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八十六章 清除叛乱稳河山 尽告诸臣帝平安

第八十六章 清除叛乱稳河山 尽告诸臣帝平安

    家事解决完了,就要解决罪臣了。皇帝的三个亲信:掌管近卫司的后羽林大将军阮虎忠诚的带着皇太子跑了;掌管禁军守备军的李洪信不知道去向,李洪信的两个儿子意图谋反;掌管留守的禁军殿前军的柴荣畏罪自杀了。皇帝当然第一个问,李洪信在哪里?李英还在犹豫,李豪哆哆嗦嗦地说,“被关在家中地牢。”又问阮虎去向,无人知道。再问西征大军在哪里?急于保命的李豪迫不及待地禀告,在关中。

    承讯派人去李洪信家中将他带过来,此时,侍卫禀告,四位内阁大臣求见。承讯立即传令,请他们进来,又请太后和皇贵妃回宫休息。

    半个时辰后,李洪信被带到御书房,李洪信见到皇帝不住地谢罪。

    明白一切的承讯下旨:胶东王贬为恕侯,囚禁于侯府,除了太后、任何人不得探望。李洪信教子无方、惹下滔天大罪,罢免其前羽林大将军一职,回家闭门思过。李英、王朴罪无可恕、判斩立决,李豪则处以膑刑。其余没有直接参与谋反的将士一律赦免。至于胶东王妃,就算赐死也不需要当众宣布。

    皇帝最后还是原谅了李洪信,也算是对得起他了,免去了他的官职,爵位还在,杀了李英给李豪留了条活命。

    家事和罪臣解决完,下面就是要赶快理清国事。帝后和内阁重臣们商议如何消除负面影响。苏禹建议,明日早朝,先安定汴京大臣们的不安,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王波建议,立即昭告天下,柴荣、李英、王朴和韩通等人图谋不轨、以太后名义发矫诏,现叛贼已被皇帝诛杀。通告各地节度使和刺史,一切回归正常,不可再听信谣言。

    皇帝给重臣说了自己失踪数月的经历。在河西遇到敌军偷袭,和皇后跳下山崖落入河水,等到再醒来的时候已经在船上了。一路漂泊到了云内州,方知皇太子并没有即位。于是,帝后率领军队从云内返回。

    王章高呼,“皇帝陛下龙子转世,地府阎罗也退避三舍!陛下洪福齐天。”说的不伦不类地,承讯心里直想笑,就缺王章说话了,这下,终于又找回了大汉天子的感觉。

    现在,在外的十几万大军反而成了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派谁去关中呢?这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关中之将此时估计都已断定皇帝遇到了不测,又遇上矫诏,这次派个一般人去,他们肯定不会相信。承讯在思索人选,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让皇后去。

    大臣和百姓们本以为可贵的安宁要结束了,还好是虚惊一场。皇帝天威所至,兵不血刃、解决了叛臣。汴京除了守卫更加森严之外,其他恢复了正常。

    离京城最近的武宁军节度使董平和归德军节度使王景崇,最先收到皇帝的诏书。王景崇立即向皇帝上奏,永远忠于皇帝。董平心想,真是给我哥坑死了,紧张了这么久。不过,会不会有诈呢?此时的董平就像士别三日后的吴下阿蒙,派出都指挥使陈充、以给皇帝献宝为由回汴京。

    都指挥使是仅次于节度使的高级军官。董平显然是不放心,派个亲信来看看皇帝的。这下萧淑沂有办法了:正好让陈充回去向董平汇报,再把董平召到京城来;让董平带圣旨告知关中诸人,帝后安然无恙、已经清除叛逆;命令高行周和慕容彦超返回各自节度使区,禁军各部返回汴京。

    承讯听取了萧淑沂的建议,在大殿接见陈充,并让陈充传旨,请武宁军节度使速速到京城面圣。

    一边考虑尽快让西征的禁军返回,一边酝酿京城守备的问题。现在,近卫司基本全给阮虎带走了,先由云内州军暂时顶上,洪瑸暂管。禁军守备军勉强够用,同时调了一部分齐藏珍的殿前军进入京城协防,王守成临时兼任。其余的部队驻扎在京畿四周,以防有突发情况。

