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五十六章 忠汉神技惊红颜 首领吵闹要平等

第一百五十六章 忠汉神技惊红颜 首领吵闹要平等

    在甘州过完正月十五的刘承讯收到了来自嘉峪关的急报,归义军节度使带领随从求见皇帝。这倒是有点出乎刘承讯的意料,还以为归义军想骑墙,不想来见皇帝。既然来了,那就见见曹元忠吧。

    刘承讯命令张浦准备一下,给曹元忠及其随从安排好住处。三天后,曹元忠到达了甘州,刘承讯在甘州皇宫大殿接见了这位归义军节度使。

    曹元忠一进殿就高呼“吾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跪拜行礼。刘承讯借机仔细打量着曹元忠低垂的脸孔。曹元忠五十来岁模样,紫色黝黑的脸,显得坚毅而庄重。

    刘承讯决定给曹元忠一个下马威,也不请他平身,冷冷的质问,“曹元忠,你名中有’忠’,是忠于谁?!”

    “臣惶恐,请陛下息怒!不知何事让陛下如此恼怒。”曹元忠事先已有预料,恭敬的回答。

    皇帝看看王景崇,按照事先安排好的,王景崇说道,“前些时日,陛下召你前来,结果只来了个归义军使者。你区区一个节度使,好大的官威!小小使者还敢假称西楼兰攻打归义军,说节度使大人你分身乏术,不能来觐见陛下。”

    曹元忠赶忙解释,“陛下息怒。却系臣御下不严,才导致使者胡言乱语。臣回去定严加管束、痛加责罚。实际上,当时臣只怕是异族有诈,不料陛下神威,竟速收甘州。臣既已向陛下进献二州,就是决心归顺大汉。”

    曹元忠还反复解释,河西汉人聚集在瓜、沙二州,纯粹是为求自保。今大汉朝廷国力昌盛,归于朝廷正统是顺天应命。

    听曹元忠如此一说,刘承讯问道,“那么,西楼兰有没有进攻归义军?”

    曹元忠答说,“并无此事。西楼兰和归义军关系尚可。臣率领的归义军主要是和昔日的东楼兰有矛盾。”

    曹元忠来之前就和翟道商量过怎么答话了。两人一番商议,决定赌皇帝要制衡楼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既罢刀兵、曹还能活着再回瓜州。那么,皇帝问的所有问题,都要照实回答。一旦说谎,万一被皇帝看穿就会被怀疑,失去皇帝的信任就难以再回瓜州了。

    刘承讯见曹元忠没有说谎,让他平身,又问曹元忠归义军的基本情况,曹元忠都一一照实回答。

    见他说的倒也恳切,确实也系汉人一脉,又所辖甚小,刘承讯遂加封曹元忠为谯郡侯,请王彦升陪同,前往驿站休息。

    曹元忠走后,张浦和王景崇问皇帝,“人既来了,如何处理?”

    刘承讯笑笑,“弹丸之地,就先冷处理,安置他不管。再给曹元忠一次机会,看他到底’忠不忠’吧!”

    刘承讯继续安排部队调派。给石守信下旨,将守义军治所改为兰州,管辖秦州、银州和中卫。给朔方军下旨,命令部队从灵州和中卫进入凉州。给齐藏珍下旨,命他率领镇守的禁军在二月上旬从凉州转调甘州,再向汴京催运粮草。

    见皇帝还在增兵甘州,张浦和王景崇明白,皇帝决心救援西楼兰,并准备趁机光复原汉朝和唐朝的西域都护府。

    三日后,刘承讯召见楼兰各部首领,正式任命西祁部首领为甘州刺史,另两位首领为判官和司马。命三人整顿人马,准备随大汉出征援救西楼兰。

    西祁部首领有些诧异,“不是去征讨而是去救援啊?”

