在何处都不知道,什么也做不了,只有多观察、少说话了。

    第二日,承讯了解到,这艘船准备将货物送到兰州,然后赶在黄河上冻前到云内州,再从云内州南下至洛阳,从汴水(即通济渠,连接黄河和淮河)进入淮水,最后从里运河(连接淮河和长江)返回江南。这样,大家就可以回家过年了。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实际上,兵荒马乱的,随遇而安吧。承讯心想,既然年前能到汴京,就暂时继续跟着走吧。

    船上的生活枯燥无味。夕阳西下,承讯又在船边发呆,钟芳芳走过来和承讯聊了几句,诗兴大发。“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承讯看着钟芳芳,心中疑惑陡生。此时,他又没法多揣测什么,便只道:“姑娘看似悠闲快乐,为何心中惆怅啊?”

    “萧公子说自己是商人,看似身手不凡,却又对诗词研究颇深嘛!”

    “仅能鉴赏一下字面意思,自己是写不出来的。”

    钟芳芳请承讯说说,承讯想了想,说道,“那献丑了。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姑娘正值青春年华,在这最不该感慨岁月的年纪,却是感叹岁月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一句以景色印心情,人生有太多的无奈。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这是在问命运,人生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是和亲人?还是恋人?最后一句更是感叹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如东去之水不休不止。”

    钟芳芳看着承讯,萧公子从词中读出了她的心声。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除了承讯的解释外,还有一点,就是钟芳芳留恋、沉醉于此时,害怕有一天要离别,更不知离别后何时才能再重逢。钟芳芳说,“公子说的都很确切。不知为何,我明明对公子所知不深,却觉得萧公子看似勇敢而坚强,其实内心是很孤独的。”

    承讯惊奇地看着她。此前,慕容雪带着承讯开始走出孤独;萧淑沂看到了他的雄心壮志,却从来没有人看透他内心的孤单。

    钟芳芳说道:“船工说公子水性很好,在明知道抓着夫人可能同死的情况下也不放弃。众人都夸公子对夫人一往情深。但是对于我来说,如果我的亲人走了,我还想要活着,因为这个世上还有很多值得留恋的人和事物。对于公子来说,没有夫人,活在这个世上就没有意义了。公子家境殷实,却为一个救不了的人而放弃生命,对这个世界毫无留恋。是不是也可以说明其实公子内心是很孤独的呢?”

    是啊,在这个时代,连续战乱导致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富家男性更大多是三妻四妾。一个男人怎么会为了老婆放弃生命呢?钟芳芳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找一个像承讯这样的相公啊,可是他已经有老婆了。承讯听完钟芳芳的话,朝她淡淡地笑了笑,知音难求、相见恨晚。

    第二日深夜,萧淑沂终于醒过来了。承讯一贯睡着时握着萧淑沂的手,她轻微的手部动作立即将承讯从梦中惊醒。承讯连忙起身点火烛。昏黄如豆的烛光下,萧淑沂两眼慢慢睁开,看到了她的讯哥。萧淑沂声如蚊蚁般小,“能在佛前第一眼就见到讯哥真是太好了。”承讯立即用手去捏萧淑沂胳膊肘内侧。据说,捏这里能促进血液循环,而且被捏的人感觉特别疼,萧淑沂疼的“噢,噢,噢”小声叫,声气终于足了点。

    承讯微笑着说:“傻瓜,还在这个世上呢!没到佛前哦。”又抚摸着萧淑沂的额头轻声道,“我说你听,少说话。我们现在在一条船上,我叫萧询,家住晋阳。”听了承讯的话,萧淑沂点点头。承讯又问,“饿了吧!”起身准备去找点汤汤水水再给萧淑沂喂些。她却紧紧抓住承讯的手。也罢,不急于一时。

    就这样傻看了半个时辰,萧淑沂累了,又闭上了眼睛,小声说,“讯哥,我再睡会。”两人又相拥着睡去。

    第三日清晨,舱门敲响,只听钟芳芳的声音在外面说:“萧公子,船走不了了,要暂时停在这里数日。要不要上岸走走?”承讯开门,正不知道怎么回答,萧淑沂已经醒来。听到这么清脆的叫萧公子的声音,她倒是记得挺快,萧公子就是讯哥。萧淑沂眼睛全然睁开,说了一句“相公”,这下把钟芳芳吓了一大跳。

    两人对视片刻,钟芳芳有点尴尬,抿嘴笑了起来。承讯有点丈二摸不着头脑。再看虚弱的萧淑沂,倒和她是心有灵犀,也在浅浅地笑。她俩在笑什么呢?有点像一个男子的妻子新亡,一个钟情于此男子的女子来灵堂找男子,想暗诉衷肠。妻子死不瞑目,突然睁开双眼…

    承讯介绍说,“这是我们的救命恩人钟姑娘。钟姑娘,我夫人萧氏。”

    钟芳芳说:“既然夫人醒来,我去给萧夫人准备点粥吧。”说完掉头就走。

    承讯张张嘴,话没出口,只得又回屋坐下。萧淑沂呢,则笑着看着承讯,不知道是庆幸生还,还是意味深长;而承讯则一方面窃喜、那个爱吃醋的淑沂回来了,一方面又感觉自己无辜极了。

