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八十二章 岭南昭州双雄会 帝国都城良缘结

第一百八十二章 岭南昭州双雄会 帝国都城良缘结

    潘美击溃了救援昭州的南汉军队,原本信心十足的陈守忠害怕了。他一边加强防御、彻夜备战,一边亲自带领昭州文武官员到潘崇彻的住所,请这位岭南第一名将出山。

    潘崇彻向陈守忠表示,当年先帝中宗在世,尚不敢与中原一较高下,单凭自己的一己之力也无济于事。况且现在大军被困于昭州,如何用兵呢?潘崇彻感慨,天下分久必合乃是大势,他没有孔明之才,还比孔明多活了十余年,早无昔日的雄心。只想苟且偷生,不愿意征战沙场。

    见潘崇彻不愿出山,刺史陈守忠也叹气,对下面的文武官员说,“昔日无敌于天下的潘将军也老了,竟然不敢与中原一战了!我等只能尽人事知天命啊!能守就先守看看吧。”言下之意,守不住就开城投降吧。

    潘美还在想继续围城打援,而负责进攻桂州的张永德和曹彬就没有这么谨慎了。桂州地处湘桂走廊的南端,中部是岩溶盆地,南北两端为低缓的丘陵,实乃交通要道,但是并没有坚守的有利条件,尤其是面对汉军的骑兵。

    当初刘鋹豪气万分地把刘承讯的使者轰走后,没有立即通知各州备战、而是忙着去玩了。虽然南汉桂州守将此前已经听说中原汉国攻灭南楚,做了些常规的备战准备,可南汉人没想到的是,中原汉国的部队和他们昔时的对手武平、武安军完全不一样。南汉原来防御南楚的方法是在隘口设置栅栏,布置弓箭兵和步兵防守。这方法对于步兵管用,对装备精良的轻型铁骑兵并没有很好的阻碍作用。

    曹彬和张永德的两万骑兵从衡州向西南方向杀奔桂州。遇到栅栏战术,曹彬采用了火攻。汉军利用弓弩射程远的优势,向南汉的桂州守军猛射火箭,仗还没开打,守军就被烤糊了。步兵在栅栏下再也呆不住了,纷纷退往桂州城。曹彬和张永德乘势率领军队长驱直入,将桂州守军困于城内。

    两城被围,前去增援的部队惨败而归,忙着玩的刘鋹倒也淡定,还很宽容,对手下的宫女和太监说,“罢了罢了!四州本是南楚的,现在刘承讯想要就给他吧。你等只要布置好五岭的防御就行了。”

    本来太监和宫女担心保举伍彦柔出征不利,皇帝会责罚他们,现在皆大欢喜。再无人提什么去救援的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

    等了良久不见南汉国再有援军,潘美决定攻贵阳城了。他任命王铭为攻城总指挥。王铭是一个攻城高手,朗州破城就是他的杰作。接到任务后,王铭连夜在昭州城门两侧架起高台。守城士兵报告刺史陈守忠,他马上想到汉军要攻城了,立即下令士兵们加强防备。没有想到汉军根本没有攻城的意思,一连七日要么是闹点动静出来,要么继续把台子架高点,把守军折腾的疲惫不堪。

    所谓“攻城容易,守城难”就在于此。没有援军的情况下进攻一座孤城,并不是多大的难事!何况有先进的攻城设施,一切节奏都由攻城方决定。南汉军又没有善于打运动战的骑兵部队在外骚扰或者出城打乱攻城方的节奏。

    直到这一日凌晨,守军疲惫不堪,睡的迷迷糊糊的,随着一声声炮响,养精蓄锐的中原汉军开始攻城了。照旧,攻城火炮、发射机弩和高台上的弓箭手,朝着城门两侧猛射,压制住了守城方的火力之后,汉军铁骑兵掩护步兵以攻城锤轰击城门。

    听到阵阵炮响,几日心神不宁的陈守忠赶紧跑到城楼上。此时,王铭已经开始下令武平军和禁军步兵架起云梯攀城了。陈守忠此时的心情和城下的王栋是如此的相同。两军的武器装备差距实在太大了!想起一代名将潘崇彻不愿意出山,真是有自知之明。陈守忠朝着番禺方向遥拜,然后下令挂出了降旗,命令守城士兵全部走下城楼,率领文武官员,向中原汉国请降。

    南国三月的春风已经是暖意洋洋,潘美攻下了昭州城。

    王铭当着昭州官员的面,得意洋洋的对武平军王栋说,“王兄,怎么样?听说你们武平和武安两军为了四州跟伪越打了数年,朝廷大军不到两个月就拿下来了。”

    王栋恭维了几句,潘美倒是不忘提醒王铭道:“凡事不可轻狂。此次攻城,王栋兄弟也是出力的。听闻岭南第一名将潘崇彻用兵如神,长期负责镇守昭州。此番没有遇到,实属侥幸啊!”

