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风来风往 » 第一章(4) 麻小结缘

第一章(4) 麻小结缘

    许心自己找不到高人,只能通过朋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萍。

    说起来,许心和刘苹认识,是因为“麻辣小龙虾”。

    许心在银行上班的时候,晚上经常和朋友去东内大街吃夜宵,请客吃饭也经常来这里。那条街上都是24小时营业的餐馆,一到晚上灯火通明,当地人都叫它“鬼街”。许心头一次听到“鬼街”这个名字时,有些纳闷,鬼都喜欢黑暗的地方,这条街是晚上最亮的地方,为啥要叫鬼街?乍一听这名字还有点吓人。但不管它叫什么,在BJ吃夜宵,肯定得来这儿。许心虽是东北人,但最爱吃这里的四川火锅,常去的一家叫“小山城”。这条街不仅让许心花了不少钱,也承载了很多记忆和情感。所以,对许心来说,在鬼街开餐馆,既是赚钱的方式,也是一种情怀。

    让许心真正下决心干餐饮的,还有另一件事。那年,政府在鬼街立了一块碑,将鬼街正式改名为簋街。许心看到那块碑后,回去翻了字典,特意查了一下簋字。她发现,与鬼同音的只有簋这个字,巧合的是,这个字还与吃饭有关,是一种用来盛饭的青铜器。许心想,当时就觉得叫鬼街有点瘆人,现在改成簋街,还真是更合适。她忽然有种感觉,这条街有点说道,没准就适合开餐馆。餐馆的地点选好了,但是卖什么呢?那时候,簋街刚开始流行麻辣小龙虾。许心去尝了几家,味道确实不错。为此,她专门跑了趟长沙,买了配方,在簋街东头开了一家店,叫天天小龙虾。

    当时,刘萍也在簋街卖小龙虾,她的店就在许心隔壁。两家挨着,又都卖小龙虾,这就有了竞争。两人没见过之前,暗地里都较劲儿,见了之后,发现对方都是东北人,聊起来感觉还挺投缘,一来二去,居然成了好朋友。

    两人交往深了,许心了解到,刘萍是个纯粹的有神论者,她坚信这世上有仙佛、有鬼神,相信世间事背后都蕴藏着神佛的意图,不管聊什么话题,她都会扯到神佛。刘萍有信仰,但是这信仰又不唯一,她既信佛,又信仙儿。仙儿就是出马出道的仙家,在东北比较常见。有句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东北,有人的地方就有出马仙。刘萍是东北人,她信仙儿这件事,许心在知道后,并不感到意外,但是让许心意外的是,刘萍还信佛。刘萍走到哪儿总要问问当地有没有寺庙,不远的话,一定去一趟拜拜。在BJ,她定期去广济寺、广化寺参拜,经常参加法会,还结交了不少居士。一开始,可能因为刘萍信佛,许心觉得她多少有些非同寻常的地方,对她比较尊重。但随着两人了解加深,许心这才发现,刘萍信佛的目的并不纯粹。

    有一次,许心和刘萍在一起喝茶聊天。许心问刘萍,你为啥信佛?是有啥机缘么?

    许心本以为能听到什么有趣的故事,结果刘萍想都没想就说,没啥机缘,这有啥机缘,你看全国各地哪里都有庙,说明在中国佛教是最大的,要信肯定信最大的啊。

    许心说,有啥简单好理解的书,给我推荐推荐,我也想看看。

    刘萍说,我那有很多,都是庙里送的,我看过几眼,但是看不进去,都堆在家里,有时间你去我那随便拿。

    许心问,不懂佛法,那怎么信佛呀?

    刘萍说,心诚则灵啊!我还给庙里经常捐钱那,佛祖都看在眼里。

    许心这才明白,原来刘萍信佛信的不是佛法,而是信人多力量大,确切的说,是信神多力量大,她把信佛也当成了一种生意。后来,刘萍还拉着许心去了几趟白云观,给几位天尊、大帝、星君都拜过。这更加印证了许心对刘萍的判断。

    刘萍对佛法不懂,但是对出马很懂,堂口走了不少,也没少花钱。许心以前找高人的时候,也走过堂口,对出马了解一二,但还谈不上懂,很多这方面的门道都是后来听刘萍说的。

    许心去过几次堂口,发现同样都是出马的仙家,给人看事说事的方式却不尽相同。她记得,有一种是在看事前,先要通过某种仪式来召唤仙家,而且不同的人仪式也不同,仪式完毕后,对方的神态、语调立马变了个人似的,这就是仙家上了身了,这时候得赶紧抓紧时间问话。然后就是问什么,对方知道什么就说什么。一问一答几个回合下来,那人便睡去,过一会就醒,醒后对刚才发生的事一无所知。这是一种。另一种是不需要仪式的,也不上身,问什么,看见什么答什么,一问一答和聊天一样。许心找过的几个,无论上身或者不上身,有些事说得准,有些事不准,同一件事不同的人说得也不一样,同一个人有时候说得准,有时候说得就不准。总之,出马这个行业,没有统一的规范,也没有系统的理论,分辨高深、真假全凭个人经验。

