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二百零五章 意欲勤王退洪城 各方静待迎决战

第二百零五章 意欲勤王退洪城 各方静待迎决战

    八月中旬,远在江州的李景达接到了来自洪城的十万火急战报。汉军突破江水防线,兵临金陵,国主及群臣万望天策上将以都城安危为重,速速班师驰援!接到战报,李景达慌了,立即班师回撤洪城,并追问报信之人情况。报信之人告知,国主已经派出了八组急报,不知道前面那些人出了什么状况…不过,从金陵过来的必经之路——饶州已经被汉军攻破了,他是弃马乔装打扮,一路隐匿行迹、步行过来的。汉军兵临金陵已经是一个月前的事情了。

    李景达知晓情况紧急后,第一件事就是派人传令给远在六百里之外的鄂州武昌军,命令武昌军弃守鄂州,向洪城靠拢。要救金陵,最佳也是最冒险的策略就是命令武昌军弃守鄂州,顺江而下直返金陵。最佳是因为速度最快,最冒险是因为自江州往东的江水沿线大概率被汉军控制。不管怎么说,这不符合李景达的风格,他要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握。

    齐王向武昌军下达了四天之内撤到洪城的死命令。接到命令的武昌军,关于撤退的路线问题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四天要撤到洪城,唯一可以走的路就是顺江向东而下、到江州之后转向正南方的彭泽水路,再由彭泽进入赣水、逆流而上直达洪城。

    武昌军节度使张刚就是准备走鄂州到江州再到洪城的水路;可是新的行军司马以及李松等部将都认为,汉军早已攻占江州,从江州进入彭泽水道倒也还好,可赣水水道狭窄,水道一旦被汉军堵住,后果不堪设想。李松等人认为,应该在到江州前出其不意,以步兵急行军赶往洪城。

    张刚则坚持,步兵行军必然被汉军骑兵追上,会耽误时间…他惧怕齐王怪罪,因而坚持己见。武昌军开始调集大量战船,将士们迅速登船,沿江东进。此时,由于汉军一个月前就在围攻金陵,汉朝早就估计江南唐军迟早弃鄂州、救金陵,因此,昌武军节度使刘继业早已得到命令,若武昌军弃守鄂州,则汉军立即弃城再围追。

    刘继业得到武昌军由水路撤退的消息后,立即分兵。由夫人折子悦率领两万步兵取鄂州,自率步骑二万五千人追击武昌军。折子悦很顺利地领军到了鄂州城下,鄂州文官当即开城投降,昌武军兵不血刃控制了鄂州。

    刘继业率领骑兵先行追赶,步兵随后,则追的非常吃力。江南多河流,河流附近杂草灌木重生,给骑兵的行进带了困境。

    不过,刘继业多了个心眼,以飞鸽传书向江州的汉军传报,敌武昌军正在由水路向江州方向行进。八月二十日黄昏,武昌军的行军非常顺利,已经抵达江州的湖口县。湖口顾名思义,彭泽之口,是彭泽汇入江水的地方。长江与鄱阳湖两水在此相汇,相汇处出现了江水清澈、湖水浑浊的江湖两色景观,延绵百余里的清浊分界线蔚为壮观。

    渐渐的、天色暗了下去,中秋佳节已过,傍晚的月亮依旧圆润地挂在天空。正在长江与彭泽连接水道行军的武昌军的前排船只,咚、咚、咚,发出巨大的响声,撞击在木桩之上。夜色已黑看不清,节度使张刚只好下令点起火把,又让水性好的士兵下水探个究竟。

    就在此时,突见湖岸之上,嗖、嗖、嗖,信号弹闪耀过天空,岸边突然点起不计其数的火把,随后汉军漫天的火箭,射向一个挨着一个的武昌军战船。武昌军士兵在船上四处奔跑,取水灭火,造成了小小的混乱…汉军水军士兵借此游到战船底部,用斧凿破坏战船底部或者勾住战船帮沿,伺机爬上敌船。

    此时的张刚已经无计可施,只能命令弃战船,乘坐蒙冲斗舰的小型战船部队快速进入彭泽主河道,副使陈秉同等一干人则领军上岸改为步兵行军。谁都能看出来,此时张刚的自私…走水道还比较安全,上岸的话,沿途可能都是汉军,肯定凶多吉少。不过,也只能如此安排了…约有两万武昌军仍走水路,近三万武昌军开始强行登岸。

    见漫天火光下,大船向岸边靠过来,石守信夸赞王彦升,“当了不到一年归德军节度使,大有长进了!果真如你所料。幸好我等乘着枯水期把彭泽进入长江的水道封了,不然敌军自如地进出彭泽与江水就坏事了!”

