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宋朝当大文豪 » 第58回 定计南诏

第58回 定计南诏

    通过呈献《几策》、《权书》、《衡论》三书,苏洵的才能毋庸置疑,已经完全取得张方平的信任。可以说,在张方平心中,苏洵已从可有可无的蜀地处士摇身一变为举足轻重的大宋国士。

    苏洵没有丝毫自鸣得意,而是对于张方平这位伯乐愈发敬重,坦荡诚然地说:“张大人,实不相瞒,进献之三策并非出自于我,而是吾儿苏轼所言。子瞻,快快拜见张大人。”

    苏轼不卑不亢地躬身行礼道:“子瞻拜见张大人。”

    其实早在张方平步入衙署大堂的时候,除了关注年纪稍长者苏洵,就是对苏洵身旁这位高颧阔脸、紫瞳烨烨的青年殊为在意。不论其他,单说长相,紫瞳青年就有先贤高士之风。

    现在听到苏洵说起三策乃是紫瞳青年苏轼所言,更是惊奇不已。

    张方平抚须欣慰地笑道:“子瞻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见识,苏家有福,我大宋有福啊。”

    先有伯父之所言,再有今日之所见,苏轼对于张方平已是万分敬佩,感激地说:“多谢张大人对于家父和鄙人的赏识。我父子二人,定然再接再厉,为协助张大人平定甲午再乱甘效死命。张大人,子瞻唐突,有一个不情之请,还请张大人能够准许同意。”

    “哦?子瞻有话,但说无妨。”张方平对于有真才实学的青年才子向来都是勉励上进。

    于是,苏轼将昨天在纱縠行家中对苏洵的一套说辞再次谨本详始地说与张方平,缘由后果阐述透彻,条分缕析面面俱到。平乱三策是他提出,又是土生土长的蜀地人,精通邛部川的语言,又掌握南诏的语言,并且敢于冒死深入南诏,最佳向导舍苏轼其谁。

    张方平闻听苏轼请命深入南诏大理国查探侬智高虚实后,先是惊喜交加,随即沉默许久。他知道此事如果苏轼心甘情愿做向导,确是最为合适。但他迟疑担忧的是苏轼的人身安全,朝廷未来的栋梁之才,他绝对不会让苏轼夭折到此事件上。思前想后,张方平还是倾向于不去让苏轼冒险,他是真的对苏轼起了爱才之心。

    苏轼眼见张方平深思熟虑过后就要出口拒绝,提前一步低喝一声:“二饼!”

    只见二饼徐徐前踏一步,一股泰山压顶的强大气势霎时将张方平身旁站立的种古和其后十位精锐厢军兵士尽数笼罩。

    不到三个呼吸的时间,十位厢军精锐兵士尽皆瘫软倒地,脸色红胀,喉管不断发出“呼哧哧”的挣扎,似乎竭尽全力想要说话却无法发出哪怕一丝声响。

    “锵”地一声,种古使出浑身气力终于拔出佩刀。拔刀出鞘的刹那,如同破空之音划过,分外刺耳。种古持刀拼命上前一步,死死将张方平护在身后。

    此时,唯独张方平没有受到丝毫影响。他见种古和众厢军兵士如此反应失态,先是雾里看花茫然不解,随后惊疑不定地看向二饼。

    “好了二饼,还不退下!”苏轼点到即止,赶紧让二饼褪去劲势,否则真要引发误会那就适得其反了。

    “多有得罪。”二饼抱拳躬身退后。

    随着二饼的退后,种古和众厢军兵士感觉全身一轻,终于恢复过来。兵士们慌忙站立起身退到种古身后,万分惊恐地看向二饼,眼神中满是惊惧敬畏。

    种古也是后怕不已,尽管自己刚才表现得悍不畏死,但其后背早已大汗淋漓湿透。仅仅不到三个呼吸的时间,只凭借气势就压迫得众厢军精锐兵士如此不堪,种古越想越是心惊胆战。如果二饼真是敌人,那后果不堪设想。

    张方平虽然不明就里,但大致有了猜测,见苏洵亦是满脸惊诧,便宽下心来,镇定地笑问种古:“种将军,刚才发生了何事?”

    种古心有余悸地说:“这位二饼义士武功高强,是绝顶高手。刚才只是身上散发的蓬勃气势就让我等不堪重负。”

    “哦!绝顶高手!是有多高?能让种将军如此郑重。”张方平有些好奇了。

    通过这几天和种古的交谈接触,张方平已经得知种古是名将之后,是宋朝已故名将种世衡的长子。让西夏闻风丧胆的“种家军”,就是种世衡一手创建的。

    种世衡不但打仗勇猛,而且足智多谋,这些计谋被他广施于抗击西夏的战争中,成功打击西夏的嚣张气焰,打乱西夏的战略部署,实现他保家卫国的盖世功勋。

    种古与其弟种谔、种诊皆有将才,被关中人号称“三种”。种世衡之孙种师道,亦是北宋末年的著名将领,谥曰忠宪。

    种古神色肃穆地说:“回禀大人,末将早年曾有幸跟随先父一起拜会过金台大侠一面。二饼义士身上的气势,竟然如当年我面对金台大侠一般感同身受。”

    金台,出生于浙江金华府义乌县佛堂镇金庄村。民间传奇人物,北宋武学奇才。据传为北宋名武师周侗的师父,而周侗又曾是岳飞、林冲等的师父。金台是传说中的中国武学第一人,号称武功古今天下第一。民间有“王不过项(项羽),将不过李(李存孝),拳不过金(金台)”之说。

    张方平闻听种古居然将二饼和金台大侠相提并论,无论是否有夸张成分,都已让人心惊不已。然后想到苏洵刚才惊诧的神态,顿时明白二饼其实是听从于苏轼的安排。苏轼小小年纪就能收服二饼这种奇人异士,不得不让张方平慎重其事,更加高看苏轼一筹。

    想通各种关节,张方平当机立断道:“好!就如子瞻所言,本次深入南诏大理国打探侬智高虚实的任务,由子瞻和二饼充任向导,种将军亲率十位厢军精锐将士随行。本次刺探由子瞻全权负责,务必一竟全功。”

    “末将得令!”种古抱拳接令。

    “子瞻领命!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苏某万死不辞!”苏轼慷慨激昂,书生气质亦难掩其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