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宋朝当大文豪 » 第43回 花环定情

第43回 花环定情

    王方先生为唤鱼池定名的同时,苏轼和王弗的目光相遇,两人的心跳瞬间加速,仿佛要跳出胸膛。两人的手掌几乎同步紧握成拳,似乎生怕某些异样的情感会从指尖滑落。

    “先生,学生回来了。”苏轼压下内心异样情绪,连忙上前见礼。

    王方先生开怀大笑道:“子瞻,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今天正好是为师生辰,家里已备好两桌薄酒夜宴,到时你和仲达他们一起过来。”

    苏轼赶忙躬身祝贺道:“学生祝老师妙笔生南国,桃李满天下!学生晚宴必到。”

    “好。你和王弗说说话,都将近两月未见了。”王方先生说着便走开,把空间留给苏轼和王弗。

    “弗儿,许久未见,一切安好?”苏轼首先开口。

    “嗯,轼哥哥,弗儿一切都好。”王弗不是扭捏之人,已从刚才异样思绪中走出,见到苏轼先是喜出望外,而后触目伤怀,“轼哥哥,听说八娘姐姐她……,轼哥哥节哀。”不用王弗多说,一句简单的慰藉,就让苏轼感到心中一暖,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更加美好。

    苏轼温和地说:“谢谢弗儿关心。已经没事了,都已过去了。走,跟同窗们都好久未见了,过去打个招呼。”

    当天傍晚,苏轼、苏辙、刘仲达等十位王方先生看中的学子结伴来到位于中岩书院附近瑞草桥的先生家中,给先生贺寿。由于不是整岁的大寿辰,只备了两桌酒席,十位学子和王弗一桌,先生家人和至交好友一桌。

    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曾经长期存在一个独特的忌讳,那就是“生日忌讳”,就连“生日”一词,也是绝少提及。在宋代以前,假如有人敢说一句“祝你生日快乐而”,那可是严重的失礼,甚至是对他人的大不敬。为何会有这种现象呢?古人常说的“儿的生日,娘的苦难日”,便可解释其中缘由。在我国古代,儒家礼教倡导孝敬父母,自己生日那天,正是自己的母亲受苦之日。儒家礼教对待生日的传统态度是引导要求人们吃素,不得饮酒吃荤食,反对欢庆行为。从宋代开始,生日庆寿之风很快遍及朝野,兴起的关键是宋廷将天子庆寿的特例扩大至宰相,从而突破了君臣的天壤之别。宰相过生日,朝廷不仅赐给了大量的生日礼物,可以搞庆寿活动,而且皇帝也允许其大宴亲友。在这种遍及朝野祝寿之风大兴的背景下,民间百姓过生日并庆贺的行为也开始在全国流行起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方知醉。苏轼本就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如同大漠中的狂风,自由奔放,不受拘束。老师生辰,同窗再聚,兴许也是需要一醉,苏轼喝得兴起,直接醉倒在老师家中。

    直至半夜,苏轼悠悠醒转,此时就苏辙还陪伴在苏轼身边,其他同窗们均已回书院。

    苏辙挤眉弄眼道:“哥哥,我刚瞧见王弗还未睡下。”说罢,递过一副飞来凤编制的花环,龇牙咧嘴地说:“给,这是你下午去‘唤鱼池’编制的飞来凤花环。”

    苏轼满意地点点头,朝苏辙递去一个鼓励的眼色:弟弟,干得不错!

    正所谓酒过三巡情飞扬,谁都不服就扶墙。苏轼醉酒后脑袋还是有点发晕,踉跄扶墙踱到翠竹掩映的后院,只见王弗正在临窗梳头。苏轼做贼似的从怀里摸出飞来凤花环,轻轻地投进窗去,然后头也不疼了,一溜烟就跑没影。

    王弗先是一惊,猛然抬头见苏轼的身影一闪而逝,继而心跳不已,随即把那副浓香阵阵的飞来凤花环紧紧贴在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