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零八章 太子表孝折纸鹤 皇帝欲建米仓道

第一百零八章 太子表孝折纸鹤 皇帝欲建米仓道

    汉军伐蜀期间,刘承讯一直在思考重建米仓道,即刘继业从汉中到巴州再到平昌的道路,以作为打通关中去往东川的道路,好使得蜀国的剑阁天险荡然无存。

    为此,刘承讯查阅了史书。昔日汉高祖刘邦进取关中从而一统天下应该走的就是米仓道。川蜀兵士由此道到达汉中,从汉中暗渡陈仓夺取了关中三秦之地。

    米仓道的路线中,巴州、平昌、通州这些地方都远离东川重地渝州和西川的成都,因此,等到建立大一统王朝后,米仓道的价值就难以体现了。走米仓道不如从阶州入剑州或者从水路由夔州到渝州来的更加便捷,因此,隋唐以来,米仓道逐渐被废弃了。

    重建米仓道合适吗?带着自己的疑惑,承讯来到东宫,一是想看看儿子的学习情况,二是想和太傅谈谈自己的看法。这几个月来,皇帝关心皇太子的学习情况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不过,今日却不平常。承讯到达东宫之时,太傅正在训皇太子,并且是连同身边全部的宦官和宫女一起训。

    原来,明年年初是皇太后六十岁大寿,皇贵妃娘娘已经开始操办此事。自唐朝以来,父母六十岁的寿辰,儿子和媳妇们都是相当重视的,何况是皇太后。皇太子也知道了奶奶的寿辰将至,不知道送什么礼物给奶奶。母亲跟他说,你现在还是小孩子,有心就行了。正好这日宫女教皇太子折千纸鹤,身边的宦官讲,他们家乡有个说法,老人在寿辰上收到一千只千纸鹤就能长命百岁。

    这几日,皇太子就每日忙着折千纸鹤,导致学习有点心不在焉。课后让好好复习的历史和礼仪回来再问,回答的磕磕巴巴,太傅非常气恼。就责问皇太子,“这几日都在干什么,是不是贪玩把功课都给荒废了?!”

    皇太子觉得委屈,就把自己想亲手折一千只千纸鹤,在皇太后寿辰的时候送给奶奶这件事告诉了太傅。其他教导皇太子的翰林学士都赞赏说皇太子真有孝心;没想到听了这件事情太傅更火了,追问是谁胡编乱造。皇太子年纪小,被太傅一训,就把身边的宦官说了出来。

    太傅把整个东宫皇太子的贴身之人全都叫来,先训叫折一千只千纸鹤的宦官。太傅先是以理服人,问,“谁收了一千只千纸鹤长命百岁了?”

    宦官呐呐无言,但觉得自己是一片好心,还有点不服气,太傅怒道,“你这奴才,还敢蛊惑太子!若敢再犯,我立即禀明皇帝,把你先斩了!”

    听这么一说,宦官害怕了,赶紧跪下求饶。太傅告诫众宦官,“君无戏言!再有欺骗皇太子的,判个斩立决不为过。”

    接下来,太傅开始训斥其他宫人,对于此事要引以为戒,见到有人哄骗皇太子这类事情要及时制止,规劝皇太子读书和习武才是正道。正当一群人都觉得太傅小题大做的时候,皇帝来了。

    承讯见姜成信正在发火,恭敬地问,“何事让太傅如此生气?”

    太傅不客气的说,“宫人哄骗皇太子折一千只千纸鹤给皇太后祝寿,皇太后就能长命百岁。现在已经折了几百只了。这几日太子都忙着这件事,该学的功课学的一塌糊涂。”

    承讯看着这几百只千纸鹤没有说话。而皇太子看见父皇来了,仿佛觉得找到了靠山,跑过来抱着父皇的腿、放声大哭。

    承讯擦干儿子的眼泪,把他牵到太傅身边。“太傅教训的是。朕到门口等着,太傅训示完了朕再来。”

    眼见皇太子找靠山都没靠上,被训的宦官心想,幸亏服软,不然太傅今日真要将他斩了。只怕是性命难保。

    太傅当然不能真让皇帝在门口等着,又训斥了几句,让太子身边的宫人们记住今日的话,再有下次绝不轻饶,就令众人各司其职去了。

    承讯抱起儿子,严肃地说,“皇儿,要好好读书。”本想再说几句,转而又想,现在说为时过早,儿子也听不懂,就按太傅的教导来吧!于是,让他去跟翰林学士继续读书。

    承讯和姜成信来到东宫花园,征询太傅的意见,有没有必要将米仓道从汉中到巴州这段好好修一修。

    姜成信想了想,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承讯点头。

    “此事牵涉颇多,容臣考虑考虑。”

