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民国风云册 » 第六十九章 逃难

第六十九章 逃难

    “还愣着干啥,赶紧收拾东西转移。”黄正朝着兴奋的大呼小叫的士兵们吆喝道。

    现在到处都是鬼子,这里的枪声一响,周围的鬼子就会像是闻着腥味的野狗一样肯定会蜂拥而至,黄正可不想被鬼子咬住,到时候甩都甩不掉。

    “团长,鬼子这些垃圾枪要来也没有用啊,掷弹筒和机枪还有点用,可惜被打烂了。”谷天经说道。

    “枪虽然垃圾了点,但是好过没有,我们现在是西撤,没有人给我们送补给,鬼子这子弹又不能通用,你说不用他们的用谁的。快点收拾战场,准备撤了。”

    在部队收拾战场的时候,苏劫清点了一下士兵人数,找到黄正说道,“学长,我刚刚清点了一下,武营长牺牲了,我们原来四十多个排级以上的军官,阵亡了三十几个,现在全团只剩下四百多弟兄了。”

    黄正听到这个数字,刚刚歼灭四百多鬼子的愉快心情,瞬间沉痛下来,然后说道,“把阵亡的兄弟们就地掩埋吧。收好他们的铭牌,记好掩埋的方位,将来我们打回来了,在送他们光荣的回归乡土。”

    苏劫点点头。

    士兵们看到小鬼子身上居然有吃的,直接果断出手,把小鬼子扒了一个精光,随后在苏劫的安排下,挖起大坑,将自己的阵亡的兄弟们一一放入坑中,掩埋起来,至于鬼子则在黄正命令下砍去脑袋,堆放在坟前祭奠,尸首直接一把火烧了给地里施施肥。

    做完一切后,黄正一挥手,说道,“兄弟们,撤了!我们迟早会打回来,迎接这些兄弟。”

    ......

    薛岳站在自己的指挥部中,“窝囊,窝囊,真TM打了个窝囊仗,桂永清那个打靶鬼还没处理,又给我跑出来一个第八军的黄杰,这两个杰出的人才就该上军事法庭。”

    参谋长吴逸志站出来说道,“钧座,歇歇火,气大伤身,我们还得留着有用之躯杀敌报国,为了怎么两个人就大动肝火不值得.......”

    薛岳在吴逸志的劝说下,慢慢缓过劲来,可是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薛岳立刻致电军委会狠狠地告了桂永清,黄杰一状:“查二十七军军长桂永清,第八军军长黄杰贪生怕死,临阵畏缩,拒不执行守城命令,致兰封城,商丘城不战而陷敌寇之手,扰乱我一战区整个计划,以至演变如今溃败之局。此种卑劣之表现如不惩戒,必扰前线将士之军心,于抗战大局贻害甚大。望军委会酌查。职薛岳叩。正午。”

    军政部长何应钦接到了薛岳控告桂永清,黄杰的电文。老何长叹一声,谁叫小桂子是我的侄女婿呢,我不帮,难道让我的侄女守寡不成,至于黄杰就顺带了。

    当然,何应钦明白直接说情肯定不行,只能是不断夸大龙慕韩失职一事上做文章。

    蒋委员长知道桂永清和黄杰罪过之大,但碍于何应钦和陈诚联名保护,对于桂永清和黄杰,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轻拿轻放,只是给桂永清和黄杰撤职查办的处分,并且将二十七军和第八军的番号取消掉,部队散编到其它部队中,但是会战的失败总得有人背锅,于是龙慕韩就背锅侠,不久被军事法庭处决了。

    ......

    黄正等人消灭完鬼子后,立刻朝着中牟县奔去,刚进入中牟县地界后,就开始发现动静异常,隐隐约约的锣声与犬叫声在夜空中此起彼伏。

    黄正极目远眺,远远近近的村庄趴在旷野里,凸现出模模糊糊的轮廓。几点灯光如鬼火一样闪烁不定。黄正一脸疑惑,“怎么回事,为什么四处都有敲锣的声音。”

    苏劫说道,“学长,不会是打更吧。”

    黄正看着苏劫,“打更有打的这么急促的吗?”

    “难道是鬼子进村了,乡亲们四处鸣锣报警?”

    黄正沉思了一下,立刻派几个人上前观察,并对着苏劫说道,“传命下去,全团一律枪械上膛,拉开距离,找好掩体。”

    过了半个小时,黄正派出去的人立刻跑了回来,“团长,我们询问几个老百姓,说国府下令让他们强制搬家,现在村长就是敲锣喊醒乡亲们,让他们拿上五元逃荒费,感觉逃难去。”

    “知道为什么强制搬家吗?”

    士兵摇摇头,继续说道,“我询问了村长,村长也说不知道,反正上面要求他们两天之内一定要全部撤离。”

    苏劫看向黄正,“学长,那这就奇怪了,为什么好端端的下达强制搬家令?”

