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民国风云册 » 第七十章 弱国的无奈

第七十章 弱国的无奈

    “完蛋了。”桂永清拿着蒋委员长的命令,双手无力的垂下,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

    邱清泉看着桂永清的样子,立刻上前安慰道,“率真,只是撤职而已。你人不是没事吗?”

    桂永清缓缓抬起头,“雨庵啊,不仅仅是撤职,我的二十七军连同番号一同被校长裁掉了,教导总队就这样没了,消散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我想不透啊!”

    “率真,二十七军虽然没了,但是种子还在啊,你最精锐的部队独立团还在黄正手中,仅此一役,我军元气大伤,你何不让何部长,陈诚长官到校长面前多提提黄正,提拔他,将来时机到了,他也能帮你一把,你说是不是?”

    桂永清听到黄正的名字,眼神中又恢复了一点点斗志,“你说的对。”

    “而且我研究了黄正,他在局部作战取得了非常大的战绩,倒不失为一良将,如今来看就是太年轻了,极容易冲动。听说他居然不留俘虏,哪怕是放下枪的鬼子也赶尽杀绝。”

    “不留俘虏算个P的毛病,鬼子杀害我们的人,也没见手软过啊。而且你说的对,我这就去找姨丈和陈诚长官,我对黄正这么好,将来他肯定不会亏待我的。”

    ......

    当从兰封战场撤退的华国军队和成千上万的难民眼看着就要被鬼子的机械化部队追上消灭时,早早回到江城的蒋委员长也是心急如焚。

    且不说这十多万中央军精锐覆灭有何后果,一旦鬼子继续进攻,攻取商都,沿着平汉线直下江城,以江城目前的实力,万难以挡住鬼子攻势。

    此刻江城作为战时首都,不仅仅聚集了数以百万的百姓,更有无数的工厂学校和党政机关,如果被鬼子一锅端的话,那么真的就离亡国不远了。

    在这危急的时刻,蒋委员长是连连电话催促第一战区的程潜尽快炸开堤坝,以水代兵,阻挡鬼子继续向西进攻。

    程潜接到命令,虽然不是很愿意做出炸开黄河堤坝的行动,但是现实的无奈将他推向边缘,在统帅部一再催促下,程潜只能让两个团的工兵部队连夜奔赴黄河南岸的赵口开始决堤工作。

    但是因为赵口流沙太多,没能扒开。蒋委员长得知赵口无望扒开后,就指示再换地点重新决堤。

    经过紧急协商,驻守在黄河附近的新八师初步把地点选定在赵口以西的花园口附近。在此过程中,蒋委员长担心手下执行消极,一再通过口谕、电令催促手下扒堤,不要有“妇人之仁”。

    经过两天两夜不停的挖掘,几乎在距商都三十公里的中牟失守的同时,花园口也终于挖开了。

    汹涌的黄河从花园口夺路而出,一泻千里,直扑一望无垠的中原大地,将鬼子的四个师团陷进滔滔的洪水之中,寸步难行。如此同时,鲁,皖、苏三省四十四个县尽成泽国,田庐村陌皆付流水。

    .......

    当花园口决堤的事情传到正在西撤的黄正部队的时候,引发小小的骚动。黄正的独立团仅剩下四百余人,其中一百多都是河南本土人士,这些出身河南的弟兄们宛如五雷轰顶,一时间反应不过来,反应过来之后对新八师破口大骂,拎着枪就要去找他们报仇,他们的家人这一下可全没了啊,谁能接受得了。

    仅剩下的军官及时地出面制止了愤怒的弟兄们,对他们晓明大义,开始了劝说。

    那些出身被淹地区的弟兄们最终被各级军官劝说了下来,想到生死未卜的亲人,他们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整个部队笼罩在悲痛气氛之中。

    黄正的心情同样沉重,虽他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但是他却无法阻止,一来位卑言轻,二来相对于亡国之危,炸掉花园口也是一个弱国的无奈之举。

    倘若自己有实力能够挡住鬼子的侵略,又有谁会去牺牲万千百姓的生命呢,没有人愿意去干这种傻事,因为这样只会留下千古骂名。

    黄正拿起手枪,大吼一声,朝天连开了三枪,随即对着弟兄们说道,“兄弟们,是我等的无能,才让老百姓遭到如此无妄之灾,这笔血债,我们记下了,将来碰到鬼子,一个不留。”

    一众残兵见到黄正如此,也纷纷朝天放枪,抹去自己的眼泪,大吼道,“一个不留,一个不留。”

    就在此时,一名传令兵骑着快马跑到黄正等人面前,传令兵下面,看向黄正,“请问长官可是原二十七军独立团的部队。”

    黄正看着他点点头,“我就是黄正,有什么事情吗?”

