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拯救大宋:从汴梁保卫战开始 » 第2章 奇葩的大宋文官

第2章 奇葩的大宋文官

    白时中同样被赵桓这句问话给噎住了。

    因为赵桓这话说得太粗鲁了。

    看到白时中被怼得说不出话,尚书左丞耿南仲站起来了。

    若是按照亲疏程度,耿南仲算是赵桓的死党。因为他在十年前就进了东宫,当了太子詹事。

    他是赵桓最信任的人。

    赵桓前年刚即位,就把耿南仲提到了尚书左丞,签书枢密院事,乃是正儿八经的枢密使。

    耿南仲当上尚书左丞后,做了很多事,但归结起来只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与尚书右丞李纲对着来。

    第二件事:不惜一切代价地与金人议和。

    第一件事他干得很成功。

    因为李纲被他弄得丢官去职,被贬到荆湖南路的谭州当知府去了。

    第二件事他本以为自己干得很成功,因为去年他不惜一切代价,用了上千万两白银,外加一万多名被折成银锭的汴梁女子,与完颜宗望议和成功。

    为了保住自己的议和大功,耿南仲十分坚决地阻止了种氏兄弟追击完颜宗望。

    他在黄河南岸的河滩上插了一面大旗,警告种氏兄弟,西军只要敢越过这面旗帜,立即斩首示众。

    秦凤军一个指挥使率一千骑军试图渡河追击,越过了那面旗帜。就被耿南仲在黄河南岸当着十万西军的面斩首示众。

    耿南仲的操作直接把老帅种师道气得呕血三斗,不久就去世了。

    但是耿南仲做梦也没想到,上千万两白银只买了不到六个月的和平。

    如今金国大军卷土重来,兵力还比第一次围城时多了四倍。

    而汴梁城里的守军,却比第一次汴梁保卫战时少了一大半。

    第一次汴梁保卫战,汴梁城里虽然只有两万正规军,但在淮南却有种师道姚平仲率领的十万精锐西军。

    还有率领三万最精锐的秦凤军的小种种师中。

    更有不下二十万来自各州县的勤王义勇。

    如今呢,种师道已死,姚平仲已死,种师中已死。

    十几万西军也在救援太原的战役中被完颜银术可打得溃不成军,成了散兵游勇。

    因为耿南仲唐恪等人在金兵退去后就强行遣散了勤王义勇,冷了各地好汉的心。

    如今金兵围城已经快一个月了,除了张叔夜父子三人领着一万二千名京东壮士杀进了汴梁城,根本没有其他的勤王义勇前来。

    在耿南仲看来,这是彻头彻尾的绝境死地。

    如果想要保住汴梁,只能再次不惜一切代价了(反正他不是代价。)

    耿南仲知道自己是赵桓最信任的大臣。

    哪怕金人卷土重来,赵桓依然没有责怪他半句。

    耿南仲与赵桓相处十年,自以为十分了解赵桓。

    在他看来,赵桓就是个优柔寡断毫无主见的柔懦之君。面临这种关系国之存亡的大事,他这个皇帝的亲信大臣当然要出来主持大局。

    正是出于这个想法,看到赵桓把白时中憋得说不出话,耿南仲当即挺身而出,走到离赵桓的龙椅只有十步远的地方,方才停下来。

    他用一双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着赵桓。

    “官家,白尚书所言乃是正理。金人不比南方的那些土蛮,如今金人大势已成,且兵威极盛,如今又把我们汴梁城围得水泄不通。

    我们不能再逞口舌之快,激怒金人了。

    当然了,我们不需要对金人搞什么尊称,称他们金人就可以了。”

    赵桓听了耿南仲的话,却不像往日一样顺从其意,反而用一双充满血丝的眼睛盯着自己的亲信大臣,冷声说道,“耿爱卿,我记得,去年你力主议和,认为可以花钱买平安。如今金兵卷土重来,耿爱卿难道不想为自己去年的议和说点什么吗?”

