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拯救大宋:从汴梁保卫战开始 » 第26章 教育太子赵湛

第26章 教育太子赵湛

    赵湛听了赵桓的话,当即摇头,满脸嫌弃地说道,

    “阿爹,那些臭丘八有什么好奖励的?我才不要去呢。”

    赵桓并没有立即暴怒,然后狠狠训斥赵湛。因为他知道,赵湛之所以有这种看法,也是耳熏目染。

    之前的赵桓同样也是个蔑视武将之人。

    现在的太子太傅是唐恪,也是一名视武如仇的大儒。

    在这样的教导下,如果赵湛对武将抱有好感,才是怪事。

    朱琏在昨晚与今天的谈话中已经感觉出来,赵桓现在对朝中的大儒全都没有好感,似乎准备重武抑文。

    所以她赶紧抬手轻拍了一下赵湛的后背,笑着说道,“湛儿,你现在连爹爹的话都不听了吗?你不怕爹爹生气吗?”

    赵湛立即改变了自己的说话。

    “阿爹,你别生气,我愿意陪你前往新郑门。”

    吃过早餐,父子二人出了皇宫,坐上銮驾,在内等子和大内班直的护卫下,前往新郑门。今天的赵桓不想再步行了。

    因为赵桓的身体素质太差劲了,昨天走了一趟,竟然把脚板都走痛了。

    行驶途中,赵桓特意掀开轿帘,打量大街两边的风景。他发现,今天大街上的行人比昨天至少多了十倍,临街的店铺几乎全都开门营业了。

    看来昨天那场胜利确实鼓舞了人心,汴梁百姓不再害怕金兵破城而入了。

    面对天子的銮驾,根本不需要驱赶,百姓都会自动躲到街边廊沿下,等銮驾过去了再继续回到街上。

    赵桓深知,教育孩子,必须要用沉浸式的教育,而不是空讲大道理。

    他用手指着街边一家接一家的店铺说道,

    “湛儿,看到了吗?这就是繁华的汴梁城。

    湛儿可知,惟我大宋,无宵禁,重商业,百业兴旺,百姓安乐。如今汴梁城的夜市和早市已经完全衔接上了,堪称地球上惟一的不夜之城。”

    这还真不是赵桓在吹牛。

    北宋时期的汴梁,南宋时期的临安,堪称当时地球上最繁华的不夜城。甚至毫不夸张地说,除了现代社会,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没有任何王朝的都城堪与汴梁临安相提并论。

    很多人心目中的盛唐长安,其实根本不是一座商业之城。长安设立了严厉的坊市制度。

    长安一共设了一百零八个坊,其中只有两个坊允许商业经营,一个坊在长安东,一个坊在长安西,所以后世才有了买东西的俗语。

    就算这两个坊市,也不是终日营业,而是午时开坊,开黑闭坊。

    一旦敲响了闭坊的钟声,一百零八个坊各自落锁,宛如一百零八座监狱。因为有宵禁制度,闭坊之后,那些还敢在街上闲逛的人就会被巡街的武侯抓住,轻则打二十棍,重则可以当街射杀。

    所以,唐时的长安,一旦闭坊,大街上除了巡街的武侯,你根本看不到人影。

    至于繁华的长安夜市,全是现代人意淫的。历朝王朝,惟有宋朝没有宵禁制度,所以才有夜市的存在。

    大唐强盛时,坊市宵禁制度一直被严格地执行。哪怕到了晚唐,宵禁制度依然还没完全取消。诗人温庭筠就因为天黑后还在街上闲逛,就被武侯打掉了两颗门牙。

    宋朝的商税收入能够超过农税,可不是偶然得来的。可惜宋朝的历代君臣,没能把雄厚无比的财力转化成强大的武力,是以才令后人无比遗憾。

    然而赵湛再度哼了一声。

    “阿爹,唐太傅说,这些商人都是重利轻义的小人。纵然家财万贯,也不会分给穷人一分一厘。并且他们还会与朝廷官员勾结,偷税漏税,强取豪夺呢。”

    赵桓看着赵湛问了一句,

    “这些商人固然没有把钱分给穷人,唐恪自己同样也没有把家里的钱分给穷人。湛儿可知,你的唐太傅可不是一个穷儒生,同样也是一个家财近百万贯的富翁。”

    赵湛一下子就愣住了。他瞪着一双清澈的眼睛。

    “阿爹,唐太傅一直对我说他仅靠俸禄养家糊口,再无其他收入。家中过得紧巴巴的。”

    赵桓哈哈大笑。

    正好这时銮驾路过唐恪的府第。

    赵桓用手指着那座占地极广,楼宇连片的唐府说道,

    “这就是唐恪的家。你觉得住在这种宅院里的人家,日子会过得紧巴巴的吗?”

    赵湛看着眼前这座装饰华丽的宅院,一脸愕然。

    “湛儿,你现在应该知道了吧,一个人说的话并不可尽信。所谓人心难测。这个世界上,有言行如一的人,但也有一些大奸似忠,大恶似善之辈,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你身为大宋储君,一定要记得最重要的一句话:听其言而观其行。”

    赵湛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显然他无法接受满口仁义道德的唐恪竟然欺骗自己。

    他嘴里喃喃说道,

    “唐太傅竟然骗我!”