    “长官,江城军事委员会命令,你部即可前往江城汉口接受休整。”

    黄正愁着眉头,说道,“二十七军不是前往洛阳休整吗?为何......”

    “长官,原二十七军在蒋委员长的命令下,已经去掉番号,桂永清长官也被撤职,二十七军所属部队,全部打散整编到其他部队之中,调您前往汉口,是陈诚长官亲自下达的命令,请您速度前往汉口报道。”说完,传令兵翻身上马,继续寻找其他部队传达口令。

    苏劫看向黄正,“学长,我们赶紧前往商都火车站,乘坐火车立刻南下,也好早一点补充兵力,开始训练,给阵亡的兄弟们和受灾的老百姓们报仇。”

    黄正点点头,立刻下令带着部队朝着商都火车站进发。沿路之上黄正看着逃难的人流铺天盖地,到处都是疲惫脏污的难民,他们正在承受着这个国家和民族最为深重的苦难。

    一众难民看着浑身衣服因为战事而破烂不堪的独立团,从他们的身旁走过,这些百姓们没有了以往的欢呼,也缺少了喜悦,只剩下一双双麻木的眼睛,盯着独立团。

    其中有的难民看到身穿军装的独立团,眼神冒火,直接吼道,“乡亲们,就是他们,就是他们毁掉我们家园,打他们。”

    一群受灾的老百姓对军队已经是失望透顶,不再抱有幻想,在他人的带动下,立刻上前想要打独立团将士们泄气。

    黄正由此挨了老百姓一拳,脾气上来的谷天经直接朝天开了一枪,这才吓退了愤怒的老百姓们,随即士兵们扶起倒地的黄正,黄正抹掉嘴巴边缘的血迹,说道,“把枪收起来,枪是拿来打小鬼子的。”

    谷天经等人听到黄正的话,立刻收起了枪,黄正扶起被推到在地的老乡,老乡被扶起后连连后退,生怕黄正等人一枪打在自己身上。

    黄正看向众人,说道,“老乡们,是我们对不起你们。”说着黄正直接朝着一众乡亲跪在地上,磕头认错,随后起来说道,“兄弟们,将自己身上的干粮和钱全部拿出来,给乡亲们。”

    独立团的士兵们说做就座,立刻拿出自己的身上的干粮和大洋递给了沿途的乡亲们,黄正看到后,“乡亲们,国难当头,让你们遭受此无妄之灾,是我们无能,我黄正对不住你们。这点身外之物就当是我们如今所能做的唯一一点帮助。”

    说完黄正下令,所有人立刻快马加鞭的赶往商都火车站,一路走上,独立团将士们看向沿路百姓麻木的眼神,心中同样委屈,但是却只能憋着心里,只能在战场上去找小鬼子讨回公道。

    ......

    江城蒋委员长的官邸之中。

    “委座,兰封会战虽然打的如此出乎意料,但是局部之中仍有大胜的战局,比如原二十七军独立团的黄正,在考城之际,凭借全团上下全歼鬼子一个大队,并且依托地势阻挡鬼子十四师团一个旅团两天时间,为薛岳将军合围争取了极大的时间。”

    “黄正?可有他的资料啊。”

    “有的”说着陈诚拿着一份档案递给蒋委员长。

    蒋委员长打开档案看了起来,黄正,祖籍广东,后随父亲黄仕元来到金陵生活,二十五岁,中央军校第九期步兵科毕业生......

    过了十余分钟,蒋委员长合上档案,说道,“这个黄正,我还有点印象,但是学生阅兵站在最前面,军演的时候带着学员兵全歼桂永清指挥部,没想到他这几年下来居然有立下诸多战功。”说着,蒋委员长点点头。

    “是的,委座,而且黄正那可是根苗正红啊,其父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北伐大业,后因伤退役在金陵经商,而黄正又是庞传义的学生,也是我中央军校的高材生,如此良将不可不用啊。”

    “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既然如此,辞修,你觉得该如何奖赏黄正。”陈诚看向蒋委员长。

    “委座,原二十七军别撤掉番号,其下部队纷纷整编到其他部队,不如将独立团整编到我的十八军中,继续为国效力,同时考虑到黄正的身份和战功卓越,升任旅长如何。”

    蒋委员长听得到陈诚这么一说,眯着眼说道,“旅长?他才二十五岁,会不会太年轻了?”

    “委座,如今国难当头,我们出了如此一员得力的干将,应当好好提拔,别看他年纪小,但是功劳不小。卑职认为当得起旅长一职位。”

    蒋委员长考虑了一番,说道,“好,就依你所说的,等他到了江城的时候,让他过来见见我。”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