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八十一章 连环反间见成效 围城打援困南昭

第一百八十一章 连环反间见成效 围城打援困南昭

    皇甫继勋让成都统写好供状,因受林仁肇大人救命之恩,不忍行军司马林仁姝受到加害……私放林仁姝至江边。成都统看看供状,没有什么问题,就在上面画押了。

    皇甫继勋此时甚是得意。事情差不多摆平了,即便朝廷要以看管不严治他的罪,他也不怕。武昌军之人皆认为他受到林仁姝的牵连,大不了起兵造反,必然能一呼百应。

    一切都考虑妥当,皇甫继勋向齐王李景达写了封请罪书,表示没有抓到林仁姝,但是搜到了刘承讯写给林仁姝的几封私信,还有成都统的供状一起送到了金陵。

    皇甫继勋让成都统写的供状看似无奇,其中一句话是致命的,“私放林仁姝至江边”。鄂州的对面就是汉朝归德军的地盘,林仁姝逃至江边,那畏罪潜逃还投奔敌国的罪名已经坐实了。

    李景达拿到皇甫继勋的交来的东西,心想,这个蠢货,拿个女的都拿不住!

    魏岑提醒齐王,“皇甫将军这是欲擒其帅先放其卒啊!在鄂州囚禁林仁姝,无凭无据,万一林仁姝死了,就前功尽弃了。”

    李景达冷笑道,“皇甫继勋这个家伙,什么时候长进了啊?!不过,他历来比张刚多些脑子。”

    冯延鲁来了之后,看了看书信,慢慢分析。这些信看来都是林仁姝的情人给她写的,而且是用左手写的。冯延鲁挖出第一个疑点,林仁姝的恋人为什么要用左手给她写信,是怕别人知道他是谁吗?

    接下来,冯延鲁惊道,“齐王,你看,’和州一别’,我们猜的没错!和州之事定是林仁姝向汉军泄密,骑兵才直指神武军撤退的位置!”

    “当时汉军谁在和州?”魏岑惊呼,“想起来了,刘承讯在和州!”

    之前,看到信中林仁姝提到“封她做皇妃”,李景达不屑的表示,“造的太假了吧?刘承讯能看上她吗?”

    冯延鲁则提起,“当年孙晟不是提到过,出使汉国联姻不成是因为刘承讯不喜欢温柔贤淑的女子,喜欢女中豪杰型。听说,他追封的皇后之前就是将军,现在的皇后也随军出征的。”

    听到这些,李景达点点头,觉得差不多了。有了这些林仁肇死不了,也可以罢官回乡了,到时候再想办法。

    李景达带上魏岑进宫面见国主李煜,禀告李煜,林仁姝畏罪潜逃,放走她的都统成禺已经招供。还从林仁姝处搜到数封可能是刘承讯给林仁姝的信。

    李煜看后半信半疑,问李景达该如何处理,李景达表示,应该立即抓捕林仁肇。李煜仍然不肯,决定第二天御书房议事,当面和林仁肇对峙。李景达请求,能否由他来进行问询,李煜同意了。

    次日,御书房议事,林仁肇不疑有他、准时而至。

    李景达直接起奏,武昌军节度使皇甫继勋状告枢密副使林仁肇,叛国通敌!

    林仁肇震惊反问,“我通敌叛国?”

    周宗也是大吃一惊,说,“齐王这是血口喷人啊!说林大人通敌卖国,这谁能信啊!”

    李景达取出林仁姝的信,林仁肇无法回答,坚持此书信是伪造,李景达立即召来数名翰林学士鉴定,答案是一致的,写行军文书和写这封信的是同一人。李景达质问林仁肇,“要不要你请人来验?”

    李煜说,“不用了,此信真伪一目了然。”

    周宗帮林仁肇说话,“怎么能光凭一封书信,就质疑朝廷重臣呢?还有其他的可能性。”

    魏岑接话,“周大人请明说,还有哪种可能?”

    周宗想了想,“可能性多啦!比如,会不会是林仁姝在被人强迫的情况下写的?或者是林仁姝叛国投敌想陷害林大人?至少可能性不止一种吧。”

    李景达突然问林仁肇,“林仁姝为什么会认识刘承讯?”