    耿南仲想不到赵桓不理会自己的话,反而想算旧账。这让他十分恼怒。所以他也顾不得给赵桓面子了,向赵桓行了一个臣子参见官家的大礼,语气不咸不淡地说道,

    “官家,议和文书上的玉玺可是你亲自盖上去的。”

    这时候唐恪李邦彦张邦昌等主张议和的大臣也发现了赵桓的话语有点不对,竟然想算旧账。

    这些大臣立即摇身一变,全都变成了视死如归的大臣,争先恐后地用君臣大义,儒家学说,舌灿莲花,把赵桓说得哑口无言。

    赵桓坐在龙椅上,看着殿下的二十几个大臣不住口地责怪自己。

    赵桓心中暗道,

    这就是大宋文臣的战斗力啊。

    遇敌如鼠,见君如虎。

    他们只害怕野蛮人的狼牙棒,却不害怕对他们优容过度的官家。

    若是换到明朝,在朱元璋当政时,这些敢和皇帝对着干的文官早被家灭九族剥皮揎草了。

    就算在崇祯当政时,哪个文官敢把议和的责任往皇帝身上推,崇祯也绝对会毫不犹豫地砍下他们的脑袋。

    大宋重文轻武一百多年,最终培养出了一群看似铁骨铮铮其实骨子里都是软蛋的文官群体。

    赵桓之所以知道明朝的事儿,乃是因为如今坐在龙椅上的赵桓,已经不是昨日的那个赵桓了。

    就在昨天夜里,胆小如鼠的赵桓因为围城金兵太过势大,心急如焚,和皇后朱琏嘿咻时,一口气没上来,死了。

    结果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同样名叫赵桓的历史老师的灵魂,趁虚而入,附在了他的身体上,来了个偷梁换柱。

    这个名叫赵桓的老师得知自己成了遗臭万年的宋钦宗后,最开始并没有慌乱。

    因为他以为这是金兵第一次围城。

    但是当他吸收完了赵桓残留的记忆后,顿时也慌得一匹。

    哪怕貌美如花,肤色胜雪的朱琏一个劲往他怀里蹭,也激不起他半点性趣。

    原因很简单,第一次金兵围城时,大宋实力极为雄厚。

    赵桓根本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把战阵之事交由种氏兄弟,绝对能把孤军深入的完颜宗望一举打残,全歼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金兵第二次围城,赵桓面临的几乎就是一个死局。

    就算赵桓誓死不降,一旦金兵全力攻击,三十万大军,也能把只有两万大军守城的汴梁硬啃下来。

    至于各地的勤王军,赵桓心里很清楚,一个也不会来了。

    一些是对赵桓去年的作为死了心,不愿前来勤王。另外一些则是被如今挂着大宋兵马大元帅衔的赵构给忽悠了,全都集结到相州去了。

    赵桓冷静下来后,立即明白他的最大敌人并不是金兵,而是赵九妹。

    就算他千辛万苦守住了汴梁,若是赵九妹趁着金兵撤走的时机突然南下,说不定朱棣靖难的故事,就要提前三百年在宋朝上演了。

    正是出于这个担忧,赵桓对朱琏那具千娇百媚的身体激不起任何兴趣,并且失眠了整整一夜,搞得双眼通红。

    他思考了一夜,最终认定,想要保住自己的小命,惟一能做的,就是先守住这座汴梁城。

    至于赵九妹那个最大的祸害,只能听之任之了。

    当然了,他也不会任由赵九妹在相州猥琐发育。他肯定要给赵九妹的那支大军掺点沙子。

    至于如何守住汴梁城,赵桓也想明白了。

    因为他读过一本直接描述靖康保卫战的宋人笔记《避戎夜话。

    知道在第二次汴梁保卫战中,一个被后世忽略的西军大将姚友仲战绩极佳,只要能保住他的性命,负以重任,金人绝对打不下汴梁城。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早朝听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姚友仲被害的消息。

    这让思考了一个晚上的赵桓方寸大乱。他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历史老师,没当过官,没有临危不乱的才能。

