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成孙策实在让人压力山大 » 第四章 教子莫若父(新书求收藏)

第四章 教子莫若父(新书求收藏)

    孙策回到屋里,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轻轻叹了一声。

    当然,这不是叹息诸葛亮年纪还小,也不是叹息自己的处境。

    而确实是为这天下苍生,发出了这一声叹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孙策如今方才切实理会到了这句话的心酸。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不管曹操后期如何,能写出这样的诗词来,孙策便认曹操此时是一个忠臣。

    旧社会地主对农民的压迫,孙策都是在上个世界在爷爷的故事里听来的。

    而在这个世界,什么旧社会的地主,那都弱爆了。

    孙策亲眼见过一对父母面无表情地将一个婴儿扔进了水沟里;孙策亲眼见过累到在路边的饥民被野狗啃噬着尸体;孙策亲眼见过一个乞丐走路时滑到,被挡路的贵人指挥手下的仆役将人活活打死。

    乞丐的惨叫响彻街道,却无人说上一句话,仿佛一切天经地义一般。

    这个时代,是讲究尊卑有序的,是讲究天地君亲师的。

    翻译过来也就说,天地且不论,皇帝是可以对臣子为所欲为的,父亲是可以对儿子为所欲为的,老师是可以对学生为所欲为的。

    上位者是可以对下位者为所欲为的。

    这也是经过了十年,李明都没有习惯“孙策”这个身份的原因。

    他没有办法把自己代入到“江东小霸王”这个上位者的角色里去。

    他接受的教育不允许他做这样的事情!

    虽然他成了孙策,但是他还保留着上个世界的记忆,保留着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还记得爷爷给他讲的那些红色故事,他还记得自己作为一名苦逼的社畜,被资本家惨痛剥削的经历。

    对于那些农民、工人、商贩,他有着更深的感情;甚至高过对自己身份的认同。

    他知道,哪怕自己学识再渊博,武艺再高超,他也只能是披着孙策名字的李明,而绝不会是孙策。

    他不知道怎么说服自己去做一个上位者。

    是的,虽然他才十岁,但是已经毫无疑问是一个上位者了。准确地说,在这个年代,因为士族垄断文化路径的关系,只要你会读书写字,就已经超过了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五的人。

    何况他现在还是一名“市级干部”子弟,而且自己的父亲以后还大有可为,少说也是个“正军级”。

    孙策曾经无意间撞见过孙贲在僻静无人处调戏家里的一个婢女,那婢女一脸羞恼,却连声音都不敢出。

    为了解围,自己一脸天真地凑上去问“表哥,你们这是在玩什么啊?”

    然后没几天就看到那个婢女自己悄悄钻进了孙贲的房间。

    不得不说,这种仿佛变形记一般的穿越经历,倒是让自己对上个世界的诸多暧昧新闻有了许多新的感悟。

    既然父亲不让自己出门,那便不出门了吧,本来自己也不是很想出去。

    当你杀了第一个人的时候,或许会做噩梦,杀了一百个人呢?

    当你见到一个弃婴的时候,或者会痛哭流涕,见了一百个呢?

    见识多了也未尝好,见多了就会麻木,而孙策不想成为一个麻木的人,也不想被这个世道同化。

    孙策活了十年,其中一大半时间都在思考以后人生怎么活。

    其一是因为跟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总是对不到一起;

    其二是因为...他就是一个十岁大的孩子,啥也干不了。

    早生个十年就好了,卧冰求鲤咱也不是不知道,到时候往涿州一跑,那还有刘备啥事儿?

    孙策摆弄自己脑海里那些可怜的历史知识,先是黄巾之乱,之后是群雄割据,之后是三国,之后是司马氏代魏,之后是“何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上位,再然后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屠人如屠鸡狗了。

    想到这儿,孙策就有些受不了了。

    投降曹操不丢人,但是司马懿必须死!

    啃爹计划必须提上日程了,必须安排!

    “咚咚。”窗户被人敲了两下。

    孙策刚刚经过认真的思索,好容易确定了人生规划,差点被人吓出了魂儿。

    祖茂的声音在窗外响起,“公子,老爷喊你过去趟。”

    什么情况!这下孙策的魂儿是真的被吓出来了!