    战船靠近岸边,汉军以更密集的弓弩射向战船,武昌军也在船上回射。船已靠岸,不畏生死的武昌军将士奋力往岸上冲,汉军点起火把以阵势围困敌军。李松等人不敢恋战,上了岸就指挥士兵向南突围。

    深夜里,汉军围追堵截也不方便,追着追着就不敢追了…武昌军副使陈秉同、副统军李松等一干部将各带一部分人顺利突围。黎明时分天色微亮,唐军开始再往约定好的修水附近靠拢。直到正午才逐步集结完毕,不再有军队前来。清点人数,大致有一万六千余人,都统姜东和庄功成没有带兵前来。李松估计有两种可能,一是两人战死了,但是另外一种可能更大…当初,林仁姝写信劝降,都统姜东和庄功成都支持林仁姝,认为不该为昏君而战,极力想接受林司马的劝告,归顺大汉朝廷的。李松认为,两人可能趁机带着部下向汉军投降了。

    武昌军士兵在修水又休息了一个时辰,事不宜迟开始从陆路向洪城行军。副使陈秉同打算从修水县城过,给士兵们弄点吃的。大约黄昏时分,正在行军之中的武昌军垫后部队发生了骚乱。原来,耽误了一天的行程,从鄂州追过来的刘继业所率领的骑兵已经杀到。

    石守信等人的任务都是固守江州,为了防止江州有失,他们不敢派军队远远追击敌军;刘继业的任务就是牵制武昌军,当然是武昌军跑到哪里他就追到哪里。刘继业本是个猛人,率领四千骑兵毫无顾忌的冲入武昌军本就有些混乱的阵中。副使陈秉同令都统杨卫领军三千垫后阻击汉军,其他部队快速撤退。杨卫整顿部队,砍断树木形成障碍,并与汉军骑兵搏杀,为大部队争得了宝贵的一个时辰的时间。

    消灭杨卫的垫后部队,刘继业仗着自己是骑兵行军速度快,还想再追击,部将劝告,再往下就是洪城地界,听说唐军主力在洪城,继续追击有被伏击的风险。刘继业心想,夫人那边估计取鄂州无忧,又在此处击溃小部唐军,总算把憋了大半年的气出了,那就见好就收吧!

    江南的千古帝王都金陵,在大唐时期就有雄厚的军事实力,又经杨吴、南唐苦心经营,城墙的高大已经不用说了,而且城的四边都有宽阔的护城河。皇帝把禁军部队调过来就是为了攻城,可是到了金陵城下,董平、曹彬等人发现,若用常用的攻城方法进攻金陵城非常困难。

    金陵城有宽阔的护城河,无法架高台来压制唐军的弓弩。若在护城河内搭高台更不可能了,显然台子还没搭,民夫就成了靶子…在护城河外倒是能建,可是本方的弓弩射程又不够,架起大型的弓弩炮又数量有限。

    没有很好的办法,只好选择强攻。江南的大战已经日趋白热化。汉朝和吴越国的联军连攻金陵七日,联军和唐军伤亡都很大,可是离攻克金陵还差的很远。金陵的唐国守军有十余万,还大量的发动了民夫,有足够的兵力人力,从容地应付联军的不断攻击。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金陵皇宫之中,国妃周明佳一改往昔的奢靡,一大清早起来,穿上素服带着宫女们到厨房做糕饼。李煜听说此事,还是第一次听到明佳亲自下厨,也到厨房看望。更让李煜感动的是,周明佳号召宫人们简简单单的过中秋,她则亲手制做糕饼、想陪伴国主慰问守城将士们,送给将士们吃。

    李煜抱起了穿的跟处家过日子的小媳妇似的周明佳,无限爱怜的说,“得明佳为妻,我一生又有何求?!”周明佳听了窃喜,国主说的是得明佳为妻,妻即为国后。

    周明佳比周娥皇更胜一筹的地方就是,两人同样拥有美貌、才华和柔情,当然还有如现代女性的一面就是希望国主独宠一人。可周娥皇掩饰自己这与时代对女性的要求不符的地方,而周明佳从不。周娥皇也没有周明佳这样、能根据李煜的需要,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柔情的方法;周娥皇考虑天下的大事时是不考虑李煜的感受的…所以结果就是,妃嫔、宫人们都觉得皇后周娥皇好,只有李煜一个人觉得皇妃周明佳更好。

    国主李煜带上周明佳,枢密使魏岑、副使周宗等人到金陵城各处慰问,官兵听说国主来了都很激动。国妃周明佳将做好的糕饼发给守城将士,宫女告诉将士们,这是娘娘一大早就起来亲手做的,将士们听了更是群情激愤,高呼“国主万岁,国后千岁,大唐将士誓死守卫家园!”