    所以竟然毫不遮掩地指责主张议和的文官群体。

    但是他却忘了北宋文官群体疯狗般的战斗力。

    面对这群大臣的狺狺狂吠,赵桓本想召集殿下的金瓜卫士,把这些嘴比死鸭子还,骨头却比水蛇还软的文官全部干掉。

    不过他很快又沉下心来。

    他虽然是皇帝,但他不是明朝的皇帝,他是宋朝的皇帝。

    宋朝文官群体的势力比明朝大得不是一点半点。

    如果他真要在大殿里掀桌子,他确实可以逞一时之快,把今天前来上朝的文官全部干掉。

    但是汴梁城绝对撑不到明天就会失陷,而他,恐怕也会成为金兵的俘虏。

    因为这些文官的家人或亲信,绝对会开城纳降。

    再说了,就算他一切顺利,把文官全部干掉后也能稳住局面。但他依靠什么来对付坐山观虎斗的赵九妹呢?

    要知道,因为去年与金兵议和,把一万多名汴梁女子折成银锭交给金兵带走,如今赵桓的名声,在民间已经完全臭掉了。

    如果他再得罪了文官群体,赵构率兵南下,绝对会一呼百应。

    更何况,艮岳里面还住着一位名叫赵佶的老家伙呢。

    想对付这些已经露出不恭之色的文官群体,一网打尽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在目前实力薄弱的情况下,他只能一步一步来。

    不过看到文官群体吠个没晚没了,赵桓终于忍不住心头的怒火了。

    他霍然站起,抓起御案上的一个玉狮子,狠狠砸到青石铺的大殿上。

    只听砰的一声,玉狮子摔得粉碎。

    这个举动倒是让文官们吓了一跳。他们当即闭上了嘴巴,有些人甚至直接藏到了别人身后,偷偷地打量似乎发火的赵桓。

    赵桓深吸了一口气,一字一顿地说道,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赵桓的这句话出自《论语》。大意就是,君王有过错,不能让天下人代他认错。天下人的错,则可以全部归到君王头上。

    赵桓既然说出了这句话,明显就是向这群文官表明,去年与金人议和,他这个当皇帝的,确实是最大的责任人。

    他不会再算旧账了。

    耿南仲白时中李邦彦等人默默对视了一眼,脸上都露出了一丝不动声色的得意笑容。

    他们正准备说几句场面话,给赵桓一个台阶下。

    赵桓忽然再度问道,

    “如今姚友仲被害,新郑门和宣化门无人防守,到底哪位爱卿愿意为朕分忧呢?”

    赵桓之所以不想与这群文官做口舌之争,正是因为他知道,如今最紧要的事儿,还是要选派一个称职的人手守卫新郑门和宣化门。

    他可不想让金人趁虚而入。

    面对赵桓的第二次询问,刚才还狺狺狂吠的文官群体再度安静下来。他们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一个个都是诸葛再世。但让他们抵抗外敌,他们只会想到两个词:议和,投降。

    耿南仲拱手说道,

    “官家,如今最紧要的事儿,不是守城,而是派人出城与金人议和呀。”

    赵桓也不再与耿南仲争辩,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能战方能和。就算想与金狗议和,我们也要先守住城门。

    如果金狗能够破城而入,你觉得他们还会和我们议和吗?”

    听到赵桓还是把金人称为金狗,耿南仲本想再度为金人仗义执言,但是看到赵桓那双通红的眼睛,耿南仲突然莫名地感到一阵心寒。

    所以他只能向赵桓请罪。

    “老臣无能,熟读四书五经,却不曾读过半页兵书。所以老臣虽然想为官家分忧,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

    赵桓叹了一口气。

    他知道这些百无一用的文官,全是“自己”提拔上来的。这可真是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了。

    就在这时,一个刚才一直保持安静,身材高瘦的老年文官挺身而出,向赵桓施礼说道,

    “官家,老臣张叔夜虽然不才,愿率兵守卫新郑门和宣化门,只要老臣不死,绝不让金狗趁虚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