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水浒之北宋枭雄 » 第四十五章 借库玉皇庙

第四十五章 借库玉皇庙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夜晚的玉皇庙,道人们早早入了梦乡,四周烛光、烟火亦陷入寂静。

    此刻,除了秋虫啾啾,这郊外,寂寥地有些瘆人。

    几个身着夜行衣的身影,突兀地站在玉皇庙朱红八字门墙外。

    借着微弱的星光,可见高悬的匾额金字闪耀,透着丝丝庄严静穆,越发显得匾额下一行人的渺小来。

    只见其中一个身材消瘦的汉子纵身一瞪,敏捷若灵猴般,攀上高耸的朱墙,俯身朝里间四处探视一番,又轻纵而下,竟不触发一丝声响,看得其余一众人等,暗赞不已。

    此人,正是“鼓上蚤”时迁!

    白天,时迁潜入玉皇庙四处探访,正是有了此番收获,西门庆方与诸兄弟有了今夜此行。

    时迁对西门庆点点头,西门庆额首,示意他前行。

    西门庆又朝诸人一挥拳头,诸人点头,便各自依计而行。

    庞万春登上一处视野开阔高地,手持黄桦弓,警惕地盯着玉皇庙大殿四周。

    他此番任务,隐在暗处护卫众人安全,若有危险,随时狙杀示警。

    陈达与玳安负责庙外接应。

    西门庆、縻貹、杜兴、卞祥四人,跟在时迁身后,按白天踩好的隐蔽点,相继潜入玉皇庙内。

    一行人,踏着三条川纹白玉甬道,蹑手蹑脚地潜到正殿门口。

    此时,玉皇庙正殿已落锁,时迁从衣兜里掏出一根铁丝状细物,捅入锁孔,三拧两扭,铜锁便被轻易打开。

    西门庆上前,轻轻扶住一边门扇,朝时迁点点头,时迁便按着另一扇门,轻轻推动。

    几息后,一扇门便被徐徐打开,期间没有发出一丝声响。

    时迁率先窜入大殿,用火折点燃一盏油灯。

    瞬间,漆黑的大殿,便透出昏暗的亮光。

    时迁指着大殿中央的三清像,轻声道:“三清像后背各有暗格,里面有少许黄金、白金和铜钱。”

    西门庆知道,那是神像内部装藏物。

    杜兴一听,从身上摸出一只袋子,就要上前。

    时迁忙拉住杜兴,他向众人招手,引众人绕向后殿。

    众人进入后殿,抬头一望,就见殿中供奉的是玉皇大帝,两边侍立着长生玉女。

    大殿正中悬挂敕额金书,上书“昊天金阙玉皇上帝”。

    时迁对着玉帝拜了三拜,方带众人转到后座,掀起九龙床下的帷幔,露出一个上锁的暗门。

    时迁驾轻就熟,没几下,门锁落地,库门敞开。

    众人借着时迁手中微弱的烛光,只见座下的地宫里,金光晃耀,码放整齐的金锭、银锭及各种铜钱、金银饰品、古董,陈列其中,琳琅满目,不计其数。

    众人暗自咂舌不已。

    西门庆原本只是在史书上看到相关记载,言北宋及辽的道观、寺庙富有,那只是个数字,如今直观实物,即便有心理准备,亦是震撼莫名。

    西门庆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忙道:“兄弟们依次第,先搬黄金,其次白金,再为金银饰品,最后古董、铜钱。万万小心,尽量莫弄出声响!”

    众人纷纷点头。

    时迁身巧,钻入地宫,替众人往外接转;待装满一袋,便有一人原路返回,隔墙交给在外接应的陈达。

    如此这般往复,直至黎明时分,众人搬空了后殿、前殿,甚至连大殿中央的铜香炉和殿外的一口大铜钟,皆被力大如水牛般的縻貹、卞祥,较着劲带了出去。

    等西门庆发觉时,已被陈达用布裹住装上车,玳安赶着车已朝西门墓园驰去。

    西门庆原本计划让众人先回,待他与时迁将殿内一一回复原样后再走,可出了縻貹、卞祥搬走香炉、大钟这档子事,欲盖弥彰,已毫无意义,因而连门也懒得带上,众人齐齐出了玉皇庙。

    庞万春从高处跃下,打着哈欠,抱怨道:“忙了半夜,满观的道士吓得不敢出门,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早知跟着兄弟们一起搬钱财!”