    姜成信又提起皇太子被训之事,本想再解释一下,承讯摆摆手,“朕明白太傅的想法。”于是,两人又谈了谈皇太子最近的学习情况。

    临走前,承讯跟太傅说,“太傅,把榶儿折的千纸鹤给朕吧!事情他做错了,可孝心是没有错的。”太傅应允。

    过了几日,皇贵妃李沁到太平宫正式向皇帝汇报太后寿辰庆典的筹备情况,承讯笑问,“母后应该很高兴吧?婉儿这么早就开始操办了。”

    李沁半真半假的说,“母后什么都满意欢喜,唯独对讯哥不太满意啊。”

    承讯有点疑惑,我就是怕母后觉得失落,让婉儿早点忙起来,怎么反倒是我又惹母亲不高兴了呢?

    原来,不知道是谁将皇太子被训的事情多嘴告诉了皇太后,皇太后直夸孙子有孝心,准备折一千只千纸鹤给奶奶。皇太后还责怪太傅,这不是乱教吗,汉朝以孝立国,怎么能为此训她的乖孙呢?!皇帝陛下也不对,居然明知道太傅不对,还要帮着太傅。

    承讯问李沁,“你也这么认为?”

    如果只是皇帝认为儿子错了或者太傅这么认为,李沁还会犹豫,现在皇帝和太傅都说儿子错了,她也坚信是儿子不对,但不知道理为何,请皇帝指点。

    承讯给婉儿解释,“婉儿,朕和太傅都发现榶儿性格随和。”

    婉儿插问,“这不是好事吗?”

    承讯继续说,“榶儿的仁孝我和太傅都是肯定的。可是,他性格随和、缺少王者的霸气,容易被人利用和掌控,这正是要做帝王者的大忌。婉儿你要知道,假如当年石重贵以先帝不出兵为由杀了我,大汉天下传到承佑手中是难以长久的。譬如苏逢吉、史先肇、王章、郭威这些人,承佑如何能掌控呢?何况还有柴荣、李英这些同样有野心的人。”

    “宦官和榶儿朝夕相处。今日以一千只千纸鹤为名,就能使得榶儿荒废了学习,那么明日就会教唆榶儿干其他的事情,此风不可长。性格随和虽是弱点,但其实后天的培养也很重要。先帝八分霸气、二分仁心,方能在乱世之中定鼎中原;我三分霸气、七分仁心,方有今日功绩;若是将来榶儿为帝,至少得有二分霸气、八分仁心,才能守卫大汉疆土。十分仁孝对于要继承天下的皇太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李沁听了之后似懂非懂。其实,李沁也听身边的宫女讲过前朝后宫的宫廷斗争,感慨自己所处的后宫只有两位女主人;在皇帝和太后的保护下,自己才能无忧无虑。有些听说的狠事,她真的觉得自己做不出来。她这个十分善良的皇贵妃可以一辈子依靠皇帝和太后;而榶儿不能成为十分仁孝的皇帝,将来总有一天他要依靠自己。

    承讯要求李沁,“今日你我谈的事不要告诉任何人,包括太后和皇后,最好也不要说。”

    李沁表示,“谨记讯哥的教诲。”

    承讯补充了一句,“朕也和太傅说了,事情榶儿做错了,他的孝心没有错。朕把剩下的千纸鹤让樰儿和榕儿去做了,让他们三个人一起向母后表示孝心吧。”

    李沁抿嘴一笑,讯哥果真也是仁心多于霸气。

    太傅慎重思考后,在御书房和皇帝讨论重建米仓道事宜。此时,恰好刘继业和邱衡的奏折都到了。两人奏报,通州被蜀军夺回;邱衡在通州城下大败蜀军,斩敌数万;蜀军开始在平昌以南布置岗哨,像要固守通州。

    姜成信跟皇帝讨论,修米仓道的成本会不会太高了?毕竟巴州和平昌只是川蜀的小地方,远离蜀国中心的渝州和成都。

    姜成信又问,“陛下已有灭蜀的打算了吗?”

