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八十七章 处理西征善后事 几家欢喜几家愁

第八十七章 处理西征善后事 几家欢喜几家愁

    四月底,禁军殿前军以及近卫司十余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回到京城,将皇太子也带了回来。帝后犒劳忠君的大臣和大将们,歌舞助兴,算是补上新年的盛宴。洪瑸、齐藏珍等护驾有功之臣得到了嘉奖。然后下令,放假三天,家在京城的回家团聚,由驻地来到京城的洪瑸和董平也在汴京放假三天,然后各回驻地。

    随后几日,连续召开内阁会议,张浦向皇帝汇报了几个月来的情况。承讯这才知道,偷袭自己的不是东楼兰人而是李彝景。李彝景这个混蛋、害人不成反害己。东楼兰人以李彝景和数百党项首领的项上人头向大汉表示了真心地臣服。

    消除了北方的最后一个割据势力,实现了江水以北的安全统一。张浦和王守成联合建议,在西北重新布局,将原定难军的四州中长城以内的银州和绥州、朔方军的原州和庆州等四个州划归朝廷直管,将原定难军所管辖的长城以外的夏州和宥州划归朔方军管辖。同时,建议新建河西前沿军事重镇中卫城,将贺兰山外大片土地划归中卫城,由朔方军管辖。

    历时一年多的西征彻底结束。战争的收获是完全掌控了本就臣服的党项四州,突破了贺兰山,将汉朝的实际控制区域推进到了河西走廊的正前方;正在建设的中卫与吐谷浑一起,对东楼兰形成犄角之势;有利打击了河西的统治者,迫使东楼兰对汉朝称臣。但承讯也明白,总的来说,这次西征成果不大。先后调动了二十几万军队的禁军、节度使军还有北骑军,规模不下于伐辽之战,帝后差点死在河西,羽林大将军柴荣畏罪自杀,羽林大将军李洪信因罪被免职,皇宫侍卫长丁力下落不明。

    张浦虽然将这些严重的后果其归结为意外,可是承讯心里有数,这主要是他和皇后轻敌造成的。数月前,他还在窃喜敌人尽弱,如强秦之征讨六国,结果一个晚上,就差点一切成空。差点从汉武功业唾手可得,玩成了客死异乡。幸好有人搭救。救命恩人钟芳芳,也不知现在怎么样了。

    此念一瞬即逝,承讯思索着问,“中卫是朔方军管辖好,还是由昌武军管辖好?”

    姜成信认为,暂时让朔方军全力对付河西,昌武军全力对付蜀国,后面还是要妥善安排两军协同作战。承讯点头,同意了两人的提议。

    布置完西征的善后之事,承讯宣布,追封丁力为魏国公。承讯曾经被封为魏王。从离开晋宫之时,丁力就一直担任承讯的贴身护卫长。魏国公这个封号一直未用,本就是留给丁力的。没想到用上的时候,已经是天人两隔。承讯说,“希望丁卿家也是困在了什么地方,终有回到朕面前的一天。”

    帝后和左右枢密使讨论良久,重新调整禁军将领。决定由王景崇、阮豹和齐藏珍分管殿前军,任左、中、右羽林大将军;董羽掌握禁军守备军,任前羽林大将军;阮虎继续担任禁军近卫司统领,任后羽林大将军;阮龙接替王景崇、升任归德军节度使。皇帝没有追究石守信的无心之过,又将他从禁军都统提拔为都指挥使。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为谁辛苦为谁忙。柴荣和李洪信的两个儿子忙活了这么久,两死一残还连累了李洪信,升官的却是阮豹、齐藏珍和石守信。

    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右宰相苏禹等一干大臣上书,皇太子已到入学年龄,应该进行治国理政的学习了。皇帝、皇后和皇贵妃这才想起来,两位公主和皇太子都到了入学之龄。经此一役,皇太子已经成长了许多,要正式开始学习政治、军事、管理和史学等科目。皇帝将自己的老师太傅姜成信指派为皇太子的首席老师,由太傅安排其他老师。

