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成孙策实在让人压力山大 » 第十三章 不动如山(二)(新书求收藏)

第十三章 不动如山(二)(新书求收藏)

    以陶术为首的黄天使团,勇猛地冲到城墙边,然后尽数将尸体留在了城墙底下。

    要说其实也是多少造成了一些困扰,陶术差两步就登上城墙了。若不是孙坚见机得快,或许就撕破了一个口子,造成些伤亡了。

    不过也仅此而已了。

    虽然黄天使团表现出来了极大的勇气跟忠诚,或者也可以说是迷信,所有成员尽数死在了城墙下面。但是一部分人的勇气并不能弥补双方准备和能力上的巨大差距。

    等到张闿阴沉着脸下大了鸣金收兵的命令,黄巾军如潮水般退去,第一天的守城战划下了句号。如果用两句话话来形容一下的话,就是:

    孙坚用他高明的军事素养跟完备的军事部署布置了一场完美的守城战。

    城外的黄巾军痛哭流涕道,大佬,别玩我了,我就是个弟弟啊。

    孙坚望着黄巾军退去,终于松了口气,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敌军已经败了。”

    孙贲眼见孙坚举起巨石,对孙坚佩服得简直五体投地:“叔父神勇,小侄佩服!”

    孙坚笑道:“现在还不是佩服的时候。你去四周清点伤亡情况,做好抚恤工作。”

    孙贲疑惑道:“叔父,这一天敌军连城墙的边都没挨着,怎么会有伤亡呢?”

    孙坚看了眼祖茂,祖茂解释道:“公子,行军打仗除了临阵杀敌,也是有许多非战斗减员的。比如被城下的流矢射中的,惊慌失措从城墙跌下去的,甚至运送物资一个不甚从台阶滑落摔死的也有。”

    孙坚语重心长道:“伯阳,莫要小瞧这些琐事,胜败的关键往往就在此处。如果一名士兵被射伤了眼睛得不到救治,他身边的人可能会愤怒可能会害怕,没准下次打仗的时候这就成为了突破口。所以战后的救治跟慰问工作很重要。你叔父我已经30了,此战之后还不知道前途如何。我儿子还小,孙氏下一辈里我最看好你,你要好生学着,记着,别给咱们孙家丢脸。”

    “是!叔父,我现在就去办!”孙贲领命而去,语言间说不出的兴奋。

    祖茂在旁缓缓道:“文台,本来你孙氏家族的家事不该我插嘴。可是我看伯阳这小子虽然聪敏好学,却少了一股霸气,往往比不上阿策。”

    孙坚回道:“可是策儿毕竟年纪还小。我年轻放荡,结婚时候太晚了,不然策儿长成伯阳这个年纪,也能承担家族的希望了。伯阳从吴郡来投奔我,我如何不知道是幼台他们商议了以后,准备把伯阳作为下一任孙氏家主培养才送到我身边的呢?”

    突然,孙坚自信一笑:“再说了,我孙文台的儿子,难道没了家族的支持就一蹶不振了么?”

    祖茂抚掌赞道:“不愧是文台!当初孙氏选了伯阳父亲做家主,你离家出走的时候,我记得孙家那些老一辈们都不看好你。谁能想到你竟真的在外面闯下了名堂,还当上了县丞。”

    孙坚笑道:“都过去的事儿了,你不说我都忘了。那些老顽固们非要学着顾陆朱张那几家士族高门,开玩笑,人家是什么家世孙家又是什么家世?孙家就是跟这徐州糜氏一样,当了徐州首富,也只能是大一点的豪强地主。糜氏还不是要看陈氏的脸色?所以我才觉得不能把自己困在吴郡里,要去外面闯一闯。虽然我是出来了,只不过如今中年了,才不过当了县丞。”

    祖茂道:“啧啧,你可知你这个县丞可是多少人梦想一辈子都梦想不来的。就像你说的,顾陆朱张也好,陈氏也好,人家生来就是做大官的,跟我们不同。如今这个县丞,还不是你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孙坚看着眼前满目疮痍的战场,感慨道:“你说的道理我未尝不懂,只是有些意难平罢了。都说人离乡贱,我现在感触越来越深刻了。大荣,还好有你陪着我。”

    祖茂笑道:“怎么?后悔从家里出来了?”

    孙坚大笑几声,回道:“怎么可能?这辈子不出来闯荡一番功业,我便是死也不甘心!”

    祖茂看着孙坚,突然想起在老家吴郡的那个下午。那个下午,太阳很大,孙坚站在他面前,仿佛自己能发出光来一样。

    “大荣,这里的生活太无趣了,想不想跟我去做些更有意思的事情?”

    “好啊。”

    那个时候祖茂还以为是惯常的什么偷鸡摸狗的把戏,却没有想到这一走就走出了半辈子。

    记忆中的人影跟现实中的人影慢慢重合。

    走出半生,你还是你,我还是我,真好。

    孙坚对祖茂说道:“大荣,你昨夜理了一宿的账目,又陪我在城楼上待了一天,快回去歇息吧。”

    祖茂问道:“你呢?还怕敌人夜袭么?”

    孙坚笑道:“我看他们也没这个胆子。我留在这里看看他们埋锅造饭跟夜间守备情况。一直守城怎么是我孙文台的风格?”

