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神都卦仙 » 第二十四章 盛世洛阳

第二十四章 盛世洛阳

    皇帝有事于泰山,即是海内外的大事、盛事,四夷酋长远道而来,与皇帝共享盛世辉煌。进入夏季,路远的酋长先一步赶来,提前享受洛阳的繁华。洛阳人明显感觉到,城里的人越来越多,摊贩、食肆的生意更好、更火爆,唯有南市、北市的大店无动于衷。此时此刻,人们才真正体验到,什么叫做摩肩接踵。

    普天同庆的时日里,竟然有不怕死的反贼前来凑热闹。开元十三年(七二五)夏五月庚寅,妖贼刘定高帅众,夜犯通洛门;悉捕斩之。

    冬十月癸丑,僧一行作水运浑天成,上具列宿,注水激轮,令其自转,昼夜一周。别置二轮,络在天外,缀以日月,逆天而行,淹速合度。置木匮为地平,令仪半在地下,又立二木人,每刻击鼓,每辰击钟,机械皆藏匮中。

    辛酉,车架发东都,百官、贵戚、四夷酋长从行;以牧马数万匹从,色别为群,望之如云锦。每置顿,数十里中人畜被野;有司辇载供具之物,数百里不绝。

    十一月庚寅,封于泰山;辛卯,禅于社首;壬辰,大赦;丙申,幸孔子宅。

    十二月己巳,如东都。

    开元十四年(七二六)正月,天下人依旧津津乐道于封禅大典。隋唐以来,凡皇帝封禅,必从洛阳出发。见过高宗、则天皇后封禅的人,只剩下老糊涂;连武周时期则天皇后封禅都没见过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话题从洛阳开始,一直到泰山,每到一地的细节,都被挖掘,反复说道。世人都觉得,如此辉煌的典礼,怎么赞叹都不为过,怎么说都说不够。

    年底,皇帝与洛阳人同乐,斗米十五钱,而青、齐五钱,粟三钱。皇帝更是与天下同乐,户部奏,今岁户七百六万九千五百六十五,口四千一百四十一万九千七百一十二。神龙元年(七零五),既则天皇后崩那年,天下户六百一十五万,口三千七百一十四万有畸。整整二十年过去,增户九十二万,口四百二十八万。

    洛阳百姓,无论贵贱、贫富,均迷醉于大唐的辉煌;包括大槐树下的老头子在内,所有人都以为,皇帝是古往今来最好的皇帝。能够生活在这样的太平盛世,每个人都为自己庆幸。

    粮价便宜,主因是大丰收,而其它物品也不是很贵。提起物价,大槐树下立即忽略盛世煌辉,争论起价低的缘由。自宋璟打压恶钱失败以来,恶钱愈滥,物价虚高,却让铜器买卖兴旺发达。不得不说,开元年间,天下的富户确实多了很多;铜贱、货贵,致使富贵人家大量使用铜器,而市井中的铜钱随之减少,自动压低货物价格。

    这种情况下,朝廷失去控制物价的能力。开元十一年,皇帝诏所在加铸,禁卖铜、锡及造铜器者。大槐树下以为,朝廷动用了如此多的手段,才控制住物价,致使斗粟三钱。与高宗朝李勣灭高丽前的斗粟二钱相比,还是贵了五成;这才是真实的粮价,钱不值钱,粮价自然高。算来算去,老头们以为,普通百姓很难从中获益;真正得益的是权贵人家与商贾。

    对于二十年来增加的人口,大槐树下觉得数据有异,怎么新增之户,平均不到五口人?从总户数来算,平均每户五口到六口之间。老头子们觉得,宇文融清查逃户、籍外田,收获不小。

    六月戊午,东都大风拔木,毁端门鸱吻(房屋屋脊上的龙形瓦,用以固定屋瓦),都城门及寺观鸱吻落者殆半。

    看着窗外的暴雨,皇帝闷闷不乐。还是“泽风大过”,怎么封禅也不能镇压气运?看来,还是要遵循卦象: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像父皇那样与世无争?不可能!难道说,哪个皇子一定会做得更好?没有道理。还是要想办法长居长安,才是增加气运的关键所在。关中地狭,养不起那么多人口,不得不经常带百官到洛阳就食。原来如此,怪不得韦庶人与中宗,宁可死都不到洛阳就食!

    秋七月癸丑夜,瀍水暴涨入漕,漂没诸州租船数百艘,溺者甚众。

    八月丙午朔,魏州言河(黄河)溢。

    是秋,十五州言旱及霜,五十州言水,河南、河北尤甚;怀、卫、郑、猾、汴、濮人或巢或舟以居,死者千计。润州大风自东北,海涛没瓜步。苏、同、常、福四州漂坏庐舍。皇帝遣御史中丞宇文融检覆赈给之。

    值得庆幸的是,前两年粮价低,各地常平仓、义仓各有补充,而皇帝赈给及时,没有引起大饥荒。雨过天晴,大槐树下聚在一起,各自愁眉苦脸。这次没有了人生感悟,也没人争抢话题;众老头只有一个话题,是不是饥荒又要降临?大河决堤绝对不是好兆头,而皇帝总在洛阳,同样不是吉兆。不过,众人还是盛赞皇帝圣明;为什么?因为赈给!如若不然,天下必将大乱。

    现在的老糊涂,都经历过当年的大饥荒;当初因为家底厚,没有挨饿,却见不得到洛阳就食的灾民。有老头说,辛亏则天皇后改洛阳为神都,镇压气运,灾荒才得以消弭。又有老头想起则天皇后的大像,要是当初那些大臣不阻拦,将大像建起,是不是洛阳的气运更好,天下的气运更好?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忘记了盛世辉煌,埋怨那些大臣,不想洛阳好。

    大槐树下有经验,通常来讲,怕什么一定会来什么;等各地灾荒过去,各家又暗自屯粮;钱是什么东西?哪里有粮食重要!

    开元十五年(七二七)春,河北牛大疫。二月,遣左监门将军黎敬仁往河北赈给贫乏。

    夏五月,晋州大水;

    秋七月,邓州大水,溺死数千人;

    戊寅,冀州河(黄河)溢。

    庚寅,洛水(陕西)溢,入鄜城,平地丈余,死者无算,坏同州城及凤翔县,漂居民二千余家。

    八月,涧、谷溢,毁渑池县。

    是秋,六十三州水,十七州霜、旱;河北饥,转江淮之南租米百万石以赈给之。

    九月庚申,车驾发东都;冬十月己卯,至西京。

    开元十六年(七二八),河北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