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宋朝当大文豪 » 第31回 铺房

第31回 铺房

    翌日,两驾喜庆奢华的马车从纱縠行出发前往程府。一驾马车上坐着杨姨、苏轼、苏辙三人,另一家马车上各种妆奁琳琅满目,主要是挂帐幔、铺床房用的毡褥、帐幔、衾之类的家纺,以及珠宝首饰等用物。

    “哈哈,今天着实开心,我代表娘家去程府替姐姐‘铺房’,定要尽善尽美。”沿途苏辙最为兴奋,一边说话一边手舞足蹈,就像一位指挥家指挥着乐队,深情在其中激荡,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汹涌澎湃。苏轼压根没有搭理这货。杨姨一如既往的慈笑少语。

    婚礼一般的都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步,但在宋朝的时候只保留了纳采、纳吉、纳征、亲迎四个程序。

    纳采,男方向女方送求婚礼物;

    纳吉,纳币之前,男方卜得吉兆,备礼通知女方,决定缔结婚姻;

    纳征,即纳币,纳吉之后,择日具书,送聘礼至女家,女家受物复书,婚姻乃定。亦称文定,俗称过定;

    亲迎,即迎亲,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

    除了这四个程序,在北宋出现了一些新的习俗。由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议婚时,开始出现了相媳妇和通资财的做法。

    相媳妇,即相亲,由男女双方约定一个日期,双方见面,如果相中就在女子的发髻上插上金钗,称为“插钗”,如果不中意,则要送上彩缎,称为“压惊”;

    通资财,是在通婚书上除写明男女双方的姓名、生辰外,还要写明家中财产状况,嫁娶论彩的表现十分明显。在亲迎之前,男方要送花粉一类的东西“催婚”,女家要用帐幔、被褥之类的装点新房,称为“铺房”。

    马车行驶至程府正门,只见大门紧闭。虽然程府也已张灯结彩,但门口冷冷清清,门倌两人亦是无精打采,与苏家门前熙攘喧嚣反差极大,全然不似大喜之前的样子。

    苏轼见此情景,眉间紧皱,沉默不语。

    杨姨上前跟门倌打过招呼,门倌走侧门而入进去通报。不久,一位十七八岁清新俊逸的青年快步从侧门而出,喜眉笑眼直奔苏轼。此人正是表兄程之才。

    “子瞻弟弟、子由弟弟,没曾料想今天是两位弟弟前来铺房,为兄甚是欢喜。听闻两位弟弟都在中岩书院负笈求学,一切安好?”程之才话语情深厚意,并未口是心非。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况且苏轼感觉程之才并非虚情假意,脸色缓和微笑着说:“见过表兄。我和弟弟在中岩书院一切都好。先行恭贺表兄明日大婚之喜,郎才女貌、才子佳人。恭祝表兄和姐姐幸福美满、百年好合。”

    可是苏辙一口怒气填胸,未曾宣泄,皮笑肉不笑地说:“表兄还知道今天苏家过来铺房。程府正门都不打开迎客,这是什么道理?如果阿娘知道了,不知作何感想?”

    程之才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尴尬不已地说:“两位弟弟,阿娘有言明日大婚,为显郑重,今日不开正门。阿爹和为兄实在执拗不过,只能依阿娘所言。”随手抱拳拱手道,“为兄生平最是敬重姑母。姑母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敢于打破一切世俗牢笼的束缚。勤俭持家,上孝下慈,勉夫教子,是为贤妇贤母。骤闻姑母身体渐感不适,为兄心揪,还请转告姑母望其善自珍重,不可操劳过甚。”

    苏轼闻言一阵唏嘘,程之才如今长大虽是一表人才,但其妈宝男的本质属性未变。亦未曾想到程之才对于程夫人敬重如斯。如今程府,表面是程浚当家,实则是妗娘做主。转念再想到妗娘的强势,舅父的憋屈,苏轼也是束手无策。

    苏轼没有再过多纠扯,在程之才的陪同下从侧门进入程府。杨姨守在程府新人新房门外,苏轼和苏辙在屋里方方面面、一丝不苟地布置好新房,只待明日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