    以前,许心把出马的人分两种,一种是上身的,另一种是不上身的。认识刘萍之后,她才了解,按照出马的那套理论,有个专业名词叫捆窍,上身不上身取决于捆窍程度,分捆全窍、捆半窍、捆活窍三种。这几年,许心跟刘萍学了不少这方面的事,她不敢说自己是个行家,但至少也算半个行家。

    刘萍来簋街开店前,自然找仙家看过,人家说她来这必赚大钱。

    其实,她在找仙家之前,早就有了来簋街开店的想法。她是因为听了簋街的传说。相传在清朝年间,BJ的各个城门都有专门的用途,往城里运木材,往城外运死人,都要通过东直门。那时候,城外是一片坟场,城内是早市,摊贩们后半夜开市,黎明即散。由于这里夜晚灯光朦胧,加上很多棺材铺和杠房也开在这里,故此地被人称为“鬼市”。后来,很多人在这里开店、做各种各样的生意,几乎都赔了本,甚至连唯一的国营百货商店也不得不关门歇业了,可奇怪的是,人们发现,这里唯独饭馆生意火爆,此地之邪令人甚是不解,以至于有的老人说,可能是因为到了夜里,鬼魂们都要进城吃饭,所以这里的风水适合开饭馆。

    刘萍很早就来BJ了,最初是在BJ开工厂,当年生意做得很大,挣了不少钱。后来生意突然就不行了,连年亏损,实在扛不住了,就把厂子卖了。刘萍在跟许心说这些事的时候,对“突然”这两个字特别强调了一下。她说,真的就是突然之间,生意就不行了,市场、产品、人员等等,都跟往年都一样,就是突然不行了,接不到订单,原来谈好的订单也突然退了。我到现在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只能归咎于时运不济,没那个命。卖了工厂后,手里有一笔积蓄,刘萍闲了几年,一直没有再干别的生意。受了不小打击的刘萍,从那时候开始信命,拜佛、看仙也是从那年开始的。

    有一次,她和朋友来东内大街吃饭,席间听闻了鬼街的传说,心中大喜。她想,借助这里“鬼”们的势力,开饭馆一定能够大赚。她随即拿出全部积蓄,开了这家麻辣小龙虾。但是刘萍似乎打错了如意算盘,这里的“鬼”们并没有给她面子。

    许心和刘萍两家的店开起来后,周围又开了几家卖麻辣小龙虾的店。从单个店的角度看,几家店不存在竞争是不可能的,但是从集体的角度看,这里就形成了集聚效应,全BJ的人都来这吃小龙虾,客流量巨大。一家店满了就去另一家店,每家店的生意都非常火爆。但奇怪的是,刘萍的店头几个月还好好的,后来慢慢地又不行了,客流量越来越少。往往是这一条街上的店都爆满的时候,唯独刘萍家客人没多少。其他家都大赚,唯独她赔钱。

    一天,刘萍跟许心说:“妹妹,我准备把店兑出去,你想不想盘下来。”

    许心纳闷,问:“刘姐,还不至于吧。”

    刘萍说:“家里有点事,用钱。”

    许心说:“多少,我可以借你。”

    刘萍说:“小龙虾这个不适合我,我看好了别的事。”

    许心的天天小龙虾生意确实不错,她也正有开第二家店的想法。许心没有多问,就把刘萍的店盘了下来,开了一家香上小龙虾。两家店连在一起,就是“天天向上。”香上小龙虾开业后,夜夜爆满,甚至比天天小龙虾的生意还要火爆。

    正因为有了这个事,许心在刘萍面前从来不谈生意上的事,怕她听了不舒服。直到有一次,刘萍主动聊起了香上小龙虾,说许心是个做生意的材料,脑子好使。许心说:“姐,我就改了个名,其他也没做啥,当初你再坚持一下就好了。”

    刘萍苦笑,说:“我再坚持也是赔。我没那财运。”

    刘萍后来在东四环租了一个二层门面,开了一家延边烧烤店,生意还可以,也赚了一些钱,但比起香上小龙虾,可差了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