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民国风云册 » 第七十三章 家书

第七十三章 家书

    黄正带领独立旅的成员,马不停蹄的赶到武昌外的一处镇子,部队抵达了镇子之后,黄正婉言谢绝了当地士绅的邀请,将部队驻扎在了距离镇子两里外开始布防。

    “传我命令,所有人在镇外扎营,所有人未经允许不得扰民。等待分配后,迅速恢复建制。”

    随即看向苏劫,“将全旅中任过军官的全部集中起来,我要开个小会商讨一下。”

    苏劫连连点头照做,“是。”

    过了半个小时,苏劫带着估摸着八十几个人来到一处露天场地中,“学长,我统计了一下,全旅上下八千余人,只找到六十五个排级军官和二十个连营一级军团,团级没有。”

    “这么少?”

    “这八十几个人,有三十个还是跟我着我们一路走来的,剩下都是从医院伤好的,被调到这里的。”

    黄正扫视的看了一下大家,然后说道,“兄弟们,如今我们急缺军官,所以我就按照如下编制了,整个独立旅下三个团,分别是二零零团、两零一团、二零二团,二零零团团长谷天经,二零一团团长涂兆云,二零二团团长盛可信........”

    在黄正的安排下,整个独立旅的指挥系统勉强搭建起来。

    “我们独立旅的新兵占据了全旅团的七七八八,你们都给我听好了,参谋长随后会逐一的将新兵老兵混合分配到你们手底下,你们给我管好自己手底下的兄弟们,谁要是惹是生非,让人家老百姓找了过来投诉,我不想听解释,直属长官就地免职查处!”

    所谓乱世用重典,黄正也是深谙此理,何况是一只建立在新兵基础上的队伍,军纪意识方面肯定不如以往自己带的老兵。

    陈诚将黄正的独立旅安排在长门镇,这里暂时远离了战火硝烟,让黄正赢得了短暂的休整。

    时隔三天,陈诚立刻派人将武器弹药、已经提前毕业的军官、以及火炮一并送到独立旅的手中,黄正等人也趁着这难得的休整机会,训练士兵,以迎接新的战斗。

    ......

    得益于黄正升任旅长,原来的警卫班班长姚文田也被提拔成警卫排,姚文田拿着几封信跑了进来,“钧座,钧座。”

    而黄正正在研究着周边地图,听到姚文田喊着,说道,“怎么回事,都是当排长的人了,还怎么毛毛躁躁的。”

    姚文田挠挠头,将手中信封递给黄正,“钧座,有您的信。”

    黄正接过信封,看了上面的名字,第一封是父亲黄仕元写的,第二封是母亲翁淑玲所写,当看到第三封的时候,黄正愣了一下,心想,她原谅我了吗?愿意写信给我。

    就在此时,姚文田的叫声唤醒了黄正的回忆,“钧座,钧座。”

    黄正从发呆中回过神来,看向姚文田,“怎么了。”

    “钧座,能不能求您个事情。”

    “你说吧。”

    “钧座,你知道我没读过什么书,虽然参谋长空闲的时候教我们识字,但是....”

    “想要我帮你写封家书寄回去给家人是吗?”

    姚文田点点头,说着黄正取出信纸,拿出自己口袋上的钢笔,看着姚文田说道,“说吧,我帮你写下来。”

    姚文田看着黄正先忙着自己的事情,连连说道,“钧座,不用忙着我的事情的,您先看您的书信,忙完了在喊我就行。”

    黄正笑了笑,“你说吧,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的已经寄到了,什么时候看都可以,我看你挺着急的。”

    姚文田眼含泪水,“钧座,在当你的警卫之前,我跟过很多长官,他们都不把我们当人看的。”说着就朝着黄正鞠了一躬,“钧座,还是您对我们最好。”

    “你个傻样,堂堂一个大丈夫可不能轻易落泪,知道我对你们好,将来就多杀一两个鬼子,保家卫国就好了。”

    姚文田听着抹掉眼泪说道,“钧座,参谋长常跟我们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有进步,还记得参谋长说的这句话”黄正看着姚文田嬉笑的样子,继续说道,“说吧,我这笔都举办天了,也该落落笔了。”

    姚文田听到这话,连忙抱歉,然后说道,“钧座,你这样帮我写吧,娘,虎子现在在部队里过的很好,你不用太担心我了,而且我还当上排长.......,爹,要注意身体,农活能干就干一点,实在做不了就交给大哥去办.......”

