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九十一章 劝进唐国六皇子 还愿江南第一寺

第九十一章 劝进唐国六皇子 还愿江南第一寺

    饭席之中,听见儿子说李从善最合适,钟皇后气得把筷子往桌上一甩,难怪那个贱人生的儿子胆敢窥视帝位!周娥皇心领神会,饭也不吃了,单膝下跪,请求母亲息怒。李从嘉见母后生气,心爱的老婆又单膝给母亲下跪请母亲息怒,刚要说话,皇后扶起周娥皇,说道,“乖儿,母后不是生你气,是生从嘉的气。”

    钟皇后又问李从嘉,“从嘉,母亲说你什么好噢!是不是李从善到你那里胡说了什么?”

    没待李从嘉回话,周娥皇帮腔了,“哎呀,母后,前些时日七弟邀请从嘉出游了。”

    钟皇后一拍桌子,“在我这里只有九弟,什么弟弟啊,就叫李从善!”钟皇后问李从嘉,“储君你到底当还是不当?”

    周娥皇倒是来了句,“怕是轮不到从嘉啊!”

    皇后继续故作生气,“现在的情况是,他做储君是天经地义的,什么轮到轮不到啊?你三皇叔也支持从嘉。”

    “三皇叔也支持从嘉啊!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周娥皇继续帮腔。母亲和爱妃你一言,我一语,在李从嘉面前唠叨。

    李从嘉有点犯难,半天终于蹦了句,“怕当不好,愧对列祖列宗。”

    两个女人都劝他,顺应天命接过储君之位。钟皇后从国家角度来分析,“我们大唐,武有你三叔及手下一干大将,文有宰相冯延巳、魏岑等人,自保还是可以的。得有你这样的仁者才能守住江山啊!”看看没反应,又转而从情的角度来分析,“你要不当那让李从善当嘛?!凌氏都跪拜我这么多年了,难不成有朝一日我见她还要下跪?!”

    周娥皇也帮腔,“母后所言极是。凌氏有朝一日得势,一定会为难我们的。”

    经不住母亲和爱妃轮番苦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李从嘉招架不住,表态道,“只要父皇同意,储君我就当当看。”

    钟皇后和周娥皇相视一笑,联手搞定了陈王李从嘉,从前两人的旧怨也算了了。

    周娥皇心想,平时日宫内宫外都说母后宽厚仁慈,我母亲还想走个捷径让我以献舞为由借机入宫。现在看来要是当日成了,就成了母后的对手,日子肯定不好过,我这小聪明到母后面前,怕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祸福难料啊!嫁给从嘉,正是最好的结果。

    三人开开心心的吃了晚饭。从严格意义来说,吃饭前一人逍遥自在,两人各怀心思;此时,两人心满意足,原来逍遥的则颇感压力。

    第二日,魏岑早早去求见皇帝,到了御书房一看,哎呀,冯延巳也来了,两人见面相互奸笑,互相都明白对方的用意。普通事情,现在是燕王决策,没有必要到皇帝这里啊,来这里必然是立储之事。冯延巳做了个六的手势,魏岑点点头。

    李璟接见两人,问,“什么事情燕王不能解决,你们要跑我这里来啊?”

    冯延巳和魏岑一起把陈王李从嘉夸了一通,向皇帝建议,立六皇子为皇太子。

    此事正合李璟心意,让他们立即联络一些大臣,明日就上朝决议此事。想想又摆摆手,意思是等他和燕王再商议一下。李璟本来是想今日去找李从嘉谈论诗词之道,这下暂时作罢,先去见了皇后。虽然心知肚明,皇后不支持儿子还能支持谁呢,不过,前一阵不是掉了皇后的面子嘛,这次,就借机让皇后高兴高兴。

    李璟装模做样地问皇后,“立六皇儿当储君,你看合适不合适?”皇后当然夸赞李从嘉性格随和,为人宽厚,是储君的最佳人选。

    李璟点点头,和皇后一起用过午膳,又约见燕王李景达。

    李璟先入为主地问李景达,“此前三弟劝朕传位于皇子,没有直说传给哪个皇子,是不是认为从嘉过于儒弱?”李璟会这么问,就是因为他自己当初也没多想当皇帝,跟李从嘉一样,热爱诗词之道。

    李璟还是皇太子的时候,曾有人向他密告,皇帝有改立皇太子的想法。别的皇太子听说父亲要换人,心里还不知道有多急呢!李璟倒好,听说此事,感到终于可以专心音律了,如释重负。

    当时,有一个传说拥有读心之术的女人,就是李璟五弟(现在的韩王)的母亲。韩王母亲读出皇帝李昪有换太子的想法,四处张罗拉拢大臣,想让韩王李景逷当皇太子。此事被性格倔强的李景达知晓了。李景达直接到父皇那里告状,气得皇帝李昪直接把韩王的母亲休了,还责令她改嫁,不改嫁就杀了她。

