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四十五章 不灭楼兰绝不还 分道扬镳奔东西

第一百四十五章 不灭楼兰绝不还 分道扬镳奔东西

    刘承讯和张浦等人商议,如何对付还在牦牛城的楼兰可汗。张浦认为,在沟壑纵横的高原地带难以联合在海东的吐谷浑人一同进军牦牛城,进攻很困难。毕竟天已经转冷,行军到牦牛城,一旦一时半会不能攻下,粮草严重不足,棉衣也不够用。张浦劝谏,不如以大将镇守甘州,皇帝先班师回朝,不能义气用事。吐谷浑使者再哭再号,也得等到明年开春再帮吐谷浑人夺回都城。

    王景崇和阮豹都觉得枢密使的建议非常正确。刘承讯接受了张浦明年开春再攻牦牛城的建议,不过他认为,此时皇帝不能班师回朝,一来影响士气,二来归义军什么态度还不知道,还等着两州之地呢。当然,刘承讯还想,要是能够稳定河西,是不是要乘此良机一鼓作气,恢复大唐的西域版图。

    此时,张远征急匆匆送来汴京来的加急奏报。刘承讯心中一惊,汴京出了什么紧急情况了吗?张浦替皇帝打开奏报,扫了几眼告诉皇帝,南平王高保融死了,弟弟高保勖以高保融遗命:“其子高继冲年纪尚小,由同母弟继其位”向大汉皇帝请封南平王。

    张浦说,“高保融性情迂腐、无才智能力,在位时国事皆由高保勖做主。现在换了高保勖为王,臣认为不是好事。”

    张浦用不太确定的语气问:“陛下,是否该拒绝高保勖的请封,责令由高继冲即位?”

    对于政治上的问题,王景崇、阮豹和王彦升都没有什么经验,刘承讯陷入了沉思。半晌,刘承讯说道:“高保融在位之时,军政大事皆由高保勖做主,现在封不封他为王也是一样的,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吧!”

    刘承讯又笑道:“朕听闻,后唐庄宗皇帝李存勖夺取中原之时,高保勖的爷爷高季兴畏其强大,亲自去洛阳觐见。庄宗一时糊涂,放高季兴回。高季兴得知皇帝允许其回返,甚至连行李都丢弃不顾。高季兴还未离开唐境,庄宗就后悔了,命襄州节度使拦阻,可是为时已晚。”

    “不久以后,高季兴的孙子出生。高希望自己的孙子能向李存勖一样成就霸业,就给孙子取名高保勖。”刘承讯接着说道。

    阮豹非常诧异,“这个陛下都知道啊?”

    皇帝笑了笑,“朕是猜的。只是李存勖建国和高保勖的出生是在同一年,故有此一猜。再给你们讲个有趣的事。你们知道庄宗派去拦截高季兴的节度使叫什么吗?”

    这上哪去猜呢?

    刘承讯见众人不语,告诉大家,“庄宗派去拦阻高季兴的节度使叫刘讯。算了,刘讯没拦住高季兴,让朕这个刘承讯再拦高保勖,只怕也是拦不住的。顺其自然吧!”

    承讯命张浦给汴京回复:准奏。封高保勖为南平王,荆南节度使,封其侄高继冲为检校太师,荆南节度副使。

    其实,是刘承讯的印象有误。后唐建国一年后,高保勖方出生。至于高季兴给孙子取名到底像不像刘承讯说的那样,无从考证。不过,此时确实有句类似“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话,叫“生子当如李存勖”。“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尔”是曹操说的;而类似“生子当如李存勖”的话是后梁太祖朱全忠说的。

    朱全忠这个人颇有军事才能。他曾参加过黄巢起义军,后来审时度势、背叛黄巢投靠了大唐朝廷。朱全忠是大唐宦官专政的终结者。那他是英雄吗?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朱全忠终结大唐的时候,顺便终结了宦官专政。朱全忠称帝后干了件非常猥琐的事情,他的儿子全靠老婆与老爹私通来争宠夺嫡。

    沙陀人晋王李克用忠于大唐,坚决不服朱全忠。后梁时代,勇武过人的李克用被朱全忠打得仅剩下河东之地,郁闷不已、生病而死,由儿子李存瑁继位。一次梁晋之战中,李存勖大败梁军。朱全忠感到自己与劲敌李克用打了大半辈子,什么都比李强,唯独儿子太垃圾。于是发出这样的感慨,“生子当如李存勖。朕的儿子若豚犬尔!朕百年之后,这帮豚犬迟早被李存勖所灭。”朱全忠的寓言很准确,他死后十一年,李存勖攻克后梁都城,后梁灭亡。

