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九十二章 禁军猛将大比武 唐国储君终落定

第九十二章 禁军猛将大比武 唐国储君终落定

    汉国皇宫内,皇后萧淑沂和皇贵妃李沁手拉手进了御书房。没有机密要事,承讯见天气正好,拉着两人到御花园找个亭子,坐下闲谈。

    萧淑沂建议,还有几天就到端午节了,西征之战有些影响了禁军的士气,建议搞个比武大赛,也学三国、比个“五子良将”出来。

    “五子良将”是指曹魏非宗室的五个名将,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当然曹仁、曹洪、夏侯惇和夏侯渊是宗室之将,没有参与。但不管怎么说,“五子良将”都是当时响当当的人物。

    承讯想了想,对萧淑沂说,“大汉皇嗣单薄,能去比武的朕一个、刘继业一个,然后就没有了。要是弄五虎上将、五子良将什么的,论武力阮虎、董平首当其冲,王景崇、阮豹次之,董羽、齐藏珍、石守信等人有的一拼,论智谋董羽排第一。这个不太好比啊!前些日子,王章建议我评个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什么的,我思来想去,天下未定、这一旦评出来,很有可能伤了和气。别的不说,王波和王守成谁排前面?洪瑸、郑希恒和阮豹谁排前面?这些都是很麻烦的事情。”

    还是萧淑沂脑子转的快,说道:“陛下考虑的是军国大事,咱们现在也不可能把节度使们都调回来参评。这次比武主要以提升禁军士气和调动中层军官的积极性为目的,可以评出禁军武艺高强的年轻将领,让羽林大将军们当考官。”

    承讯思索片刻。确实,这次西征影响了士气,应该乘着端午佳节搞个热闹的比武。依稀记得《水浒传》中,最厉害的叫五虎将,次之的称为麒麟将,不如拿来用一下,于是说道:“麒麟八将怎么样?禁军从殿前军到守备军再到近卫司,凡是都虞候以上,都统以下的将军皆可报名参加。”

    萧淑沂拍手赞成,“陛下,那再想想,文臣能不能也比一比?”

    承讯想来想去,文臣比什么呢,比诗词歌赋?这不行,不跟江南差不多了吗?这下把承讯难倒了。好吧,文臣也比,具体比什么,明日召开内阁会议确定。

    萧淑沂又问李沁,“要不要再搞个女红大赛什么的?”

    李沁想想,说,“可以啊!只是织布太麻烦了,可以比绣花。”

    承讯拍板,“就这么定了!婉儿,你召集宫中之人商议一下,确定具体比赛方案。”

    五月初五端午佳节,文臣武将齐聚沙场。禁军旗帜飘扬,蔚为壮观。点将台上,整齐摆放着二十张文案。皇帝刘承讯坐于点将台中央,五位内阁大臣坐在一边,五位羽林大将军坐在另一边,分别担当文官比试和武将比试的见证人。两名平章事和选出的两名禁军都指挥使担任秘书。

    文臣比赛规则简单。二十名文官在考的是伐蜀檄文,每人写一篇讨伐蜀国的檄文。由五名内阁大臣评选决定前五名。既考文字功底,又考骂人水平,还考定力。参赛的二十名文臣要在喧哗的比武中,完成檄文的撰写。

    皇帝一声令下,文试正式开始。士兵们在此时也已经布置好了比武场。五个靶子侧放、置于点将台正前方,成一条直线。

    第一场比武是骑射。靶子分为靶心,内环和外环。每名将军骑马从点将台侧面百步线上沿线策马跑入沙场,在百步线上以弓弩将三支箭射向五个靶子中的三个。取前十二名进入下一场。比赛过程中不得停马,停马算违规。

    皇帝再声令下,武试第一场正式开始。第一名禁军武将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骏马,从侧面飞驰而过,“嗖,嗖,嗖”射出三箭。两箭正中靶心,一箭稍稍偏离在靶心边缘地带,成绩不错,禁军士兵高呼喝彩……

    等到第七位将军出场,骑着一匹黑色战马,同样从侧面飞驰而过,“砰,砰,砰”三箭,击中靶子的声音竟然响若奔雷!正中一、二、三靶靶心。尤其是第一箭,箭头竟然把第一个靶子都打穿了。禁军士兵喝彩之声雷动,看台上的王景崇对着远处等待成绩的将军大呼,“来将何人!”远处之将回应,“禁军都统张永德!”

