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零七章 汉蜀相持平昌县 将帅调整巴州城

第一百零七章 汉蜀相持平昌县 将帅调整巴州城

    蜀国追兵既退,刘继业收拢后撤的军士先到平昌县城休息,清点步卒、再做打算。随军出征的二万人,所剩不到五千人,三千多昌武军、一千多怀德军将士,加上新增援的三千怀德军一共就七千余人。锐气受到打击的刘继业除了派些探马打探蜀军动向,就是加固一下平昌县城,他还不死心,失了通州城还想再保平昌县城。

    此时,蜀国追击部队人数很多却气势全无。主帅战死、连尸首都没抢回来。副使李承勇指挥各部将领率领部队回撤,遇到由先锋变为殿后的武泰军节度使周青。周青问明情况,和众将一起回撤通州。蜀军士气大跌、严防死守、加固通州城防,以防汉军反扑。因此,汉军探子反而一点军情也探听不到。

    讨汉军副使李承勇和武泰军节度使周青联名上书:三路大军与汉军激战,主帅中汉军暗箭,壮烈殉国。副使李承勇临危领兵,继续指挥三路大军,与周青和赵崇柏齐心协力攻汉军,歼敌数万。武泰军节度使周青首破通州,保宁军节度使赵崇柏等将领战死沙场。收复通州后,李承勇和周青继续领军,本欲再进军巴州,与汉军援军遭遇于平昌,互有伤亡。鉴于汉军援军甚多,我军主帅阵亡士气不高,只好固守通州,请求皇帝进一步指示。

    这份上书李承勇请周青看了,周青见他把孙汉韶的功劳全揽到头上,不过也总算表明周青功劳也不小,承认周青率先攻破通州。周青只提了一个意见,原来写的是歼敌十余万,写得有点过了,别皇帝不信派人来查,就弄巧成拙了。李承勇才将十余万改成了数万。

    刘继业还没来得及上书。此时,大家都是精疲力竭,唯有汉国怀德军节度使邱衡精神抖擞。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蜀国的东川北部是一个正方块的“口字形”,刘继业进攻巴州,把口字形打成了凹字,打下巴州之后他向右下取了通州,而邱衡到达巴州之后,想去左下取阆州。结果,邱衡率军走着走着就迷路了,大军右上去攻源州。源州刺史已然听说巴州和通州被汉军占领,自己成为四面被围的孤城,适当地抵抗了一下就投降了。

    怀德军节度使邱衡得了源州,方知走错了方向,留了部分军队和副手,文官方面还让源州刺史继续管理,自己则率领大军返回巴州。源州除了从蜀地变成了汉地,其他一切如故。

    邱衡心想功劳已经得了,再不去通州怕是没法交代了,方才率领大军往通州方向救援。在刘继业到达平昌后的第三日,邱衡大军也到了。

    邱衡以前曾听说皇帝任命年纪轻轻的侄儿当了昌武军节度使,这次是邱衡和刘继业第一次见面。两人详谈了通州战役的经过。刘继业向邱衡致歉。当然要道歉,把人家一万军队带的就剩下千把号人,邱衡心想,皇帝的这个侄儿倒也有点本事,不过就是太嫩了。他安慰了刘继业,表示明日就率领二万怀德军再攻通州。

    听了邱衡的想法,刘继业又来劲了,要与邱衡同去。邱衡百般劝慰,让刘继业回巴州休养,并强调巴州也很重要。万一蜀军得了通州,绕过平昌直接进攻巴州;巴州有失、我们就被困住了。见邱衡如此坚决,刘继业只好暂且同意。

    与邱衡谈完之后,刘继业和折子悦谈起此事,想明日两人再一起去说,要跟邱衡再去通州。折子悦批评刘继业,“夫君,你就是太过耿直了!当初,皇帝召周王去汴京,我就劝你别去找周王。周王聪慧之人,怎么会不明白皇帝不想让他掌控昌武军呢?你非要去,还说不告诉周王于心难安。这次也是。邱衡说派三千部队为先头,大军在后,这也能走散了?明显是推脱之词、你还信以为真。邱衡应该是觉得蜀军主帅新亡,想去看看有没有机会捞些功劳,怎么会带你去呢!”

