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宋朝当大文豪 » 第95回 请问包大人,展昭在哪里?

第95回 请问包大人,展昭在哪里?

    翌日,苏洵照例带着苏轼和苏辙前去欧阳府书房拜谒欧阳修。欧阳修和苏洵今日闲谈话题的中心必然是张载虎椅讲易和二程理学论易。

    欧阳修昨日忙于公务未曾去往相国寺,但张载和二程周易论道之事其昨晚就已获悉。今日更有苏洵绘声绘色地详尽描述,欧阳修甚是欣慰,大宋人才辈出,后继有人。

    欧阳修和苏洵两人谈兴正浓的时候,门倌快步前来禀告:“启禀大人,包拯包大人前来拜谒。”

    “哦!”欧阳修会心一笑道,“快快有请,直接请包大人来书房吧。”

    门倌领命快步离去。

    包拯之名,苏洵还是有所耳闻的,尽管了解不甚详细。欧阳修是主张新政变法阵营,包拯却属于保守派阵营,貌似两人不会有太过密切的交集。

    欧阳修看出了苏洵的疑惑,简短几句就道明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原来早在去年十二月,包拯因担保推荐官员失误获罪,贬官兵部员外郎、知池州(今安徽池州)。今年五月,欧阳修借今年京城水灾与冷落贤良有关为理由,上《再论水灾状》,举荐包拯等四人,说包拯“清高名节,著自贫贱,谠言正论,闻于朝廷,自列侍从,良多辅益。”应该“亟加进擢,置之朝廷左右”。于是到了今年八月,包拯复职刑部郎中,知江宁府(今南京)。十二月初擢任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包拯这次应是重返京师为官后特意前来感谢欧阳修的。

    此时苏轼早已无心再听欧阳修与苏洵的谈话,其表面神色如常,实则闻听“包拯”二字后已然心跳加速,无法平静。包拯,包青天啊!瞬间脑补其威严形象:面部黝黑如炭,额头自带月牙,左放三口铜铡,右持尚方宝剑,铁齿铜牙、乾坤独断。真真青天大老爷是也!

    少顷,在门倌的引路下,只见一位六十岁左右寻常士大夫形象的老翁步入欧阳府书房,其皮肤白皙,身材略胖,额头上没有月牙。此时面带微笑,显得十分和蔼慈祥。幸好其眉目分明,总算具有一些不怒自威之像。

    这这,这莫非就是自己记忆中的包拯包青天?苏轼内心一万头草泥马狂奔而过。

    包拯微笑着对欧阳修抱拳一礼:“永叔,这次多亏有你,否则以我现在的年龄可能终生再也无法回京了。我亦未曾想到你会出言力荐朝廷重新重用于我,这次特意前来道谢。”

    “希仁,快快入座。”欧阳修襟怀磊落地说,“希仁,你38岁入仕,先后出任京东路转运使、工部员外郎、陕西转运使、河北路转运使、户部副使、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等,多次主政一方、监管一路,手握实权。我知你严以律己,勤勉政务,以清廉立德修身,以刚正事君为民,在主政的地方都留下了不错的政绩与口碑;我知你以孝德修身,以清廉自律,疾恶如仇,立朝刚毅,铁面无私,从不依附和畏惧权贵。我的原则你也知道,对事不对人。咱两虽然政见有所差异,但我知你是朝廷的栋梁之才,怎可让你大材小用,那会是我大宋朝廷的巨大损失。”

    包拯心悦诚服,再次抱拳一礼:“欧阳大人为国为民,大公无私,包某不如也。”

    欧阳修摇头笑道:“希仁,此言差矣,术业有专攻罢了。要论亲民亲政,事必躬亲,我远不如你。”

    欧阳修和包拯两人一唱一和,和颜悦色地交谈,让人如沐春风。

    苏轼杵在一边听得呆若木鸡,这与自己印象中的包拯包青天判若两人啊!

    其实,这是苏轼初见包拯对其不甚了解导致的错判。包拯办公和日常确是反差较大,办公时不苟言笑、铁面无私,日常时待人微笑、和蔼可亲。

    包拯一生真正的高光时刻其实是从他如今58岁时权知开封府开始的。当时的开封府除掌管京师外,还下辖17个县24个镇,皇亲国戚、当朝权贵众多,政务、讼事繁忙。包拯到任后,敢作敢为、铁面无私,敢于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铁拳惩办贪官与无赖刁民,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跋扈行为。为了方便百姓告状申冤,包拯每天处理完公务后,就下令打开官衙后门,允许百姓入府告状,这就是“包拯倒坐南衙”的由来。

    欧阳修可以说是包拯的伯乐,正是有了欧阳修的强力举荐,包拯才能得以功成名就。从1056年12月权知开封府开始,在短短一年多任期内,把大宋首府治理得井井有条。1057年6月,升为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1057年7月,再以权御史中丞职领转运使、提点刑狱考课院。1061年3月,包拯升任给事中,正式担任三司使。数日后,拜枢密副使。从1056年12月权知开封府到1061年3月入阁,短短不到五年的时间,包拯就已登上人生巅峰。欧阳修居功至伟。

    包拯从38岁入仕,到63岁入阁,短短25年间,包拯从“七品芝麻官”到位列“二府三司”,官至二品,以包拯并不出众的学识和宁折不弯的性格,能在群贤名臣云集的北宋朝堂立足并青云直上,是殊为不易的。这一方面反映出北宋真宗、仁宗朝较为开明的官场环境,另一方面说明包拯确有其过人之处。

    欧阳修和包拯两人寒暄互捧过后,欧阳修将苏洵引荐给包拯,眉舒目展地笑道:“希仁,这位是苏洵,今年新拜入我门下。我与之亦师亦友。”

    苏洵连忙抱拳一拜:“布衣苏洵,拜见包大人。早有耳闻包大人铁面无私、不畏强权,今日得见是苏某之幸。”

    包拯微笑着抱拳回礼:“原来阁下就是苏洵。阁下之名如雷贯耳,我这刚回京师,周边之人好些都在传诵你的《几策》、《权书》、《衡论》三书。明允如今拜入永叔门下,真是相得益彰。”

    随后,苏洵又将苏轼和苏辙引荐给包拯。

    苏轼自从包拯步入书房后一直未曾开口说话,谁知首次跟包拯对话的第一句居然鬼使神差地问道:“子瞻拜见包大人。请问包大人,展昭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