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宋朝当大文豪 » 第94回 二程论易

第94回 二程论易

    《易经》是各家共同的经典,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源头。

    两汉经学以后,分别是魏晋玄学和隋唐佛学。在北宋前期,佛老思想依旧是那个时代最具魅力的文化要素,有普遍的影响力。唐代的儒者普遍出入佛老,几乎是当时的潮流。进入宋代,儒者对于佛老的迷恋仍然很深,佛老思想在当时极其盛行。由于佛老在理论形态上的领先地位,使其成为当时的主流文化,对于儒者而言,想脱离这样的文化背景而重构儒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易经》作为儒家和道家共同的思想来源,它不仅与道家哲学密切相关,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将其视为哲学和宇宙观的基础,而儒家则将其作为道德和伦理学的核心。

    所以,此时张载于开封府虎椅讲易才至关重要,这是张载出入佛老、返归六经的重要标志性事件,预示着张载已然返归儒家正统,以儒道为己任。同时对于其他北宋儒者树立了榜样标杆。

    张载虎椅讲易后,目光扫视全场,最终落到开始陪同其入场的两位青年身上,坦然自若地说:“本次讲易,还有最后的论易环节。我特意邀请了国子监出类拔萃的考生学子程颢和程颐兄弟参与本次论易。随我入场时他们落我半步,并非是学问不如我,而是因为我是他们的表叔,他们出于尊敬长辈落我半步。针对易学,我们是相互切磋,相互讨教。”

    在场众人举座皆惊,未曾料想张载对于这两位青年的评价如此之高,同时亦被张载举贤不避亲和谦虚包容的品质所折服,这也是其践履易道的表现。

    程颢和程颐兄弟对着张载躬身一拜,当仁不让地跃上争鸣台,与张载平齐站立于其两侧。

    程颢首先面对在场众人抱拳一拜,开门见山地朗声说道:“从儒学角度而言,儒学自身存在欠缺。简言之,主要是儒学的理论相较佛教而言缺乏系统性,尤其是在心性论、工夫论方面更是欠缺。儒家经典虽然树立了‘圣人’的目标,但却没有为儒者提供具体进入圣门的途径。这样,圣人理想变得高不可攀、无法实现;生活在名教社会的人,就无法体会到名教之乐。学习佛老所长,弥补儒家之欠缺,构建完备的儒学体系,特别是为学者提供入德之途,即证悟圣人境界的具体途径,就成为儒者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儒学自先秦孔、孟奠定基本框架后,至两汉以经学形式一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其后衰败长达近千年,直到进入我朝,儒学将复以‘理学’形式再度兴盛!”

    程颢以理学复兴儒学开篇,顿时引得台下惊呼议论之声四起,众学子们个个目露精芒。

    程颢转头看了程颐一眼,程颐点头后,对着台下又是抱拳一拜,话语铿锵地说:“我兄弟二人以‘易’入‘理’,用易阐述义理,兼谈性命。‘理’是先于万物的‘天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有理则有气。现行社会秩序为天理所定,遵循它便合天理,否则是逆天理。人性本善,‘性即理也’,只是由于气禀不同,因而人性有善有恶。所以浊气和恶性,其实都是人欲。人欲蒙蔽了本心,便会损害天理。无人欲即皆天理。因此要‘存天理、灭人欲’。要存天理,必须先明白天理。而要明白天理,便要即物穷理,逐日认识事物之理,积累多了,就能豁然贯通。我们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

    程颢点头称是,接话程颐说道:“理学的核心观点就是‘存天理、灭人欲’。我们的最高儒学范畴是‘理’,‘理’作为绝对本体而衍生出宇宙万物;我们的最高心理范畴是‘心’,‘心’作为理的等同物而产生人的形体。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理’是宇宙的终极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存在。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天理又是社会道德原则及社会等级制度的总称。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当也,礼之本也。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乎天地之间。天理也具有自然特性及发展变化规律的意义。天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

    程颢微微顿下,似在给台下众人思考时间,然后续道:“天者理也。‘理’是宇宙的本原,‘生’是天道的内容,谓世界生生不已,充满生意。天只是以生为道,故天地之大德曰生。生是天道,是天地之心,于是天道为仁。在生生不已的天道之下,通过阴阳二气的絪缊化生,产生天地万物,人只不过是得天地中正之气。故人与天地一物也。因此对于人来说,要学道,首先要认识天地万物本来就与我一体的这个道理。人能明白这个道理,达到这种精神境界,即为‘仁者’。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故儒者要识仁定性。”

    程颐点头认同,接话程颢说道:“理学所探讨的中心问题仍然是宇宙自然和人生的问题,其着重点主要是探讨社会人生问题。‘理’是创造万事万物的根源,它在事物之中,又在事物之上。道即理,是形而上的,阴阳之气则是形而下的。离开阴阳就无道,但道不等于是阴阳,而是阴阳之所以然。所以阴阳者,是道也。理是‘体’,而事物是‘用’。事事物物都有其规律,天之所以高,地之所以深,万事万物之所以然,都有其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天地间只有一个理,这理是永恒长存的。如此把事物的规律抽象化、绝对化,使之成为了独立的实体。每一事物发展到一定限度,即向反面转化。物极必反,其理须如此。格物即是穷理,即穷究事物之理,最终达到所谓豁然贯通,就可以直接体悟天理。关于穷理的方法,主要是读书、论古今人物、应事接物等。以知为本,先知后行,能知即能行,行是知的结果。”

    ……

    二程通过对《周易》之道的阐发,把传统的宇宙论和人性论提升到天理的高度,使之具有了抽象的本体意义。并通过对《周易》的义理化阐释,弥补了儒家理论缺乏系统性阐述的缺陷,使《周易》诠释义理学派得以发扬光大。

    二程以“易”入“理”,用易阐述义理,兼谈性命,台下众人听完交口称誉,张载也是赞叹不已。甚至最后,张载更是令人撤掉虎椅,与二程并排站立,以示平起平坐。

    自此,二程在京师名声大振。随着时间的推移,二程声望名誉愈浓,终成宋明理学之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