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拯救大宋:从汴梁保卫战开始 » 第25章 早朝(下)

第25章 早朝(下)

    “不行!”

    赵桓强行压住心中怒火,大声说道,

    “完颜阇母身份尊贵,七百多金兵首级也是奇货可居。只有把他们留在城中,金兵议和时才不敢提出太过份的条件。

    金兵想讨回完颜阇母,还有那些金兵首级,须等议和成功。”

    看到赵桓语气坚决,李邦彦张邦彦吴敏也不再坚持这个看法。他们只是请求赵桓暂时不要把金兵首级吊在城门上。

    赵桓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接下来他们三个又提议前往金营,与完颜宗望商讨议和。

    赵桓心中暗骂:这三个傻叉,连谈判的基本规则都不知道。双方谈判,哪一方沉不住气,哪一方就会被拿捏。

    现在,完颜阇母在宋人手里,着急的应该是完颜宗望。

    这三个傻叉若是急赤白脸地赶往金营,只会让金兵提出更过份的要求。

    不过这样也好。

    正好会让完颜宗望产生误会,认为自己被吓破了胆,一门心思地求着议和。

    赵桓笑呵呵地说道,

    “三位爱卿真是皇宋忠良,竟然要不顾危险前往金营,生怕议和失败。你们的忠心,朕全都看在眼里了。

    你们现在就可以退朝,准备一番,就前往金营议和吧。”

    三个人向赵桓行了一个大礼,当即转身告退。刚走了两步,李邦彦眼珠一转,又转过身子看着赵桓问道,

    “官家,此番议和,官家可有什么指示?”

    “李邦彦,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微臣的意思是,如果金人除了要钱,还让我们割地,我们该怎么办?”

    赵桓深深地看了李邦彦一眼。他穿越过来后,最看不起的就是这个靠着穿女装卖屁股讨好赵佶的浪子宰相。

    但是如今一看,这厮似乎也不是一个蠢材。

    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问出这句话,显然是准备让自己这个皇帝为议和背锅。

    赵桓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朕说过了,此番议和,李爱卿为主,张邦昌吴敏为辅。能与金兵谈成什么样,就看李爱卿的这张铁嘴了。

    不过朕把丑话说在前头,希望李爱卿不要太过丧权辱国。要不然,朕很有可能剁掉你的脑袋呀。”

    赵桓的话说得很温柔,脸上的笑容也很慈祥,但是最后一句话却说得杀气腾腾。

    李邦彦不由自主的小腹一紧,也不敢继续说下去了,领着张邦昌吴敏离了文德殿,商议何时前往金营。

    他们离开后,赵桓就把目光投到了秦桧身上。

    “秦会之!”

    “臣在!”

    “你昨日在新郑门大战中立下了大功,朕全都记在心上。有功即赏,有罪即罚。朕现在任命你为太子少保,兼艮岳看守使。”

    “多谢官家抬举。”

    看到赵桓一出手,就把秦桧这个从四品的御吏中丞直接提到了从二品的太子少保,其他文官全都暗暗羡慕。

    不过他们更感诧异的,则是秦桧的实际任命。

    因为太子少保并不是正式官职,而是一个荣誉虚衔。

    这个艮岳看守使,可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职位。

    因为艮岳严格来说也属于皇宫的一部分,保护艮岳的责任应该交给殿前都指挥使,或者皇城司。

    不过这些文官全都是政斗高手,他们一下子就猜出了赵桓为什么要新设这个艮岳看守使的职位。

    看来官家要与退位不让权的太上皇撕破脸了。

    而秦桧,应该就是官家用来对付太上皇的一把刀。

    想到这里,文官们突然又不羡慕秦桧了。

    俗话说,疏不间亲。

    官家与太上皇斗得再厉害,人家毕竟是亲父子。你一个外人插一脚进去,若是太上皇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你就是最好的替罪羊。

    就算太上皇什么事儿也没有,若是他放下了对权力的执念,与官家和好如初,你依然还是替罪羊。

    赵桓似乎猜到了群臣的想法,当即大声说道,

    “诸位爱卿应该知道,昨天姚友仲将军就因为守卫不利,以致死于无忧洞的捣子之手。

    如今金兵围城,城中人心动荡。

    朕担心有不轨暴徒冲进艮岳,伤害到太上皇的人身安全。

    所以才特意设置了艮岳看守使的职位,由秦会之全权负责。

    为保万无一失,朕还决意分拔八百京东健儿,听从秦会之调遣。”

    说完这番话,赵桓也不理会群臣的窃窃私语,只是盯着秦桧的眼睛说道,

    “秦会之,从现在开始,太上皇的安全就交到你手里了。你一定要保护好太上皇,切不能让太上皇有任何闪失,明白了吗?”