    承讯表示,本来是想先灭江南去除腹心之患,但是奈何江水阻隔;现在感觉可像三国时代一样,先灭蜀国再谋江南。

    太傅表示,“毕竟农垦司二部的情报有限,既然陛下如此谋划,应该把刘继业和邱衡召到汴京来问问蜀国的实际情况再做打算。”

    于是,承讯下诏,以曾伐蜀的石守信暂管巴州的昌武和怀德两军,命令刘继业和邱衡到京城述职。

    由此可见,刘继业和邱衡两个人的担心是多余的。皇帝没有责怪两人的意思,纯粹是想更加清楚地了解东川的情况。

    当然,听说皇帝要召见昌武军节度使和怀德军节度使,张浦立即求见皇帝,提出扣留邱衡。刘承讯进行了权衡。正如耿照威所说,扣留邱衡没有足够的理由。邱衡本身对于朝廷也是忠诚的,没有换将的必要。于是,众人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按照皇帝的旨意,刘继业、邱衡和折子悦来到汴京。邱衡感慨,还是前朝时奉父命来过一次汴京。距今已经十五年了。这座都城见证了大汉的强盛。

    三人被安排到馆驿休息。平章事范质接待他们,安排明日面见皇帝,并告知三人,陛下想知道战争的经过,特别想了解从汉中到巴州的道路情况。这一说法让刘继业和邱衡稍微心安。是夜,三人早早休息。

    次日,皇帝在御书房接见三人。刘继业和折子悦一看,和上次被派去镇守秦州的阵容差不多,皇后、左右枢密使,还有第一次见到的姜成信和王波。

    三人叩见皇帝之后,承讯将重臣做了介绍。邱衡心想,原来位在第一的大臣不是宰相苏禹,而是传说中皇帝的第一谋士姜太傅。

    皇帝说,“攻蜀由刘卿家而起,你先述职吧。”

    刘继业讲述了两次兵临剑阁无功而返,而后联络邱衡共攻巴州的计划。他采用胡立的建议攻取了巴州、平昌和通州,在通州城与蜀军大战,以及指挥失误导致通州城破,被蜀军追击退返平昌。所幸夫人折子悦以邱衡大人的三千援军在佛头山下伏击蜀军方才脱困,撤退后固守巴州。

    折子悦的汇报只多了两件事:在通州城外忍耐六日、火烧蜀军主力粮草,以及在佛头山下射杀蜀国乐安郡王。

    承讯淡淡地说了句,“刘卿家,你夫人比你有耐心啊!”然后让邱衡述职。

    邱衡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和刘继业一样,他也谈到了汉中到巴州的米仓道尚在,只是由于长期没有人烟,出没的野兽和毒虫太多。大军出行还好,人数少的话真成问题。邱衡比刘继业老练,知道皇帝需要什么,还向皇帝报告蜀军的情况。蜀军作战能力比较弱,骑兵素质很差、简直就是有马的步兵。若修好米仓道运送或者在巴州制作攻城锤,攻破通州不成问题。邱衡也承认错误,说自己部队到通州晚了,如果有个四五万军队,打蜀国三路军队根本不用守城,直接迎敌即可。

    听完三人的述职,皇帝问,如果要守住巴州,大概要多少军队。刘继业认为要三万,邱衡认为二万就可以了。

    然后,承讯进入了今日的第二个主题:巴州现在还有多少兵?

    刘继业估摸还剩下一万四千,邱衡则估计还剩下一万七千。

    承讯又问两人各有多少阵亡将士。刘继业回答六千;邱衡回答一万三,还强调了一下,其中八千多是给刘大人带没的。

    承讯摆摆手,“都是大汉的兵。每位将士抚恤四钱银子(400文钱)。这还买不到五百斤粮食,只能算是聊表心意吧。”

    谈到缺钱,承讯突然计上心来,不过,还是要先解决当前的问题才行。

    最后,考虑到邱衡此次攻蜀取源州,又于通州城下击溃蜀军,百里之外解决巴州之困,封为金州侯;折子悦射杀蜀国乐安郡王,重创蜀军士气,封为二品诰命夫人,昌武军监军。见皇帝停顿良久,邱、折二人谢恩领旨。

    皇帝对刘继业说,“上次你属于破格录用,考察结果嘛,仗打的还凑合,就是有些沉不住气,朕就算你基本合格了。”

    刘继业倒是识趣,拜谢皇帝没有怪罪于他。承讯又说,“忙来忙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赏钱千贯吧。”刘继业再次谢恩领旨。

    其实,承讯本想给刘继业封个忠义伯,转而又想折子悦已封了,得再缓缓,以免邱衡觉得皇帝偏心。

    谈完了也封赏过了,承讯向两人各要兵一万,用来驻守巴州、源州和平昌。邱衡暗喜,只要能让我回金州继续当怀德军节度使,别说一万军队,就算一万七千人都要去也行!反正还有屯田的一万五千人,还可以再招募将士。

    见两人都同意了,承讯问邱衡,七千兵加屯田的部队防御南平有没有问题,如果有困难可以让禁军在金州多驻守一段时间。邱衡立即表示没有问题,他回去之后就着手募兵。承讯示意三人退下,可以在汴京休息三天,然后分别回金州和秦州。

    三人走后,承讯问张浦,“江淮有没有以铜开头的地方?”这一问还真把张浦给问住了,表示立即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