    刘承讯笑言,“带着众人去征讨西楼兰,感到有点过意不去。带着大家去救援西楼兰,那就要好多啦!西楼兰向朕求援,朕已经同意了。”

    二月春风似剪刀。河西的二月的春风裁不出绿叶,吹在脸上如小剪刀刮着人脸,带着一些刺骨之意。丁忠汉按照皇帝的指示招待归义军节度使,吃喝玩乐一条龙全包,并代皇帝询问他在生活有什么要求。

    曹元忠此时在甘州已经呆了半个月了。皇帝自从见了他一面之后就将他安置在驿站,重兵“保护”。女儿曹延红有点不耐烦,责怪舅舅翟道尽出馊主意,把父女俩困在这里。曹延红没见到皇帝,追问父亲,“大汉皇帝长啥样?三只眼睛,六条胳膊?”

    曹元忠没好气的说女儿,“你看看你这脾气,一点定力都没有。大汉皇帝嘛,甚有威仪。你来时没看到吗?嘉峪关挂的是汉旗。甘州附近汉军骑兵那么多,我不来的话,正如你舅舅说的,是十死无生!”

    曹延红不服气,强词夺理说,那也能打。曹元忠心想,你说能打就能打吧,懒得理女儿。

    过了一会儿,驿站官员求见,并告知皇帝派人来了。曹元忠起身去迎接。只见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来给自己见礼,曹元忠心想,皇帝派个娃娃来见我,是什么意思呢。

    丁忠汉看曹元忠一脸轻视,颇有些不满的亮明身份,“大汉亲军近卫司侍卫长,战勇伯丁忠汉见过大人。”

    曹元忠心想,嘿,还小看了他,爵位比我只低一等,还是个侍卫长。曹元忠客气多了,问:“敢问丁将军此来,所为何事?”

    丁忠汉倒也不客气,将皇帝送的东西交给曹元忠,还直问曹元忠有什么需求。曹元忠命人收下礼物,给丁忠汉介绍众人,“丁将军,这是归义军参军翟向英、瓜州刺史张耀武,还有我女儿曹延红。”

    翟向英、张耀武向丁忠汉行礼,曹延红却冷着一张俏脸,搭也不搭理丁忠汉。丁忠汉看看两人,又看看曹延红,拱手作揖,算是从礼节上还个礼。

    丁忠汉心想,这老头还真是啰嗦,就问问他有什么需要,你有就说话,没有就算了,给我介绍三个人干什么。

    曹元忠瞪了一眼女儿,客气地跟丁忠汉说,“丁将军勿怪,小女自幼在小地方长大,不免娇纵。生活上驿站已经安排的很好啦,只是我等思乡心切。想托丁将军问问陛下,还没有什么旨意。希望陛下能让我们尽早回瓜州,以免亲人挂念。”

    丁忠汉见老头没啥要求,也不会客套,起身表示,“那我回去转达”,茶都没喝一口,就要离开。

    曹延红来了一句,“看你小小年纪就当皇帝的侍卫长,有没有真本事啊?”

    曹元忠怒斥,“女孩家不得无礼!”

    丁忠汉转身反问,“这位小妹妹,你觉得什么是真本事呢?”

    曹延红说,“驰骋草原,第一靠箭术。你的箭术怎么样,敢不敢比一比?”

    丁忠汉心里想,还敢跟我比射箭?“比就比。”

    曹元忠出来打圆场,“丁将军别理她,我这姑娘就是人来疯。来人,把小姐带下去!”

    这时候不比,丁忠汉也不让了,非比不可。丁忠汉问曹延红,“你说怎么比吧。”

    曹延红来了句,“男子汉,仗义!我说的比箭,怎么比你说,我不欺负你!”

    嘿嘿,丁忠汉觉得这名女子有点意思,倒是公平合理。于是,丁忠汉问驿官要来一把剪刀,找来一根绳子,将剪刀挂在木门板上。

    归义军的参军翟向英拿来两把好弓,丁忠汉接过,猛拉箭弦,嘣的一声,弦断了。曹延红不屑一顾,“这有什么啊,又不是比力气!”