    陈达笑道:“道士忙着梦里会道姑哩,那有时间理观里进没进贼。”

    西门庆瞅了一眼庞万春,没好气道:“兄弟,你的作用,比出力气更重要。若非你掩护,我等弟兄自不敢如此安心搬运。比起弟兄们的身家性命,你虽一箭未发,反是我等天大的造化。”

    众人边走,边用树枝清除车辙。

    晨曦微露,众人已安然返回墓园。

    ————

    雄州。

    和诜等了五日,终于等来了东京汴梁的密诏,精神大震。

    即日,匆匆交代一声,蹈厉奋发地打马出了雄州城,朝城北三十里处的白沟驿狂奔而去。

    前书说道这和诜不守规矩,接到密函,敢于越级上报,盖因他和他所知之州特殊。

    有宋以来,朝廷实行文官治国,派往全国各地的地方官员,基本上都是文官,其目的,是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并危害中央政权的藩镇割据问题。

    然而,唯雄州是个例外,雄州历任知州皆由武官担任,这已成惯例,沿袭至今。

    因此,雄州知州和诜自然也是武职,且能知雄州这般战略要地,自与他家世及本人能力不无关系。

    和诜的父亲和斌,曾跟随大将军狄青南征做先锋,英勇善战,凯旋回朝后,被仁宗亲自接见。

    神宗时,安南(今越南)入侵,和斌受命率步骑三千出战,大败敌军。

    后和斌长期戍边,晚年回到东京担任侍卫亲军步军司都虞侯。

    受父亲和斌的影响,和诜早年便进入禁军,在河北路军中任职。

    平日喜钻研兵器的和诜,制作了一把脚踏轻便弓弩,能破坚于三百步之外,命名为“制胜强远弓”。他将弓弩呈给哲宗,哲宗大喜,下令军器监制造推广,和诜因而得名。

    赵佶(宋徽宗)继位后,和诜历任右武大夫、威州刺史等武官职务,直至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方调往雄州。

    也就是说,和诜知雄州,不过两年的光景,李良嗣的出现,他便有了更进一步,甚至史册留名的机会。

    对于和诜这样一个武人来说,唯有沙场征战之功,才是升迁与扬名的捷径。

    此次朝廷若收留李良嗣,则意味着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意志已坚,时机成熟;而身处最前沿的雄州,自是伐辽的先锋,这便是和诜的机会!

    和诜在等待朝廷回函的日子,始终惴惴不安,担心赵佶及群臣畏惧契丹的强大,像仁宗拒绝刘三嘏一样,拒绝接纳李良嗣;若是那样,他将抱憾终身。

    还好,朝廷没有让他失望!

    和诜一路疾驰,大约两个时辰后,便赶到了白沟镇。

    白沟镇是沿着宋、辽界河白沟河发展起来的,此地也是两国重要的交易榷场。

    大宋一方主要出售茶、盐、布匹、粮食、药材、瓷器、丝织品等,大辽则出售羊、马、骆驼等牲畜,以及刀具、马具、皮具等物品。

    因是两国为数不多的榷场,白沟镇贸易异常繁荣。

    当然,这白沟镇,不仅仅是贸易集散地,自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辽两国签订《澶渊之盟》,宋朝每年给辽国的三十万银绢,即所谓“岁币”,也在白沟进行交割。

    在驿站门口,和诜跳下马,快步进入驿站,屏退随从,与驿臣进入密室。

    盏茶功夫,和诜独自从密室中出来,未作停歇,又打马返回雄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