    黄正按照姚文田的口述洋洋洒洒的写了几百个字,并且帮他装好信封,然后说道,“虎子啊,这信,你家里有人上过学吗?识字吗?”

    “钧座,我们村里有个老秀才,他识字,我们村里的信寄回去都是找老秀才帮忙念叨念叨的。”

    黄正点点头,将信封递给姚文田,“那就好,来,拿去吧,交给军中邮差寄出去。”

    姚文田拿着信封抱在胸口,高高兴兴的走了出去。

    黄正看着姚文田离开,拿起黄仕元寄过来的书信,打开一看,[老二,爹知道你战事吃紧,没空联系我们,所以我就给你写了这封信,爹和娘在山城过的很好,你也不用太大的担心,至于你之前让我批量生产的金疮药,已经在诸多老中医联手研究下,能够正式的量产了,国府这帮也想我们订购了,如果你有需要,就写一封信或者电报,爹派人给你送过去。]

    看完后黄正翻页又看了起来,[尹姑娘和亲家我都见过了,本想给你说门亲事,没想到你居然做出如此有辱斯文的事情,真是败坏我黄家的门风,好在人家姑娘也是知书达理,你也尚未娶妻,这事情我就定下来了.......]

    黄正看完后,微微一笑,又拿出母亲的信,看了起来,上面写满了关心之语,听到了尹志蓉的事情,并让黄正空闲之余,看看能否回家一趟。

    随后拿起尹志蓉的信,[我在报纸上看到你的报道了,这使我很纠结,是该恨你卑劣行为,还是该仰慕你的英雄事迹.......]

    “看来,还是不愿意原谅我呀。”黄正闭眼深思了一下,“算了,如今小鬼子就逼近眼前,我有没有命回去还是个未知数。”

    随即收起信封,一一给三人各自回复了一封信后,喊来警卫寄出去,就整个人靠在椅子上沉思起来。

    .......

    黄正等人得到了难得的喘息机会,不过并没有因此懈怠,因为大家都清楚,等待他们将是一场大决战,从而投入到紧张的整训之中。从基础的步枪,机枪射击,再到白刃格斗,以及连排的协同战术逐个强化训练。

    都说华国有一流的军队,二流的将领和三流的统帅,而黄正并不打算让这个笑话继续重复在自己的独立旅上,在整训的过程中严格下令要求军官白天接受等同士兵的军事训练,晚上还要额外接受文化训练。

    黄正看着自己的部队一天天成长起来,心中开心不已,好兵就得多练,在残酷的战场上才能攻必克,战必胜,成为一支骁勇善战的精锐。

    整个独立旅的发家史已经是先后历经淞沪会战,金陵保卫战和兰封会战,场场都是恶仗,最初的跟着黄正一路走下来的兄弟也就剩下十个不到,如今人数从最初几十人的一个独立排到如今八千余人的独立旅,让这支部队的骨子里有着一股这敢打敢拼的彪悍之气。

    大家号称自己的部队是王牌中的王牌,用的是全国最好的装备,他们自然不想在战场上被其余的部队比下去,况且是打的是保家卫国的国仗,自然奋勇争先,打出一个名堂,杀出一番天地。

    全旅的官兵在这魔鬼般的训练折腾下叫苦连天,但是效果却格外的显著。同时在依靠着大洋开路,全旅官兵的伙食也慢慢变好,加上依靠长江,水系发达,黄正直接每天让一个连的士兵下水抓鱼,补充士兵的肉类问题,而一众官兵的身体在极好的伙食和肉类补充下,相对以前瘦巴巴的样子,慢慢变的结实。

    直到有一天,谷天经带着自己警卫班押解着两人来到黄正面前,谷天经开口说道,“钧座,这两个成天鬼鬼祟祟的出现在我营地周边,我怀疑是鬼子间谍,就抓过来先说。”

    黄正听到谷天经怎么一说,对于此事那是十分重视,毕竟现在敌情复杂,所以亲自对抓到的两人进行了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