    李煜本来没有把皇叔给他的几封信放在心上,因为明显不是汉朝皇帝写的。刘承讯的诏书李煜手里现成的有,可以比对。而且明显不是一人的字体。可林仁肇耿直的很,立即表明,妹妹和刘承讯所谓的认识纯属误会。他还详细地把情况说明了一下,表示还可以找萧俨来说明。这下好了,简直是越描越黑。

    林仁肇的话在李煜听起来,就是在证明刘承讯的信是故意用左手写的。和州之战中,林仁姝本已经无路可走,刘承讯不杀她也不俘虏她,而是把她放了,好做内应。

    李景达愤怒的说道,“江淮之战中,神武军自撤退都没有汉军追击;而林仁姝一到和州,刘承讯直指和州,差点导致神武军重创!南楚刘言本想联合大唐,却因林仁姝通敌导致汉国知晓,刘言被杀、大唐西北边陲压力甚大。林仁肇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林仁肇青筋爆出、大吼,“我效忠大唐!可叫来林仁姝对质!如果她有通敌之罪,我这个做哥哥的亲手杀了她。”

    李景达冷笑道,“还对质呢!你看吧,这是承你救命之恩的都统亲手写的供状。林仁姝畏罪潜逃,现在怕是已经到了汉朝皇宫了吧!”

    林仁肇一听瞠目结舌,无话可说。他自己都忘了,除了这几封信,什么罪状都没有…所有的人都被带节奏,忘了这一茬。

    李煜当场下令,将林仁肇暂时收押,由齐王李景达、枢密使魏岑、枢密副使周宗和大学士冯延鲁监管大理寺、彻查此事。

    事后,周宗私下跑去见李煜,再三言及,林仁肇不可能叛国。李煜问他,武昌军送过来的证据作何解释?一切等大理寺审查之后再说。

    五日后,大理寺按照齐王李景达的意思,向国主李煜上报,武昌军行军司马林仁姝通敌卖国、畏罪潜逃,证据确凿、无可抵赖。枢密副使林仁肇私设公堂、知情不报,纵容其妹勾结外敌,导致大唐损失惨重,其罪当诛!至于林仁姝通敌卖国是否受到林仁肇指使,尚无确切证据。

    看过大理寺的上报文书,重臣中唯有周宗苦劝。“林大人在青弋江拦截汉军,在池州大破汉军水师,有功于社稷!他不可能通敌卖国啊!即使有不察之过,也罪不至死啊!”

    魏岑反驳周宗,“汉军不习水战,不过是少量部队过了江水。先帝误信林仁肇谗言,才不得不对汉国纳贡称臣。实则刘承讯早已经不想打了。池州之战,我有一句话之前没有敢问,怕人说我是陷害忠良。林仁肇歼敌数万,汉朝是怎么知道大唐俘虏了敌人两千余人?怕是林仁肇跟人家唱双簧、商量好的数字吧!”

    周宗无言以对。李煜下令,捉拿林仁肇一门,关入天牢、秋后问斩。

    回去之后,周宗唉声叹气,幕僚安慰他,“陛下还是给了您机会。此时才是正月里,离秋后还有八、九个月呢,还能想办法,或许还有转机。”

    齐王李景达出宫后,魏岑和冯延鲁也提醒李景达,“国主还是心存疑虑啊!秋后问斩,怕是夜长梦多。”李景达点点头,似已成竹在胸。

    中原汉国派往岭南汉国的使臣们被刘鋹给轰了回来,不过,派去昭州的人却带回来了好消息。

    自从听说了潘崇彻这个人之后,刘承讯命令农垦司详细调查他的情况,并派人去潘崇彻所在的昭州,将大汉皇帝的亲笔信送给潘崇彻。

    在信中,刘承讯说,久慕潘将军大名,想请您到中原任职。潘崇彻给皇帝回信,表示感谢大汉皇帝的盛情之请。皇帝陛下的威名草民也听闻已久。但是草民已经六十有五,全无昔日雄心。即便昔日成就相比陛下,也不过是萤火之光。崇彻只求安度余生,即便昔日之主来请,也绝不出山。

    潘崇彻说的很明白,我不想来中原,也不会再接受刘鋹的任命。

    于是,刘承讯召集张浦、王守成等人做决断,准备进攻南汉。当然,借口很充分。南汉强占了南楚的桂、昭、贺、连四州。

    王守成向皇帝报告,归德军节度使王彦升送来报告,江南的武昌军行军司马林仁姝向归德军请降,还言及曾和大汉皇帝有过一面之缘。

    本想借着林仁姝除去林仁肇,现在倒好,林仁姝来降了…刘承讯本能的问自己一句,“她会不会是诈降?”

    刘承讯下令,将林仁姝送到汴京,事隔七年,见见她又何妨。这下,萧淑沂不淡定了,又想着会不会出点事,跑去找李沁和钟芳芳商议对策。

    钟芳芳问,“什么情况?讯哥和谁会有情况?”

    萧淑沂告诉她,“就是你模仿写字的那个女的。当年讯哥在和州放了她,现在她投降大汉了,还要求见讯哥。”

    钟芳芳安慰萧淑沂,“不要担心,讯哥应该……”

    话没说完,萧淑沂追问,“为什么不担心?”