    次日,邱衡出征之后,刘继业和折子悦留下三千人守卫平昌,带上几百人返回巴州,一五一十地从第二次伐蜀,将战斗的过程向皇帝汇报。

    在刘继业派来的向导带领下,怀德军节度使邱衡率领军队从平昌出发,行军二日到达通州附近。

    而蜀军这边,因为出征前,皇帝只下了旨意,一切军事行动由乐安郡王全权指挥。现在主帅新亡,周青并不归李承勇指挥。讨汉军副使李承勇率领五万余人迎敌,并报于武泰军周青。

    周青非常务实,回报李承勇,建议进入通州城一起守城,紧闭通州城门,拒不出战。蜀军李承勇只好单独迎敌,与怀德军作战。

    开战前,两军都选择在了地势平坦的地方,对阵军旗林立。李承勇感觉己方人数多于对手,信心满满。而怀德军是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北方军队。邱衡此人虽然骄横,可骄兵悍将能打仗。凭借与蜀军多年对峙的经验,他深知蜀军与汉军战斗力不在一个档次上、毫不畏惧,将骑兵全部集中在部队中间。

    战鼓响起,两军开始进军。先是慢走以节省体力,距离接近后,两军开始加速。近到百米左右,怀德军骑兵拔箭怒射,讨汉军竟然没有什么弓箭,敢情就是来冲杀的…蜀国在战术上彻底落后了。

    等到两军近到互相厮杀之时,蜀军骑兵已有伤亡;加之蜀马矮小、更加适合驮运货物,遇到高头大马的骑兵难以抵挡。怀德军骑兵如利刃直插蜀军大阵中央。

    双方激战四个时辰,蜀军大败,李承勇慌忙率军退往通州。邱衡领军对蜀军紧追不舍,以图将讨汉军彻底消灭在通州城外。

    周青此人做事倒也稳重,听说李承勇要与汉军决战、心知不妙,整顿一支五千人的部队在城北林边布阵,时刻关注讨汉军动向。探子报说讨汉军败退,学张飞以马捆草木、弄的尘土飞扬。怀德军前部追至此处、情况不明,未敢贸然前进。

    等邱衡赶到,整顿好军队再行进军,接应的蜀军很快就被打散。不过,周青为李承勇争取到了时间,使得讨汉军得以退回通州。

    邱衡率军抵达通州,只见通州城上军旗飘扬,守城士兵已经严阵以待。邱衡见好就收,命令部队在通州北门附近驻扎。

    随后数日,任凭怀德军如何骂战,周青就是不出战。偷袭是不成的。蜀道难行,又不可能带着攻城锤这些大型器械,邱衡在通州城下耗了五日,束手无策。渐渐地,入秋已深,天气转凉,邱衡将诈退和真撤相结合,大军开拔回撤,并在沿路布下伏兵。可惜,他遇到的是小心使得万年船的周青,周青就是老老实实地在通州呆着,完全没有汉军动静才派些探马出去。直到打探到汉军退至平昌,才敢派出少量军队在平昌到通州沿线设置岗哨。

    由于汉军没有继续调兵增援,刘继业的第二次伐蜀在十月底进入到了尾声。战争的最后,他变成了配角。

    怀德军节度使邱衡虽然没有攻破通州,但是大破蜀军、得意洋洋地回到了巴州。皇帝刘承讯没有继续增兵的原因是,从中原向汉中再往巴州调兵非常不方便;快速进兵东川得向南平借道,现在的形势显然无此必要。

    汉蜀两国在巴州和通州之间对峙有半月之余,蜀国皇帝两次接到奏折。第一次喜忧参半。喜的是攻克通州,忧伤的是乐安郡王阵亡。孟昶派人赐给孙汉韶的家人黄金百两、以示慰问;加封李承勇为同平章事、讨汉军指挥使、昭武军节度使,命其率军收复巴州;加封周青为同平章事,驻守通州并协助李承勇。

    孟昶还在朝堂之上大大夸赞了李、周二人,既克通州还歼敌数万,收复巴州指日可待。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大司马赵崇韬心情沉重。哥哥战死沙场,皇帝没有一句夸赞的话;却说出“你们谁能歼敌数万”这样的锥心之言,让他感觉到皇帝是在嘲笑哥哥关中之战指挥的无能。

    下朝之后,宰相李昊拉着赵崇韬去游说皇帝,不能下旨给李承勇收复巴州。赵崇韬不明就里。李昊就问赵崇韬,“李承勇能率军歼敌数万,你信吗?”

    赵崇韬回答,“不管怎么说,李大人收复了通州总是千真万确的。”

    李昊提醒,也有可能是乐安郡王的功劳。老郡王病故或者出了什么意外,李、周二人将功劳据为己有。万一真是如此,皇帝下旨让李承勇再去攻巴州,那李承勇是生是死乃小事,数万蜀国将士的性命才是大事啊!