    黄正令人把地图拿上来看了看,良久之后,说道,“但愿不是如此。”

    “什么?”苏劫一脸疑惑的看着黄正。

    “没什么,走,到前面路口去看看!”说完,命令全团上下解除警备,朝着前方走去。过了几十分,黄正等人远远地就看见,黑压压的人群从右边的小路拐上公路,川流不息地向前缓缓蠕动。

    黄正看到后,立刻下令让全团站在两边行走,不与百姓争路,全团将士得令后,纷纷站在路边,形成一条直线列队下去。

    黄正等人列好队后,继续朝前走去,只见逃难的老百姓们一个个拖儿带女的,面容悲戚、茫然,而又沉默,有的赶着猪、牵着羊、带着狗,有的挑着箩筐,箩筐里一边坐着一个已经沉睡的幼童,有的推着独轮车,车上几卷棉絮、一口铁锅就是全部的家当。人群中,没有怨天尤人的牢骚,只有背井离乡的无奈,连跟在主人后面的狗儿们,都低垂着尾巴不叫一声,偶而几声幼童的啼哭,却更增添几分凄凉。

    站在一边的弟兄们,也默默地望着逃难的乡亲们。

    忽然,一位大娘拄着拐棍,从人群中巍巍颤颤地走过来,径直走到他们面前,然后双腿就往地一跪,抱着拐棍作揖道:“各位老总,行行好,行行好……”

    一众士兵看到大娘跪在地上,纷纷看向黄正,黄正直接下令让士兵把大娘搀扶起来,黄正等人走了上来。

    大娘士兵看向黄正,就知道应该是个大官,被士兵搀扶起来后,有接着一跪,黄正看到后连忙躲开,并让士兵搀扶起来,黄正说道,“大娘,有话好好说,你是长辈,跪我这种晚辈,容易折寿。”

    大娘被士兵们搀扶这,说道,“老总,行行好吧,我....我一个妇道人家,实在是养不起我的....我的孩子了,请长官,收留我们家老二和老三吧,让他们在军队里面有口饭吃,长官,求求您了。”说着大娘声泪俱下。

    “大娘,军队有军队的规矩,如今不是招兵的时候。”

    大娘听到这话,是又哭又闹的,“长官,求您行行好吧,这国府强制我们搬家就发给了五元,我上有公公婆婆病在床上,下有子女六张口,这地里的麦子还没有收完,您让我们怎么活下去啊。长官,求您行行好,救救我一家老小吧。这老二、老三去参军,少了两张口,我这一家老小也能多活几天。”

    苏劫听着大娘声泪俱下,心中动了恻隐之心,看向黄正说道,“学长,这大娘.......”

    黄正思考了一下,说道,“大娘,你那两个孩子多少岁?”

    “长官,我老二十六,老三十四。”大娘听到黄正怎么一问,瞪大着满怀希望的眼神看着黄正。

    黄正抽起眉头,挠着头说道,“大娘啊,你这老二十六岁还勉勉强强,我能收下,但是这十四岁太小了……”说着黄正连忙摇摇头。

    “不小了,不小了,老三都能下地干农活了。”

    苏劫看在大娘执着的态度上,看向黄正说道,“学长,行不行的,要不先看看再说吧,要是不行.......”

    大娘立刻抢着话说道,“对,这位长官说的对,先看看吧。”随即大娘也不等黄正同样,让两个小孩站了出来。

    黄正迎面看到两人走出,大娘立刻说道,“老总,那个个高的是我们家老二,个矮一点是老三。”

    黄正看向个高的,清瘦的很,身上没有半两肉,黄正判断应该是许久没吃过肉,才长的这样,随即看向个矮的,头上扎着一根独辫子,一件细洋布的碎花小褂上补丁摞着补丁,一眼就能看出是个女娃,黄正立刻说道,“大娘,你这老二还勉勉强强能收下,你这老三怎么是个女娃娃。”

    苏劫看到着,也挠起了脑袋,说:“大娘呀,这女娃我们可收不得,我们全团都是第一线作战部队,随时随地要跟鬼子打仗的,全是男丁,你让你一个女娃娃跟着我们,那怎么能行。不行的,不行的。”说着苏劫连连摇摇头。

    老三一听到苏劫拒绝,直接跪在地上,朝着黄正,苏劫磕头,“老总,收下俺吧,长官,俺会耍剑,俺也有力气,我十三岁的时候就下田帮助爹娘一同耕种了。”

    黄正转身就要立刻,老二能勉强接受,带在部队了,这老三是个女娃,就算待,也不是在自己的这样一线作战部队中。

    老三看到黄正转身要走,立刻跪着上前抱着黄正的大腿,仰头说道,“老总,俺不怕打仗,俺要当花木兰,老总,您就收下俺吧。”

    黄正看着脚边的老三,老三用着渴望收留的眼神看着黄正,黄正看着她,良久之后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