    李昪这招非常狠,意思是我死了之后、你也别想再回来当皇太后、太妃。李昪是一个该狠的时候狠,该仁的时候仁的厉害角色,所以他更喜欢与他性格相似的李景达。如前所说,李昪没有来得及换皇太子,李景达在帮一母同胞的大哥巩固了皇太子之位后,并没有二心。

    从前李璟的经历似乎又在这一刻再现了。李璟觉得,当初要是父皇立三弟当皇太子就好了,自己不至于这么累,大唐也不至于被中原欺负成这样。这个善良的父亲一边非常喜欢李从嘉,想立他做储君,一边又在犹豫,李从嘉是不是也跟自己当年一样。李璟不想让心爱的儿子李从嘉成为下一个自己。

    李景达想了想,先说了句,“从嘉不是很合适做皇太子。”李璟听了此话,心一沉,李景达又把话往回拉。“不过从嘉仁孝,会是一个好皇太子的。而且,除了从嘉没有更好的人选了。”

    李璟追问,“三弟也认为从嘉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景达回答,“没有更好的人选了。”

    “从善不比从嘉好吗?”

    听到李从善的名字,李景达非常坚定地劝阻,“名正才能言顺,否则江山不稳。况且,从善好高骛远,实则文也不行、武也不行,怎么当皇太子呢?”

    李璟明白了。李景达的意思是,他自己坚决不肯当皇太弟是为大唐社稷着想,认为名不正言不顺。废嫡立庶更是名不正言不顺了。虽然李从嘉做为帝王可能能力有限,但是立六皇子李从嘉为皇太子是眼下最合适的。这番话坚定了李璟立李从嘉为皇太子的想法。

    已然明白皇帝心意的冯延巳和魏岑,召集党羽和亲信商讨下一步行动。冯延鲁心想,还是大哥厉害,幸好没往深里折腾,不然得罪了皇帝,吃不了兜着走。

    就这样,在朝堂之上,魏岑第一个跳出来,恳请皇帝立陈王为皇太子。然后一伙人跳出来支持。大司徒周宗事先没有得到消息,当然,也不需要事先的消息,临场发挥,“仁、义、礼、智、信”把女婿夸了个遍。此时,已经顾不得颜面了,反正古语说得好,“举贤不避亲”嘛,跪求皇帝立陈王为储君。

    久不上朝的皇帝突然跑来上朝,亲信魏岑又迫不及待说话,这个信号太明显了。众臣们纷纷表示支持,唯有礼部尚书钟谟跪地痛哭,言中原汉国虎视眈眈,六皇子性格温儒,不适合当皇太子,恳请皇帝三思。冯延鲁等人群起而攻之,李璟借机将钟谟贬为耀州司马。此后,不敢有人再有不同意见。

    李璟当朝命令礼部写国书,才想起来刚刚把礼部尚书免了,又改令枢密使魏岑写国书,上奏汉朝皇帝,请立陈王为储君。

    李璟退朝之后,燕王李景达去见皇后。皇后亲信宫人见燕王前来、本欲退下,这一次,李景达倒是光明正大地说了句“无妨”,然后分宾主坐下。

    李景达先是恭喜姐姐,皇帝已经在朝堂立李从嘉为储君,并写国书,只等汉朝皇帝同意。李景达此前一直是管军队的,政务管的不多,此次来的目的除了报喜之外,就是想问问,钟谟是不是皇后的亲戚。

    皇后摇摇头,“没有这个亲戚,三弟为何又有此一问?”

    李景达告知,“朝堂立储,唯有礼部尚书钟谟坚决反对。陛下已将钟谟贬为耀州司马。如是姐姐亲戚,一方面想问问原委,一方面也好从中挽回一下。”

    皇后怒极大骂,“姓钟的没一个好东西!”

    宫人们听了想笑又不敢、只好憋着,唯有李景达朝皇后笑笑,皇后像是生气又像是撒娇,“你别笑我,我是李家的人,姓李不姓钟!”

    两人正闲聊呢,宫人禀告,陛下来了。皇后看向李景达,李景达早有心理准备。皇帝下朝后来见皇后,也是很正常的。李景达向皇后摆摆手,意思是没有关系。皇后正要起身去迎,又见李景达做了一个让她坐回去的手势,就又坐回座位。直到皇帝李璟来了,两人才起身。

    弟弟李景达来见皇后,李璟并未多疑,顺口问了句,“景达怎么到皇后这里来了啊?”