    李煜也很激动的与将士们一起高呼,誓死守卫家园。李煜登上金陵城的东门,看到了在城下的吴越士兵,还有远处的营寨。看着吴越人的军队,李煜对于守城的信心大增。可惜金陵城内没有林仁肇这样的猛将了,剩下的将领只知道也只敢一味地守城,没有一个人向国主提出来,应该集中兵力打吴越人个措手不急。

    从下午一直走到傍晚,李煜和周明佳又来到秦淮河边,宫人们早已准备了荷灯。荷灯用木板编竹为小船,放祭品点上蜡烛,彩纸作帆再将灯笼固定在船上,放入秦淮河水中任其飘流,以此来表示对阵亡的大唐将士的悼念。李煜默默的祈福,愿佛祖保佑大唐,愿为大唐而死的将士们九泉之下安息。

    放舟之后,李煜才携周明佳返回宫中。刚进宫门,严续和越禄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李煜吓了一跳又有些困惑,今日环城一周,正值中秋佳节,汉军和吴越军并没有攻城,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呢?

    不料严续跪地痛哭,说傍晚吴越人送来了一个琵琶。李煜心中一沉,让严续把琵琶拿过来一看,果真是皇后周娥皇的陪葬之物。严续呈上了吴越人给唐军下的战书,五日后约战金陵城外;如果唐军不应战,他们就掘开顺陵,再掘钦陵。李煜抱着琵琶痛哭,大呼自己无能,连累了娥皇,还要殃及祖先,又去命人请刚刚回家的魏岑和周宗。

    金陵当下的战况,对于汉朝来说,仗没有打胜,好消息倒是频频传来。首先是被围困的芜州刺史,领城向大汉投降了。芜州是由江南的宁国军管辖,宁国军主力已经退往金陵,而留守宁国军治所宣州的节度副使在芜州投降后,也选择了归顺中原。至此,从江州、饶州向东的原江南国土已丧失殆尽,就剩下一座孤零零的金陵城。

    刘承讯的“东西东”战略离胜利只差一步之遥,可是这一步似乎又相距略远。鉴于江南国多地归降,董平建议曹彬、张永德以及吴越人对金陵城围而不攻,大军兵退金陵十里地乘凉去了,只留下少量骑兵在金陵四门之间游弋。董平的策略是强攻不行就改为以逸待劳,准备困死金陵城。

    董平向朝廷上书,陈述金陵城难以攻克,而且把困难说的非常细致,希望陛下能够支持围而不攻,以逸待劳之策。坐镇于汴京的刘承讯收到了董平、石守信和刘继业的上书。董平的策略得到了张浦的认同。张浦想起来之前曾到过金陵,所见的金陵城正如董平所描述,如有十万余人防御真是不易攻破。好在大汉帝国此时是家大业大,比耗国力、刘承讯有足够的信心。于是,刘承讯下令大量调运军粮,支持董曹张三人围困金陵。

    从石守信和刘继业的上书中,张浦、王守成和赵普都认为,李景达很有可能已经知道了金陵被围,准备要起兵勤王了。战局的情况总是随着战争持续不断变化的。刘承讯原本是想攻克金陵之后,再来围剿或劝降洪城的李景达,现在“东西东”策略有点进行不下去了,还得再回到西部。

    刘承讯立即命令,传令给江州的石守信和饶州的邱衡,不惜一切代价阻击李景达,同时下令给刘继业,要他灵活机动地协防江州和饶州。现在关键是判断,李景达是准备从江州、还是饶州去解金陵之围。虽然饶州的可能性更大,但是也保不住李景达会破釜沉舟的走长江水道,那就得走江州。

    刘承讯脑海里大致判断出一个这样的战局后,为了给饶州的邱衡减轻压力,一面要令江州军的一部去攻洪城,同样还要看刘继业的随机应变。所以,皇帝还配了一封书信,要求刘继业及时准确地判断洪城李景达的动向并作出军事调整:李景达去哪里,昌武军就尾随而至,与江、饶二州的守军对唐军形成夹击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