    曹延红走出一百步,自信的站定,开弓就是一箭,正中剪刀把手。丁忠汉接过她的弓,连瞄都懒得瞄,也是一箭,正中左把手的孔。如此一来,曹延红开始觉得丁忠汉有点意思了,不过还是叫着,“再比!”

    丁忠汉心想,不陪你玩了,还得赶快回去复命呢。于是掏出一个铜钱,再走到曹延红身边,从她头上拽下两根头发。“哎呦”,曹延红狠狠的摸着头,瞪了丁忠汉一眼。丁忠汉也不说话,将两根头发选了一根长,捆起铜钱,再把铜钱也挂在门板上。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百步射铜钱?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曹延红对丁忠汉说,“如果你能射中铜钱,就算你赢了。”

    丁忠汉冷笑着走到百步线上,背朝铜钱,开始继续前行。走了二十步猛然回头,开弓怒射,嘣的一声,箭射在门板上,只听叮铃一声。

    没打着?曹延红哈哈大笑,突然,她盯着地上,笑容凝固了。

    丁忠汉爽朗地说,“没射中铜钱,你赢了!”然后对曹元忠说,“耽搁许久,恐怕陛下怪罪,告辞了!”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麒麟大将比武之后,有感于最得意的技艺却让自己输的体无完肤,几年来,丁忠汉一直苦练箭法。现在,丁忠汉的箭法可以说是神乎其技,早已超越了师傅阮虎了,也震惊了所有归义军的人。

    曹元忠捡起丁忠汉射下的那枚铜钱,悠悠的说道,“中原多英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曹延红从父亲手中接过铜钱,不知道是看着铜钱,还是看着自己的断发,久久不能平静。世间竟然有如此的箭术高手!

    翟向英赞叹道,“果真如姐夫所言,中原多俊才,还如此少年。”继续调侃说,“怕是还没有成婚吧,做我家姑爷正合适。”

    向来不屑于说婚事的曹延红竟然刷的一下脸红了,来了句,“四舅真是讨厌。”

    翟向英还故作无辜,调侃了一句,“配延熙不合适吗?”

    归义军节度使兄弟相传。曹元忠的哥哥叫曹元深,是上一任节度使。曹延熙是曹元深的女儿,与曹延红同龄。

    瓜州刺史张耀武是翟向英的表兄,跟着调侃,“翟参军你就别在这装疯卖傻了,小心讨打啊。”

    两个人相视对笑,把曹延红气跑了。

    翟向英对曹元忠说,“姐夫,绝对有戏。在瓜州可没见过有哪家公子能把我们延红弄的一会沉思、一会脸红的。”

    曹元忠点点头,“向英言之有理。我得去求求皇帝陛下,把女儿嫁出去。”

    张耀武强烈赞成,“这样一来,我们就把联姻联到天子脚下了。”

    丁忠汉回到皇宫复命,向皇帝禀告,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没有什么要求,只是想早点回去。刘承讯说知道了,又召来张浦、王景崇和王彦升,谈论如何处理曹元忠。

    刘承讯向三位亲信询问,“近日诸位爱卿有没有和曹元忠接触过?若放他归去瓜州,会不会犹如曹操之放刘备,李存勖之放高从诲?曹元忠有没有那么大的本事?朕想再听听诸位的意见。”

    王景崇说,“”陛下放曹元忠回瓜州,最多就如李存勖之放高从诲,不可能比得上曹操放刘备。曹元忠没那么大能力吧!”

    张浦谈了自己的看法。李存勖放高从诲本来也没有放错。南平一直对中原称臣,从没有二心。四家分唐已经变成了二分大唐。如果李存勖称帝之前与称帝之后一个样,杨吴内部斗争复杂,李存勖是有机会一统天下的。后来,李存勖一死,李嗣源显然比称帝前的李存勖差远了,孟知祥等人才萌生割据两川的念头,天下再次纷乱。

    张浦说,“陛下犹如当空的皓日,曹元忠不过萤火之光。臣跟陛下当日召见曹元忠的看法一致。放他归去不会导致什么大问题。”