    李景达回禀,“刚才皇兄把礼部尚书钟谟罢职。钟姓并不多见,初管政务很多关系不太清楚,所以来问问。”

    李璟哈哈大笑,“还是景达想事周到,朕还没想到呢。”李景达顺势告退。

    李璟告诉钟氏,已经责成宰相冯延巳安排立储典礼,吩咐皇后准备安排宫中宴席,皇后欣然领命。

    心情舒畅的周娥皇拉着李从嘉开始指挥宫人把东西往东宫搬,正遇七皇子李从善。心怀怨恨的李从善管不住嘴,“有些人隐藏地还真够深的!表面上写诗作赋讨得父皇欢心,原来是要静待时机,借机上位啊!既然如此,还何需假惺惺地说要支持我为储君。”李从善来了个恶人先告状,隐藏至深、刻苦钻营的是他,假惺惺试探李从嘉的也是他,现在反倒都是李从嘉的错了。

    李从嘉不愧心胸仁厚,还想上前去解释,李从善根本不听,拂袖而去。李从嘉有点沮丧,周娥皇倒是不失时机地坚定他成为储君,将来登上帝位的决心。

    “从嘉,你什么也没做啊!是你号召力强,人品好,大臣们才自发拥立。他怨你何干呢,完全是出于嫉妒。你看,母后所言非虚吧!此人心胸狭窄,将来他要是得了势,我们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就能得罪了他,到时候怕是逍遥自在、写诗作赋都不能了。”

    李从嘉感慨身在帝王家,身不由己,见他这么一说,周娥皇反倒高兴了,至少说明李从嘉对储君之位也是默认了。

    五月初二,汉朝皇帝刘承讯的诏书到了金陵,本无君王之志的李从嘉就这么一帆风顺的成为江南储君。李璟非常满意,选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当了皇太子。钟氏和周娥皇非常高兴,一个是皇后的地位保住了,周娥皇更是从王妃一跃成为了皇太子妃。而一心想当储君的李从善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心中甚是记恨六哥。

    五月初三,钟皇后带领陈王李从嘉、陈王妃周娥皇和九皇子李从谦等人到报恩寺烧香还愿。这次还愿在册立储君的前日,皇后非常重视,仪式隆重。一大早,由皇家卫队开路,太监、宫人前簇后拥,皇后坐于高大轩敞的凤辇之上。李从嘉、周娥皇和李从谦亦随在凤辇之后,坐在高大的车舆之上,后方也是大队神武军护驾。沿途戒严,每隔五米就有军士站岗护卫。

    听说皇后、王爷和王妃等人出行,城中百姓、歌坊中人和大小商贩纷纷涌上街头,一睹大人物们的风采。百姓赞美皇后端庄、雍荣华贵;歌坊中的歌女大呼“那个就是诗词绝世的陈王,简直就是潘安、宋玉在世啊!王妃虽以纱遮脸,依然无法遮挡她那美丽的容颜!”在百姓纷纷的夸赞之中,一行人出了金陵城,来到城边的皇家寺院报恩寺。

    报恩寺是江南第一寺,是江南寺庙的祖庭。报恩寺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奉孙权之命兴建,取名建初寺,寺中有阿育王塔,是江水以南第一座皇家寺庙。有人要问了,第一座始建于东汉的洛阳白马寺,到第二座建于东吴的金陵报恩寺隔了一两百年吗?由于零星寺庙都不是皇家寺院,无迹可考,建没建过谁知道?一百多年里,反正长江以南没有帝王都城,直到孙权建都于此,才有皇家寺院。“南朝四百八十寺”都是源自于此,因此,说报恩寺是江南寺庙的祖庭一点也不为过。

    建初寺后来毁于战乱,仅残存阿育王塔。南北朝时代,刘承讯最崇拜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攻灭北齐。宇文邕是一个以“灭佛”著称于世的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如果把大唐盛世比作一块麦饼,北周武帝宇文邕是播种的人,隋文帝杨坚是收获麦子的人,唐高祖李渊是做成饼的人、李建成和李世民也帮着做了,最后,唐太宗李世民是吃饼的人。

    北周武帝攻灭北齐的一个后果就是,原本混得很好的北齐僧人们混不下去了,于是纷纷跑路到江南。这些僧人忽悠南朝陈宣帝陈顼,说路上船翻了,得一放生的老龟相助方才活命。真不知道是多大的龟能驮几十个僧人,也不知道是真信还是假信,陈宣帝认可了,就命人在阿育王塔附近,兴建寺庙、安置从北方过来的僧人,取名报恩寺。

    因是事先安排好的行程,寺中香客早已尽数送走,寺中僧人一大早就在恭候皇后凤驾。时辰刚好,一声清脆的钟声,然后咚----咚----咚-咚,两长两短的鼓声响起。钟鼓齐鸣,表明今日有贵人莅临寺庙。寺庙中门大开,皇后、陈王、陈王妃、九皇子以及一干随从在住持的引导下进入报恩寺,来到大雄宝殿外。随从们立于殿外两旁,皇室成员从中门进入。

    皇后虔诚地跪拜礼佛。她是如此地相信佛祖,因为自她一心向佛以来,命运待她不薄,从王妃升到太子妃,太子妃升到皇后。佛祖这次又保佑了她,六皇子顺利地成为储君。皇后一来是还愿,二来还有求于佛祖,希望即将成为太子妃的周娥皇早日为大唐延绵子嗣,还希望公主,她唯一的宝贝女儿能够平平安安、早点回来。

    周娥皇也跟着母后虔诚的参拜。李从嘉和李从谦兄弟俩则是三心二意,随便跟着拜拜。为儿子和女儿祈福之后,皇后要求签,昭示最喜爱的儿子和女儿的命运之签,将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