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徐国公英雄救美 李景达郁闷万分

第一百一十二章 徐国公英雄救美 李景达郁闷万分

    看第一遍时,周娥皇觉得皇后妹妹说的话没有什么问题;又看了一遍,还是没发现问题;看到第三遍时,她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开始提问,现在此女夫君官居何职?李从嘉把老板娘的情况大致一说,周娥皇才知道,老板娘的夫君已死,她就是一个下等跑船的。

    这下,周娥皇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才说文案有破绽。李从嘉没有想到,周娥皇竟然从文案中发现了破绽,连忙问周娥皇,问题在哪。

    此时的李景达显然比李从嘉更是行动派,已经顾不得听解释,大呼,“来人!传令给润州神武军,立即捉拿昨天问询的那名女子。”又觉不够稳妥,“不,传令给神武军都指挥使赵刚,一刻都不许耽误,亲自去抓人。”一切布置完,才请周娥皇解释。

    周娥皇指着文案里写的,“求求燕王饶命”,她一介草民,怎么知道皇叔是燕王的。李景达左思右想,对啊,那日只有人称我为王爷,没人称燕王啊。

    周娥皇又说,“她知道您不是吴王、陈王,正常情况下,一个女子带着老人和两个孩子求活,她不应该分得清大唐的燕王、齐王和韩王吧!难道她不仅知道,还知道齐王已逝,韩王受了惊吓病重在家?当然,也有可能是她真的道听途说,不过这里面还是有很大的疑点的,还可以再问清楚一点。”

    李景达立即传昨日负责记录的文书。文书来了之后,十分肯定,自己是按当时的对话一一实录,那个女子说的是燕王,绝不是王爷。其实,李景达在知道皇后的妹妹认识公主时,就有点后悔,不该立即将她放了。现在看来,公主就是跟着她走了,不然怎么都两年了还没找到。要是还在江南,不可能连一点线索都没有。

    幸好老板娘动作快。她被放回润州后,立即带上公婆和两个儿子匆匆收拾行装,再找人通知船上的船工。还好都是一个村子的,船工们一听说收留钟姑娘是死罪,吓得立即举家搬迁,心急火燎、简单收拾,直接举家搬上船。

    船从江南运河(大运河的长江以南段的称谓)行驶到长江口。靠岸后,军官见到又是这个女的,老板娘热情地跟军官打招呼,还送了军官一贯钱,军官没有多问,放行了。刚过去一会儿,赵刚率领兵将赶到,一问军官,就是很远处那条船,赵刚立即率领快船追赶。

    商船怎么驶得过战船呢?追兵逐渐靠近,老板娘在船尾发现有军船,束手无策,也只能让船工们赶快划。

    恰巧,这一幕被在江边巡视的武宁军节度使董平发现了。董平心想,哎呦,我正在手痒痒呢,还有江南战船敢过来,立即下令兵士们上船。

    眼见老板娘的船就要被神武军的战船追上了,赵刚一个劲地催,再快点!他们已经驶入靠近江北的江域了,也就是进入了汉国的领水!

    此时,刮的是西北风,明显北岸往南的船速要快的多,赵刚猝不及防下,汉军杀到。再想掉头跑路已经来不及了。董平将赵刚带来的几十个人全歼,包括赵刚本人拼死抵抗也被射杀,还活捉了二十多个。

    汉军登上老板娘的船,命令先到扬州靠岸。董平将俘虏带回驻地审问。为什么要追那艘大船?士兵当然不知道情况,只说这艘船要北逃,上面命令缉拿。董平又去看大船,一看船上男女老少,从七十到刚出生的都有。

    老板娘见到这下要被汉军扣留了,忙说:“军爷,求求你放了我们吧!我们想从江南迁到大汉,才被江南军队追杀的。”

    董平有点怀疑,这是不是奸细呢?老板娘见卖惨不起作用,赶忙跟董平套近乎,“军爷,我是刘相公的朋友。”然后指指天,“是他让我从江南迁到大汉的。”

    董平心想,你TM扯犊子扯到我这来了哈,于是问老板娘,“除了刘相公,你还认识谁啊?”

    老板娘想了想,“萧夫人、太傅。”

    董平诡笑着对老板娘说:“算你运气好,我就是刘相公的亲信。你就说说太傅吧,说错了你就死定了。”

    老板娘赶忙说,“我跟太傅就是一面之缘。老人家六十来岁,络腮胡子,走路好像喜欢两手摆在身后,走起路来挺有精神的。”

    董平突然问,“太傅比你高多少?”