    封完高氏叔侄之后,刘承讯再次开玩笑,“朕希望高保勖能向庄宗皇帝学习。”

    张浦接话道,“陛下所言极是。”大将们都不理解皇帝是什么意思。

    刘承讯的意思是,希望高保勖封王后,能像庄宗一样判若两人。庄宗称帝前励精图治,称帝后沉湎声色,用人无方,所有皇帝不该干的都干了个遍。他纵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猜忌杀戮功臣,横征暴敛,吝惜钱财,以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最终导致兴教门之变,中流箭而死。

    张浦听懂了皇帝的潜台词,其他的都可以放放,楼兰是心腹大患。张浦总结道,“陛下圣明。不斩楼兰可汗绝不还,绝不能纵虎归山!”

    刘承讯点点头,再命王景崇尽快派人催粮草,准备在甘州与楼兰可汗耗着,打持久战。当然,还要看看归义军是什么态度。如果归义军节度使态度暧昧,还要考虑收回沙州和瓜州。

    九月的河西,傍晚已经有了阵阵凉意,宫女拿着披风给钟贵人送来。承讯接过来,走到钟芳芳的身边,轻轻地给她披上。本来凝视夕阳西下的钟芳芳这才回过神来。承讯问她,“芳芳在想什么?”

    钟芳芳微微一笑,“这几年妾的人生真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幻。”

    “先是在货船上随波逐流,不久和陛下相遇在河西的黄河之上。然后在船上整日思念陛下。那时徐国公夫人经常戏弄臣妾。接下来,在大汉皇宫过了一年多安稳的日子。现在又陪着陛下征战河西。原来简单的三个字,此时是身边最亲近的人。”钟芳芳偎依在承讯的怀中慢慢道来。

    “三个字变成了亲近的人”引起了刘承讯的疑惑,问:“怎么,芳芳在见到我之前就听说过我的名字?”

    钟芳芳笑了又笑,想掩饰说漏嘴的尴尬,用什么代替呢?刘承讯?老色鬼?终于想到了,将就着回答,“萧公子变成了我夫君啊!”

    刘承讯笑道,“原来是这三个字啊。”

    见钟芳芳脸上甜甜的微笑中带着一丝忧虑,承讯问道,“芳芳在这河西之地,想念家乡,想念中原了吗?”

    钟芳芳摇摇头,“在船上有些思乡。陛下离开之后有了思君之苦,那时在汴京,只是一时触景生情。陛下在哪里,芳芳的家就在哪里,何来思乡之苦呢。”

    承讯坚持对钟芳芳说,“别骗我。我明明看出来见你有一丝忧虑。”

    见被夫君看穿,钟芳芳有点尴尬,告诉承讯,她很喜欢孩子。

    这下承讯倒是明白了。不是像上次那样思乡而生病,而是看萧淑沂和李沁膝下都有儿女了,心里有点惴惴不安啊。承讯搂着钟芳芳,笑她,“连这件事也要忧郁。很快会有的…”

    钟芳芳在那傻笑。女人考虑得多,后宫的女人啊考虑的就更多了。承讯表示,“返回汴京之后,朕就封你为妃。现在,你还是好好想想给自己个什么封号吧。”

    人总是社会的,钟芳芳可以抛弃公主的封号,可是成了贵人之后,听到皇帝说回去封她为妃还是喜不自胜的。“不求功名”的钟芳芳由傻笑变成了开心的笑,连说,“谢谢陛下恩典。”

    党项人进退两难,犹豫是否向汉投降。一方面党项人杀了汉朝皇帝,担心汉朝可能容不下他们;另一方面,如果汉朝能接受投降当然也有好处,党项部落在凉州附近,妻儿老小就不会被杀戮。他们也犹豫是否向前直奔甘州。他们不知道现在甘州到底还属不属于楼兰,如果已被汉朝占领,那去了等于是送死,不如在此早降。

    五个族长回去商量过后,傍晚来到魁名行胜的营帐。魁名行胜见人已到齐,说,“各位,我们直接选吧!同意去凉州的站左边,同意去甘州的站右边。”