    “祖叔叔,什么情况啊?我爹不是罚过我了么?”孙策声音有些发颤。

    祖茂回道:“我也不清楚,你快过去吧,别让老爷等急了。”

    “好嘞。”孙策麻溜地从床上跳下来,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

    就像之前说的,这个时代讲究个天地君亲师。你想跟21世纪一样撒个娇,打个滚,耍个小性子,闹个离家出走?

    呵呵,你爹是真的可以给你把脑子打出来的。

    完事儿打死你以后还有一堆人指指点点说你不孝。

    祖茂引着孙策到了正屋就退下了。

    孙策进了屋,扑通一下跪到了地下:“父亲,孩儿知错了!”

    孙坚轻哼了一声,瞥了一眼孙策,并未答话。

    孙策只觉得背后起了一层细汗,不由心里嘀咕道:你就是打人给个痛快行不行!

    当然,要是能不打讲讲道理就更好了...

    孙坚抬起眼,缓缓道:“好了,我既然说了不打你,自然就不会打你了。这会儿唤你来,是要跟你讲讲道理。”

    什么情况,我爹转性了?

    孙策心里又默念着,爹啊,要是你能叫我一声爹就更好了...

    孙坚不由得皱起眉头:“你想什么呢?有在专心听我说话么?”

    孙策忙道:“父亲所言,孩儿自当洗耳恭听!”

    看来好像确实是转性了,不是我的金手指...

    孙坚继续道:“策儿,你还记得我跟你说过的为父杀海盗的事情么?”

    孙策回道:“孩儿记得。那年您17岁,跟祖父一起乘船外出,正碰上海盗。您上去装出一副指挥若定的样子,海盗们以为有人在追捕他们,都跑了,您还跟上去杀了一个海盗。”

    孙坚赞许地笑道:“不错不错,这确实是为父生平最得意的事情之一。难得你还有些孝心,记得这么清楚。那么,为父问你,你能从这个故事里学到什么呢?”

    孙策不假思索道:“父亲有急智,有勇略,虽贲育在世,也不及父亲万一!”

    “哈哈,好小子,大差不差

    的吧。”孙坚大笑了几声,显然是很受用,“为父再考考你,为什么当时为父要装作追捕的样子,而不是一个人冲上去拼命呢?”

    孙策回道:“因为父亲虽然英勇,终究只是一个人,怎么能同时跟那么多人作战呢?肯定是要先迷惑他们,从气势上压倒他们,让他们害怕...”

    “不错不错!”孙坚笑道,“你说得对,就是形势!为父今天就是要跟你论一下形势!”

    形势?孙策心里诧异,我刚才说的不是气势么?

    孙坚语重心长道:“孩子啊,为父知道你仰慕那些读书人家的作风,但是为父今天要教你五个字,形势比人强。”

    孙策恭敬道:“愿听父亲教诲。”

    孙坚说道:“为什么为父能一个人击退一群海贼,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形势对他们不利。为何你之前屡屡外出拜访又屡屡碰壁,是因为形势对你不利。明明一群海盗比爹强得多却输了,或许你觉得你足够聪明,足够有才学人家却不接待你,就是这个道理。”

    虽然孙策前去拜访别人的目的跟孙坚以为的不太一样,但是这个道理孙策还是听懂了。

    “为父以咱们县内的陈氏举例啊。并非是为父不想你去结交陈氏,与陈氏交好。那陈氏当家人陈汉瑜(陈珪),他父亲是广汉太守,他叔叔是朝里的太尉。你知道太尉是什么官么,那是三公之一,管着整个大汉朝的军事。你爹呢?就是个县丞。你去拜访人家难道不是自取其辱么?”

    孙策顿首道:“父亲所言,令策茅塞顿开。”

    这话是我爹能说出来的?该不会是我娘教他这么说的吧?

