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宋朝当大文豪 » 第42回 唤鱼池

第42回 唤鱼池

    翌日,苏轼稍作安排,就携同苏辙返回中岩书院。跟家里交代,少则一两日,多则三五日,等处理好中岩书院的事情就归家读书。

    苏辙已知苏洵和苏轼对于自己的安排,可能是感受到即将与哥哥苏轼分开,垂头丧气地闷闷不乐,一路沉默寡言。苏轼也没太在意,感叹弟弟终于要学会自我成长了,人总得懂得和习惯独立独处。

    待苏轼赶到中岩书院时,已至午时。苏轼找书院书僮打听方知,王方先生已经带领众多书院学子外出沿江下寺附近的龙湫胜景处游玩学习。

    北宋书院实行自由开放的教学方式,主讲学者自择题目,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老师,提倡学生自学钻研,师生互相质疑辩难,形成自由讨论、各抒己见的学习风气。今天正好赶上王先生选定的院外活动课程。

    苏轼心急返家,没有丝毫耽搁,留下苏辙让其回书院庐舍休息,独自马不停蹄赶去龙湫胜景。

    到达中岩下寺后,苏轼下马,循下寺右侧石级小径行约半公里许至丹梯。丹梯在慈姥左峰萦绕于涧壑以西壁处,沿岩凿梯,名曰“丹梯”。旧时,缘梯而上,岩壁边沿建有丹楼,峰岩峻峭,危楼高眺,自有一番美景,故称“丹梯危楼”。由丹梯而下直至龙湫胜景畔,沿慈姥溪旁,为上、下慈姥峰之涧道,是为“清溪涧道”。涧道蜿蜒曲折,迂回于溪流两侧,沿溪数折即至。悬崖峭壁之下,花竹如绣,澄潭一泓,平静如半轮明月,潭水深不可测,有鱼替隐其间,相传为慈姥夫人之窟宅,世称“龙湫”,古有“龙湫胜景”之誉。

    绿潭畔,王先生正组织学子们投笔竞题,誓要为美景取一美名。

    刘仲达正兴奋地大声嚷道:“先生,我看其就名曰‘一泓潭’,可好?”

    “太俗!太俗了!”还没等先生答话,同窗们就急急否定了这个名字,觉得太过落俗。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说叫‘一泓潭’,你们说落俗。我说叫‘沁心池’,你们说过雅。那你们说到底应该叫什么?”刘仲达不忿的同时,正瞧见苏轼走来,冁然而笑道,“嘿!咱们的斋长来了。子瞻快来,你说这潭水该取何名?”

    王先生也顺着刘仲达的话语朝苏轼投来鼓励和期待的目光。

    龙湫胜景苏轼也不是第一次来了,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是他第三次来到这里。第一次是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同来。第二次是苏轼带着苏辙和王弗到来。

    见先生和同窗们的目光都注视到自己身上。苏轼明白现在不是跟先生说离开书院的时候。

    苏轼沉思默想片刻后计上心来,不禁大叫道:“如此好水,岂能无鱼?”于是双手大力连续拍击三声。“哗啦啦!……”原本沉寂的深潭立时热闹起来,鱼儿们若体人意,应声而出,群鱼翩翩游跃,皆若凌空浮翔。苏轼亦展颜大悦道:“美景当有美名。此为‘唤鱼池’!”

    “哇!”“啊!”同窗们一片惊诧之声响起。

    “阿爹!阿爹!我想到好名字啦!”在众人还未反应过来之际,只见王弗已从人群中挤出跑到王方先生跟前,拿着一张红纸欢天喜地地说,“阿爹,我想到最好的名字了,就叫‘唤鱼池’!”

    “哇!”“啊!”同窗们一片惊诧之声再次响起。

    只见王弗手持的红纸上跃然而出“唤鱼池”三字。刘仲达眉飞色舞地怪声大叫道:“不谋而合,韵成双璧!”

    王弗愕然一愣,受惊抬头,双眸如星,闪烁着少女的娇态。这才发现苏轼已到,再听到同窗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声,洞悉事情的前因后果。“唰”地俏脸通红,犹如晚霞映照在潭面上,粉脸含羞,自有一种淡墨染不出的风情。她的脸红,如同春风吹过潭面,在苏轼心里泛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王方先生见此情况,抚掌大笑道:“妙!妙!妙!此潭就名‘唤鱼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