    老板娘笑笑,“比我矮。”

    董平心想没什么大问题,还真见过太傅哈。老板娘又把萧淑沂的相貌描述了一遍,董平有点信了。董平让众军士退下,再问,“你何时见过我家公子?”

    “去年十月份。”

    董平终于带点笑容了,“莫非你就是……”

    老板娘说道,“是的,是的。相公在我船上呆到一月方才离开。”

    董平追问,“公子一月叫你来大汉,你现在才来?”

    老板娘赶忙回答,“十一月中,再次见面,相公才叫我搬过来。说来好笑,相公跟我讲,家住汴京户部街的尽头,管家是阮大人。我还当是商号呢,结果去了吓得有点腿哆嗦。还好遇到太傅人好,帮我通报,方得见相公。”

    既然是这样,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原来是帮了皇帝陛下的救命恩人。董平问,“你要去哪里?”

    “去楚州。”

    董平叫来一个都虞候,让他带领官兵五十人,护送老板娘去。老板娘连忙拒绝,不敢动用军士。董平抱拳行礼,感谢她,“你是大汉的恩人。到了楚州,你人生地不熟,我派人给你送过去,安顿好了再返回。”

    董平告诉都虞候,“如果楚州那边有人为难,就说是节度使的亲戚。”老板娘连连拜谢。

    看着远去的大船,董平问身边的参军,“你看那女的和我还般配啊?”

    参军猝不及防,节度使大人竟然来了这么一句…参军真心实意地说出看法,“那女的怕是年龄不小了,徐娘半老怎么能配得上节度使大人呢!”

    董平矫装怒容,“别废话,就说我能不能配得上她吧?”

    参军赶忙回答,“能,能,一千个能。”然后心想,节度使大人掌控美女如云的扬州,没见娶妻纳妾,还以为有什么特殊嗜好呢?没想到落这儿了。

    董平让都虞候一路跟着,一是保护,二是查探。倒不是查探什么军情或奸细,而是想看看老板娘安家在哪,打听一下家里都有些什么人,要是有夫之人,那就得忍痛罢手了。

    船一路开往楚州,老板娘呆呆地看着大运河。来追我们的江南官兵都被汉军杀的杀,俘的俘,这下彻底把江南给得罪了,怕是再也回不去了。

    两个船工问老板娘,“这船头的将军,后面的战船,是来押送我们的?”

    老板娘说,“不用担心。是萧公子的朋友让军士来护送我们去楚州的。”

    船工再次感慨,“萧公子真的来头不小啊!离汴京几百里,还有他的朋友派兵护送我们去楚州。”

    金陵这边等了一天也没有回音。燕王李景达心想,赵刚做事稳重,金陵和润州一百几十里路怎么也该回来了。于是,和皇太子李从嘉商量了一下,他亲自带人去趟润州。商量好后,李景达带领五百人马,一刻不敢停留、直奔润州。

    老板娘的船行驶在里运河,她给护送她们的都虞候和两个士兵送点水喝。

    都虞候问老板娘,“原来你是徐国公的朋友啊?”

    老板娘这才知道,刚才的汉将是个国公级的人物。于是,她跟军官解释,她认识的是徐国公的朋友,顺便夸赞一下徐国公真是厉害。

    军官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那可不是吗!徐国公追随皇帝陛下从汴京打到辽国上京,又率领我们武宁军从淮北打到江北,战功赫赫。”

    老板娘心想,这么巧,就遇到皇帝的心腹大将了,不然难逃此劫啊!她向军官表示,汉国军队挺好的,都不为难她们这些江南的人。

    军官答道,“大汉上至皇帝,下至他这样的军官,都告诉士兵们,塞北、中原、江淮本一家。江南的人过了淮河只要不是奸细,就跟我们是一家人,要善待百姓。”

    越听军官这么说,老板娘越发觉得自己和芳芳做了明智的选择。

    李景达半天就赶到润州。到了之后一问当地官员,没有人知道赵刚去向。李景达又想,不管赵刚了,先抓老板娘找公主吧!叫来润州口岸的军官,本是想问他知不知道老板娘家的住处。结果军官拜见王爷,知道事情很大,连忙汇报,昨天赵指挥使要抓的人过了口岸有一会,赵大人就赶到了口岸。赵大人出去追击后就没有回来。军官以为赵刚去了其他口岸,位卑职小也不敢多问。

    李景达心想,看来太子妃所言不虚。皇后的妹妹经过问询后心虚了,回来以后就往江北跑,怕是公主也从这条水路离开了大唐。李景达有点慌了,皇后的妹妹私藏了公主,只要公主说情,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罪过。公主离宫这么久,也该回来了。那她跑什么?会不会是皇后的妹妹做了什么不利于公主的事情,做贼心虚呢?