    王景崇又岂不知射箭之人是张永德呢!其实,皇帝多次率禁军出征,人是见过的,名字也记得。王景崇这么做一算是表彰一下张永德,二来帮他给皇帝留下深刻的印象。

    ……

    第十五个出场的武将是一位身材魁梧、年纪轻轻的小将。他三箭正中三、四、五靶,更加厉害的是三箭全部将靶子打穿!王景崇同样高呼,“来将何人!”刘承讯不禁思维穿越了。哦,王景崇是专门干这个的,跟相声的捧哏一样嘛!只听远处之将回应,“禁军都虞候丁忠汉。”

    丁忠汉三箭射的非常有水平,射三、四、五靶比射一、二、三靶更难,也更体现了他的信心。第一、第二靶打过了,万一第三靶没来得及打,还能补第四或第五靶,成绩都是一样的。刘承讯想,这个青年人的名字也挺有意思的,忠于大汉,应该是刚提拔的军官吧,之前好像没见过。王景崇小声告诉皇帝,“这是魏国公丁力的二儿子。”承讯非常激动,果真虎父无犬子。以前听说丁力的儿子特别崇拜阮虎,拜阮虎为师学习箭术,真是学的很好。刘承讯刚要起身向他挥手,转而又想,这样做,丁忠汉会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而且还可能会影响比武的公平,又坐了下去。

    第二十二个出场的将军同样三靶全中,王景崇继续他的宣名大业,来将回复,禁军牙门将军曹彬。还有第三十个出场的禁军都虞候郭守文,也是全中靶心。

    武将骑射,第一场第一轮结束后,四人全中靶心,五人两中靶心、一中内环,此九将直接进入下一场。

    考虑到这种骑射比试,马在奔跑,越到后面,越难命中。因有六人是两中靶心、一中外环。第一场比试又进行了第二轮,算是加试。同样的骑射,可射四箭,命中高的前三名进入第二场。随后,决出了并列第十名三人。看台上的阁臣和大将们感慨,果真是实力都在伯仲之间。

    休息片刻,第二比武是对射。比赛规则是每人只有一支箭,折去箭头,涂有白灰,只准射头部以下。两将骑马相向疾驰,互射对方。最近时大约有三十步距离。命中对方心口、肝脾等要害者获胜。如果没有射中要害,两将往复再来一轮。按照非要害位置区分分数(如射中胸腹得2分,射中大腿得1分,射中四肢其他部位得半分),领先者第二次可获得两支箭,两轮得分高者获胜。

    四个全中靶心的将军张永德、丁忠汉、曹彬和郭守文先到点将台。张浦给四个人介绍了石头剪刀布的规则(这也是刘承讯的恶趣味…)。张永德对丁忠汉,曹彬对郭守文,两个输的再划一次。这些大将第一次玩,弄得还挺有趣的,最后确定次序,丁忠汉、曹彬、张永德和郭守文。中间五人,其余四将都说王彦升年纪最大,职务最高让他排第五,剩下四人以猜拳决定胜负。最后三人猜拳一起出,先选出第十名,再两人猜拳选出第十一名和第十二名。第一对第十二,第二对第十一,以此类推,最后,第五对第八,第六对第七。

    禁军沙场一片寂静。十二名晋级的大将依次坐成一排,气氛显得有些紧张。在座的中级将领们都知道,一旦获胜,就会成为大汉开国麒麟八将。皇帝刘承讯亲赴沙场边敲起最大的战鼓,随之鼓声雷动。待到皇帝回到点将台中央,董羽高呼,“比武开始!”

    第二轮第一场,禁军都虞候丁忠汉对阵禁军都统潘美,一个是血气方刚的将门虎子,一个是久经战阵的禁军儒将。两个人平静地相对抱拳行礼,然后走向两边。丁忠汉走向靠近点将台这边,潘美走向远离点将台一边,双双跨上战马。不知两强相遇,鹿死谁手?

    那边求签还愿的一行人在报恩寺内,参拜了大雄宝殿后,皇后钟氏为儿子李从嘉求取一签,签曰“命中有时终须有”。钟氏觉得,这大喜之日求到的这一签实在有些令人不爽。等到又为女儿李芳仪求取一签,竟然是“随波流淌忘父母”!尤其是看到女儿这一签,皇后满脸的笑容都没了,什么人能说成是随波流淌忘父母之人呢?皇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歌坊之人,命运如浮萍飘忽不定,改个艺名,连父母的名姓都忘了。

    周娥皇也是灵活之人,本说参拜之后就回宫,看到母后脸色难看,赶忙建议到厢房,喝口茶歇息片刻再走。皇后点头,一脸的不高兴,在诸人簇拥之下进了皇室专用的厢房,住持亲自看茶。

    皇后捐出两千贯,并请住持解签。住持问皇后钟氏,“您为殿下求什么呢?”