    刘承讯听懂了张浦的意思,李存勖不放高从诲,还会有人割据,放与不放,错还是对,看自己、也看天命。

    张浦又提出,“陛下返回汴京之后,河西走廊的东段由石守信镇守。中段是楼兰人、党项人、吐谷浑人。河西走廊中段和西段光靠一个朔方军还是难以确保完全的,让归义军和楼兰人、党项人相互制约、方能稳妥。

    张浦所言也正是刘承讯近日所想的问题,归义军的翟道也是这么想的。至此刘承讯还拿不定主意。

    张浦、王景崇和王彦升退下之后,楼兰首领们来见皇帝。刘承讯心想,这帮人来请战的吗?

    首领们拜见皇帝之后,刘承讯才知道是自己想错了。几个首领是来请求皇帝取消他们的刺史、司马和判官官职的。

    看几个人吵吵闹闹的,也不像是不想干的样子,刘承讯打断首领们的争吵,让西祁部首领先说。

    西祁部首领说,皇帝封他当甘州刺史,他还是很高兴的。结果多叶部、张掖河四部的大首领们都不买账。之前大家都是平起平坐的,号称凭什么现在刺史说了算?刺史也不管用!凡事还得各家一起商量。

    西祁部首领觉得,如果是这样的话,还不如请皇帝给他多划点地,刺史当不当也无所谓。

    刘承讯再问多叶部、张掖河四部的大首领们,“你们什么想法?你们商议一下,一会儿派个代表来跟朕说,省的乱糟糟的。。”

    几个人商量之后,一位首领作为代表,向皇帝正式提出请求。他们都赞同西祁部首领的说法,地可以多给一点,但权力方面希望能够维持原状。首领们都是平等的,凡事大家商量决定。

    刘承讯将这群首领们一起训斥了一番。“朝廷官位可不是儿戏!岂能说不要就不要!要不是看在你们忠心耿耿,又习惯部族式管理,朕定不轻饶!”

    顿了顿,刘承讯见这群首领回想起了大汉军威,知道闹过了,各个面有惧色,语气转轻,又道,“这样吧!念在第一次,朕就如你们所愿。朕将原来王室的土地收归朔方军,由朝廷任命刺史、判官和司马;再将原来支持叛逆被诛杀的首领们的宅邸和土地分给你们,土地上的各族之人也划到你们部族。你们一起为朕守卫甘州。为了表彰西祁部首领的功绩,朕会多分一些给他。各位都不要官位,那朕就给你们封爵!你们都是萨满之子,朕封你们为子爵,相当于正四品官。各位意下如何?”

    听到皇帝语气缓和,又知道皇帝仁善,多叶部首领又开始嘟囔了。地分多分少难以评判,到时候各家别又吵闹。

    西祁部首领则说道,“嘉峪关守军归顺大汉有功,也是臣身为大汉臣子份内之事。地,臣就不多要了,还是陛下收回,多给点钱财就行了。”

    多叶部首领一听,继续嘟囔,“你不要,我们怎么好要?这不是坑人嘛!”

    西祁部首领一脸无奈,气得大吼,“我就当向陛下表示忠诚了,行了吧!”

    刘承讯一见这群憨货又要内哄,无奈的只想拍额,赶忙缓和气氛,“各位爱卿的意思是,土地也不要了,只要封个爵位是吧?这样朕心有不忍啊!”

    刘承讯一逗,首领们又团结一致了,纷纷表示,土地是要的。西祁部首领还立即说明,“刚才只是气话。其实,大家都封一样就行了。至于陛下想多封给西祁部的土地或宅邸,陛下折现吧。”

    刘承讯长叹一口气,“准奏!”

    大家都一样,还能多分到地,包括西祁部首领在内的各首领们算是满意了,纷纷谢恩后,各自回去了。

    经此一事,刘承讯发现本次出征的秘书带少了,只有张浦一人。下次再有类似情况,得多从枢密院带几个人出来。这次,只好继续劳烦劳模张浦依照皇帝给首领们的承诺,出个甘州的各部地域划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