    是夜,一家人吃了一顿团圆饭,太后逗孙抱女,其乐融融,唯一的遗憾是长孙不在身边。晚上,三人独处,共聚一室。李沁向两人感慨,我们是温馨的一家人。当听说讯哥和淑沂妹妹遇到不测,感觉自己的天都塌了。我也不想活了,可是又放不下三个儿女。又说,不知道榶儿怎么样了,潸然泪下。萧淑沂赶紧安慰她,“姐姐你看,讯哥和我都回来了。阮虎是忠臣,榶儿一定会平安归来的。”

    突然,萧淑沂一脸严肃,说要告诉姐姐一件大事。李沁看她一本正经的,忙追问何事。萧淑沂说,“姐姐,我们又遇到一个竞争对手。临别之时,她还送了讯哥一枚价值连城的双鲤玉佩。”

    李沁心下暗乐,妹妹经历这般苦难,还不改促狭的个性…也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问,“怎么,淑沂妹妹贴身随驾,还能让人钻了空子啊?”

    萧淑沂叹道,“幸好我只昏迷了数日。”

    承讯立即左手一个、右手一个,抱住两人,说道,“好了好了,我们还是共享此刻美好时光吧。”萧淑沂吐吐舌头,故作无奈状。三人相视而笑。

    却说陈充回去报告节度使董平,皇帝一切都好。现在陛下下旨,让节度使大人速到京师面圣。董平立即动身赶往汴京。此时,高怀德也派人到了汴京,皇帝安抚来人,同时下旨给高怀德,让他写书信告知其父高行周,皇帝已安然返回汴京。

    董平到了京城见到皇帝后,心情彻底平稳了。董平向皇帝汇报,太后诏书破绽百出。没有皇帝的旨意,他不能也不敢擅自回师京城,只有观望。后来,接到羽林大将军董羽的书信,告知有人背叛陛下,皇太子在长安。他正在等待太子后续命令,再起兵响应。这些天主要在备战,可是不知为何,直到现在,关中也没有什么下一步指示传来。

    承讯向董平求证,确认皇太子现在关中?董平汇报说,董羽的书信是这么说的。知道了儿子的下落后,承讯跟董平讲了自己这一段时间的经历,感叹丁力为救驾身中数刀,也跳下山崖,现在还没有音讯。

    承讯安抚董平,“我们既是君臣,也是自家兄弟。对于一起去往北都的各位兄弟,朕一直都是信任的。陈末也是跟我们一起从洛阳去北都的。既然是陈末开北城、率领军队和阮虎一起护送皇太子走,应该也是去了关中。”

    董平附和,“这次情况紧急,也验证了曾经追随陛下去北都的军官,从都虞候到羽林大将军都没有辜负陛下。”董平主动请缨去关中,消除关中诸将的疑虑,传达皇帝的圣旨。

    承讯笑了笑,说道:“卿家倒是愿者上钩啊。”

    董平说道:“请陛下下旨,军情紧急,董平即日启程。”

    承讯立即下旨,董平欣然领命,当即整理行装出发。

    皇帝的诏书此时到达了承德。萧括俨然一笑,与萧干调侃,思来想去制定了一个契丹夺取天下的计划,现在看来白动脑子了。中书令啊,我们想多了啊!你派个人去京城给皇后娘娘送些礼物,确认一下皇帝和皇后吉祥安康。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做事吧!萧干倒是挺高兴地说,“这样也好,这样也好。”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萧括说不上忠诚不忠诚,皇帝活着他也没有什么想法,但若要是有机可乘,他也想浑水摸鱼。

    其实此时,关中诸将已经达成了一致。等到胶东王称帝,就以他们抗旨不遵为名起兵讨伐。这其实是一个很没有水准的决定,说明关中诸将没打先胆怯了。拥立皇太子是名正言顺之事,为何还要等胶东王称帝,再来夺取天下?如果太后下旨,胶东王即位已成事实,再打就失去先机,没有先发制人的优势了。人无完人。连谋略过人的太傅姜成信也向希望保护家眷的武将们妥协了,同意了采取这个策略。但是万幸,皇帝还活着。

    董平从京城出发的前一日,诏书到了长安。长安刺史把诏书转给了董羽,董羽看完既激动又困惑。皇帝已经返回汴京并清除了逆臣?董羽连忙拿着诏书去见太傅姜成信和右枢密使张浦,两人看了以后又连忙召集众将,大家一起分析一下这份令人激动的诏书的真伪。

    在为真假争论的时候,还是阮虎干脆,“我是近卫司统领。现在皇帝在京城、我却跑长安来了。那我立即带二百人返回京城。若是苍天保佑、皇帝陛下无恙,我再告诉你们。如果这还是伪诏、就让我追随陛下先走一步。你们也别再犹豫了,以太子为尊,率军杀回汴京报仇。”这个主意很好,也不用再争了。

    这下董平往长安,阮虎往汴京,两人都带了上百人马,同住洛宁驿。两位大将在驿站相见,阮虎一把将董平抱住,一通猛捶。

    阮虎问董平:“兄弟,你怎么跑洛宁来了?”