    即便如此,赵崇韬还是建议李昊不要去。皇帝原来担心攻打通州不成;现在通州已经攻下,你劝也没用了。

    李昊只好叹着气,独自去跟皇帝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孟昶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不管怎么说,孟昶的圣旨算是救了李承勇。他在与邱衡对决惨败后损兵折将,正愁没法向朝廷交代呢,于是玩了个时间差。

    李承勇再次向皇帝上书请罪:与汉国援军遭遇于平昌县,周青大人奋勇杀敌。双方激战、我方损失惨重,又歼敌数万,逼迫汉军退回巴州,请求增援。

    李承勇的意思是,他按照皇帝的圣旨出兵,与汉军打了个遭遇战,双方都损失惨重。同时,为了不被追责,让周青一起上书,表彰周青英勇杀敌、给个甜头。

    孟昶看到第二封奏折,想起了李昊说的话。“怕是老郡王才有击败汉军的指挥才能”,于是找来李昊和赵崇韬商议对策。

    李昊建议,巴州和源州在东川边缘地带,毕竟远离都城,应该赶快任命新的保宁军节度使驻守阆州,与通州的守军一西一东以拒汉军。

    又丢两州,孟昶不情愿地下旨,改命李承勇为保宁军节度使,让他带领所率军队、并整顿原保宁军镇守阆州;命令武泰军节度使周青镇守通州。

    在巴州的刘继业和邱衡接到了来自汴京的圣旨。以石守信暂代前军指挥使、巴州刺史统领,率领昌武军和怀德军在巴州布防;令刘继业、邱衡和折子悦回京述职。

    刘继业此时心中忐忑,不知道皇帝会如何处置他,而邱衡相比于刘继业、更是心中大惧。

    邱衡没有继续攻通州的原因倒不是蜀军守城军容整齐,而是部下提醒他,这些年来皇帝取消了多个节度使;听说高行周去世后云州也改成了驻军。现在只剩下八个节度使。武宁军、朔方军、归德军、昌武军和云内军这五个军的节度使都是皇帝的绝对亲信;前四个节度使都换过了,云内则是新建的。再看另外两军,武平军和武安军,其实都是外人。所以,八个军就怀德军是外人中的内人,内人中的外人。本来就心有疑虑的邱衡想到现在禁军接管了怀德军的防区,他现在手里的这支部队就是他继续当节度使的资本。如果硬拼打完了,皇帝正好把怀德军给撤了。思考再三,邱衡选择了保存实力,不强行攻城,以免过大的伤亡。

    退回巴州之后,由于此前归德军节度使王浩然的例子,邱衡已经疑虑皇帝会不会让他回到金州。不过往好处想,不论皇帝是否让他回金州,至少得把汉中、巴州和源州交给他统管,以对抗蜀国吧!

    结果,这下接到皇帝的圣旨,让刘继业和他去汴京述职。这对于邱衡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领地让禁军接管了,军队又要让石守信接管,这不就成了孑然一身了吗?!可否除去刘继业,以汉中、巴州和源州三地降蜀?这个方案立即就被否决了,到时候别把自己的人头当成蜀国给皇帝的见面礼…更况且自己的家人都在金州。

    心神不宁的邱衡找来心腹将领们商量,大将们都沉默不语。见此情况,邱衡心情复杂。当初皇帝推行政令改革,削弱节度使的权利,还有将军叫嚣,大不了降蜀或降南平国。只有副使耿照威说了句实话,不是想降蜀或降南平的问题,是你们看看哪个敢要我们!你们谁觉得自己比李守贞厉害?

    这一次,大家都怂了。邱衡心想,幸亏没把降蜀的想法和这些人说!见无人接话,邱衡表明心迹,没要你们做什么,就是想听听诸位的建议。到了汴京,我是该直接请辞节度使,还是等等看。

    这一话说,将军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纷纷表态,永远是节度使大人的兵。一群人说了一些没有用的场面话。还是耿照威给了让邱衡稍微安点心的建议:“也有可能是陛下想知道蜀国的情况。我看不必先行请辞,只当没事人一样去述职即可。如果不如所预料,大人也不必过于忧心。先帝和陛下顺应天意、入主中原,大人早早遥相呼应、归附大汉,实乃开国功臣。这些年,陛下的政体改革大人都是一应照办。汉中之战,助王景崇夺取汉中;此次又夺源州,还击溃蜀军确保巴州安全。陛下是仁君,所撤的节度使都妥善安置。就连到处惹事的冯继业也只是被软禁。就算陛下让您留在汴京,至少在朝中能安置个正二品的官衔。”

    刘继业、折子悦和邱衡都彻夜难眠。就这样,三个不知命运如何的人一起踏上了去汴京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