    秦桧点了点头,随后就向赵桓提出了一个请求。

    “官家,若是有刺客化妆身份,混入艮岳,微臣也不好防范。所以微臣想请一道圣旨,在金兵退到黄河北岸之前,微臣想暂时隔绝闲杂人员进入艮岳。”

    “准了!”

    赵桓当即在龙案上笔走龙蛇,给秦桧写了一道圣旨。允许秦桧杜绝任何“闲杂人员”进出艮岳。

    看到赵桓如此果决,甚至不惜背上不孝的骂名,殿下群臣反倒暗暗称赞。

    这才是一个君主该做的事儿。

    赵佶退位后,一直搞东搞西,导致朝中百官人心涣散,赵桓始终没能竖立起自己的帝王威严。

    现在把赵佶软禁在艮岳之中,百官也不会再想着两头押注,他们只会忠于赵桓一个人。

    宣布了对秦桧的任命,赵桓当即又命内侍传旨,把昨日守城大战中立功最多的孟安,孟林,还有毕进传进皇宫。

    他们三个人都是布衣,昨日的封赏只是赵桓的口头封赏。所以他们并没有资格随着百官一同进入金殿,只能候在门外。

    听到内侍传召,孟安,孟林,毕进三个人当即毫不迟疑地走进了宫殿。

    毕进因为伤势过重,行动不便,是被两个内侍搀进来的。

    赵桓也没有浪费时间,当即再度宣布了对他们三个人的封赏。并颁下圣旨,盖上玉玺大印。

    三个人感激涕零,跪地谢恩,发誓要为赵桓赴汤蹈火,肝脑涂地。

    赵桓又当场任命孟林担任秦桧的副手,率领八百健儿看守艮岳。

    又商议了一些事情后,赵桓当即宣布退朝,惟独留下了孟林。

    看到百官全都出了文德殿,赵桓当即看着孟林问道,

    “孟将军,你认为秦会之此人如何?”

    孟林本以为赵桓留下自己,是有另外的秘密任务。作为绿林大豪的儿子,孟林甚至还以为赵桓准备让自己抽冷子干掉赵佶呢。

    他怎么也没想到赵桓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不管是孟安还是孟林,他们对秦桧都很有好感。

    虽然他们也不熟悉秦桧的为人,但是昨天在新郑门城楼,李若水反对赵桓重赏孟安,秦桧则支持。

    他们并不在乎秦桧支持孟安的真实用意,对义气深重的孟氏父子看来,秦桧这个人值得深交。

    孟林毕竟也见识过江湖上的尔虞我诈,他虽然莽撞,人却并不傻。

    既然赵桓提出这个问题,显然并不是真的信任秦桧。

    孟林斟酌了一下语句,方才小心翼翼地说道,

    “秦会之昨日为我父仗义执言,父亲和我都很感激他。但是我们并不认识他,在昨日之前,也没与秦会之有过任何交集。

    所以秦会之到底是个什么人,末将实在一无所知。

    但是官家放心。末将只忠于官家一个人,绝对不会与文臣私相勾连。”

    看到孟林把话说得滴水不漏,赵桓当即笑了。

    “孟将军切莫多想。朕并不是怀疑你们父子与秦会之有关系。

    朕只是想提醒孟将军一句,秦会之此人,心深而险,人阴而毒,孟将军切莫与他深交。好了,你也退去吧。”

    孟林愕然看着赵桓。

    他怎么也想不到赵桓如此评价秦桧。

    这可不是一般的恶评。

    既然官家如此厌恶秦桧,为什么又为秦桧升官,并让秦桧担此重任呢?

    孟林都走出皇城了,依然想不明白。最后只能告诉自己,也许这就是帝王的驭人之道吧。

    因为还要前往新郑门,为昨日立功的将士亲自发放赏银,所以赵桓退朝后,回到皇后住处,两人共同吃了一顿早餐。

    早餐吃到中途,太子赵湛过来请安。

    赵湛刚满九岁,个子并不低,但长得很瘦,面色也有点苍白,并没有同龄人应有的虎虎生机。

    赵桓暗暗叹息。

    老赵家的人大多都是这等文弱之辈,怪不得会让富甲天下的大宋朝,变成四方蛮夷皆可蚕食的一块肥肉。

    想让大宋彻底雄起,仅仅打败金兵还不够。他还必须要把自己的接班人培养成尚武的帝王。

    赵桓不是一个看重血统的人。

    他并不会因为赵湛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就动念废掉赵湛的太子之位,然后册立自己的亲生儿子。

    恰恰相反,他决定现在就着手培养赵湛。

    当今世上,绝对没有比自己更适合培养赵湛的老师了。

    赵桓有这个自信。

    至于那些学富五车的太子太傅们,如果一直让他们教下去,只会把赵湛也培养成一个毫无血性的废物。

    “湛儿,等会儿你与为父一起前往新郑门。我们要为昨日立功的健儿发放赏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