    赵桓笑道,

    “他倒也不是有意骗你。湛儿,你还要明白一个真理:屁股决定立场。

    唐恪身为儒生,当然要教你四书五经,仁义道德。他之所以看不起武将,同样也是因为他是文官,重文抑武的祖制对文官有利,他当然要全力维护皇宋祖制。”

    赵桓又笑着说道,

    “至于唐恪说商贾与官僚私相勾连,对无权无势的贫民强取豪夺,倒并不是信口胡柴。但是这可不是商贾单方面的错。如果这些儒生出身的官僚行得正,走得直,就像范仲淹包拯那样,这些商贾又岂能把他们拖下水呢?

    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不是压制商贾,而是完善皇宋律法,让官员和商贾钻不到空子。”

    赵湛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赵桓继续苦口婆心地说道,

    “商人获利甚易,农民种粮甚难。历朝历代,皆以农税为主,所以把农民压榨得民不聊生。而我皇宋,则是农商并重,如今的商税收入已经大大超过了农税。

    如果我们继续广开商路,大力推动海贸,完善收税机制,让商贾与士大夫不得逃税,那么我们很快就能取消农税。

    如果可以做到这一步,我们皇宋就会成为万世不移的王朝。”

    赵湛不理解地问道,

    “阿爹,如果按照你所说的,如果朝廷靠商贾养活,将来商贾造反了怎么办?”

    赵桓没有回答赵湛的问话,只是反问了一句。

    “湛儿,你现在也已经读了几本史书了。你且回想一下,历朝历代,可有商贾领头造反的?”

    赵湛想了半天,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赵桓笑道,

    “只要占天下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不起来造反,商贾们就翻不了天!因为商贾的本性是逐利的,商贾越有钱就越有影响力。但越有钱的商贾就越怕死。

    所以他们永远不会成为王朝的心腹大患。

    反倒是农民,平时很怕事,一旦被逼到绝处,就会把脑袋系到腰上,揭竿而起,敲响一个又一个王朝的丧钟。”

    赵湛想了一会儿,方才点头说道,

    “孩子觉得,阿爹的说法,比唐太傅说得更合乎人情。看来这些商贾对皇宋有益无害。”

    “那也不尽然。”

    赵桓可不想把赵湛培养成了一个资本家帝王。他接下来又讲了商贾强大后对朝廷的种种危害,以及这些商贾的黑心手段,同样把赵湛听得张口结舌。

    他一个小孩子,根本想不到这些看似人畜无害的商人一旦失去控制,竟然能做出那么多的恶毒之事。

    赵桓讲来讲去,其实只是想告诉赵湛一个万世不移的统治法则。

    那就是制衡。

    不管是儒生,商人,还是武将,都不能让他们成为一言堂,要不然就会失控。

    同样,帝王的权力也要受到一定的制衡,不能为所欲为。

    要不然就会出现赵佶朱祁镇这一类的奇葩,让数个明君的积累毁于一旦。

    父子二人谈话间,銮驾出了内城,进入了平民百姓居住的外城。

    金兵第一次围城时,完颜银术可曾率领几百士兵沿河杀进外城,杀了近千百姓,烧了一片民宅。

    不过在汴梁禁军与汴梁百姓的群起反击下,完颜银术可差点没能逃出去。

    那是金军仅有的一次杀进汴梁城,自此金军再也不敢率小股部队突进城池。

    但是当时的赵桓却被夸大其辞的文官吓破了胆,认为金军随时都能杀进汴梁城,所以才慌乱地与金兵议和。

    纵然已经过去了一年,那片被金兵焚烧的民宅依然还是一片废墟。

    厚厚的积雪堆在残垣断壁之上,间或露出烧焦的墙壁与梁木,显得无比凄凉。

    赵桓话头一转,立即转到了眼前的战局之上。

    “湛儿,看到那片废墟了吗?

    那是去年一月份,完颜银术可率数百女真兵,搭乘小船杀进汴梁城,杀了近千名百姓,还放火焚烧了这片民宅。

    你知道是谁把完颜银术可撵出汴梁城的吗?

    不是唐恪那样的文官,也不是太学院的三千太学生,而是被他们鄙视的臭丘八,以及不被他们放在眼里的汴梁百姓。

    如果没有英勇敢死的士兵,我们父子早就成了金兵的俘虏,被捆到冰天雪地的北国吞冰咽雪。

    至于那些嘴巴比死鸭子还硬,骨头比水蛇还软的文官,根本指望不上。

    你别看他们信誓旦旦地要为皇宋效死,一旦城破,他们会成批成批地投降金狗。他们的忠心甚至比不上平时过得苦哈哈的市民百姓。”

    “阿爹,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文官有用,武将也有用。他们应该受到同样的重视,不能区别对待。”

    赵桓满意地点了点头,沉声说到,

    “治国以文,保国以武,富国以商,定国以民。你只有记住这十六个字,将来就至少不会变成你爷爷那样的昏君。”

    赵湛吐了一下舌头,眨巴着眼睛说道,

    “老爹,你竟敢说我爷爷是昏君?这可不是孝子的表现啊。”

    赵桓伸手,摸着赵湛的脑瓜说道,

    “如果发现自己的父亲做错了,却不敢说出来,反而听之任之,导致父亲名声大坏,这才是真的不孝!”

    父子二人说说笑笑,就到了新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