    围而不攻数十日,守城之军竟然毫无作为,潘美大胆推测,潘崇彻不在城中。陈守忠这才得知,原来汉将也听说过潘大人的威名。想到潘崇彻大人数年前就被革职,现在闲赋在家。陈守忠感叹,朝廷真是愚蠢至极。一听潘崇彻竟然在昭州,英雄之间惺惺相惜,潘美没有去刺史府,而是让陈守忠带他去见一见潘崇彻。

    陈守忠领路,一行数人骑马前行。在一处不起眼的小院落前,陈守忠止步。潘美命众将止步,仅带王铭和数名侍卫,在陈守忠的带领下敲门进了宅子。

    只见潘崇彻头上扎个带子,在仆人的搀扶下一瘸一拐的前来迎接。陈守忠咳嗽了两声,硬是绷住了脸。潘美哑然失笑,说道:“久闻岭南潘崇彻之威名,本想与英雄畅聊,并无恶意,潘大人何故如此啊?”

    眼见装病被看穿了,潘崇彻挺了挺身,整了整衣服,双手抱拳,问道:“不知将军尊姓大名?”

    潘美客气的还礼说道:“不敢当。将军纵横天下之时,小子方为大汉小校。鄙人姓潘名美。”

    潘崇彻确实没听过潘美的名字,回道,“原来是本家后生,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一边的王铭心想,此人是谁啊,敢称潘美大人后生,还长江后浪。潘美和潘崇彻聊了几句,言语中流露出想请潘崇彻担任幕僚之意,潘崇彻早有准备,从怀中取出一封信,示意潘美打开一阅。

    潘美边看,潘崇彻边说道,“请恕老夫无礼。属于老夫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只想在昭州城中渡此余生。”

    见潘崇彻态度坚决,陛下亲自写信给潘崇彻,他也不愿意出山,潘美只好作罢。潘美心想,原来陛下已经考虑到了潘崇彻可能会对大汉军队攻岭南不利,早已做了谋划,而潘崇彻俨然把陛下的这封信当成了保命书。潘美与潘崇彻畅聊一番后,告辞前往查看昭州城的情况,布置昭州城防,以防南汉国再派援军。

    最近,还有一件大事,就是丁忠汉和曹延红的婚事。曹延红从河西追到汴京,丁忠汉对于婚事的态度一点也不像他的箭术一样爽快,最后,刘承讯和丁忠汉母亲都发话了,才定于三月初六成婚。曹延红的父亲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大老远从沙州带着夫人、侄儿一大家子来,名义上是求见皇帝,实际上是来送嫁妆、参加女儿婚事的。

    曹元忠向皇帝报告说,现在途经沙洲和伊州的商贾越来越多,楼兰人、汉人、党项人和睦相处。同时,还有个不错的消息,黑汗汗国全力攻打于真,却被于真打的大败,听说于真已经攻到黑汗汗国境内了。刘承讯哈哈大笑,“当初他们的什么,狮子王,叫什么来着?”

    曹元忠回答,“阿斯兰汗。”

    刘承讯说,“对!阿斯兰汗一副只要朕不支持于真,他成竹在胸的样子…现在想来很是搞笑啊!”

    刘承讯又对曹元忠说,“曹卿家,尽管放心好了。忠汉和令嫒的婚事已经一切布置妥当了。朕让王宰相认了令嫒当义女,也给丁忠汉封了府邸。到时候花轿从丁府出发去宰相府迎娶新娘,一切都会办的风风光光的。”他顺带说了句,“丁忠汉不是长子,无母亲需要讨好,一切都可以顺着曹姑娘。”

    两人相视一笑,曹元忠再次双膝跪地,“曹氏一门承蒙陛下厚爱,一定誓死为陛下守卫河西。”

    刘承讯点点头,“曹爱卿你回去问问夫人,看看有没有你们那边风俗没有注意到的事情,有的话直接对王夫人说,都是自家人、不必客气。”

    曹元忠和老婆觉得女儿的婚事一切顺利、这才放心。虽然丁忠汉本人职位和爵位不高,又是年轻人,相熟的大臣们都是看在已故魏国公的面子表示一下心意。可等皇帝、皇后、皇贵妃和慧妃都送上贺礼之后,官员们上至宰相,下至禁军都虞候都送来了贺礼。