    接下来的几日就如钟芳芳所说一般,在这里这么耗着。听说兰州已经被吐谷浑人占领了。吐谷浑人在四处捉拿楼兰人。世间的仇恨也如“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永无休止。被契丹人逼的无家可归的楼兰人迁往河西,与此地的鲜卑吐谷浑人又产生了矛盾,相互争夺河西走廊的控制权。结果是吐谷浑人被楼兰人打得退到了西海(青海湖)附近的牦牛城(西宁),吐谷浑人自然也是对楼兰人充满了仇恨。现在,他们乘着汉朝攻伐楼兰之际,接到汉朝皇帝命令他们从侧翼攻打楼兰的旨意后,不遗余力地出兵,希望借此良机夺回失去的土地。

    吐谷浑先后是梁、唐、晋、汉的属国,一向是礼遇汉人的。船上的一帮人不管是江南的还是中原的,吐谷浑人也分不清,都当是汉人。要命的是这一船货物是楼兰人的,跟船的四个货主三男一女都是楼兰人。货主们要求将船停在集镇,看看风声再决定怎么办。老板娘出主意,打扮一下混过去试试。可是一则楼兰人的相貌和汉人差异较大,二则家都被吐谷浑人占领了,货还运回去干什么。

    楼兰人想把船上的货物便宜卖给船主老板娘,老板娘不愿意。这一船基本上都是瓦罐。瓦罐又不能当饭吃。另外,老板娘也没有途径卖这些东西啊!

    钟芳芳没有避讳,依然没事跑来看承讯和萧淑沂。萧淑沂元气大伤,倒显得随遇而安。又看钟芳芳没事来给她送药、送饭,没有按她往常的性子那样说什么。其实也不是没有多想,是想通了。承讯为她连命、连大汉江山都不要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一连耗了有十日,萧淑沂终于恢复了不少,能下地走路了。楼兰人就地卖了一些货物凑了些钱,又想将剩下的部分货物给老板娘充当这十几天的工钱。老板娘讨价还价,希望楼兰人把带的少量丝绸充当一部分工钱。楼兰人当然不肯。在河西,除了金银,丝绸可是硬通货,比铜钱都硬气。折腾了许久,某天夜里,楼兰人竟然偷偷跑了。老板娘没办法,跑就跑吧。看看剩下的半船货物,有命回去,够大家伙吃口饱饭就行了。

    这天,承讯带着萧淑沂下了船,到镇上走走。他偷偷从腰带中拿出来些钱,又将自己的外袍典当换了件粗布袍子,买了半只羊带回船上,想给大病一场的萧淑沂补一补。人在江湖,又不能露富。皇后补身体,只能靠吃羊肉了。不料船工们听说有肉吃,全都跑来蹭饭。承讯觉得,毕竟船工们救了自己和萧淑沂一命啊,吃点肉也不为过啊。结果一人一大块,肉就没了。萧淑沂也就吃了两块肉,喝了一碗汤。日子虽惨,心里却美滋滋的。萧淑沂抱着粗瓷碗,喝汤的样子都显得那么幸福。承讯突然想到了一句话,“有情饮水饱”。

    一切准备就绪。即便老板娘再想找个生意赚点回去的路费,可是打成这个样子,哪里还有生意呢?见天气已经明显转冷,船开始往回赶。承讯的心情非常好,希望能在年前赶回京城就再理想不过了。

    兴奋之余,承讯跑去问老板娘,有什么活可以干的。老板娘想了半天,告诉他,“本想给你安排个账房干干,现在也没有生意,等到了前面有了生意再说吧。”承讯无奈,刚要离开,老板娘很是热情,又跟承讯打听家住哪里,家里情况。承讯依然背台词,祖籍灵州,家住晋阳。

    老板娘不知道是有意,还是闲聊,巴拉巴拉,跟承讯兜了个底掉。老板娘说,她本来招了个上门女婿,夫妻俩一起跑跑船。后来,大唐征讨东南,丈夫应召入伍、战死沙场,只好一个人讨生活。这些年,幸亏芳芳家里照顾。一年前,芳芳家里也出了变故,来船上投靠她。老板娘一再强调,芳芳也是出身名门世家,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女。

    船上就这么二十来个人,纵使有女的,也都是船娘。唯有钟芳芳和萧淑沂是出身名门的女子。钟芳芳没事就来找萧淑沂聊天。承讯提醒萧淑沂,说话要谨慎,萧淑沂请承讯放心,她可是老江湖,不会出问题的。

    返程第二日,萧淑沂去找钟芳芳聊天,回来以后很高兴的告诉承讯,“我们两个义结金兰了。”萧淑沂今年二十七,钟芳芳今年十七,收了个妹妹。承讯心想,淑沂经历过这次事情,大度很多嘛!就对她说,“嗯,这样也好,将来要报答人家。”萧淑沂却是在想,哼哼,想打我讯哥的主意,我且装糊涂。过些时日,看我不耍耍这个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