    李景达立即带人去口岸。很多船只由江南运河从这里进入长江。自汉唐江淮之战后,唐国在长江沿线布防。又为了让汉国的盐卖过来,一共开了两个口岸。一处在长江中部,另一处在江东,就是这里。江南原来很多跑船的没了生意,只好往中原找出路,汉唐两国都默许了。

    李景达看着浩瀚的长江,望江兴叹。芳仪竟然为了李弘冀的死离家出走,搅的从禹没法成家,这是不是对我的一种惩罚呢?

    李景达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查到老板娘原来的住处。这次,他可不再客气,把村民们抓来严加审问。村民们的交代一致,没有见过老板娘带回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去年她也没回家过年。昨天一家人,连同原来她船上所有人都拖家带口搬迁了。最后一丝希望变成了绝望。

    李景达垂头丧气地回皇宫复命。李从嘉和周娥皇听说皇叔回来了,来问情况。李景达告诉二人,芳仪离家后肯定是去找皇后的妹妹了。然后李景达把老板娘回去后举家逃跑的事情说了,现在众人反而更加担心李芳仪了。周娥皇也说,“若只是收留了,芳仪回来不就皆大欢喜了吗?也不至于全家逃跑啊!而且连一船上的人都跑了。”

    李景达将寻找公主的情况写成书信,通报给在洪城的皇后,还恳请皇后通融,不要迁怒从禹的婚事。

    老板娘和她的船工们到了楚州。楚州刺史听说是徐国公董平大人的亲戚搬迁至此,相当热情,以非常公道的价格卖了一块地给老板娘和船工们,用以建设住房。有刺史帮忙,房子当然建的很快。武宁军来的都虞候也帮着建,顺便还打听老板娘的家境情况。

    老板娘和船工们安顿好了之后,都虞候回扬州复命,向节度使报告老板娘的确切住处,还有打探到的身世,打探的还挺详细的。老板娘大致三十五六岁,听说是父兄都被江南朝廷所杀,她独自一人招了上门女婿。男人死在征闽的路上,有两个儿子。男人死后,见其父母无人赡养,还把赘婿父母接来赡养。现在,她是一船船工们的头,都指望她带领众人养家糊口。都虞候还向节度使感慨,您这朋友的亲戚真是个好人。

    董平听后大喜,有一船人指望她这也简单,对于他这个徐国公来说还是问题吗?到他封地上去种地交租子,不比跑船好吗,这样就可以把一干人等安置了。于是,董平书信给皇帝,向皇帝陛下汇报了这边的情况,向皇帝再次求证是否有这么个人。同时董平向皇帝表示,和老板娘一见如故,希望娶她为妻,恳请陛下同意。书信写好了,直接用节度使向皇帝汇报军情的路线,速送至皇帝案前。

    这种送信形式董平一共就用过三次,可见董平此时的心情有多迫切。第一次是张浦让他从徐州进攻南唐,董平不敢贸然起兵,立即请示皇帝;第二次是董平接到皇帝圣旨,惊喜万分皇帝还活着,立即送奏折去汴京;这是第三次。

    此时,金陵的燕王李景达非常郁闷,公主没找到,皇后给了他回复:悔恨不该为她向烈祖求情!姐姐没有出嫁,弟弟岂能迎娶,从善得等,从禹也得等。公主今年十九,李从善也是十九,你家李从禹才十七。皇后的意思很明确,你不给我找到公主,别说王世子了,连皇七子也别想成婚。

    李景达拿着皇后的书信回家给王妃看,王妃也只能骂皇后太过自私,其他也毫无办法。皇室成员要大婚先得奏请皇帝同意,皇帝一般都是往皇后那里一交,一是忙着写诗作赋,更是显示对皇后的尊重。皇后不点头,纳个妾、填个房可以,要想大婚,门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