    三月初六大婚当天,来吃喜宴的重臣并不多,文官就几乎没有。官职最大的就是羽林大将军阮虎。殿前军中好几个和丁忠汉熟悉的大将都出征了,一群都统、牙门将军、都虞候高兴的大呼小叫灌酒。武将们一直喝到大晚上,个个酩酊大醉,丁忠汉也没法脱身,直接被喝的路都走不稳。

    禁军这帮军痞子实在是不上路子,洞房花烛夜把新郎官灌的连洞房门都找不到了。新媳妇曹延红等了又等,不见新郎官来,心想,是什么情况呢?眼见天黑夜深了,不得已叫丫鬟出来看看情况,才得知一帮爷们还在喝,新郎官此时怕是连路都走不动了。

    曹延红一听火了,盖头一掀、跑出来指着一群汉子杏眼圆瞪,禁军军官们起哄,“哎呦,新郎官不急,新娘子急啦!”

    丁忠汉是不急了,他已经倒在桌上半醉半醒了,几个鸟人还在串掇,新郎官怎么能趴下呢?又有人起哄,“英雄对巾帼,别偷跑进洞房喝交杯酒了,当着大家面喝!”还有人说,“他俩当着我们面喝,我就喝一坛子。”虽是酒后疯话,曹延红可不含糊,喝酒而已,谁怕谁!本来新郎官已经倒下,军官们闹得都快没劲了,这下新娘子一来,不仅交杯酒喝了,新娘自己撸袖子上了!新娘摆擂台叫嚣谁跟我喝,男子汉怎么好跑呢?哥俩好、三桃园……八匹马……又开始喝上了。

    喝到夜已深,阮虎一看“情况不妙”,找了个借口,说是“陛下安全第一,你们这些兔崽子都来喝酒了,我当统领的要去看看”,借故开溜了。毕竟是上官,还是丁忠汉师傅,曹延红大吼,“恭送羽林大将军”,剩下的人愣是不让走、接着喝。本来那些军将已经是强弩之末,突然来个曹延红,西北姑娘喝酒可不含糊,再加上灌倒了新郎官、心里多少看到新娘有点发怵,一桌近卫司的大小军官全被放倒了。

    次日,阮虎听说了前一晚的酒况,哈哈大笑,把此事告知皇帝,刘承讯也乐了。这帮人闹的人家相公入不了洞房,新娘子把这群人全放倒、都躺着抬回家了。当然,皇帝不忘提醒阮虎,必须防微杜渐,现在汴京长安,不过军纪重要,什么时候都不能松懈。

    正说着,曹元忠再次来求见皇帝,估计是一切圆满了,来向皇帝辞行的。刘承讯请进曹元忠,阮虎也在场。说及昨晚的事情,曹元忠叹了口气,谦逊的表示教女无方。他同时也向皇帝解释,当初归义军重重困境,不少人家女儿当男孩养,一样入伍上战场。

    皇帝表示理解,全民皆兵的情况在河西很常见。刘承讯话锋一转,说起萧淑沂曾经自豪的说起、契丹女人没有上战场的。中原本来也没有,可是到了李存勖的唐朝之后开始有了,说明什么呢?

    阮虎大大咧咧的回答,“国家不行了,女人才上战场。”

    刘承讯并不是嘲笑曹元忠或曹延红,他坚定的说,“阮爱卿言之有理。男儿当自强。男人打不过人家,才要女人上战场,我等君臣当自强啊!”

    曹元忠和阮虎都说,“陛下所言极是。”

    曹元忠拜别皇帝,由于女儿已编入近卫司,又请吴国公阮虎多加管教。刘承讯嘱咐道,“河西若有什么关于黑汗汗国和高昌国的军情,必须尽快上报。”决心一统天下的刘承讯还惦记着大唐广袤的西域。

    曹元忠临行最后说了一句,“一路行来,从甘州到凉州再到兰州,入关中所见,大汉一片生机勃勃。愿与陛下共同守卫大汉河山。”

    本是一句恭维的话却让刘承讯想到,现在石守信的守义军西北面是朔方军、西南面是吐谷浑,并没有要重点防御或进攻的敌国势力。守义军驻扎在那里固然有防止吐谷浑生变的作用,但只要派一、两万人守住兰州和中卫,可以把守义军暂时调到南楚,弥补南楚战线拉的过长引起的兵力不足问题;同时还可以从西面给江南以压力,让江南首尾不能相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