    祖茂笑道:“摊上你这么个对手,对面也是上辈子缺德了。要不要晚上我带上骑兵去劫营?我现在精神头可一点也不坏。”

    “留着你的精神头吧。”孙坚狡黠一笑,“我看他们再有几日就坚持不住了,到时候送他们一个惊喜。”

    围城五日后。

    或许是为了验证孙坚“一鼓作气”的军事理论,自从第一天的攻势未能奏效后,黄巾军的攻势愈发地不顺利。等到第五日的时候,黄巾军刚把云梯架好,破城的军士刚登了两步,城上的箭雨洒落下来,军士麻溜地从云梯上跳了下来,往营中跑去。

    而更加不妙的是,从围城第一天以后,黄巾军开始出现逃兵了。在一天黄巾军抛下几百具尸体后,压抑的情绪便开始在营中传播。

    一方面黄巾军铜身铁臂、刀枪不入的神话被打破。一方面黄巾军多为亲族、同乡勾结邀请,一人死难免都有兔死狐悲之感。等到夜深人静之时,便有三两成群的逃兵四散奔逃了。

    而黄巾军将领既无抚慰,夜间也少做防护。他们能感觉到不对,仗不该这么打,但是他们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只能干巴巴地喊一声“兄弟们冲啊”,然后就听天由命了。

    此时,与战场的冷清相比,黄巾军营内倒是热火朝天。

    “张帅,不能再打了!”

    “对,再打下去军心就要散了!”

    “我当初就不同意打下邳,变成现在这个鬼样子!”

    “胡说,你当初说得明明就是可以试一试!”

    每次军中开会都像是集市一般,直把张闿吵得头疼,根本没有好好思考的空间。

    “各位渠帅请听我一言。”开口的乃是另一名中方渠帅,在此地众多将领中坐第二把交椅的。所以他一发话,周围议论的声音多少小了一些。

    这位中方渠帅继续道:“张帅,我今日让人统计了一下各营人员数量。仅仅五日内,我军就剩下不足五千之数了!”

    “多少!”张闿一惊。

    其他众人也都是大惊失色。他们看到了战局不利,却没想到人数竟然锐减得如此厉害。说真的,他们中很多人每日连士兵数量都不带统计的。

    “不足五千了!”中方渠帅痛心道,“只是五日光景,我军人数便去了不到两成。张帅,此仗打不下去了!另外,我军军粮也不足十日了!张帅,必须速速做决定了!”

    就像一群人正在激烈地讨论这个创业项目合适不合适,突然有一个人晒出了银行卡、

    嘿,没有钱。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张闿揉着头道:“那撤便撤了吧。接下来去何处,大家可有什么想法?”

    “去东海,打糜氏!”

    “别扯了,糜氏的庄园不一定比下邳城好打。”

    “就是,此去东海半个月路程,路上就饿死了!”

    “要我说去夏丘,方便躲藏。”

    “看你那点出息,我们是来做山贼的么?”

    “那便去彭城吧,可以转道去东郡,跟卜大帅他们汇合。”

    ......

    又是一番“艰苦卓绝的讨论,去彭城的人数渐渐占了上风。”

    “好了,那便彭城吧。”张闿颇为无力地说道。

    虽然他心里并不想去彭城。因为彭城乃是徐州、扬州、豫州三州的交通要冲,距离兖州也不远,跨过一个小沛便是。这种四战之地,随便哪个方向来敌人都能揍自己两拳。

    但是他没有办法,因为他带着大家来到了下邳,却遭受了失败,自己的威信已经受到威胁了。此时他必须遵从大多数人的意愿,才能保住自己手中的权力。

    就像说书中常说有上中下三策,常常有人弃上策而取中下,引来看官们的一片骂声。

    那是因为,正确往往不重要,或者没有那么重要。

    “今日夜间埋锅造饭,让大家都吃饱一些,明日撤围退兵。”张闿下达最后指令,“夜间多派些人巡逻,莫要在最后关头吃亏。”

    “张帅莫要多虑,那城中不过一千来人,还敢出城夜战么?”

    “就是就是,张帅也未免太小心过头了。”

    “好了好了,你们且各自去准备吧。”张闿揉着自己的头恨恨地道。

    此番说话的乃是两个小帅,他们一开始便是不想打下邳,想去劫掠富人的。这几日攻城也是出工不出力,结果反而他们保存的兵力最强。此时二人发声也想着落一些张闿的面子,提高自己的分量。若是张闿说好好休息,他们也会怼张闿放松警惕的。

    张闿自是心里清楚,现下也不好发作,只待撤围之后再寻法子整治这二人。

    而与黄巾军内部的“激烈交锋”不同,他们的对手孙坚此时正在城楼上,优哉游哉地盯着黄巾军营中升起的炊烟。

    “今天给士兵加餐。”孙坚猛地道,“敌军要跑了,告诉大家准备出城夜战!”

    孙贲在一旁疑惑道:“叔父,您是如何判断的?”

    孙坚平静地道:“敌军今天炊烟火气比往日旺了许多,时间也长了不少。而他们攻城不下,存粮不多,如何这时候加餐?今夜或者明晚敌军定然有所行动。前两日敌军也试过夜袭,都没讨到好处,所以我猜测敌人肯定不是夜袭,而是准备明日一早撤围了。”