    至于公主的学习内容,萧淑沂的意思是,汉唐以来,公主一般就学点礼仪和打理家政。别看萧淑沂自己喜欢看史书、兵书,对女儿要求可不高。承讯不同意,不说培养才女,怎么也得培养淑女啊!承讯花了数天时间,给公主们制定了一个培养计划。公主要学习礼(包括礼仪、家政),易(包括食理、药理、女红和服饰搭配),德(即汉代班昭所著《女诫》和唐代郑氏编撰的《女孝经》)。还补充了一条,在学好这些的基础上,学有余力了,再学历史。皇太子和两位公主的入学事宜布置妥当后,举行了一个庄严的拜师仪式,鼓励三位皇室新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日,处理完政务好不容易有些闲暇,承讯独自来到太平宫。承讯躺在榻上,拿起钟芳芳送他的双鲤玉佩。这块玉洁白无瑕,质地细腻、状如凝脂,用眼睛就可以看到云片状、云雾状的玉花。是一块极品羊脂白玉。再看上面雕刻的鲤鱼,纹理清晰、形态饱满、鱼眼有神,可谓巧夺天工。这块玉佩代表了少女的心声,承讯又何尝不懂?更何况,这是第一个看透他孤独内心的人。

    又想起当时,有一日老板娘私下告诉承讯,“芳芳为了救你,不顾姑娘名节,嘴对嘴给你吹气。”承讯当时就明白了,难怪船工说我水里泡一个,船上勾一个。老板娘要承讯别辜负芳芳,如果她愿意的话,一定要给她个名分。承讯看着玉佩,想着这么个有才华、出身江南名门的大家闺秀,又想起钟芳芳念的词“林花谢了春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不知她从何得来这首词,也不知她身在何方。

    在船上时,承讯实在没有心情谈情说爱。带着老婆、一心想着大汉江山。人生最危急的时候,承讯选择与老婆一起死,不愿意独活;可当两人都活着,就开始想着江山了。现在江山回到手中,才又有空开始想念可爱的钟姑娘。自己这一走,估计今后再见也难,只希望钟芳芳一生顺遂,能忘了船上这一段孽缘,觅得佳婿。

    皇帝基本处理完了西征后的各项事宜,开始如平常一样处理国政。姜成信乐此不疲,在皇帝的再三托付下,承担了教育皇太子的重任。毕竟,老先生教导出了张浦、董羽和董平,文武之材都有,有丰富的教育经验。皇帝一再向太傅叮嘱,一定要严格。自梁以来三朝,再看南吴(南唐受南吴禅让)、南楚、王建的蜀国、闽国,老子开国、儿子亡国的比比皆是,都是血的教训。

    张浦除了正常管理的枢密使,将武备司、垦田司二部都管理的井井有条。闲暇之余,开始颇有意趣地过自己的小日子,跟着卢珍弄点诗词、陶冶情操。

    李洪信领回了长子李英的遗体和已经不能走路的次子李豪。丧子之痛让李洪信苍老了许多。简单地将李英安葬,将儿媳和孙子接到卫国公府,将李英的府第交还朝廷,李洪信紧闭国公府大门,不问朝事,只偶尔应太后之召入宫叙旧。

    太后曾召见李洪信,安慰、也是感慨。“弟弟啊!你姐姐我现在想通了,你当初不让女儿当王妃,不进内阁都是对的。”

    李洪信沉默良久,表示自己教子无方、没有怨言。皇帝没有按谋逆之罪将他满门抄斩,已是仁至义尽。当个卫国公衣食无忧,了此余生。

    此时的李豪才明白父亲的苦心。太后和皇帝母子都久历风云变幻,岂是他们这种年纪轻轻之人就能轻易掌控的?皇帝就算真的遇到不测,他们也难有胜算;更何况,连皇帝生死都没有确认就贸然行事,无异于引火自焚。李豪暗自庆幸,事败之后,知无不言才换来一命,不然死的可能就是自己了。

    李洪信闭门思过,原本叛乱中受到惊吓大门紧闭的李业,则心中大定,又回到了春风得意的状态。现在,祝月再和他提两个儿子找差事的事,李业直接把老婆骂回去了。“叫他俩老老实实在家呆着,有皇贵妃娘娘在,还有我这个老子在,饿不死他们两人。做什么差啊,吃穿不愁,在家玩玩不好吗?!”

    老婆反讥,“你没用,叫儿子们都跟你一样,不学无术啊?”

