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太孙到皇帝 » 第十章 蓝玉的如意算盘

第十章 蓝玉的如意算盘

    就说了一个精盐的事儿,足以让朱元璋三人兴奋的合不拢嘴。

    他们真的做梦都没有想到,朱英竟然还有其他发家致富的方法。

    朱元璋手有些颤抖的对朱英说道:“英儿呀,你还有什么好的发财致富的路子,给咱一次性说一下,咱好给你安排门路。”

    朱英缺少摇摇头道:“老头子,你切莫心急,等这精盐咱赚到钱了,在想办法搞别的吧!”

    朱元璋有点尴尬的摸摸鼻子道:“对,咱不着急!”

    话是这么说的,但他其实在心里还是挺着急的。

    能不着急吗?北元余孽还没有荡清,眼下有部分身份还受到灾情影响,西北战情不稳定,再加上迁都这件事,眼下大明已经是捉襟见肘了。

    如果是有了银子,他朱元璋岂会束手无策?

    他做梦都想一手缔造一个洪武盛世。

    他原本以为自己已经老了,缔造盛世的没好愿望只能寄托到后世帝王们的身上,因此他对自己的子孙都很严厉,尤其是对太子朱标的教育,更是投入了全部的精力。

    要铸就大明万年江山,就需要很大的盘缠来铺路。

    一时间,朱元璋内心激荡不已,他的美好愿望一定在有生之年得以实现。

    眼前这个贤孙,早已经不是什么脑疾患者了,而是他朱元璋地地道道的皇太孙。

    朱元璋眯着眼,得意的看着眼前的朱英,脑海里浮想翩跹。

    真要是实现了大明洪武盛世,那该有多好啊!

    想了一会,朱元璋开口说道:“英儿,你就家好好养病,爷爷这就去应天府,把精盐的事儿给确定下来。”

    “嗯,好,去吧!”

    朱元璋带着蓝玉,冯胜出了府。

    朱元璋走在最前面,他背着手,哼着小曲儿,显然他此刻的心情很不错。

    或许在他的脑海里,他已经勾勒出一副盛世大明的宏图。

    走了数步,他慌忙停住脚步,转身对着跟在后面的蓝玉问道:“朕来问你们两个,你们觉得咱这太孙怎么样?”

    蓝玉赶忙躬身道:“回陛下,皇孙真乃贤明之人也!他不但见识广博,而且善于开动脑筋,臣远不及也!”

    站在一旁的冯胜也慌忙躬身道:“俺也一样!”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大笑道:“咱的大孙哪里来的脑疾啊?这分明就很正常嘛!”

    “从今往后,你们两个给朕记住,谁要是再说咱大孙有脑疾,就给朕抓起来送给锦衣卫处置!”

    “是,陛下!”

    说完,留下呆立在地上的蓝玉跟冯胜,他便登上马车去了应天府。

    眼看着朱元璋的马车走出老远,蓝玉跟冯胜才算是松了一口气,他们跟着朱元璋来让这小子决定他们的命运,看来这小子还不至于心狠手辣。

    “宋国公,你觉得之前咱们讨论的事儿会发生吗?”

    “什么事?”冯胜一脸模糊的问道。

    “别装糊涂了,就是咱之前讨论的那个,太子朱标会不会?”

    冯胜长长的叹了口气道:“这事多半会发生!”

    听了这话,蓝玉显得有些失魂落魄。

    他知道,暗地里他干了很多不光彩的事情,其实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支持太子,将来有一天太子能独揽大权,那他淮西武将又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跟着朱重八打江山,为的是啥?不就是为了有个安定的生活么?

    眼下,局势看上去很稳定,其实暗地里各种势力是此消彼长的。

    “唉!要是大太子朱雄英在,就好了!”蓝玉长长的叹了口气说道。

    “陛下最喜欢的就是大太孙,也最疼爱他,若是他在,皇位也不一定能轮到朱允炆那个废物身上。”

    “到时候咱们淮西武将的结局,或许会是另外一种局面。”

    冯胜听的这话,心里咯噔一下。

    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他们在蓝玉的府上就曾经议论过这个话题,可是...

