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宋朝当大文豪 » 第92回 一战封神

第92回 一战封神

    开封府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原名建国寺。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

    北宋时期,大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宋太宗亲自为寺院题额,寺院各院住持的任命和辞归均由君王诏旨允准。高僧、达官、文人、使节、百姓出入其间;佛事、巡幸、文娱、参访、商贸汇集其中。

    十二月初八,开封府相国寺召开规模盛大的浴佛会,并做“腊八粥”分与僧众。此时,参加明年省试的全国各地考生已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来到开封府。所以今年相国寺腊八浴佛会熙来攘往的热闹程度较往年更胜一筹。

    在苏辙“劳逸结合”的强烈建议下,腊八这天苏轼和苏辙休息整日,陪同苏洵和二饼一起去参加附近不远的相国寺浴佛会。

    苏洵四人来到相国寺门前时,寺院周围早已鼓乐喧天,人山人海。四人在人潮人海中上下起伏翻涌,乐在其中。

    四人烧香拜佛至相国寺藏经楼,此地水泄不通地里里外外围了好几层人。抬头望去,在藏经楼门前,搭建起了一个高达一米,长宽各两米的简易木台,有人正站立于木台之上激昂陈词。

    苏轼找人打听得知,原来这是相国寺为了迎合本次省试全国各地的考生学子,特意临时搭建的“争鸣台”,意思是让有资格参加省试的考生们都可以主动上台发表演讲,阐述自己的学问思想,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意味。但有时间限制,要求每位上台学子的演讲时间最多不超过一刻。

    “苏师兄!子瞻!子由!”苏洵四人正津津有味地欣赏着争鸣台上学子们的演讲时,隐约听到背后好似林希的声音在呼喊,苏轼回头寻找后看到林希等五人正在快步朝自己走来。除了林希外,另外四人就是那晚福建路同乡暖炉会的章衡、章惇、吕惠卿和杨汲。

    两拨人汇合一处,纷纷相互打过招呼后,继续观看起争鸣台上的表演。

    眼看林希和章惇都是跃跃欲试的样子,苏轼打趣说道:“子中、子厚,此时不上,更待何时!”

    “哈哈,子瞻懂我!”两人异口同声笑道。

    林希此次别头试第一,又是欧阳修的学生,不说开封府尽人皆知,但确已名声在外。周围的学子们听说林希要登台,纷纷主动让开道路,林希抱拳感谢,登争鸣台直抒胸臆。

    一刻钟后,章惇替换林希登台,其比林希还要愈发兴奋,洋洋洒洒高文宏论。

    吕惠卿和苏辙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一一登台演讲。最后只有苏轼、章衡、杨汲未曾登台。

    至此,苏轼和林希这个小圈子才算是轮完,换成了别的学子们登台演说。

    “苏伯父!子瞻!子由!二饼!”在苏轼兴致勃勃听着台上学子们的演讲时,其背后再次传来喜悦的呼喊。

    苏轼回头寻望片刻,在看到一位四十岁左右玄袍青裤的中年书生后,刹那喜出望外,朝着中年书生直挥手臂,欣喜地喊到:“子厚,你终于到开封府啦!快快过来!”来人正是张载。当然,此子厚非彼子厚,此为横渠子厚,非章惇建州子厚。

    苏轼将张载引荐给林希五人,五人皆是微笑点头,没有刻意冷淡,但也不会过分热情。

    此时,唯有苏轼心知,张载一战封神的绝佳时机已然来临,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苏轼兴奋地拉起张载的手臂,激动地说:“张兄,此为争鸣台,专为众考生学子登台发表自己的学问思想而搭建。张兄,你务必要登台演说,你的‘气本论’和惊世骇俗的‘横渠四句’,必定让世人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一鸣惊人,就在今朝!”

    众人皆是惊疑不定地来回扫看苏轼和张载,就连苏洵和苏辙也不例外,似乎都觉得苏轼的话语有些张大其事。

    张载坦然面对众人质疑的目光,平和地笑对苏轼说:“苏兄,争鸣台而已,我不登不争。著书立说,后世自知。”

    苏轼心急火燎,知道张载已无年轻气盛时的好胜之心,他不愿张载错过这个一战封神的绝佳时机,把心一横,只能赶鸭子上架了。于是,大踏步径直走向争鸣台,一跃而上,抱拳朗声道:“不才苏轼,益州路眉州眉山人,本次开封府解试第二。本人今天向在场各位隆重介绍京兆府路郿县横渠镇张载。张兄学贯古今,其博学宏才令苏某高山仰止。”随即,深深地看了张载一眼,声如洪钟地喝道,“张兄!”

    张载先是无可奈何地摇头苦笑,随后听到苏轼不惜自贬也要抬高自己,正色肃穆起来。这般知己挚友,岂能辜负?

    张载站在台下,对着台上的苏轼抱拳深深一拜,毅然决然大步登台换下苏轼。

    目为神舍,眼到则神至。张载立于台上,眼神开合间气势迅速崛起,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开口:“依据我的气本论思想,‘气’是人和万物产生的最高体系和最初始基,万物由气产生,万物又不断复归于气。气作为实体,无所不在,永远同一……”

    随着张载口若悬河的演说,原本嘈杂喧嚣的藏经阁竟然逐渐变得安静下来,直至众人屏声静气。此刻藏经阁的“诡异”氛围与相国寺别处格格不入,就连过往之人也受其影响,路过藏经阁时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停止了攀谈。

    此地唯一的声音就是张载对于“气本论”的阐述:“气的本然状态是无形的太虚,气的基本特性是运动与静止,充满宇宙浑沌无间的太虚之气,是在不断进行郁蒸凝聚、健顺动止等不同形式的变化。万物的生死,动静的改变,都是气的万殊变化的体现和变化的结果。太虚之气之所以能不断地运动变化,是因为太虚之气是阴阳之二气的合和体。太虚是阴阳未分的浑沌状态,也称之为元极。阴阳分化为太极,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阴与阳。阴阳交互变化而生万物。太虚之气包涵着阴气与阳气两个矛盾的方面。阳气的特性是清、浮、升、动;阴气的特性是浊、沉、降、静。阴阳二气处同一个统一体中,既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相互激荡,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生发。所谓独阳不生,孤阴不长。阴阳二气的这种关系的运动变化,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在场众人专心致志地聆听张载对于“气本论”的阐述,内心早已轰鸣不绝,惊耳骇目。

    “讲了这么多,其实这些都是小理。关于至理大义,我张载穷尽毕身所学,总结提炼了以下四句。”张载坚定的目光扫视全场,直至最终落到苏轼身上。

    苏轼心潮澎湃得近乎热泪盈眶,身体止不住地微微颤抖起来。横渠四句即将横空出世,光照万古!

    张载收回落到苏轼身上的目光,敞开双臂拥抱这大好河山,热血沸腾的话语震天动地:“我辈读书人,后辈读书人,穷极一生所追求的至理大义乃是: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轰隆隆!”暖阳当空,惊雷骤起,响彻云霄,全场所有人尽皆石化。众人和惊雷一起见证“横渠四句”的从天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