    孙坚颇为满意继续教道:“你五岁的时候,说天下民不聊生,然后被我关到家里不让你出去。如今你长大了,我也可以跟你说说这里面的道理了。这汉家几百年的天下,这叫什么?这就是形势。这个大势连当时权倾朝野的王莽都没能动摇。你爹我何德何能去做那皇帝呢?你有爱民之心,这是好事。但是也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里,不要做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懂了么?”

    孙坚发表完一阵长篇大论,不由对自己很是满意。

    孙坚转过身来,本以为孙策会幡然悔悟,或者仔细思索,却没想到孙策却是一脸激动的模样,让孙坚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

    “爹,我有办法!只要爹你有这个心思,我一定为你玉成此事!我之前一直以为爹你不想当皇上呢,你早说啊!”

    “阿策,你是不是没理解爹的意思?爹的意思是,就咱这家庭,现在造反,朝廷弄死咱不比弄死一只蚂蚁难多少...”

    孙策眨着一双天真的大眼睛,疑惑道:“爹,你说什么呢?你可是大汉忠臣啊,怎么能现在就想造反呢?”

    孙坚跟孙策父子两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时之间不知道谁脑子犯了毛病。

    “你个兔崽子,你在消遣你爹是不是!”孙坚瞬间火气上来了。

    “爹爹,暂且息怒!”孙策赶忙回道:“您理解错孩儿的意思了。孩儿的意思是,这天下的百姓已经过不下去了,马上就要起来造反的。一旦天下大乱,就会有很多像爹一样的英雄豪杰蜂拥而起,割据一方。这时候爹可以打着保卫汉室的大旗去征讨他们,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等到我们实力足够强大了,这天下便可以自己做主了!”

    孙坚懵逼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孙策这一席话信息量太大,他有点“消化不良”。

    “你说,这天下要大乱了?”孙坚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你有什么凭据?”

    孙策回道:“父亲,您没听到田间地头都在传唱么?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如果孩儿所料不错的话,或许今年天下便要大乱了!”

    “胡闹!”孙坚猛地一拍桌子道,“田间地头的闲语碎玉也能当真?街头上还有小孩天天唱儿歌呢!还说什么猴非猴,王非王呢!”

    “父亲...”孙策还想再多解释点。

    “滚滚滚!”孙坚不耐烦地摆摆手,“回去给我好好反省去,别在我眼前碍眼了。”

    “是...”孙策一阵无语,只得退下了。

    这就是你说好的讲道理?你这完全不讲道理啊...

    等到孙策离开,一阵细细碎碎的笑声从侧室里传出。

    孙坚无奈道:“夫人,你还笑。这可都是你说的,这番道理策儿是能听进去的,结果呢?”

    吴夫人含笑从侧室里走出:“我怎么能想到,咱们孩子心里竟然真是有个大计划的。不过这岂不是更说明咱们孩子不同凡响么?”

    孙坚摇摇头:“什么不同凡响,一个孩子的戏言,你还当真了。”

    吴夫人回道:“其实你若耐心些,仔细想想策儿的话,也未尝没有道理。策儿说的那十六个字我也是听过的。你仔细想想,这十六个字流传如此之广,少不得背后有人推波助澜。那么幕后之人如此兴师动众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或许策儿说得没错,今年说不得真要发生大事。你身为县丞,理应有所准备才是。”

    听到吴夫人这么说,孙坚也不禁沉思了起来:“既然夫人如此说了,那我便去稍作准备便是。正好手下的人最近有些懒散,也该给他们活动活动筋骨了。”

    ——————————————————————————————————————

    史曰:太祖父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少为县吏。年十七,与父共载船至钱唐,会海贼胡玉等从匏里上掠取贾人财物,方於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进。坚谓父曰:“此贼可击,请讨之。”父曰:“非尔所图也。”坚行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贼望见,以为官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坚追,斩得一级以还;父大惊。由是显闻,府召署假尉。

    会稽妖贼许昌起於句章,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诏扇动诸县,众以万数。坚以郡司马募召精勇,得千余人,与州郡合讨破之。是岁,熹平元年也。刺史臧旻列上功状,诏书除坚盐渎丞,数岁徙盱眙丞,又徙下邳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