    可是,他们的这一切都暂时还是幻想,毕竟太子朱标现在还在人世间。

    冯胜心思比蓝玉敏捷,他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比如在朱元璋面前,他会谨小慎微,在蓝玉面前,他会低调谦虚。

    他知道蓝玉这个人,居功自傲,也就同为淮西武将,要不然,他早就跟这人撇清关系了。

    不过现在,他们都是绑在同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谁都不敢怎么样谁。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凉国公,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冯胜问道。

    “异常?什么异常?”

    冯胜故意卖了个关子,让蓝玉有些吃惊。

    不过他话已说出,却没有了下文,将蓝玉吊在哪里,老半天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哎呀,你就快些说吧!不要再卖关子了!”蓝玉有些着急的求教道。

    冯胜稳定了一下内心,才开口问道:“你没有觉察到什么异常?你难道不觉得今天咱们见的太孙,很像一个人?”

    蓝玉仔细的回忆了一下,顿时觉得眼前一亮。刚要大声说话,就被冯胜阻止住了。

    “对,他太像死去的朱雄英了!”

    “九年前陛下处斩三千人,原来是有原因的。”

    蓝玉将之前府里谈论的前因后果一串联,才明白整个事情的经过。

    这对于他而已,是一件好事。

    因为在朝廷弹劾他的奏折之中,他确实做了造反的事,而且他的目的很明确,将来一旦太子朱标登基,那他仍然是功臣。

    这是他蓝玉的如意算盘。

    因此,他对朝廷文官弹劾他的奏折一点都不在乎。放眼全天下,他唯一害怕的就是朱元璋,但朱元璋岁数比他大,将来他有的是机会。

    啪!啪!啪!

    蓝玉连续拍了几下掌,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

    大殿之上,朱元璋责问他的时候,他已经吓得双腿瘫软,但是此刻,那种被吓软的状态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现在哪里还有他所顾忌的?将来只要朱元璋殡天,铁定了是太子朱标继位。

    太子有一天若真的挂了,他们淮西武将还有这个朱英,在蓝玉的影响里,朱英跟已经死去的朱雄英长的一模一样。

    蓝玉越想越心惊,竟然一屁股重重的坐在地上,嘴里竟然喃喃的说道:“对,真的就是他,真的就是他!”

    冯胜叹口气道:“陛下这么多年瞒着群臣,是有原因的,原来他他是留有后手的啊!”、

    “哈哈,说的真是,走,咱们回去继续找他们来讨论。”蓝玉的心情此刻似乎很不错。

    在蓝玉跟冯胜回府的同时,朱元璋也回到了皇宫。

    他一回到谨身殿,就开始忙的废寝忘食。

    在处理了一大批奏折后,朱元璋猛然想起之前朱英说的一件事,河南府在不几日就会遭受水灾,粮食将会颗粒无收。

    “蒋桓,速速传户部尚书赵勉进殿!”

    “遵旨!”

    锦衣卫的办事效率非常高,它是朱元璋刚刚设立的一个机构,目的就是让起充当自己的眼线,直接对自己负责。

    因此,每一个锦衣卫指挥使手中都有大权。

    一盏茶的功夫,户部尚书赵勉进入谨身殿。

    “臣户部尚书赵勉,叩见吾皇圣躬安!”

    “赵卿家免礼平身!”

    “谢陛下!”

    朱元璋批阅完奏折,端坐在御案前,气势威严道:“赵卿家,这几日可收到河南府遭受水灾的奏报?”

    赵勉顿时一愣,迅速在脑海里回忆了一下,拱手道:“回陛下的话,臣未曾收到河南府遭受水灾的奏报。”

    “不过,据臣所知,这南直隶一代今年风调雨顺,而且今年是一个丰收年,臣敢断定,不会有这样的奏报传来。”

    朱元璋听完,摇摇头道:“可朕听闻,最近河南府遭受水灾,粮食颗粒无收,可有此事?”

    赵勉脸色一皱道:“陛下,这绝不可能,此乃谣言!还望陛下明察!”

    朱元璋脸色稍微缓缓了一下,正要开口,却听见外面有人大声喊道:“陛下,八百里加急奏报,河南府遭受严重水灾,请陛下明示!”

    一瞬间,朱元璋呆坐在龙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