    钟芳芳笑言,“淑沂姐姐真急了!你以为军中都是美女啊?放心吧!不会对淑沂姐姐构成威胁的。”

    萧淑沂回道,“这句话我爱听,不过还是要以防万一。”

    钟芳芳拉着李沁说,“可讯哥要见的是将军,我们不能干涉朝政哪。”

    萧淑沂被钟芳芳这么一说,也觉得自己有点神经过敏了,就没有继续纠缠此事。

    钟芳芳回到喜宁宫稍觉安慰,心想,林姐姐没有因那封信而死,真是太好了!看来,那封信还是起作用了,竟然逼得她选择投靠大汉。我们两人竟会有同在汴京的一天,真是世事难料啊。

    正月底,根据皇帝的旨意,汉军潘美部、曹彬和张永德部从两线对南汉发动进攻。潘美的主攻方向在昭州,他显得格外的谨慎。一反过去的急攻猛进,而是让武平军为先锋,禁军压阵。潘美的做法虽然有让武平军当炮灰的嫌疑,不过属于正常的心理,因为他担心岭南第一名将潘崇彻。潘美不知道,皇帝已经为他解决了后顾之忧。

    潘美知道岭南第一名将的威名,很是忌惮潘崇彻。此时的潘美年仅三十八岁,潘崇彻六十五岁,经验上肯定比不过人家;潘美常年在北国作战,是北方的名将,潘崇彻是岭南第一名将,论山河地理,又是处于下风。

    潘美的军队缓慢行军到昭州城下,由于北方也有一个昭州,因此该州又称南昭州。南汉国果断拒绝了中原汉国的威胁,却并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昭州并没有重兵防守。即便如此昭州乃南汉名城,南汉、南楚和南唐三国在此曾频繁交战,都是以南汉胜利而告终。因此,中原汉国兵临城下,南汉的昭州刺史陈守忠的军士士气很是旺盛。

    潘美顺利围困昭州城,部下建议,采用与攻打朗州相同的战术,立即用火炮机弩等快速攻下昭州,潘美并没有采纳。谨慎归谨慎,他还是想立大功的,决定围城打援,以一部分武平军配合少量禁军围困昭州城,把主力和炮,发射机弩等布置于城南大道上。

    中原汉军围困昭州的消息传到南汉都城番禺后,南汉才匆匆派伍彦柔率领五万大军前去救援。中原汉国攻灭蜀国,南楚、岭南皆震动。不只是潘美畏惧潘崇彻,岭南之将更是畏惧中原,连小有雄才的杀兄弟狂人刘晟都畏惧中原,手下之将就更不用说了。

    伍彦柔也很谨慎,本想一路缓行,若是没到昭州城已破,正好撤军退回岭南。可是不曾想沿途顺利,直至大军抵达昭州地界也没有军情。这日正在行军途中,南汉军遇到汉军拦截,伍彦柔立即命令前部与之交战。打起来才发现中原汉军并不难打,双方交战互有伤亡。中原汉军开始撤退,伍彦柔不敢追击,也鸣金收兵。伍彦柔不解的对部下说,“我闻中原汉国横扫江北,不仅各国畏惧,连塞北胡人都丧胆。今日闻名不如见面,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嘛!”

    部下提醒伍彦柔,“交战的不是中原汉军,怕是老对手武平军和武安军吧!”

    伍彦柔这才发现对手竟然不是中原的部队,而是老对头。他寻思着汉军可能还没到南面呢,用的都是些原楚之军啊。这下伍彦柔信心大增,觉得不该在路上磨蹭,立即下令大军迅速前进,以解昭州之围。

    那边潘美还想再来个诱敌深入之策,又派出一队武平军。这回不用使诈,千把武平军见快速进军的南汉军队,真的是丢兵弃甲,撒欢了跑,比真的还真。伍彦柔率领前部穷追猛打,很快进入了潘美设计的伏击圈。

    伍彦柔追的欢快,只听轰的一声炮响,中原汉国禁军骑兵从两侧杀出,片刻之间伴随铺天盖地的箭阵,南汉军一下被剃了个平头。错手不及中,伍彦柔慌忙想稳固阵脚,带头冲杀的潘美不愧为第一个晋级麒麟八将之人,远处亲自拉起发射机弩,朝着伍彦柔一箭射来。伍彦柔被巨箭击中当场半边身子都碎了。南汉军见主将阵亡乱作一团,也有些将领想稳住军阵也无济于事。汉军骑兵乘势掩杀。

    步兵显然跑不过骑兵。禁军一路追杀,岭南汉军被追击的四散乱跑,投降的就有约三四万人。唯有后部还算跑的及时,约有一万人败回都城。潘美命人砍下伍彦柔的头颅,在昭州城前高高挑起一杆,再命人喊话,这下昭州守军士气大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