    皇后回答,“问前程、问子嗣。”

    住持沉思片刻,说道,“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陈王之签乃是中上之签,凡是无需强求,该有的一定会有的。”

    “一定会有吗?”皇后追问。

    住持借陈王手相一看,看了半天回答,“陈王将来烦心事多,但该有的一定会有的。”

    其实,此签实在不是什么好签,其实是支下下之签,住持是往好里强说。肯定啊,王子求前程,能不往好处说嘛!但若往坏里说,也昭示着李从嘉人生的坎坷,强求来的东西,有了也是白有。而且十四个字之中,“中时无命”,就是中年丧命;求谁呢,“须求终”,求一个姓终(钟)的。再来组合一下,皇后子嗣一、五、六、九。求字是第14个字,“求14”就是求大哥之位是死路;终为第5个字,5也终,终(钟);一和五都是死门,须字为第6个字,是李从嘉自己,唯一的活门在第九个字。须生须死,就是李从嘉是生是死,都由中(终、钟)来决定!这一签完整的解释就是,李从嘉占了大哥之位是死路,将来像五哥一样死,还是像九弟一样活,由一个姓钟的来决定。如能寻求破解之法,并日后记得,或许能保不死。可是面对一个将成皇太子的人,住持这个出家的大法师也没敢把话说全。

    当然,皇后听了住持的中上之签的解释,心中好受了一些,毕竟儿子才是最重要的。再来问女儿,这支“随波流淌忘父母”之签,咋看女儿将沦为下等人的烂签,不知道会不会起死回生呢?

    住持心知皇后因此签而不悦,劝慰皇后,“签文之后有深意。公主之签尤为之深,此签必定是上上之签。千万人中难有一个人能抽到此签。”

    照这么一说,皇后心想,歌坊之女可不是千万人中难有一个。皇后还想继续问,住持说,“敬请皇后放心,公主也无需惊慌,天机不可泄露,大慈大悲的南海观世音菩萨,以普渡众生为己任,了却尘缘(忘父母)方成正果,坐于莲花之上,漂泊于茫茫南海之上(随波流淌)。”

    真乃是得道高僧,文字水平一级高,让皇后甚是不悦的一签,被他扭转乾坤,吹上了天。

    陈王和九皇子安慰母亲,妹妹(姐姐)肯定平安无事的,大师都说了,公主还不是富贵至极的命吗?!

    皇后听闻之后大悦,夸赞大师佛法高深。唯有周娥皇心有芥蒂,大唐最高贵的女人当属母后,过了明日,第二就是我了!老和尚竟然以李芳仪比大慈大悲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岂不托大?

    实则李芳仪之签的正解分为上下两段,上一段今年见分晓,下一段还要数年之后见分晓。不管怎么说,今日解签之后,皇后又回到了满心欢喜的状态。喝了口茶,起身向住持告辞,准备回宫再看看明日的仪式典礼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在这方面,皇后是个能人,后宫管理还是很让皇帝放心的。

    五月初四的五更天,天还没有亮。大唐皇帝李璟坐于高大轩敞的龙辇之上,前有皇家卫队开路,后有神武军护卫,未来储君陈王李从嘉、燕王李景达、韩王李景逷、李从善等诸位皇子、文武百官随驾,前往太庙祭告祖先。江南唐国太庙供奉的是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以及李昪父祖四代、义祖徐温、南唐开国皇帝烈祖李昪的牌位。

    路上一切正常。岂料皇帝李璟一行刚到太庙,天气陡变,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一阵狂风刮过,太庙之中的烛火竟然灭了大半!李璟和群臣无比惊骇!护卫在门外的神武军都指挥使赵刚见此情形,大呼“真龙天子临世,天降祥瑞、天降祥瑞啊!”

    闻得赵刚之言,李景达心领神会,在太庙之内大呼,“祖先显灵,大唐延绵不息!”

    魏岑等人也跟着李景达呼叫,“大唐延绵不息!”随行宦官和守太庙之人连忙点上烛火。

    李璟惊魂方定,跪在前方,李从嘉在李璟身后居中,李景达和李璟逷居于李从嘉两侧,四人跪拜。其他众人只是跪立陪同,并无资格行拜礼。跪拜之后,李璟向祖先禀明,立嫡子李从嘉为皇太子,并请卦师占卜,得大吉之卜卦,方才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