    五个族长都稍微思索和犹豫了片刻,野利部和黑漠部首领站到了左边,另外两个族长站到了右边。没移部首领本来和左边的两人关系好,可犹豫了一会,却还是站到了右边。二比三,五个人都看向了大统领,这下要由大统领决定了。大统领站在左边,三比三,就由大首领说了算,那就去凉州;站在右边,二比四,那就去甘州。

    魁名行胜这下犹豫了。本来他就拿不定主意,希望首领们帮他决断一下,可站队投票,还是得由他决定。最终,魁名行胜下定决心,不改初衷,继续往甘州行军。五位首领各自回去休息。

    等首领们走了之后,没移部首领私下来见魁名行胜。他说,“大统领,你仍然选择向甘州进发,野利部和黑漠部首领很有可能会带着本部族人马脱离。到时候,可能连两千人都没有了!不如趁明晚召见各首领之时,将二人诛杀。”

    魁名行胜表示不可。本来就剩下这么三千来人,还互相残杀。并且,大家都说好了,一同进退、生死与共。

    没移部首领叹气道,“大统领,人心难测啊。”

    魁名行胜犹豫地说,“我再考虑考虑吧,毕竟这么些年的兄弟一场。”

    没移部首领出了大统领军帐,直奔黑漠部首领营帐。进了大帐,野利部首领也在。见他来了,两人责怪道,“不是说好的一起归顺大汉,要死要活也得陪着部族老小的吗?你怎么不遵诺言?”

    没移部首领看看两人,辩解道,“你们以为我站在左边,魁名行胜就会选择去凉州吗?”

    这话说的有道理,三比二的话,还是由魁名行胜决定。没移部首领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除了李彝景,魁名行胜就是那场兵变的主谋,是他亲自去杀汉朝皇帝的,他怎么敢投降汉朝呢?所谓的大家投票只是试探我们的忠诚。刚才魁名行胜还召见我,让我准备明晚诛杀你们。我看你们赶快趁今晚带着部族之人跑吧。”

    黑漠部首领颇有些惊慌,问,“此话当真?”

    没移部首领一摊手,“都什么时候了,我骗你们干什么?”

    野利部首领说,“那我们三个部族赶紧一起走。”

    没移部首领建议,“你俩先走,我跟着魁名行胜去甘州。如果大汉能够接纳你们二人,请你们帮我保护没移部的人。如果你们被杀了,至少还有我跟着去了甘州,还能再想办法救三个部族。”

    也没有比这个更稳妥的办法了。三人商量好后,没移部首领回去睡觉,就当什么都不知道。黑漠部首领和野利部首领则在二更时分,偷偷带领部族人马脱离大部队去凉州。

    依计行事。到二更时分,黑漠部首领和野利部首领带上两部人马,骑上战马准备出发。虽然马脚裹布,可也还是惊动了放哨的卫兵。野利部首领急中生智,号称不可喧哗,奉大统领之命,有军事行动。卫兵不疑有他。首领们的事情不敢管,也没去惊动还在睡觉的魁名行胜。两人率领本部一千多人马,向凉州方向疾驰而去。

    次日清晨,魁名行胜才发现野利部和黑漠部的兵马趁夜跑了。等没移部首领和其他两位首领来了之后,魁名行胜后悔不已。

    后悔也无济于事。魁名行胜知道,这样一来他们的行踪很快会暴露,只有命令部队立即开拔,向甘州进发。

    没移部首领虽然忽悠两个部族首领归顺汉朝,但是有一句话是千真万确的。魁名行胜并不想、也不敢降汉,他当然有自己的打算。

    野利部和黑漠部首领带领部落狂奔,不敢中途停留,夜里也不敢休息,就怕魁名行胜领兵来追他们。只用了一天一夜就来到凉州城外围。汉禁军外围骑兵以为敌军来攻,刚一接触,就立即吹响敌袭鼓角,“呜……,呜……,呜……”

    低沉的警报传回凉州城,立即惊动了齐藏珍。他整顿兵马来到凉州西门,站上城头,党项人已经到了城下。齐藏珍令人一问,方知这支党项部队竟然是来投降的!天色一片漆黑,看不清远处,齐藏珍命人放下吊篮,允许党项首领先进凉州城,其他人则在城下暂时夜宿,等到天明再说。

    野利部和黑漠部首领互相交流了一下。野利部首领说,“反正我们是真心来归顺大汉的。汉朝守城之人若要想杀我们,一千人一起进城和两人进城是一样的,就按照他们的意思办吧。”

    两人商量既定,一起上了吊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