    李业这下理由充分了。“不学无术怎么啦?”边说,边右手握拳竖起大拇指指向自己,“再不学无术、我们一家忠于皇帝、忠于太后娘娘、忠于皇后和皇贵妃娘娘。你这个傻冒婆娘懂啥?你常夸李洪信比我强,夸李英、李豪上进,‘上进’过火了吧?现在还不如我和我两儿子。就更别提我有一个举世无双,哦不、举世无三的宝贝女儿啦!哈哈哈,哈哈哈。”

    看李业幸灾乐祸、笑得如此灿烂,祝月被骂也没有多生气,倒还觉得他说的有些道理。当然,祝月一如平常地损李业,“你看你那死相,什么时候也开始把皇后都供奉起来了?”

    李业一瞪眼,“我这是谨遵贵妃娘娘教诲。”

    祝月跟李业打听,“那你说说,皇贵妃娘娘现在都忙些什么呢?”

    李业不耐烦地回答,“后宫之事皆归女儿管,忙的事情多呢。”

    祝月暗自盘算着,找个时间去见见女儿。一是想她了,二是上次给的那颗夜明珠真是爱不释手,想去看看女儿还能赐点什么宝贝。

    李业探过头来,说道,“又想去找女儿讨东西啦?”

    祝月也是一本正经,“我这不也是给儿子们考虑吗。”

    李业一脸不屑,“我呸!明天就去,看看有没有好的,帮我也求一份。”

    祝月立即接道,“给你求酒一壶啊?”意在讥笑他曾被一壶酒吓的屁滚尿流。

    这下嘲笑狠了,李业起身要操棍子,祝月讨饶,“好了好了。明天看看也给你讨一份。”算是让李业满意了。

    次日早朝之后,皇帝刘承讯在御书房召见左枢密使王守成,向他了解近来各国军情。刘承讯还没有等来南汉皇帝刘晟的纳贡称臣。刘晟完成了他的“拖字决”,撒手人寰不管了,刘晟年仅十六岁的长子刘继兴登基即位,改名刘鋹。

    承讯很随意地问王守成,“怎么刘晟的儿子名字不带‘日’字啦?”

    王守成却正声回答,“陛下有如皓日,小小伪越怎敢以日冠名。”

    这下,反倒让承讯想起了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位在齐国国相的邹忌很难听到真话,邹忌便以他的亲身经历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承讯感到,此番西征,过了贺兰山后,自己都妄测,汉武功业不过如此…明知李彝景是一匹狼、还以为能轻易驾驭。等到坠入河水、才知道自己什么都不是,连萧淑沂的命都救不了。到了船上,还得依靠于老板娘和易大哥才能到达云内。离开了皇权,自己什么也不是。没有了松山北骑军和洪瑸的军队,真的能天威所至,叛逆尽灭吗?或许没有了军权,皇权也是非常弱小的。

    承讯决定找内阁大臣们商议,在王波的监察使下面新开设一个部门,广开言路、采纳群言。有一些好的建议和正确的批评要能传递到御书房来。自己和重臣们都应该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

    江南国主李暻的奏折送到汉朝。李暻奏请立皇六子李从嘉为皇太子。承讯询问王守成,“这个李从嘉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守成禀告,“从二部过来的情报来看,李从嘉此人热衷于诗词歌赋,颇有李璟风范。”

    承讯追问,“是写‘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的那个李从嘉吗?”王守成表示不知道。承讯又让王守成把李从嘉的情况全部说来听听。王守成跑到二部,拿着江南的情报书册、又回来报告。

    承讯听到说,李从嘉是钟皇后第二子、王妃是周娥皇,就确定了,他就是未来的李煜。承讯大笔一挥,准奏!顺便追问,“钟氏是江南大族吗?”

    王守成翻阅江南情报书册后回答,钟氏之父本是徐温的亲信,由徐温强令嫁给了义子徐知诰(李昪)的儿子,也就是现在的江南国主李璟。钟氏之父钟泰章与徐知诰关系一般,后来徐知诰当政并不重用钟泰章。接受南吴禅让称帝的徐知诰,改回本姓叫李昪,导致两人直接决裂。李昪看着是儿女亲家的份上,一直囚禁钟泰章直到钟病死。

    承讯寻思,照王守成这么说来,钟氏并不是什么江南豪门。那么老板娘为何跑到河西去做生意就可以解释的通了,而且老板娘也从来没说自己身份有多高贵,只是在强调钟芳芳是大家闺秀。那钟芳芳到底身份如何?难道她不姓钟而姓李?……

    本想再多问一些钟家和李家的家世情况,皇后和皇贵妃求见,承讯只得将此话题暂放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