    董平乐呵呵地回复,“这不是给你们传旨的嘛!”

    阮虎大喜,追问,“陛下是否安然无恙地返回汴京了?”

    这倒不是什么机密,董平确认了,又说,“差点被我哥坑死了!我刚面圣,皇后娘娘也无恙。”

    阮虎欣喜若狂,大吼,“来来来,驿丞,给我们再切二斤牛肉!上一坛佳酿!”驿丞立即接话,准备酒菜去了。

    董平知道阮虎是由衷的高兴,应承着,“虽说军务在身,为了陛下洪福齐天,咱一起畅饮一番。”

    两人边喝边聊,阮虎还是有点不放心,又问起柴荣。董平笑着说,“你我二人不是他的对手。陛下天威,逆臣尽灭!”

    两人开开心心一直喝到晚上。突然,阮虎想起一件事还没办,命人拿来笔墨,在纸上弯弯扭扭画了一条粗粗的长线,还加上了两个叉叉。

    董平笑问,“老兄,你这是喝多了吧?”

    阮虎告诉董平,关中诸将怕出差错,让他来打头阵。如果皇帝陛下洪福齐天,就画一条龙,作为回复;如果奸人将阮虎囚禁,逼着他写假书信,他就照着奸人的意思写信,信到长安大家就知道实情了,立即起兵杀奔汴京。

    董平笑着接过信,表面上一通挖苦,“阮老兄啊,你这龙画的真有水平…”心中则在想,艾玛,阮老兄也学会写密信了。

    董平劝阮虎跟他一起去关中,阮虎坚决拒绝了。阮虎强调说,他是近卫司统领,去关中不在其责,必须立即回皇宫。董平知道他见皇帝心切,也没多劝。喝到尽兴,两位大将各自回去休息,次日早晨各奔东西。

    阮虎心情更加迫切、日夜赶路,两日后回到京城。承讯闻听阮虎回来了,亲自出皇宫相迎。阮虎叩见皇帝,本想立即解释说明这些日子太子和自己的行踪,承讯一把将他扶起,拍拍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皇帝已经知道了,阮虎在最危急的时刻,唯一想到的就是皇帝的嘱托,为保护皇太子、连家人都没有来得及管。此时,阮虎的眼睛也湿润了,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君臣之间的信赖在经历此事后更加深厚了。

    到了御书房,阮虎禀告皇帝,皇太子在关中一切都好。关中的大将们本来情绪都很低迷,接到圣旨激动万分,商议一下由他先来京城。承讯看着阮虎。阮虎和董羽、董平和阮龙还不一样,他和丁力一样,都是那种可以为了皇帝义无反顾的人。如果把丁力比作典韦,阮虎像是尉迟敬德,效忠皇帝、没有弱点。

    阮虎又提到,半路遇到董平,并将和关中诸将约定好的暗号交给了董平。现在,董平差不多也到长安了。听了阮虎的汇报,承讯心中有了底,让阮虎先回家团聚。休息一日后,回皇宫接管守卫之责。

    一日后,董平到了长安。姜成信和张浦听说董平来了,相视一笑,将董平请进长安刺史府。

    张浦着急地问董平,“皇帝陛下安好?”

    董平笑答,“陛下安好。陛下特命我来消除太傅和枢密使大人疑惑,再传圣旨。”

    一向少言的姜成信,拉着董平连发两问,“陛下如何回的京城?如何诛杀叛臣?”

    董平将自己所知全盘托出。听毕,姜成信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天佑大汉,陛下洪福齐天。两人立即召集众将,慕容彦超、高行周、董羽、阮龙、阮豹等人闻召赶来。

    董平当众宣布,陛下洪福齐天,兵不血刃、解决了汴京的叛乱。各位将领的家眷都在家里、盼着你们早日回去。然后,董平宣读圣旨,张浦接旨后布置禁军返回京城事宜,两位节度使也布置军队准备启程,返回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