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神都卦仙 » 第五十六章 诗圣的足迹(三)

第五十六章 诗圣的足迹(三)

    至德二载十月丁卯,皇帝回西京长安,百姓出城迎接,至二十里以外;皇帝进城的路上,百姓载歌载舞,“万岁”之声此起彼伏,痛哭流涕者不绝于路。

    杜甫听到消息后,从鄜州羌村赶赴京都,继续做自己的左拾遗,为皇帝查漏补缺。

    十二月丙子,上皇天帝从蜀郡至咸阳。丁未,上皇自开远门至丹凤门,皇帝乘马为前导领路。旗帜飘扬,彩棚夹道;长安士庶列道相迎,见到二圣,惊喜万分,忍不住高喊道:怎么都没想到,今天竟然看到二圣!

    上皇入大明宫,御含元殿;杜甫随百官班于殿,又随侍上皇至长乐殿拜九庙神主。

    随着二圣归位,大唐气势如虹,在收复长安、洛阳之后,收复河南道、河东道全部失地。大燕史思明以所部范阳等十三郡及兵八万请降,其河东节度使高秀岩亦以所部请降。皇帝大喜,以史思明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

    大唐公卿争议较大的是,如何处置投靠大燕的大唐官吏。经过几个月的纷争,最终确定,以六等定罪,罪重者斩首,其次赐自尽,再次重杖一百,次三等流、贬。达奚珣等十八人斩首,陈希烈等七人赐自尽。张説的儿子张垍得以免罪,大燕河南尹张万倾因为庇护百姓有功,同样免罪。三百多叛徒官,仅处死二十五人,与狄仁杰时处理河北胁从者类似。

    处置叛徒的同时,少不了论功行赏。这时候的大唐朝廷,充满祥和;眼看着大燕将灭,太平将至,杜甫对未来充满期望,对皇帝充满信心,也对自己及家人的未来充满信心。与王维、岑参、贾至等相聚时,兴之所至,作同名诗《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相和: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长安日渐繁华,杜甫相信,用不了多久,天宝年间的繁华会重现于世。皇帝的想法与杜甫没什么不同,事实上,朝廷百官皆以为,理应如此。

    二月癸卯朔,大燕淄青节度使能元皓以其地请降,皇帝以其为鸿胪卿、河北招讨使。

    二月丁未,皇帝御明凤门,赦天下,改元乾元元年(七五八);尽免百姓今载租、庸。

    从“乾元”二字,可以读出皇帝内心的心声。《易经》第一卦,乾:元,亨,利,贞。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皇帝名:李亨。

    大燕安皇帝庆绪逃出洛阳后,忌惮史思明势力强大,不敢回范阳,留在邺郡;那个时候,其骑兵不过三百,步卒不过千人。旬日之内,蔡希德自上党,田承嗣自颍川,武令珣自南阳,各帅所部兵汇聚邺郡。又召募河北诸郡人,兵至六万,大燕军声再振。

    皇帝及大唐重臣均不信任史思明,派乌承恩谋杀史思明及其它将领。四月,谋杀之事泄露,史思明杀乌承恩,再次反叛归附大燕。随着史思明军再次加入,大燕有再次兴起。

    六月戊午,皇帝下制,例数房琯所犯之过错,贬为幽州刺史;杜甫被归入房琯一党,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的信心与希望顿时熄灭,如天气一般,从火热的中夏入深秋。寒蝉凄切,秋燕南飞,自己又能去到哪里去?杜甫惆怅,心还未冷,仍对朝廷、对自己抱有一线希望;也许,不再是希望与信心,而是放不下大半生的追求。除了到大唐朝廷为官,还能做什么?

    尽管内心迷茫,杜甫未敢忘记朝廷大事,以自己的视野,奋笔疾书,写军事、写国政,希望能为朝廷所用。不知道杜甫不愿意提起,还是根本没去深究,皇帝究竟希望他做什么?

    心里的郁闷怎么都无法舒解,看到被遗弃的老马,杜甫哀叹,自己的命运怎么与这匹老去的军马一样,没人看得起,没人愿意用;看到群雀欺负孤独的燕子,杜甫也觉得同命相连,怎么自己也是被人欺辱。想要登华山,观玉女洗头盆,年老体弱,实在爬不上去;要是有根仙杖,帮助自己走上去该多好!这一年,杜甫四十有七。

    皇帝比杜甫心情还要差千倍万倍,欢喜不过数月,又被叛军与“钱粮”所困扰。如今的天下不再是开元、天宝盛世,皇帝也没有太上皇当时的底气与潇洒:修道问长生,无为看钱粮。战乱数年,最富裕的河南、河北也无多余的粟米、布帛,江、淮、蜀也不见得多富有。怎么喂饱打仗的将士,成了皇帝的头等大事。

    去年收复东京洛阳,皇帝囊中羞涩,所以允许回纥兵劫掠。回京城长安之后,因为皇宫、宗庙、府库中的重宝均散落民间,皇帝让有司去民间寻找。百姓艰难,欢迎二圣回京的激动,早已被生活熄灭;如今,皇帝又来索要财货,民怨四起,民意沸腾;皇帝无奈,只好作罢。毕竟,长安是皇帝生活之地,百官处理政务之地,吃相不能太难看。

    朝廷陷入财政危机,自有财赋公卿挺身而出,想出数不胜数的办法。皇帝即位之初,即遣御史郑叔清等统计江淮、蜀汉富商、右族家财,十收其二,谓之率贷。诸道也加收商贾税,用以奉养军队;交易额大于一千钱者,均加税。

    北海郡录事参军第五琦看到机会,在太上皇刚刚抵达成都时,即入蜀拜谒,自请于江淮置租庸使,开始收吴盐、蜀麻、铜冶等税,将税赋变卖为贵重之轻货,自江陵、襄阳、上津路转运至凤翔。

    如此措施,应付大战的钱粮还是相差甚远;有朝臣提出卖官鬻爵,度道士、僧尼,以弥补用度之不足。纳钱百缗,赐名经出身;商贾助军者,免税、赐爵。收复两京之后,又于关辅诸州,纳钱度道士、僧尼上万人。

    算算账,用度与收入很难平衡;史思明判,大战又起,皇帝头疼不已。第五琦动心思,为皇帝再想办法,做诸州榷盐铁使,将盐价从以前的斗盐十钱加价至一百一十钱。

    又铸造“乾元重宝”钱,入市籴货。“乾元重宝”钱每缗重十斤,朝廷定为以一枚当“开元通宝”钱十枚,被世人俗称为“乾元十当钱”。开元通宝钱每缗重六斤四两,两种钱同时使用,相当于朝廷籴货时,便宜六倍四。这时候不是天宝年,上皇无为而治,商贾敢于抵制朝廷的律令;有大军在侧,有大义傍身,谁敢说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