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神都卦仙 » 第二十五章 自君之出矣

第二十五章 自君之出矣

    这个时代,天灾是家常便饭,每年都有州县遭灾;朝廷看的是受灾的范围,只有大面积受灾,朝廷才会派人赈给。任何一个地方官吏都会遭遇灾荒,而赈灾成为分内之事,不会视为意外。除了赈灾的官吏忙前忙后,其他官吏不会因此而忙乱,照样做自己该做之事。皇帝回长安后,除了河北的饥荒,洛阳没有再遭灾荒;人的生存能力极其强大,只要风调雨顺两年,人间尽见繁华。

    皇帝封禅,张説安排、引领百官随驾,为此得罪了不少人;因为随驾登泰山,一定会有升官的机会。作为宰相,这么多年下来,张説得罪的人更多。得罪人,一定会遭遇反噬。开元十四年(七二六)夏四月壬子,河南(即洛阳)尹崔隐甫、宇文融、李林甫共奏弹张説:引术士占星,徇私僭侈,受纳贿赂。

    张九龄进士擢第,起点高,得到张説的赏识,为朝廷重用;相比较而言,没有公卿赏识的王维,刚刚成为白衣公卿,就被排斥,出为外官。被人赏识有天大的好处,也因此贴上了派系标签;张説被贬,张九龄受牵连,出为洪州都督。

    开元十五年三月,张九龄携家人入住清化坊都亭驿。

    可能太过烦燥的缘故,张九龄独自走到石城酒楼饮酒,被康元石提前发觉,陪着游历各宅院。走完各院落,张九龄毫无所得,又走回宋之问、沈佺期那座宅院,闷头喝酒、吃饭,没有多说一句话。康元石手足无措,暗自猜测,是不是又遭贬,到这里寻找孤独感?

    吃完饭,张九龄一边喝茶,一边欣赏前辈大作。看来看去,叹了一口气,犹豫再三,留下一首诗《赋得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写完后,好像发泄了心中的愤懑,张九龄竟然笑了,悠然自得地问康元石:

    “康掌柜,与诸位前辈的大作比,这首诗怎么样?”

    现在的康元石,胆子比天还大,除了不敢评价皇帝家的文章,谁的大作都敢说几句:

    “张公,怎么看都看不出悲思之情,反而流露出一股没人督促,可以偷懒的味道!”

    张九龄哈哈大笑,扬长而去,搞得康元石不知就里。

    康家是地道的西域人,康元石从小学习汉家文化,举手投足都是地道洛阳人该有的习惯;唯独长相,还是西域人,也熟知西域的方方面面。

    时代在变,石城酒楼也在变;康元石一直想保留淡雅的风格,却不得不随着时代变化,不变都不行。西域商道繁忙,很多西域人到洛阳生活,不乏前来闯荡的少男、少女。初来乍到,石城酒楼成为他们(她们)落脚之处。为了生计,少男、少女在石城酒楼表演歌舞;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成为商贾追捧的节目。为了保持已经形成的格调,康元石只能再辟一处单独的酒楼,任由少男、少女去折腾;投桃报李,少男、少女给康家交保护费、场地费。

    开元十七年(七二九)春,一个失去父母的小女郎来到洛阳城,投奔河南府士曹司士参军事杨玄徼。小女郎的父亲名杨玄琰,祖籍河南阌乡,排行老大,杨玄徼排行老三。杨玄璬仅为七品,俸禄不高;在洛阳这个官、商如牛毛之地,的确不起眼。斗米十五钱昙花一现,连年的水灾,物价再次飞涨;在洛阳生活,着实不易。小女郎名杨玉环,年十岁,模样长得不错,知书达礼。杨玄徼灵机一动,觉得有必要找算命先生,看看女郎的生辰八字、命理、面相、前程。如果命好,可以花些钱好好培养;如果命不好,随便吧!

    在洛阳,以算命为生的人不少,杨玄璬带着杨玉环找到好几个,卜算的结果都不错。走进北市,看到老仙的卦摊,两人走过去,让老仙帮小女郎卜一卦。老仙不冷不热,还是老一套:

    “小女郎,一定要算?不算的话,一切皆有可能;如果算出结果,你可要认命啊!”

    杨玄璬很不耐烦,对老仙说道:

    “没见过你这样的算命先生,有钱还不想赚?”

    老仙拉下脸,严肃地说道:

    “你也是做长辈的人,如此随意,对小女郎的前程可不好,还是认真些好!”

    杨玄徼无奈,屈从道:

    “好!好!听你的;道长,你说吧,怎样才肯卜一卦?”

    老仙没接话,继续问小女郎:

    “真的要算?不后悔?”

    小女郎回头看向杨玄璬,杨玄徼点头,小女郎回头也对着老仙点点头。老仙将杨玄璬赶走,叮嘱道:

    “小女郎,我的卦与别人不同。你的命是你自己的,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包括你的亲人,记住了?告诉他人,祸害你自己,也会祸害别人!”

    小女郎不知所措地点点头,似乎长辈说的话,一定要听。

    老仙拿起桌上的五十根算筹,开始卜算。算到第二爻时,老仙一个恍惚,起手的时候忘记抽出一根。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正确的起手式,首先抽出一根,放在一旁不用。没办法,重新来过。此后的四爻,老仙集中注意力,还是有两次差点搞错。算完以后,老仙寻思,是不是眼前的小女郎特殊,自己才会恍惚,从而改变卜算结果?

    本卦为:上兑下坎,泽水困;变卦:上兑下坤,泽地萃。

    老仙依旧走老套路,带着小女孩朗读,死记硬背。临了,老仙问道:

    “小女郎,学过《易》吗?”

    小女郎摇头,不说话;老仙不管那么多,继续自说自话:

    “有机会好好学《易》,血明白了,你才会弄清楚自己的命。”

    小女郎终于开口说话:

    “仙长,你能告诉我结果吗?”

    老仙回答道:

    “我只能告诉你表面的结果,以我老人家的经验,没用!泽水困,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变卦,泽地萃,象曰:泽上於地,萃;君子除戎器,戒不虞。”

    小女郎听得一头雾水,又问老仙:

    “道长,我怎么不明白你说得是什么?”

    老仙尴尬地笑了笑,无奈地说道:

    “小女郎,我也不明白什么意思。我说过,你精通《易》以后,一定会明白。”

    小女郎迷迷糊糊地走了,杨玄徼走过来,叹口气,给了老仙十两银子。走远后,才嘀咕道:

    “又是手段高明的骗子,竟然不让我知道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